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2008-11
版次: 1
ISBN: 9787543215351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2页
字数: 23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28人买过
  •   本书力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主要任务有四:第一,回顾1978年以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历程;第二,总结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成就;第三,归纳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第四,探讨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本书在讨论传统财政制度的基础之上,探讨财政改革的逻辑。中国财政改革与财力困境有关,但更多的是经济改革的要求。财政改革是制度需求者和供给者发生变化的结果。政府转型是财政改革赢得持续动力的关键。
      中国财政改革从总体上看,财政体制已从财政包干制转为分税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税制已基本形成,财政与国有经济的关系也日趋规范化,政府预算也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财政改革促进了资源配置的提高,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促进了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但财政改革仍遭遇财政透明度、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预算衔接、转移支付、利益集团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比较税制。在《财贸经济》、《税务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比较财政学》、《财政理论发展纲要》等。杨之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中国财税体制的问题与出路》(与周小川合著)、《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 1导言
    1.1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变化
    1.2中国财政收支变化与财政制度改革
    1.3本书的任务
    2传统财政制度的形成
    2.1逻辑起点:财政的目标
    2.2传统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国际比较
    2.3传统财政制度与中国经济现实
    3财政改革的逻辑
    3.1三次财力困境与财政改革
    3.2中国经济改革与财政制度改革
    3.3财政改革的动力机制
    4财政改革的历程
    4.11978--1979年的财政调整
    4.2财政体制改革: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
    4.3税制改革
    4.4财政与国有经济改革
    4.5政府预算改革
    4.6财政改革蓝图
    5财政改革的成就
    5.1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5.2收入分配的改进
    5.3促进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
    6财政改革中的问題与难点
    6.I财政透明度
    6.2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衔接问题
    6.3利益冲突与财政改革的推进问题
    6.4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
    7财政改革与内外部环境
    7.1财政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配套性
    7.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改革
    7.3财政改革与国家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
    8中国财政改革的道路与经验
    8.1财政改革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8.2财政改革方式的选择
    8.3财政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
    9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主要任务有四:第一,回顾1978年以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历程;第二,总结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成就;第三,归纳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第四,探讨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本书在讨论传统财政制度的基础之上,探讨财政改革的逻辑。中国财政改革与财力困境有关,但更多的是经济改革的要求。财政改革是制度需求者和供给者发生变化的结果。政府转型是财政改革赢得持续动力的关键。
      中国财政改革从总体上看,财政体制已从财政包干制转为分税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税制已基本形成,财政与国有经济的关系也日趋规范化,政府预算也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财政改革促进了资源配置的提高,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促进了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但财政改革仍遭遇财政透明度、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预算衔接、转移支付、利益集团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 作者简介: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比较税制。在《财贸经济》、《税务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比较财政学》、《财政理论发展纲要》等。杨之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中国财税体制的问题与出路》(与周小川合著)、《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
  • 目录:
    1导言
    1.1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变化
    1.2中国财政收支变化与财政制度改革
    1.3本书的任务
    2传统财政制度的形成
    2.1逻辑起点:财政的目标
    2.2传统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国际比较
    2.3传统财政制度与中国经济现实
    3财政改革的逻辑
    3.1三次财力困境与财政改革
    3.2中国经济改革与财政制度改革
    3.3财政改革的动力机制
    4财政改革的历程
    4.11978--1979年的财政调整
    4.2财政体制改革: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
    4.3税制改革
    4.4财政与国有经济改革
    4.5政府预算改革
    4.6财政改革蓝图
    5财政改革的成就
    5.1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5.2收入分配的改进
    5.3促进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
    6财政改革中的问題与难点
    6.I财政透明度
    6.2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衔接问题
    6.3利益冲突与财政改革的推进问题
    6.4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
    7财政改革与内外部环境
    7.1财政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配套性
    7.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改革
    7.3财政改革与国家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
    8中国财政改革的道路与经验
    8.1财政改革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8.2财政改革方式的选择
    8.3财政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
    9结束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一句话点亮人生:一句顶一万句,一句话化解冷场,三分钟读懂人心
杨志勇主编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我不输给命运
杨志勇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百问百答
杨志勇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盾构与TBM施工简明教程
杨志勇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设计与优化
杨志勇 肖从真 李志山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基于法拉第效应的方位传递技术
杨志勇 蔡伟 著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
杨志勇 著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2019)
杨志勇、张斌 编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电喷雾质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杨志勇 著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混凝土结构CFRP加固技术研究
杨志勇、陈军东、赵亮 著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财税现代化:大国之路
杨志勇 著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追寻初心:我的扶贫札记
杨志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