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和囚禁的人类)

智慧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和囚禁的人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0-04
版次: 1
ISBN: 9787550320819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4页
分类: 艺术
7人买过
  •   在资本与权力的共谋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能会以智慧城市、未来社区之名构建起新的牢笼与牧场,而设计师和艺术家作为这一蓝图的绘制者和建设者,需要时刻警惕,否则将沦为数字驯化与囚禁的帮凶,因此该书不得不提出“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和囚禁的人类”。
      在列斐伏尔看来,在20世纪的都市革命中,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种选择。而在智慧城市中,传统的公共艺术形态已远不能与智慧城市的驯服与囚禁所对抗,而必须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解放。如果说机械复制时代剥夺了人类部分的体力劳动权,那人工智能开启的智能可复制时代则剥夺了人类部分脑力劳动权。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双马”(马云和埃隆・马斯克)一致认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将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类似于艺术这种有创意的、人工智能较难完成的工作中。而该书将探讨智能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以及人们如何在由堆栈化的全新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并实现自我解放。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理论更多地侧重于如何提高效率及满足功能上的诉求。但智慧城市不仅要“高智商”也需要“高情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数据可以用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更可以以公共艺术为载体,使个人与社群、个人与城市等进行情感上的连接,满足市民的情感诉求。该书也会论述以智慧公共艺术为核心,如何将公共空间打造成为面向未来的更智慧、更有幸福感的城市空间。
      主题为“沟通思想,创造未来”的迪拜世界博览会将于2020年召开,每届世界博览会都会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对主办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化的元年,《智慧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和囚禁的人类)》将回望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对其公共艺术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从中可以些许看到公共艺术在未来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赵华森,1982年生于辽宁大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阿斯顿・马丁拉共达NICE2035创新空间负责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产品服务体系设计(PSSD)硕士专业第二负责人。曾被聘为四川美术学院特聘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任职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参与米兰世博会中国馆、2016米兰三年展“二十一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的演进的学校”、2018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等设计项目。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展出,如意大利米兰三年展、韩国光州设计双年展、达喀尔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成都双年展等,并被上海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收藏。主持教育部“基于智能感知技术的公共艺术创作研究”等课题项目。
      
      陈燕,现任职于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韩国祥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公共空间中的影像叙事。 前言
    第一部分 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空间生产
    一、公共空间与共享空间
    二、传统街道的升级――智慧共享街道
    三、从出行到服务,MaaS所带来的公共空间变革
    四、打造无车的移动都市
    五、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可连接性
    第二章 作为公共艺术语境的公共空间
    一、公共艺术对公共空间的语境依赖
    二、不同的公共空间可能会成就也可能会毁掉同一件作品
    三、公共空间是各方博弈的战场
    第三章 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一、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在公共性上的异同
    二、公共性――挑战公众还是迎合公众
    第四章 智慧城市的公共性与公共艺术的使命
    一、人机共生时代的公共性
    二、解放即将被数据囚禁的人类
    三、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的人类

    第二部分 数字化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第一章 数字化的人与时空
    一、数字化的空间
    二、告别肉体,为数字替身做艺术
    三、被解构与重构的时空
    第二章 混合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
    一、比特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探索和展望
    二、原子公共空间与混合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
    三、混合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探索和展望
    第三章 媒体建筑:智慧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的新平台
    一、中国各大城市的媒体立面竞赛引发的争论与隐忧
    二、媒体立面的技术特性与内容创作对策
    三、媒体建筑公共艺术
    第四章 智慧城市数据的艺术化运用
    一、作为素材和养料的数据
    二、数据的艺术体验化
    三、被数据改变的景观和社群
    四、人工智能赋能的公共艺术
    五、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共艺术时代
    ……
    第三部分 基于混合空间的公共艺术策划: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
    结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在资本与权力的共谋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能会以智慧城市、未来社区之名构建起新的牢笼与牧场,而设计师和艺术家作为这一蓝图的绘制者和建设者,需要时刻警惕,否则将沦为数字驯化与囚禁的帮凶,因此该书不得不提出“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和囚禁的人类”。
      在列斐伏尔看来,在20世纪的都市革命中,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种选择。而在智慧城市中,传统的公共艺术形态已远不能与智慧城市的驯服与囚禁所对抗,而必须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解放。如果说机械复制时代剥夺了人类部分的体力劳动权,那人工智能开启的智能可复制时代则剥夺了人类部分脑力劳动权。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双马”(马云和埃隆・马斯克)一致认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将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类似于艺术这种有创意的、人工智能较难完成的工作中。而该书将探讨智能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以及人们如何在由堆栈化的全新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并实现自我解放。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理论更多地侧重于如何提高效率及满足功能上的诉求。但智慧城市不仅要“高智商”也需要“高情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数据可以用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更可以以公共艺术为载体,使个人与社群、个人与城市等进行情感上的连接,满足市民的情感诉求。该书也会论述以智慧公共艺术为核心,如何将公共空间打造成为面向未来的更智慧、更有幸福感的城市空间。
      主题为“沟通思想,创造未来”的迪拜世界博览会将于2020年召开,每届世界博览会都会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对主办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化的元年,《智慧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和囚禁的人类)》将回望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对其公共艺术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从中可以些许看到公共艺术在未来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 作者简介:
      赵华森,1982年生于辽宁大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阿斯顿・马丁拉共达NICE2035创新空间负责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产品服务体系设计(PSSD)硕士专业第二负责人。曾被聘为四川美术学院特聘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任职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参与米兰世博会中国馆、2016米兰三年展“二十一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的演进的学校”、2018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等设计项目。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展出,如意大利米兰三年展、韩国光州设计双年展、达喀尔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成都双年展等,并被上海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收藏。主持教育部“基于智能感知技术的公共艺术创作研究”等课题项目。
      
      陈燕,现任职于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韩国祥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公共空间中的影像叙事。
  •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空间生产
    一、公共空间与共享空间
    二、传统街道的升级――智慧共享街道
    三、从出行到服务,MaaS所带来的公共空间变革
    四、打造无车的移动都市
    五、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可连接性
    第二章 作为公共艺术语境的公共空间
    一、公共艺术对公共空间的语境依赖
    二、不同的公共空间可能会成就也可能会毁掉同一件作品
    三、公共空间是各方博弈的战场
    第三章 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一、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在公共性上的异同
    二、公共性――挑战公众还是迎合公众
    第四章 智慧城市的公共性与公共艺术的使命
    一、人机共生时代的公共性
    二、解放即将被数据囚禁的人类
    三、解放即将被数据驯服的人类

    第二部分 数字化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第一章 数字化的人与时空
    一、数字化的空间
    二、告别肉体,为数字替身做艺术
    三、被解构与重构的时空
    第二章 混合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
    一、比特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探索和展望
    二、原子公共空间与混合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
    三、混合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探索和展望
    第三章 媒体建筑:智慧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的新平台
    一、中国各大城市的媒体立面竞赛引发的争论与隐忧
    二、媒体立面的技术特性与内容创作对策
    三、媒体建筑公共艺术
    第四章 智慧城市数据的艺术化运用
    一、作为素材和养料的数据
    二、数据的艺术体验化
    三、被数据改变的景观和社群
    四、人工智能赋能的公共艺术
    五、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共艺术时代
    ……
    第三部分 基于混合空间的公共艺术策划: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
    结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