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以精神病理学视角进行的探索

人的本性——以精神病理学视角进行的探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
版次: 1
ISBN: 9787221139481
定价: 2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187页
字数: 135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60人买过
  • 本书以病理心理学作为分析的基础,同时也借用社会学、行为学、医学、生理学等研究的成果作为观察平台,以全新的视角对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群体的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意识、行为、情感、价值、需要、信仰等进行了深邃的分析, 令人信服地阐释了不少一直困扰我们的与人的生存和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科特 • 戈德斯坦(1878 ~ 1965),20 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家,对神经症、精神病、脑损伤等的心理治疗有大量的研究,也是为心理学研究奠定坚实的临床基础的西方知名学者之一。 主编前言

     

    ● 中译者序

     

    ● 前言

     

    一 整体论方法与科学分析法

    威廉·詹姆士与现代方法·对人的本性的强烈兴趣·整体论观点·神经系统及功能·实验和病理学中的“孤立现象”·生物学的认识问题

     

    二 病理学与人的本性

    脑皮层受损病人的抽象态度

     

    三 抽象态度与语言表达

    失忆性失语症及词语意义问题

     

    四 有序行为与混乱行为:焦虑和恐惧

     

    五 与外部世界相适应

    非正常人对缺陷的适应·有序和无序行为·紊乱形势与焦虑现象·防范紊乱形势·非正常人世界的萎缩·焦虑在正常生活中的作用

     

    六 论人实施行为的动机

    反射、 本能、 迫力·心理分析与整体论·意识与非意识现象

     

    七 论人格的结构

    首选行为·人格的恒量·人格、 体验、 环境

     

    八 个体的人与群体

    自我实现、 自我限制、 侵犯·个体与群体(我们) ·个体与社会·习惯、 习俗、 制度·伪社会组织及社会的疾病

     

    九 社会哲学中“孤立作用”的谬误

    人性被孤立状态的人格化后果·怀疑论、享乐主义、 自我中心论·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医生与教育工作者·整体论与文明         
  • 内容简介:
    本书以病理心理学作为分析的基础,同时也借用社会学、行为学、医学、生理学等研究的成果作为观察平台,以全新的视角对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群体的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意识、行为、情感、价值、需要、信仰等进行了深邃的分析, 令人信服地阐释了不少一直困扰我们的与人的生存和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 作者简介:
    科特 • 戈德斯坦(1878 ~ 1965),20 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家,对神经症、精神病、脑损伤等的心理治疗有大量的研究,也是为心理学研究奠定坚实的临床基础的西方知名学者之一。
  • 目录:
    主编前言

     

    ● 中译者序

     

    ● 前言

     

    一 整体论方法与科学分析法

    威廉·詹姆士与现代方法·对人的本性的强烈兴趣·整体论观点·神经系统及功能·实验和病理学中的“孤立现象”·生物学的认识问题

     

    二 病理学与人的本性

    脑皮层受损病人的抽象态度

     

    三 抽象态度与语言表达

    失忆性失语症及词语意义问题

     

    四 有序行为与混乱行为:焦虑和恐惧

     

    五 与外部世界相适应

    非正常人对缺陷的适应·有序和无序行为·紊乱形势与焦虑现象·防范紊乱形势·非正常人世界的萎缩·焦虑在正常生活中的作用

     

    六 论人实施行为的动机

    反射、 本能、 迫力·心理分析与整体论·意识与非意识现象

     

    七 论人格的结构

    首选行为·人格的恒量·人格、 体验、 环境

     

    八 个体的人与群体

    自我实现、 自我限制、 侵犯·个体与群体(我们) ·个体与社会·习惯、 习俗、 制度·伪社会组织及社会的疾病

     

    九 社会哲学中“孤立作用”的谬误

    人性被孤立状态的人格化后果·怀疑论、享乐主义、 自我中心论·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医生与教育工作者·整体论与文明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人的本性——以精神病理学视角进行的探索
好莱坞往事
科特·金特里 著;赵奂 译;[美]文森特·布廖西;房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