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情

大事小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7
版次: 1
ISBN: 9787208145566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9页
字数: 22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本书是作者董之林的新文学研究成果,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撷取“十七年”几个独特的作家、作品,以此来展开当代文学史内部的叙述张力。上篇以作者与武汉大学教授叶立文的访谈为始,说明了文学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文学叙述的影响,而文学的视界也因而不同,从而为本书的论述奠定了基调:本书采用不同于文学史主流的视角,对文学研究界已有大量研究的诸多为人熟知的文本进行了新的叙述,将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许多角度重新挖掘出来。   董之林,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出版专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追忆燃情岁月——五十年代小说艺术类型论》,《走出历史的雾霭》(“新时期”知青小说论);译著《接受美学理论》等。 题记001 
    上篇 
    视角改变视界(访谈录)003 
    叙事缘起——反思“忆苦思甜”模式——文字蒙求的启示——“刺猬与狐狸”之辩证——布满张力的艺术理念——时间序列中的历史相关性与文化网络 
    正视当代文学史叙述内部的张力031 
    “戴了着色的眼镜观察”历史“更其靠不住”——新文化与旧传统胶着的年代——小说革命化与改造革命化的过程 
    中篇(1) 
    小说故里——论当代“精神还乡”的一种写作动因043 
    《山乡巨变》写作缘起——社会转型期的艺术驱动力——急流勇退与寄情自然——大众化困境与精神还乡 
    周立波小说的唯美倾向065 
    取名“立波”(Liberty)——作家早期文学道路——按照生活应该成为的样子——艺术为生活提供美的形式——“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文学镜子照出作家心灵——与鲁迅文艺思想交锋与折服——从《秘密的中国》到《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及《山那面人家》 
    回想“春暖时节”——一份“大跃进”年代的女性写作个案089 
    “杯水风波”里的时代脉动——女性角色分裂——向传统情感方式回眸——时代女性楷模变异——趋新与守成之间无声的博弈 
    “静物写生”中的艺术变奏——论茹志鹃、刘真的“十七年”小说101 
    《百合花》争论始末——斗争年代呼唤纯真——“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战时新女性:从《我和小荣》到《英雄的乐章》——《长长的流水》中大姐的“委屈”——女性写作的前世今生 
    中篇(2) 
    由历史小说看五四时代的延续——论《李自成》研究再度兴起115 
    茅盾与姚雪垠八十余封通信——历史老人心有灵犀——《李自成》与新史学运动——姚雪垠与郭沫若关于李岩人物形象的分歧——崇祯王朝与大顺王朝殊途同归的重要原因 
    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127 
    “1957年动笔”的写作动机——以郭沫若“私淑弟子”自诩——“历史科学”与“艺术使命”的纠葛——明王朝、起义军和清军三足鼎立的小说布局——崇祯与明王朝悲剧探究——起义军结局寻踪 
    “旁生枝节”对写实小说观念的补正——以《腹地》再版为关注点153 
    《腹地》事件来龙去脉——“旁生枝节”惹来的风波——正面人物形象的“小恩小怨”——好人与坏人真伪之辨——沈从文的学生——写实主义的本质及其传承 
    以写作反抗幻灭与虚无——有感于《王蒙自传》180 
    “不能老是靠历史大兴奋度日”——旧时代与新中国:《活动变人形》与《青春万岁》——一种人生自救方案——王锦第父子的抒情气质——从“个人机密”到“国家日记” 
    下篇 
    “工农兵小说”:通俗外观下的生活隐喻——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说起(讲稿)195 
    三仙姑形象的生活隐喻——“让故事自身去说明”的写实要义——小说家的苦恼——“文艺方向”与小说实际矛盾重重 
    韧性坚守与“小调”介入——赵树理小说再分析215 
    “小调”改变了原有的抒情方式——“赵树理的文学”与“茅盾的文学”——不拘格套的“问题小说”——启蒙文学:批评与向往的双重变奏 
    当代小说的传统延伸——论赵树理、张爱玲小说的两重文化向度225 
    抗战引发文学向传统回眸——文化潮流向度之一:指向传统经典的美文——文化潮流向度之二:指向未来不确定性的尝试——“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琐琐碎碎”的故事和“从头说起”的小说 
    关于“十七年”文学的历史反思——以赵树理小说为例251 
    现代性的一种粗糙——难以“断裂”的现代小说趋向——“文摊”文学的志向——《小二黑结婚》、《李家庄变迁》、《李有才板话》:开启文学新时代——“不断增大的机制”与“撒播和移植的原则” 
    后记278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董之林的新文学研究成果,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撷取“十七年”几个独特的作家、作品,以此来展开当代文学史内部的叙述张力。上篇以作者与武汉大学教授叶立文的访谈为始,说明了文学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文学叙述的影响,而文学的视界也因而不同,从而为本书的论述奠定了基调:本书采用不同于文学史主流的视角,对文学研究界已有大量研究的诸多为人熟知的文本进行了新的叙述,将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许多角度重新挖掘出来。
  • 作者简介:
      董之林,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出版专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追忆燃情岁月——五十年代小说艺术类型论》,《走出历史的雾霭》(“新时期”知青小说论);译著《接受美学理论》等。
  • 目录:
    题记001 
    上篇 
    视角改变视界(访谈录)003 
    叙事缘起——反思“忆苦思甜”模式——文字蒙求的启示——“刺猬与狐狸”之辩证——布满张力的艺术理念——时间序列中的历史相关性与文化网络 
    正视当代文学史叙述内部的张力031 
    “戴了着色的眼镜观察”历史“更其靠不住”——新文化与旧传统胶着的年代——小说革命化与改造革命化的过程 
    中篇(1) 
    小说故里——论当代“精神还乡”的一种写作动因043 
    《山乡巨变》写作缘起——社会转型期的艺术驱动力——急流勇退与寄情自然——大众化困境与精神还乡 
    周立波小说的唯美倾向065 
    取名“立波”(Liberty)——作家早期文学道路——按照生活应该成为的样子——艺术为生活提供美的形式——“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文学镜子照出作家心灵——与鲁迅文艺思想交锋与折服——从《秘密的中国》到《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及《山那面人家》 
    回想“春暖时节”——一份“大跃进”年代的女性写作个案089 
    “杯水风波”里的时代脉动——女性角色分裂——向传统情感方式回眸——时代女性楷模变异——趋新与守成之间无声的博弈 
    “静物写生”中的艺术变奏——论茹志鹃、刘真的“十七年”小说101 
    《百合花》争论始末——斗争年代呼唤纯真——“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战时新女性:从《我和小荣》到《英雄的乐章》——《长长的流水》中大姐的“委屈”——女性写作的前世今生 
    中篇(2) 
    由历史小说看五四时代的延续——论《李自成》研究再度兴起115 
    茅盾与姚雪垠八十余封通信——历史老人心有灵犀——《李自成》与新史学运动——姚雪垠与郭沫若关于李岩人物形象的分歧——崇祯王朝与大顺王朝殊途同归的重要原因 
    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127 
    “1957年动笔”的写作动机——以郭沫若“私淑弟子”自诩——“历史科学”与“艺术使命”的纠葛——明王朝、起义军和清军三足鼎立的小说布局——崇祯与明王朝悲剧探究——起义军结局寻踪 
    “旁生枝节”对写实小说观念的补正——以《腹地》再版为关注点153 
    《腹地》事件来龙去脉——“旁生枝节”惹来的风波——正面人物形象的“小恩小怨”——好人与坏人真伪之辨——沈从文的学生——写实主义的本质及其传承 
    以写作反抗幻灭与虚无——有感于《王蒙自传》180 
    “不能老是靠历史大兴奋度日”——旧时代与新中国:《活动变人形》与《青春万岁》——一种人生自救方案——王锦第父子的抒情气质——从“个人机密”到“国家日记” 
    下篇 
    “工农兵小说”:通俗外观下的生活隐喻——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说起(讲稿)195 
    三仙姑形象的生活隐喻——“让故事自身去说明”的写实要义——小说家的苦恼——“文艺方向”与小说实际矛盾重重 
    韧性坚守与“小调”介入——赵树理小说再分析215 
    “小调”改变了原有的抒情方式——“赵树理的文学”与“茅盾的文学”——不拘格套的“问题小说”——启蒙文学:批评与向往的双重变奏 
    当代小说的传统延伸——论赵树理、张爱玲小说的两重文化向度225 
    抗战引发文学向传统回眸——文化潮流向度之一:指向传统经典的美文——文化潮流向度之二:指向未来不确定性的尝试——“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琐琐碎碎”的故事和“从头说起”的小说 
    关于“十七年”文学的历史反思——以赵树理小说为例251 
    现代性的一种粗糙——难以“断裂”的现代小说趋向——“文摊”文学的志向——《小二黑结婚》、《李家庄变迁》、《李有才板话》:开启文学新时代——“不断增大的机制”与“撒播和移植的原则” 
    后记278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大事小情
大事·记
辣辣
大事小情
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纪实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编
大事小情
大事如皋2009
如皋市档案局 编
大事小情
大事成大势
刘鑫、王娟 著
大事小情
大事如东(2011-2014)
如东县档案局 编
大事小情
大事小情:吴季松院士80年记
吴季松 著
大事小情
大事如皋(2017)
江苏省如皋市档案局(馆) 编
大事小情
大事件: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
[英]杰西卡·威廉姆斯(Jessica Williams) 著;王晶、成芬、包特日格勒 译;王秋海 校
大事小情
大事如皋2015
江苏省如皋市档案局(馆) 编
大事小情
大事背后
张林
大事小情
大事如皋(2014)
江苏省如皋市档案局 编
大事小情
大事件下的中国传媒
黄菊芳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大事小情
边走边看
董之林 著
大事小情
余情别叙
董之林 著
大事小情
盈尺集:当代文学思辨与随想
董之林 著
大事小情
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
董之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