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与经济效应研究

东北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与经济效应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9-03
版次: 1
ISBN: 9787030598752
定价: 1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51页
分类: 自然科学
1人买过
  • 《东北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与经济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粗放森林经营模式、目标树森林经营模式、调整育林法森林经营模式和无干扰森林经营模式对东北天然次生林的综合影响及经济学效应。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林木竞争和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次生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以及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木材生产、固碳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的影响,以及森林经济价值对不同因子的敏感度。 目录
    第1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 1
    1.1 森林经营研究概况 1
    1.2 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概况 7
    1.3 森林效益评估研究概况 18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3
    2.1 研究区概况 23
    2.2 研究方法 25
    2.3 数据处理 40
    第3章 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影响 42
    3.1 群落结构 42
    3.2 生物多样性 51
    3.3 结论与讨论 53
    第4章 林木竞争与天然更新影响 56
    4.1 林木竞争 56
    4.2 天然更新 58
    4.3 结论与讨论 61
    第5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 62
    5.1 乔木层碳储量 62
    5.2 灌木层碳储量 62
    5.3 草本层碳储量 63
    5.4 凋落物层碳储量 64
    5.5 土壤层碳储量 64
    5.6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总碳储量 66
    5.7 结论与讨论 67
    第6章 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69
    6.1 土壤物理性质 69
    6.2 土壤化学性质 71
    6.3 土壤有机质与各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74
    6.4 结论与讨论 75
    第7章 土壤酶活性影响 77
    7.1 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77
    7.2 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79
    7.3 结论与讨论 82
    第8章 土壤微生物影响 84
    8.1 土壤微生物数量 84
    8.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87
    8.3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91
    8.4 结论与讨论 96
    第9章 木材收获和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影响 100
    9.1 蓄积量与收获量 100
    9.2 乔木层地上碳储量 103
    9.3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105
    9.4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多目标经营的影响 105
    9.5 结论与讨论 106
    第10章 木材和碳汇价值影响与模拟预测 108
    10.1 静态结果分析 108
    10.2 一个经营周期动态综合价值分析 113
    10.3 结论与讨论 115
    第11章 灵敏度分析 117
    11.1 木材价格灵敏度 118
    11.2 采伐成本灵敏度 119
    11.3 碳汇价格灵敏度 120
    11.4 折现率灵敏度 120
    11.5 结论与讨论 121
    参考文献 123
    附录 144
    附表 150
  • 内容简介:
    《东北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与经济效应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粗放森林经营模式、目标树森林经营模式、调整育林法森林经营模式和无干扰森林经营模式对东北天然次生林的综合影响及经济学效应。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林木竞争和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次生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以及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木材生产、固碳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的影响,以及森林经济价值对不同因子的敏感度。
  • 目录:
    目录
    第1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 1
    1.1 森林经营研究概况 1
    1.2 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概况 7
    1.3 森林效益评估研究概况 18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3
    2.1 研究区概况 23
    2.2 研究方法 25
    2.3 数据处理 40
    第3章 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影响 42
    3.1 群落结构 42
    3.2 生物多样性 51
    3.3 结论与讨论 53
    第4章 林木竞争与天然更新影响 56
    4.1 林木竞争 56
    4.2 天然更新 58
    4.3 结论与讨论 61
    第5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 62
    5.1 乔木层碳储量 62
    5.2 灌木层碳储量 62
    5.3 草本层碳储量 63
    5.4 凋落物层碳储量 64
    5.5 土壤层碳储量 64
    5.6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总碳储量 66
    5.7 结论与讨论 67
    第6章 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69
    6.1 土壤物理性质 69
    6.2 土壤化学性质 71
    6.3 土壤有机质与各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74
    6.4 结论与讨论 75
    第7章 土壤酶活性影响 77
    7.1 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77
    7.2 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79
    7.3 结论与讨论 82
    第8章 土壤微生物影响 84
    8.1 土壤微生物数量 84
    8.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87
    8.3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91
    8.4 结论与讨论 96
    第9章 木材收获和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影响 100
    9.1 蓄积量与收获量 100
    9.2 乔木层地上碳储量 103
    9.3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105
    9.4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多目标经营的影响 105
    9.5 结论与讨论 106
    第10章 木材和碳汇价值影响与模拟预测 108
    10.1 静态结果分析 108
    10.2 一个经营周期动态综合价值分析 113
    10.3 结论与讨论 115
    第11章 灵敏度分析 117
    11.1 木材价格灵敏度 118
    11.2 采伐成本灵敏度 119
    11.3 碳汇价格灵敏度 120
    11.4 折现率灵敏度 120
    11.5 结论与讨论 121
    参考文献 123
    附录 144
    附表 15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