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文化百年史

中国戏剧文化百年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2
版次: 1
ISBN: 9787565139581
定价: 106.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3页
字数: 381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9人买过
  •   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戏剧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政法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和阐释。 



    序言朱寿桐

    绪论

    章五四思潮与戏剧的转型(1915―1927)

    节传统与外来的

    第二节五四的旧剧和新剧的论争及国剧运动的失败

    第三节戏剧的形态:戏曲与话剧、歌剧和舞蹈

    第四节别表演:新潮演剧中的男扮女装

    第二章30年代戏剧的发展(1928―1937)

    节戏剧中的“”话语与抵抗

    第二节30年代戏剧理论探讨

    第三节曹禺前期戏剧的仪式l

    第四节“建构”:京派京剧与海派京剧的表象

    第三章百年中国戏剧的凝聚(1937―1949)

    节的边界:争时期的戏剧

    第二节戏剧中的民族形式与现代形态

    第三节话剧的民族化、戏曲的现代化和歌剧本土化

    第四章百年中国戏剧的整合(1949―1976)

    节戏剧的的仪式与剧场

    第二节戏剧的形态:古装戏、历史剧和现代戏

    第三节都市民族志的书写者:老舍的戏剧创作

    第四节焦菊隐和黄佐临的导演艺术

    第五节政治乌托邦与样板戏

    第六节戏剧的象征:脸谱、道具与语言

    第五章百年中国戏剧的(1976―1989)

    节外来戏剧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转化

    第二节思想启蒙与戏剧的变革

    第三节从此岸到彼岸:戏剧的美学境界

    第四节戏剧形态:戏曲、话剧、歌剧与舞剧三元共生结构

    第六章百年中国戏剧的创造(1990年至今)

    节“多元”与戏剧的复苏

    第二节先锋与实验:90年代中国大陆先锋戏剧的批评

    第三节先锋与传统:过士行剧作的美学追求

    第四节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想象

    第五节城市记忆:上海话剧中的上海、、台北的互动仪式

    第六节从文本中心到舞台中心: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的见证与体验

    余论

    主要参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戏剧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政法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和阐释。 

  • 目录:


    序言朱寿桐

    绪论

    章五四思潮与戏剧的转型(1915―1927)

    节传统与外来的

    第二节五四的旧剧和新剧的论争及国剧运动的失败

    第三节戏剧的形态:戏曲与话剧、歌剧和舞蹈

    第四节别表演:新潮演剧中的男扮女装

    第二章30年代戏剧的发展(1928―1937)

    节戏剧中的“”话语与抵抗

    第二节30年代戏剧理论探讨

    第三节曹禺前期戏剧的仪式l

    第四节“建构”:京派京剧与海派京剧的表象

    第三章百年中国戏剧的凝聚(1937―1949)

    节的边界:争时期的戏剧

    第二节戏剧中的民族形式与现代形态

    第三节话剧的民族化、戏曲的现代化和歌剧本土化

    第四章百年中国戏剧的整合(1949―1976)

    节戏剧的的仪式与剧场

    第二节戏剧的形态:古装戏、历史剧和现代戏

    第三节都市民族志的书写者:老舍的戏剧创作

    第四节焦菊隐和黄佐临的导演艺术

    第五节政治乌托邦与样板戏

    第六节戏剧的象征:脸谱、道具与语言

    第五章百年中国戏剧的(1976―1989)

    节外来戏剧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转化

    第二节思想启蒙与戏剧的变革

    第三节从此岸到彼岸:戏剧的美学境界

    第四节戏剧形态:戏曲、话剧、歌剧与舞剧三元共生结构

    第六章百年中国戏剧的创造(1990年至今)

    节“多元”与戏剧的复苏

    第二节先锋与实验:90年代中国大陆先锋戏剧的批评

    第三节先锋与传统:过士行剧作的美学追求

    第四节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想象

    第五节城市记忆:上海话剧中的上海、、台北的互动仪式

    第六节从文本中心到舞台中心: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的见证与体验

    余论

    主要参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