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7-11
版次: 1
ISBN: 9787553664613
定价: 1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9人买过
  • 文学,是人类通往特别的宇宙、世界的途径,是人类文明中创造力的高级的显现。这一点,过去我们教文学的时候大约不这样讲。 
    为什么不这样讲?一个原因是我们把任何“造物”都分了类,变成一门门功课、一本本教科书加以学习,为了检验学习的效果,又用考试制度来温故知新直至评定人生的等级。后来的学习者,尤其是匍匐在考试制度下的心灵,就无法回到事物的整体,去体量和思考“造物”本身的神奇,怀着原始心探究其中的规律。这些,都使得曾经的一点合理性逐渐走向傲慢、偏见、不合理——因为文学原来不是这样的,人也不是这样的,如果有美好的未来也必不是这样的。 
    作为文学的开始——写作,是普惠的、民主的、平等的。文学及其写作的好处在于鼓励每一个人、每一个有了识字断文基础的个体(在口传时代,则用说讲和记忆,赋予代表人物以文学家的荣誉),都可以举起笔(而今是敲敲键盘,做一枚写文的“键盘侠”),构思一个故事,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是自然的韵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人与云的故事;“出门一笑大江横,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我在大江面前的情绪和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壮大……同样的,卡夫卡有变形而压抑的世界,鲁迅有黑暗而高冷的天空,沈从文有野蛮而唯美的回忆,卡尔维诺有轻逸而绵密的未来知觉……一个个文学家的个体书写,建筑了风格迥异的了不起的无数小世界,让阅读者身临其境、叹为观止,长久地游历或选择居住在其中。而所有作家们的优秀构建,又是连续的、绵延的、互相勾连的巨型宇宙,让我们知道千万年来人所造的平行宇宙的信息,它们已足够巧夺天工,成其为独特的魔法世界以及和现实相接的那个9又4分之3车站,懂得它的魔法学校的学生就能一举穿越。 
    如果说作品人物是文学那魔法世界的永恒造物,那么作家其实也获得了永恒的生存权——他们在现实物理空间的生命反而是有限的。人们在穿越到魔法世界去领略文学之美的同时,也会好奇创造者作家们的生平活动,于是,我们发现作家们大多连自己的故事都波澜起伏,堪比小说:屈原为什么要唱着“离骚”投入汨罗江?奇怪而有趣的《世说新语》中的晋人究竟遭遇了什么残酷的刺激,且为什么鲁迅称之为“人的自觉”“文的自觉”?像杰克•伦敦这样的水手和流浪汉,像圣•艾克絮佩里这样的飞行员怎么成为大作家并留下经典文本的?还有,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残疾给他了怎样的生命补偿,使得他的作品发展出与众不同的基调?……依旧是一个个小世界,让我们记下了作家的传奇生命,甚至延展出作家与社会与作品等等关系的很多研究、阐述,成为人类自我理解的重要成果。 
    但这些都是过往的教科书不写的。文学教材是一个时期为求统一所形成的基础也是一般的定本,常常流落为知识点的学习。那么,审美呢?精神呢?魔法呢?传奇呢?我少年的时候似乎还有不少这样的与文学作品、作家传奇、普及赏析相关的书,使我觉得文学很有趣。相反,如果仅仅只有教科书和论文的文学教育逻辑,肯定是枯燥可怖的,难怪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只能从网络小说和影视开始寻找阅读观赏的趣味。 
    希望本书能对青少年了解文学内外的世界有一点帮助。 

    夏烈 
    国内70后文学评论家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人,策划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任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杭州市文联《西湖》文学月刊社长助理,杭报经典学堂每周竞写栏目的出题嘉宾、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杭州师范大学动漫学院副院长、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1   《诗经》与《离骚》
           一卷思无邪,浊清文可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离骚》则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先河。“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2 孔孟与老庄
           中国哲学,进有孔孟之儒家,匡扶社稷,退有老庄之道家,逍遥独处。木心曾说过:“中国的伦理观是孔孟的,艺术观是老庄的。”孔孟的入世,是追求“治天下”的人类理想,老庄的出世,则是追求“无人为”的宇宙哲学。他们共同形成中国哲学的最高山峰,有他们在,中国哲学史,开门见山。孔孟与老庄的文学作品,有着几乎等同于哲学力量的影响力。
         3 《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世说新语》一书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
         4 张岱的梦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这便是张岱。
         5 “剑气箫心”龚自珍
         “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诗与人为一,他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6 朱自清与闻一多的风骨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7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
         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 因了这样“乡下人”的身份,沈从文用小说和散文构筑了一个独异的“湘西世界”。他以艺术家的感情接近人生,以看似轻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
         8 缘缘堂主人丰子恺
           丰子恺的散文,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9 “人民艺术家”老舍
         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老舍的小说有序而完整的构建了一个艺术上的“北平世界”。   朱光潜说:“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10 重新发现端木蕻良与萧红
           这种对故乡的深切和充沛的情感支撑着端木的创作。这一点与萧红是相通的。二人在文学上有着许多的一致性,并在写作实践中相互影响。端木蕻良,是一个需要我们重新发现和认识的作家。
         11 百年杨绛的百味人生
         杨绛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12 生命哲人史铁生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当你想起他,当你读他,当你以他的精神生活下去的时候,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13 人文主义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在那个时代之前,没有人像莎士比亚一般,能够如此深刻地认识到人自身,洞察到人类如此深邃且复杂的心灵,展现出社会如此真实而广阔的图景。“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14 浪漫而悲伤的诗人济慈
           一个是短暂、灰暗的现实世界,一个是永恒、美妙的理想王国,在生命的光和影、凝滞和流动、苍白与绚烂中游走神思,济慈以他天才的想象,写出了神秘浪漫、华美不朽的颂歌。
         15 文字雕刻的法国作家群像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
         16 群星璀璨的俄国文坛
           俄国文学在19世纪异军突起,这些文学作品是非常多元化的,含有丰富甚至相互对立的价值观,独具俄国特色的分裂与矛盾,是世界文学非常宝贵的组成部分。
         17 旷野中的水手杰克•伦敦
           倾其一生,杰克•伦敦似乎都决意在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之间穿检并从其内部来对它们进行描述,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他对生命的永恒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无尽的探索与追求。
         18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
         “一战”后的20余年,是茨威格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然而,纳粹的迫害使他失去家园,过上了流亡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40年来的理想——人性与精神的团结一致——已经化为泡影。
         19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而爱与美则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永远都是如此淡雅隽永,饱含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有如天籁之音,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20 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的童话世界
         小王子一头金发,身着长袍,既无国籍,也无家园,生活在人类社会之外,具有随意游走星际的超能力,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充满好奇的双眸看到的是孩童的天真无邪。圣埃克絮佩里就像小王子一样,用他的文字和图画在每个读者的心里埋下了自己的影子。
         21 日本科幻的领路人星新一
           明快与阴沉相衬托,美好与恐怖相伴随,这构成了星新一小说中尖刻的讽刺和深邃的内涵。“引人发笑”固然是星新一的“拿手好戏”,而让读者从这冷隽的幽默中领悟出某种内在的寓意,“引人深思”,才是作家真正的追求。 

  • 内容简介:
    文学,是人类通往特别的宇宙、世界的途径,是人类文明中创造力的高级的显现。这一点,过去我们教文学的时候大约不这样讲。 
    为什么不这样讲?一个原因是我们把任何“造物”都分了类,变成一门门功课、一本本教科书加以学习,为了检验学习的效果,又用考试制度来温故知新直至评定人生的等级。后来的学习者,尤其是匍匐在考试制度下的心灵,就无法回到事物的整体,去体量和思考“造物”本身的神奇,怀着原始心探究其中的规律。这些,都使得曾经的一点合理性逐渐走向傲慢、偏见、不合理——因为文学原来不是这样的,人也不是这样的,如果有美好的未来也必不是这样的。 
    作为文学的开始——写作,是普惠的、民主的、平等的。文学及其写作的好处在于鼓励每一个人、每一个有了识字断文基础的个体(在口传时代,则用说讲和记忆,赋予代表人物以文学家的荣誉),都可以举起笔(而今是敲敲键盘,做一枚写文的“键盘侠”),构思一个故事,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是自然的韵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人与云的故事;“出门一笑大江横,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我在大江面前的情绪和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壮大……同样的,卡夫卡有变形而压抑的世界,鲁迅有黑暗而高冷的天空,沈从文有野蛮而唯美的回忆,卡尔维诺有轻逸而绵密的未来知觉……一个个文学家的个体书写,建筑了风格迥异的了不起的无数小世界,让阅读者身临其境、叹为观止,长久地游历或选择居住在其中。而所有作家们的优秀构建,又是连续的、绵延的、互相勾连的巨型宇宙,让我们知道千万年来人所造的平行宇宙的信息,它们已足够巧夺天工,成其为独特的魔法世界以及和现实相接的那个9又4分之3车站,懂得它的魔法学校的学生就能一举穿越。 
    如果说作品人物是文学那魔法世界的永恒造物,那么作家其实也获得了永恒的生存权——他们在现实物理空间的生命反而是有限的。人们在穿越到魔法世界去领略文学之美的同时,也会好奇创造者作家们的生平活动,于是,我们发现作家们大多连自己的故事都波澜起伏,堪比小说:屈原为什么要唱着“离骚”投入汨罗江?奇怪而有趣的《世说新语》中的晋人究竟遭遇了什么残酷的刺激,且为什么鲁迅称之为“人的自觉”“文的自觉”?像杰克•伦敦这样的水手和流浪汉,像圣•艾克絮佩里这样的飞行员怎么成为大作家并留下经典文本的?还有,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残疾给他了怎样的生命补偿,使得他的作品发展出与众不同的基调?……依旧是一个个小世界,让我们记下了作家的传奇生命,甚至延展出作家与社会与作品等等关系的很多研究、阐述,成为人类自我理解的重要成果。 
    但这些都是过往的教科书不写的。文学教材是一个时期为求统一所形成的基础也是一般的定本,常常流落为知识点的学习。那么,审美呢?精神呢?魔法呢?传奇呢?我少年的时候似乎还有不少这样的与文学作品、作家传奇、普及赏析相关的书,使我觉得文学很有趣。相反,如果仅仅只有教科书和论文的文学教育逻辑,肯定是枯燥可怖的,难怪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只能从网络小说和影视开始寻找阅读观赏的趣味。 
    希望本书能对青少年了解文学内外的世界有一点帮助。 

  • 作者简介:
    夏烈 
    国内70后文学评论家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人,策划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任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杭州市文联《西湖》文学月刊社长助理,杭报经典学堂每周竞写栏目的出题嘉宾、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杭州师范大学动漫学院副院长、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 目录:
    1   《诗经》与《离骚》
           一卷思无邪,浊清文可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离骚》则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先河。“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2 孔孟与老庄
           中国哲学,进有孔孟之儒家,匡扶社稷,退有老庄之道家,逍遥独处。木心曾说过:“中国的伦理观是孔孟的,艺术观是老庄的。”孔孟的入世,是追求“治天下”的人类理想,老庄的出世,则是追求“无人为”的宇宙哲学。他们共同形成中国哲学的最高山峰,有他们在,中国哲学史,开门见山。孔孟与老庄的文学作品,有着几乎等同于哲学力量的影响力。
         3 《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世说新语》一书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
         4 张岱的梦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这便是张岱。
         5 “剑气箫心”龚自珍
         “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诗与人为一,他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6 朱自清与闻一多的风骨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7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
         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 因了这样“乡下人”的身份,沈从文用小说和散文构筑了一个独异的“湘西世界”。他以艺术家的感情接近人生,以看似轻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
         8 缘缘堂主人丰子恺
           丰子恺的散文,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9 “人民艺术家”老舍
         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老舍的小说有序而完整的构建了一个艺术上的“北平世界”。   朱光潜说:“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10 重新发现端木蕻良与萧红
           这种对故乡的深切和充沛的情感支撑着端木的创作。这一点与萧红是相通的。二人在文学上有着许多的一致性,并在写作实践中相互影响。端木蕻良,是一个需要我们重新发现和认识的作家。
         11 百年杨绛的百味人生
         杨绛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12 生命哲人史铁生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当你想起他,当你读他,当你以他的精神生活下去的时候,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13 人文主义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在那个时代之前,没有人像莎士比亚一般,能够如此深刻地认识到人自身,洞察到人类如此深邃且复杂的心灵,展现出社会如此真实而广阔的图景。“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14 浪漫而悲伤的诗人济慈
           一个是短暂、灰暗的现实世界,一个是永恒、美妙的理想王国,在生命的光和影、凝滞和流动、苍白与绚烂中游走神思,济慈以他天才的想象,写出了神秘浪漫、华美不朽的颂歌。
         15 文字雕刻的法国作家群像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
         16 群星璀璨的俄国文坛
           俄国文学在19世纪异军突起,这些文学作品是非常多元化的,含有丰富甚至相互对立的价值观,独具俄国特色的分裂与矛盾,是世界文学非常宝贵的组成部分。
         17 旷野中的水手杰克•伦敦
           倾其一生,杰克•伦敦似乎都决意在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之间穿检并从其内部来对它们进行描述,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他对生命的永恒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无尽的探索与追求。
         18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
         “一战”后的20余年,是茨威格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然而,纳粹的迫害使他失去家园,过上了流亡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40年来的理想——人性与精神的团结一致——已经化为泡影。
         19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而爱与美则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永远都是如此淡雅隽永,饱含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有如天籁之音,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20 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的童话世界
         小王子一头金发,身着长袍,既无国籍,也无家园,生活在人类社会之外,具有随意游走星际的超能力,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充满好奇的双眸看到的是孩童的天真无邪。圣埃克絮佩里就像小王子一样,用他的文字和图画在每个读者的心里埋下了自己的影子。
         21 日本科幻的领路人星新一
           明快与阴沉相衬托,美好与恐怖相伴随,这构成了星新一小说中尖刻的讽刺和深邃的内涵。“引人发笑”固然是星新一的“拿手好戏”,而让读者从这冷隽的幽默中领悟出某种内在的寓意,“引人深思”,才是作家真正的追求。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上静不下来的哈利
[日]成泽真介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上听不到的系列
金小喜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上的提问逻辑:更深度、更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一整套提问框架帮助你快速备课,有效教学)
朱莉娅·A.西姆斯 著;谢怀栋 译;中青文 出品;[美]罗伯特·J.马扎诺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管理的68个细节(小细节,大改变。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
(美)迈克尔·林辛;中青文 出品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中的社会与情绪学习:促进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学校心理干预实务系列)
肯尼思·W.梅里尔(Kenneth W. Merrell)芭芭拉·A.居尔德纳(Barbara A. Gueldner)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内外精华本40周年典藏版全四册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课堂内外作文素材
本书 编者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教学常用技能与训练
梁光明 著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高手是怎样炼成的: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观察与思考 大夏书系
李志欣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乐器基础教程
李洪才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陈时见 李俐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英语六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语文一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课堂上听不到的文学传奇
一个人奋斗:独活与无法独活
夏烈、张守刚、张亦峥 著;王千马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