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TRIPS时代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重构

后TRIPS时代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重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21-10
版次: 1
ISBN: 9787519762612
定价: 62.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0页
字数: 214.000千字
分类: 法律
  •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知识产权大国,然而精良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差强人意的实施效果之间的裂痕仍然很大,这个裂痕不是通过加大执法和司法力度就能够弥补,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还未形成共识性的牢固理论基础,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这有鉴于追溯世界知识产权理论基础发展及转向的轨迹,针对当代全球知识产权现状及趋势,对知识产权本质再分析和再定位,寻找知识产权合理的正当性理由,并打破西方倡导的以信息垄断谋取利益的经济功利主义知识产权文化,建立一种旨向推动创作自由、促进知识传播、发展民族特质、实现国家强盛的“中国品格”的知识产权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作为推动多元的知识产权国际新秩序形成的基础。基于这一思路,本书分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历史动因。 第二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现实背景。 第三部分:中国知识产权重构的法理基础。 第四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模式探索。 第五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实践路径。   邹彩霞

      汉族,河南省信阳人;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CSULB)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主要为法理学、知识产权法哲学、生态法哲学、科技法哲学。出版专著《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法理学视角的理论反思与现实研究》《守法论》两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CSSCI)、《河北法学》(CSSCI)、《湖南社会科学》(CSSCI)、《前沿》等中文期刊上发表中文论文数10篇,在Journal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SSCI),Frontier inpsychology (SSCI) , Beijing Law Review等外文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数篇,ORCID identifier:0000-0002-9405-1508;主持教育*和中国法学会2项部级课题,参与国家哲社基金、上海哲社基金等项目2项。

        

    绪 论

    第一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历史动因

     第一节 “知识产权文化”的由来

      一、WIPO的“知识产权文化”倡议

      二、“知识产权文化”的含义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必要性

      一、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知识产权文化定位

      二、知识产权文化的地方性催生“中国品格”的沉淀

    第二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现实背景

     第一节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知识产权发展蓬勃兴旺

      二、全社会“正版”意识日益强烈

     第二节 知识产权文化滞后所造成的发展“瓶颈”

      一、知识产权符号的社会张力还不够

      二、民众普遍众意性侵权现象仍然突出

      三、知识产权产业驱动效能还不够明显

    第三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念梳理

      一、知识产权的修辞

      二、知识与知识产权

      三、财产与知识产权

      四、知识产权中的科技与资本

      五、知识产权中的创新和竞争

      六、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和垄断

      七、知识产权的本质

     第二节 作为财产权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财产权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私权”

      二、以“劳动论”、“人格论”和“契约论”为基础的自然权利理论的推演

     第三节 作为公共政策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公共政策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刺激创新”

      二、“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彰显知识产权的“公权化”色彩

     第四节 作为企业管理战略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企业管理战略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垄断”和“竞争”

      二、“套路”超越“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第五节 作为国家利益争夺利器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国家利益争夺利器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遏制”

      二、“知识产权全球化”是国家利益争夺的基本路径

     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理的综合梳理及总结

      一、知识产权逻辑转型的基本路径

      二、知识产权理论基础的内在矛盾

      三、知识产权私权本质的理性回归

    第四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模式探索

     第一节 西方知识产权文化

      一、西方知识产权的历史发展脉络及规律

      二、西方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过程及特质

      三、西方知识产权文化显现的缺陷及诟病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产权文化的背离与契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私权抑制和科技忽略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德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节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四大支撑

      一、知识产权新法理与知识产权新文化的内在勾连

      二、中国现代新文化与知识产权文化的磨合对接

      三、数字时代传统知识产权的式微、终结与转型

      四、世界格局中“主体性”中国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理想模式

      一、知识产权的道德性:对知识的尊重与对人的尊重

      二、建立知识人类分享性知识产权文化

      三、建立知识历史传承性知识产权文化

      四、建立人文性而非经济性知识产权文化

      五、建立全民性而非精英性知识产权文化

      六、建立民族性优于国际性的知识产权文化

      七、建立和谐性替代割裂性的知识产权文化

    第五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知识产权文化构建的全球经验

      一、作为知识产权先驱的欧盟知识产权文化的酝酿与发展

      二、作为知识产权强国的美国的知识产权文化的转型与定位

      三、作为知识产权立国的日本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及特色

      四、作为知识产权新秀的韩国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及发展

      五、作为发展中国家软件强国的印度的知识产权文化基调

     第二节 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中国模式

      一、打造全方位知识产权制度网络

      二、以“滚动式公众宣传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度

      三、多维度地针对不同特定群体加强知识产权教育

      四、鼓励和开辟知识多元创造方向,弱化知识生产的“利益”导向,培育知识综合平衡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利用互联网及云计算搭建完善的知识分享及传播平台

      六、调整及形成知识产品定价体系,贴近国民的消费能力

    余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 内容简介: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知识产权大国,然而精良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差强人意的实施效果之间的裂痕仍然很大,这个裂痕不是通过加大执法和司法力度就能够弥补,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还未形成共识性的牢固理论基础,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这有鉴于追溯世界知识产权理论基础发展及转向的轨迹,针对当代全球知识产权现状及趋势,对知识产权本质再分析和再定位,寻找知识产权合理的正当性理由,并打破西方倡导的以信息垄断谋取利益的经济功利主义知识产权文化,建立一种旨向推动创作自由、促进知识传播、发展民族特质、实现国家强盛的“中国品格”的知识产权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作为推动多元的知识产权国际新秩序形成的基础。基于这一思路,本书分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历史动因。 第二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现实背景。 第三部分:中国知识产权重构的法理基础。 第四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模式探索。 第五部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实践路径。
  • 作者简介:
      邹彩霞

      汉族,河南省信阳人;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CSULB)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主要为法理学、知识产权法哲学、生态法哲学、科技法哲学。出版专著《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法理学视角的理论反思与现实研究》《守法论》两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CSSCI)、《河北法学》(CSSCI)、《湖南社会科学》(CSSCI)、《前沿》等中文期刊上发表中文论文数10篇,在Journal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SSCI),Frontier inpsychology (SSCI) , Beijing Law Review等外文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数篇,ORCID identifier:0000-0002-9405-1508;主持教育*和中国法学会2项部级课题,参与国家哲社基金、上海哲社基金等项目2项。

      
  •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历史动因

     第一节 “知识产权文化”的由来

      一、WIPO的“知识产权文化”倡议

      二、“知识产权文化”的含义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必要性

      一、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知识产权文化定位

      二、知识产权文化的地方性催生“中国品格”的沉淀

    第二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现实背景

     第一节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知识产权发展蓬勃兴旺

      二、全社会“正版”意识日益强烈

     第二节 知识产权文化滞后所造成的发展“瓶颈”

      一、知识产权符号的社会张力还不够

      二、民众普遍众意性侵权现象仍然突出

      三、知识产权产业驱动效能还不够明显

    第三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念梳理

      一、知识产权的修辞

      二、知识与知识产权

      三、财产与知识产权

      四、知识产权中的科技与资本

      五、知识产权中的创新和竞争

      六、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和垄断

      七、知识产权的本质

     第二节 作为财产权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财产权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私权”

      二、以“劳动论”、“人格论”和“契约论”为基础的自然权利理论的推演

     第三节 作为公共政策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公共政策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刺激创新”

      二、“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彰显知识产权的“公权化”色彩

     第四节 作为企业管理战略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企业管理战略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垄断”和“竞争”

      二、“套路”超越“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第五节 作为国家利益争夺利器的知识产权

      一、作为国家利益争夺利器的知识产权的核心是“遏制”

      二、“知识产权全球化”是国家利益争夺的基本路径

     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理的综合梳理及总结

      一、知识产权逻辑转型的基本路径

      二、知识产权理论基础的内在矛盾

      三、知识产权私权本质的理性回归

    第四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模式探索

     第一节 西方知识产权文化

      一、西方知识产权的历史发展脉络及规律

      二、西方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过程及特质

      三、西方知识产权文化显现的缺陷及诟病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产权文化的背离与契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私权抑制和科技忽略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德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节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四大支撑

      一、知识产权新法理与知识产权新文化的内在勾连

      二、中国现代新文化与知识产权文化的磨合对接

      三、数字时代传统知识产权的式微、终结与转型

      四、世界格局中“主体性”中国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理想模式

      一、知识产权的道德性:对知识的尊重与对人的尊重

      二、建立知识人类分享性知识产权文化

      三、建立知识历史传承性知识产权文化

      四、建立人文性而非经济性知识产权文化

      五、建立全民性而非精英性知识产权文化

      六、建立民族性优于国际性的知识产权文化

      七、建立和谐性替代割裂性的知识产权文化

    第五章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知识产权文化构建的全球经验

      一、作为知识产权先驱的欧盟知识产权文化的酝酿与发展

      二、作为知识产权强国的美国的知识产权文化的转型与定位

      三、作为知识产权立国的日本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及特色

      四、作为知识产权新秀的韩国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及发展

      五、作为发展中国家软件强国的印度的知识产权文化基调

     第二节 知识产权文化重构的中国模式

      一、打造全方位知识产权制度网络

      二、以“滚动式公众宣传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力度

      三、多维度地针对不同特定群体加强知识产权教育

      四、鼓励和开辟知识多元创造方向,弱化知识生产的“利益”导向,培育知识综合平衡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利用互联网及云计算搭建完善的知识分享及传播平台

      六、调整及形成知识产品定价体系,贴近国民的消费能力

    余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