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3-11
版次: 1
ISBN: 9787010126890
定价: 8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42页
字数: 5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36人买过
  •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以华人在加拿大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风云为主线,全面叙述加拿大华人的百年历史。老移民和新移民并重,加拿大视野与中国视野交叉,展现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曲折、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如实反映中华文化与加国文化在华人移民群体生活中的冲突、理解、接纳和转化,为全球化过程中的移民生态提供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典范。   黎全恩(DavidChuenyanLai),1957年获香港政府奖学金,进入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就读,1960年获得第一级荣誉文学学士,在地理地质系任导师四年,并于1964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夏天,因成绩优异获英联邦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深造,196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返回香港大学,任地理地质系讲师,任教一年。1968年移民加拿大,在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任教35年,其中1968年任讲师,1969年晋升为副教授(AssistantProfessor),1973年晋升为教授(AssociateProfessor),1989年晋升为讲座教授(Professor)。2003年荣休后,获维多利亚大学授予的“荣休教授”(ProfessorEmeritus)荣衔。现任维多利亚大学者英中心加盟研究教授(ResearchAffiliate)及西门菲莎大学客座教授(AdjunctProfessor)。
      
      丁果,1982年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担任教师,讲授世界史。1984年获得联合国提供研究经费,应邀赴日本进行近现代史研究,担任国会图书馆所属东洋文库(日本亚洲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外国人高级研究员,在《东洋学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研究季刊》等顶级学术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时,在日本各类重要奖学金的支持下,取得日本立教大学文学部硕士学位,并进入博士课程,研究国际关系、中日关系、东南亚移民史、台湾现代史等课题,成为来自大陆的移民问题、台湾问题研究专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移居加拿大,在卑诗大学维真学院进行西方文化、比较宗教哲学、现代化与伦理学等课题的进修研究,并担任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至今,专门从事研究中加关系。同时,在全球重要的新闻媒体,担任高级编辑、社论主笔、制片人、主持人等。出版有移民问题和新闻及文化评论集有:《(走上钓鱼台之路》(香港)、《隔靴搔痒》(台北)、《风云慧眼》(加拿大)、《十年磨一剑》(加拿大)、《切问与近思:当代公共知识人访谈录》(北京)等。近年来,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客座教授,加拿大西三一大学客座讲师,加拿大皇家路大学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先后受邀在中国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广东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学府作关于中加关系发展、移民问题的相关报告,并在《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时代周报》等杂志撰写专栏以及担任特约撰稿人。2013年,获加拿大总督颁发英女皇登基60年勋章,以奖励长期对社区的服务贡献。
      
      贾葆蘅,1987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2005年在加拿大《环球华报》发表小说《人在温哥华》,2007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弘治皇帝》,2009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嘉靖王朝》,2011年5月出版长篇移民小说《移民梦》。2013年9月,在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发表议论文集,发布论文《1923年之前,华人在加拿大卑诗省遭受的痛苦》。2005年在撰写《人在温哥华》时,置身于不同的移民群体中,曾就业于多种领域,深刻了解不同层次新移民的状况、特点和心声。2009年在撰写长篇移民小说《移民梦》时,为充分了解华人群体在加拿大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壤里努力开拓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为建设第二故乡与加拿大联邦、省、市三级政府的积极互动过程,专门采访了加拿大的政界要员、侨界与社团领袖、加拿大作家、高科技人员、时事评论员、企业家、留学生、普通装修人员、难民,亲身参加了一些社团活动,能从全视角去客观、分析华人社会的变化与成长。近年在撰写本书时,采访过华裔政界要员、华工和华商后代、华工和原住民同居的后代、华裔军人、侨界领袖、华裔学者、华裔历史学家、华裔作家和画家、华裔艺术家、著名先侨后裔,收集和整理了许多珍贵的华裔家谱和华人历史史料。 序一:为百年移民史留下见证
    序二:移民史需要全球视野
    鸣谢

    序篇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
    第一编自由出入时期(1858-1884)
    第一章两次移民的热潮
    第一节淘金热潮时期
    第二节建筑铁路时期
    第二章唐人街的建立与华侨社会
    第一节唐人街的分布
    第二节人口分布、男女两性比例及籍贯
    第三节职业和政治、经济地位
    第四节洪门、房口和善堂的形成
    第五节宗亲侨团、地区侨团和中华会馆的成立
    第三章与白人和原住民的关系
    第一节与白人的关系
    第二节与原住民的关系
    第二编管制入境时期(1885-1922)
    第四章排华事件和华侨的抗争
    第一节人头税
    第二节白人排华法案和事件
    第三节华侨的抗争
    第五章与中国的关系
    第一节清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第二节保皇会
    第三节辛亥革命与加拿大
    第四节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第五节援助祖国和家乡建设
    第六章人口及职业的变迁
    第一节华侨人口
    第二节职业和生存状况
    第七章各地唐人街的发展和侨社侨团
    第一节唐人街的发展
    第二节华侨社区中的种种弊端
    第三节华侨社团的发展与作用
    第四节华侨社团内部冲突及其原因
    第八章华文教育、报刊和戏剧、建筑、医疗卫生、宗教、墓葬活动
    第一节创办华文学校
    第二节戏曲、报刊、中国特色建筑
    ……
    第三编禁止入境时期(1923-1946)
    第四编选择入境时期(1947-1966)
  • 内容简介: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以华人在加拿大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风云为主线,全面叙述加拿大华人的百年历史。老移民和新移民并重,加拿大视野与中国视野交叉,展现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曲折、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如实反映中华文化与加国文化在华人移民群体生活中的冲突、理解、接纳和转化,为全球化过程中的移民生态提供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典范。
  • 作者简介:
      黎全恩(DavidChuenyanLai),1957年获香港政府奖学金,进入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就读,1960年获得第一级荣誉文学学士,在地理地质系任导师四年,并于1964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夏天,因成绩优异获英联邦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深造,196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返回香港大学,任地理地质系讲师,任教一年。1968年移民加拿大,在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任教35年,其中1968年任讲师,1969年晋升为副教授(AssistantProfessor),1973年晋升为教授(AssociateProfessor),1989年晋升为讲座教授(Professor)。2003年荣休后,获维多利亚大学授予的“荣休教授”(ProfessorEmeritus)荣衔。现任维多利亚大学者英中心加盟研究教授(ResearchAffiliate)及西门菲莎大学客座教授(AdjunctProfessor)。
      
      丁果,1982年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担任教师,讲授世界史。1984年获得联合国提供研究经费,应邀赴日本进行近现代史研究,担任国会图书馆所属东洋文库(日本亚洲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外国人高级研究员,在《东洋学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研究季刊》等顶级学术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时,在日本各类重要奖学金的支持下,取得日本立教大学文学部硕士学位,并进入博士课程,研究国际关系、中日关系、东南亚移民史、台湾现代史等课题,成为来自大陆的移民问题、台湾问题研究专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移居加拿大,在卑诗大学维真学院进行西方文化、比较宗教哲学、现代化与伦理学等课题的进修研究,并担任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至今,专门从事研究中加关系。同时,在全球重要的新闻媒体,担任高级编辑、社论主笔、制片人、主持人等。出版有移民问题和新闻及文化评论集有:《(走上钓鱼台之路》(香港)、《隔靴搔痒》(台北)、《风云慧眼》(加拿大)、《十年磨一剑》(加拿大)、《切问与近思:当代公共知识人访谈录》(北京)等。近年来,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客座教授,加拿大西三一大学客座讲师,加拿大皇家路大学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先后受邀在中国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广东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学府作关于中加关系发展、移民问题的相关报告,并在《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时代周报》等杂志撰写专栏以及担任特约撰稿人。2013年,获加拿大总督颁发英女皇登基60年勋章,以奖励长期对社区的服务贡献。
      
      贾葆蘅,1987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2005年在加拿大《环球华报》发表小说《人在温哥华》,2007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弘治皇帝》,2009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嘉靖王朝》,2011年5月出版长篇移民小说《移民梦》。2013年9月,在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发表议论文集,发布论文《1923年之前,华人在加拿大卑诗省遭受的痛苦》。2005年在撰写《人在温哥华》时,置身于不同的移民群体中,曾就业于多种领域,深刻了解不同层次新移民的状况、特点和心声。2009年在撰写长篇移民小说《移民梦》时,为充分了解华人群体在加拿大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壤里努力开拓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为建设第二故乡与加拿大联邦、省、市三级政府的积极互动过程,专门采访了加拿大的政界要员、侨界与社团领袖、加拿大作家、高科技人员、时事评论员、企业家、留学生、普通装修人员、难民,亲身参加了一些社团活动,能从全视角去客观、分析华人社会的变化与成长。近年在撰写本书时,采访过华裔政界要员、华工和华商后代、华工和原住民同居的后代、华裔军人、侨界领袖、华裔学者、华裔历史学家、华裔作家和画家、华裔艺术家、著名先侨后裔,收集和整理了许多珍贵的华裔家谱和华人历史史料。
  • 目录:
    序一:为百年移民史留下见证
    序二:移民史需要全球视野
    鸣谢

    序篇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
    第一编自由出入时期(1858-1884)
    第一章两次移民的热潮
    第一节淘金热潮时期
    第二节建筑铁路时期
    第二章唐人街的建立与华侨社会
    第一节唐人街的分布
    第二节人口分布、男女两性比例及籍贯
    第三节职业和政治、经济地位
    第四节洪门、房口和善堂的形成
    第五节宗亲侨团、地区侨团和中华会馆的成立
    第三章与白人和原住民的关系
    第一节与白人的关系
    第二节与原住民的关系
    第二编管制入境时期(1885-1922)
    第四章排华事件和华侨的抗争
    第一节人头税
    第二节白人排华法案和事件
    第三节华侨的抗争
    第五章与中国的关系
    第一节清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第二节保皇会
    第三节辛亥革命与加拿大
    第四节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第五节援助祖国和家乡建设
    第六章人口及职业的变迁
    第一节华侨人口
    第二节职业和生存状况
    第七章各地唐人街的发展和侨社侨团
    第一节唐人街的发展
    第二节华侨社区中的种种弊端
    第三节华侨社团的发展与作用
    第四节华侨社团内部冲突及其原因
    第八章华文教育、报刊和戏剧、建筑、医疗卫生、宗教、墓葬活动
    第一节创办华文学校
    第二节戏曲、报刊、中国特色建筑
    ……
    第三编禁止入境时期(1923-1946)
    第四编选择入境时期(1947-1966)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史 外国历史 [加]查尔斯·g. d.罗伯茨 新华正版
[加]查尔斯·g. d.罗伯茨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史(全三册)
查尔斯·G.D.罗伯茨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现代科技之路 科学文化经典译丛
(加)爱德华·琼斯-伊姆霍特普,(加)蒂娜·阿德考克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物理奥林匹克(第2版)
黄晶、俞超、邱为钢 著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通史简编
张友伦、丁见民、付成双、赵学功 编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社科卷(全两册)
黎全恩;丁果;贾葆蘅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蓝皮书:加拿大发展报告(2022)
唐小松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公民教育史研究
范微微 著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公共外交的历史、特色与启示
张笑一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黑人英语小说研究
綦亮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粤籍印支华人口述历史
张应龙 编;梁辉荣、刘进、石坚平、吴金平、袁丁 口述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文教卷(全两册)
丁果;黎全恩;贾葆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社科卷(全两册)
黎全恩;丁果;贾葆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