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3-03
版次: 1
ISBN: 9787100221832
定价: 11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0页
字数: 276千字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作者以细致流畅的文笔,描述了自己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同事们实施各个乡村扶贫项目实施的经过,以及对尝试探索贫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作者20年来扎根贫困乡村,不断试错,历经坎坷失败,成功摸索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村民合作为基础的乡村发展之路。
      本书第一章为四川大凉山集中投入资源解决贫困乡村发展的尝试过程,说明仅仅靠资源的堆砌不足以解决乡村的持续发展问题,乡村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产业项目,就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第二章为甘肃民乐村以大凉山项目经验为基础,对产业方向与合作社模式的探索。第三章为青海甘达村在基金会的帮助下,以合作社为基础,动员村庄能人参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产业项目,从一个吃不起酸奶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的经过。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根据乡村固有的资源禀赋,推出的百美村宿项目和善品公社项目。
      本书明确回应了当今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对乡村振兴实务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文奎,1966年生,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2000年加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2012—2021年任秘书长,2017—2021年任副理事长。领导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策划实施了“善行者”“顶梁柱”“童伴妈妈”“百美村宿”“善品公社”“活水计划”等品牌扶贫公益项目;推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公益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参与创办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社会企业――中和农信。 第一章 大凉山的故事――规模的迷思

    一  万事开头难

    二  项目准备――从“象形文字”开始的培训

    三  贫困而神秘的大凉山腹地

    四  项目活动与成效

    五  问题与反思: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

    第二章  民乐村的故事――合作社的本质

    一  为什么是民乐村

    二  劫后余生

    三  请专家描绘民乐村的未来

    四  住房是重建“敲门砖”

    五  乡村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六  破解村庄贫困的根源

    七  难产的合作社

    八  食用菌厂的失败,“心都痛起喽”

    九  养兔场重蹈覆辙

    十  村民对民乐村项目的评价

    十一  民乐村项目的收获

    第三章  甘达村的故事――带头人的作用

    一  没有汇缴的亿元重建款

    二  合作社唱主角

    三  小农户参与大项目

    四  引导德达村民科学放牧

    五  运输队让甘达合作社“跑起来”

    六  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七  高原冷暖,人情浓烈

    第四章  百美村宿――引人市场主体,合作共生

    一  为“美丽乡村”打样

    二  雅安最美山村

    三  世外桃源邓池沟再添神来之笔

    四  南峪村的创新与收获

    第五章  善品公社的使命

    一  互联网带来新机遇

    二  黄果柑危机:惊险的一跃

    三  善品公社的理想

    后记
  • 内容简介:
    作者以细致流畅的文笔,描述了自己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同事们实施各个乡村扶贫项目实施的经过,以及对尝试探索贫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作者20年来扎根贫困乡村,不断试错,历经坎坷失败,成功摸索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村民合作为基础的乡村发展之路。
      本书第一章为四川大凉山集中投入资源解决贫困乡村发展的尝试过程,说明仅仅靠资源的堆砌不足以解决乡村的持续发展问题,乡村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产业项目,就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第二章为甘肃民乐村以大凉山项目经验为基础,对产业方向与合作社模式的探索。第三章为青海甘达村在基金会的帮助下,以合作社为基础,动员村庄能人参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产业项目,从一个吃不起酸奶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的经过。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根据乡村固有的资源禀赋,推出的百美村宿项目和善品公社项目。
      本书明确回应了当今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对乡村振兴实务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作者简介:
    刘文奎,1966年生,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2000年加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2012—2021年任秘书长,2017—2021年任副理事长。领导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策划实施了“善行者”“顶梁柱”“童伴妈妈”“百美村宿”“善品公社”“活水计划”等品牌扶贫公益项目;推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公益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参与创办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社会企业――中和农信。
  • 目录:
    第一章 大凉山的故事――规模的迷思

    一  万事开头难

    二  项目准备――从“象形文字”开始的培训

    三  贫困而神秘的大凉山腹地

    四  项目活动与成效

    五  问题与反思: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

    第二章  民乐村的故事――合作社的本质

    一  为什么是民乐村

    二  劫后余生

    三  请专家描绘民乐村的未来

    四  住房是重建“敲门砖”

    五  乡村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六  破解村庄贫困的根源

    七  难产的合作社

    八  食用菌厂的失败,“心都痛起喽”

    九  养兔场重蹈覆辙

    十  村民对民乐村项目的评价

    十一  民乐村项目的收获

    第三章  甘达村的故事――带头人的作用

    一  没有汇缴的亿元重建款

    二  合作社唱主角

    三  小农户参与大项目

    四  引导德达村民科学放牧

    五  运输队让甘达合作社“跑起来”

    六  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七  高原冷暖,人情浓烈

    第四章  百美村宿――引人市场主体,合作共生

    一  为“美丽乡村”打样

    二  雅安最美山村

    三  世外桃源邓池沟再添神来之笔

    四  南峪村的创新与收获

    第五章  善品公社的使命

    一  互联网带来新机遇

    二  黄果柑危机:惊险的一跃

    三  善品公社的理想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文奎著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文奎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土鸡高效益养殖关键技术问答
刘文奎、李立虎 著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肉鸡高效益养殖关键技术问答
刘文奎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