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卢海刚  )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 副主编 ,
2021-09
版次: 1
ISBN: 9787122391414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0页
字数: 598千字
1人买过
  • 本教材以培养从事药学服务,掌握药物基本知识,具备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教材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总论为基础,以人体各大系统为模块,内容包括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药理、内脏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和化疗药物药理等主要方面,内容涵盖药理学基本知识体系。在内容安排上,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通过背景知识和知识拓展等形式,对重点知识形成无缝连接,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在系统学论知识基础上,可以根据情况适当侧重学习相关模块,形成1 X的学习模式,既方便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培训使用。
      本教材可供药学、护理、药品经营与管理、制药技术等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医药、药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用。 卢海刚,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200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参与2009河北省自然基金《阿夫唑嗪光学异构体对动物下尿路组织α1受体的选择性作用》(第二主研人);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沙唑嗪光学异构体降低尿道压的手性选择性》(第二主研人),参与国家一类新药左旋多沙唑嗪临床前研究前期工作。2003年至今,从事药理学、药物分析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药物分析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药物分析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主编教材两部,主审一部,参编教材多部。 篇 总论 001

    章 绪论 001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001

    二、药理学发展简史 002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003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005

    节 药物作用基本概念 005

    一、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 005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005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006

    第二节 药物作用基本规律 008

    第三节 药物作用基本机制 010

    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途径 010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途径 010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014

    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014

    一、被动转运 015

    二、主动转运 015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015

    一、吸收 016

    二、分布 017

    三、代谢 018

    四、排泄 020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021

    一、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021

    二、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023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027

    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027

    一、剂量 027

    二、药物剂型 027

    三、给药途径 027

    四、用药时间和次数 028

    五、药物相互作用 028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030

    一、年龄 030

    二、性别 030

    三、遗传因素 031

    四、病理状态 032

    五、心理因素 032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033

    第二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035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概述 035

    节 传出神经系统解剖基础和生理功能 035

    一、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和组成 035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和生理功能 037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040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040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043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及分类 044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044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044

    第六章 拟胆碱药 047

    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047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047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 049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051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与胆碱酯酶复活药 051

    一、抗胆碱酯酶药 051

    二、胆碱酯酶复活药 055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057

    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057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057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060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061

    一、NN胆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 061

    二、NM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 061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065

    节 α、β受体激动药 065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068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069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073

    节 α受体阻断药 073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075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078

    第十章 镇静催眠药 078

    节 苯二氮类 079

    第二节 巴比妥类 084

    第三节 其他类 086

    第十一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090

    节 抗癫痫药 090

    第二节 抗惊厥药 095

    第十二章 抗帕金森病药 098

    节 拟多巴胺类药 098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098

    二、左旋多巴降解抑制药 099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100

    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01

    五、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102

    六、其他 104

    第二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104

    第十三章 抗精神失常药 107

    节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107

    一、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107

    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112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114

    第三节 抗抑郁药 115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115

    二、NA摄取抑制药 117

    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118

    四、其他类抗抑郁药 119

    第十四章 镇痛药 122

    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122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 128

    第三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130

    第四节 其他镇痛药 132

    第十五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36

    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基本作用 136

    一、作用机制 136

    二、药理作用 137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 137

    一、水杨酸类 137

    二、苯胺类 140

    三、吡唑酮类 141

    四、吲哚类 141

    五、芳基烷酸类 143

    六、烯醇酸类 145

    七、其他类 146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 147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 151

    节 大脑皮质兴奋药 151

    第二节 呼吸中枢兴奋药 152

    第三节 促进脑功能恢复药 153

    第四篇 心血管系统药理 156

    第十七章 抗高血压药 156

    节 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分类 156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57

    一、利尿药 157

    二、钙通道阻滞药 158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59

    四、β受体阻断药 161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62

    一、α1受体阻断药 162

    二、血管平滑肌松弛药 163

    三、中枢性降压药 163

    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164

    五、神经节阻断药 164

    六、钾通道开放药 164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用药原则 165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168

    节 硝酸酯类 169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70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71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173

    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73

    一、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73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74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175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75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75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75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75

    二、Ⅱ类β受体阻断药 178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78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179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用药原则 180

    第二十章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182

    节 概述 182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82

    二、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的分类 183

    第二节 常用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184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84

    二、利尿药 185

    三、β受体阻断药 185

    四、正性肌力药 186

    五、血管扩张药 188

    第二十一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90

    节 血脂和脂蛋白 190

    第二节 调血脂药 191

    一、降低TC和LDL的药物 191

    二、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193

    第三节 抗氧化剂 194

    第四节 多烯脂肪酸 194

    第五节 保护动脉内皮药 194

    第五篇 内脏系统药理 196

    第二十二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96

    节 利尿药 196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197

    二、利尿药的分类 198

    三、常用利尿药 198

    第二节 脱水药 202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204

    节 抗凝血药 204

    一、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205

    二、凝血酶抑制药 207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209

    一、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209

    二、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 210

    三、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 211

    四、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药 211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212

    第四节 促凝血药 214

    第五节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215

    一、抗贫血药 215

    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218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219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21

    节 概述 221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222

    一、抗酸药 222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222

    三、胃黏膜保护药 224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225

    第三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225

    一、助消化药 225

    二、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药 225

    三、止吐药 226

    四、泻药 226

    五、止泻药与吸附药 228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30

    节 平喘药 230

    一、抗炎平喘药 231

    二、支气管扩张药 231

    三、抗过敏平喘药 233

    第二节 镇咳药 234

    一、中枢性镇咳药 234

    二、外周性镇咳药 235

    第三节 祛痰药 235

    一、痰液稀释药 235

    二、黏痰溶解药 236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药理 238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38

    节 概述 238

    一、激素的调节 239

    二、常用药物 239

    三、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 240

    第二节 糖皮质激素 240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 246

    第四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激素抑制药 247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47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47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的用药指导 248

    一、用药前 248

    二、用药中 249

    三、用药后 249

    第二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251

    节 甲状腺激素 251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54

    一、硫脲类 254

    二、碘及碘化物 255

    三、放射性碘 256

    四、β受体阻断药 256

    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258

    节 胰岛素 258

    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 261

    一、磺酰脲类 261

    二、双胍类 262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63

    四、胰岛素增敏剂 264

    五、餐时血糖调节剂 264

    第三节 新型降血糖药 265

    一、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为作用靶点的药物 265

    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265

    第七篇 化疗药物 267

    第二十九章 抗菌药 267

    节 抗菌药物概述 268

    一、常用术语 268

    二、抗菌药作用机制 269

    三、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调控 271

    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72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4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274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77

    三、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8

    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279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79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81

    三、万古霉素类 282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282

    一、氨基糖苷类 282

    二、多黏菌素类 285

    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285

    一、四环素类 285

    二、氯霉素 287

    第六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288

    一、喹诺酮类药物 288

    二、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291

    三、其他合成抗菌药 294

    第三十章 抗真菌药 297

    一、抗深部真菌药 297

    二、抗浅部真菌药 298

    三、全身性抗真菌药 299

    第三十一章 抗病毒药 303

    一、概述 303

    二、常用药物 304

    第三十二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311

    节 抗结核病药 311

    一、一线抗结核病药 311

    二、二线抗结核病药 314

    三、新一代抗结核病药 314

    四、抗结核病的应用原则 315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316

    第三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 318

    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319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 319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319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320

    一、细胞毒类抗恶性肿瘤药 320

    二、非细胞毒类抗恶性肿瘤药 327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用药原则 333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336

    参考文献 340

     
  •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培养从事药学服务,掌握药物基本知识,具备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教材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总论为基础,以人体各大系统为模块,内容包括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药理、内脏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和化疗药物药理等主要方面,内容涵盖药理学基本知识体系。在内容安排上,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通过背景知识和知识拓展等形式,对重点知识形成无缝连接,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在系统学论知识基础上,可以根据情况适当侧重学习相关模块,形成1 X的学习模式,既方便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培训使用。
      本教材可供药学、护理、药品经营与管理、制药技术等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医药、药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用。
  • 作者简介:
    卢海刚,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200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参与2009河北省自然基金《阿夫唑嗪光学异构体对动物下尿路组织α1受体的选择性作用》(第二主研人);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沙唑嗪光学异构体降低尿道压的手性选择性》(第二主研人),参与国家一类新药左旋多沙唑嗪临床前研究前期工作。2003年至今,从事药理学、药物分析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药物分析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药物分析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主编教材两部,主审一部,参编教材多部。
  • 目录:
    篇 总论 001

    章 绪论 001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001

    二、药理学发展简史 002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003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005

    节 药物作用基本概念 005

    一、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 005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005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006

    第二节 药物作用基本规律 008

    第三节 药物作用基本机制 010

    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途径 010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途径 010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014

    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014

    一、被动转运 015

    二、主动转运 015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015

    一、吸收 016

    二、分布 017

    三、代谢 018

    四、排泄 020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021

    一、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021

    二、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023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027

    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027

    一、剂量 027

    二、药物剂型 027

    三、给药途径 027

    四、用药时间和次数 028

    五、药物相互作用 028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030

    一、年龄 030

    二、性别 030

    三、遗传因素 031

    四、病理状态 032

    五、心理因素 032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033

    第二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035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概述 035

    节 传出神经系统解剖基础和生理功能 035

    一、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和组成 035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和生理功能 037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040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040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043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及分类 044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044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044

    第六章 拟胆碱药 047

    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047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047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 049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051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与胆碱酯酶复活药 051

    一、抗胆碱酯酶药 051

    二、胆碱酯酶复活药 055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057

    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057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057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060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061

    一、NN胆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 061

    二、NM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 061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065

    节 α、β受体激动药 065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068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069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073

    节 α受体阻断药 073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075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078

    第十章 镇静催眠药 078

    节 苯二氮类 079

    第二节 巴比妥类 084

    第三节 其他类 086

    第十一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090

    节 抗癫痫药 090

    第二节 抗惊厥药 095

    第十二章 抗帕金森病药 098

    节 拟多巴胺类药 098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098

    二、左旋多巴降解抑制药 099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100

    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01

    五、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102

    六、其他 104

    第二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104

    第十三章 抗精神失常药 107

    节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107

    一、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107

    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112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114

    第三节 抗抑郁药 115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115

    二、NA摄取抑制药 117

    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118

    四、其他类抗抑郁药 119

    第十四章 镇痛药 122

    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122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和激动-拮抗药 128

    第三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130

    第四节 其他镇痛药 132

    第十五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36

    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基本作用 136

    一、作用机制 136

    二、药理作用 137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 137

    一、水杨酸类 137

    二、苯胺类 140

    三、吡唑酮类 141

    四、吲哚类 141

    五、芳基烷酸类 143

    六、烯醇酸类 145

    七、其他类 146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 147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 151

    节 大脑皮质兴奋药 151

    第二节 呼吸中枢兴奋药 152

    第三节 促进脑功能恢复药 153

    第四篇 心血管系统药理 156

    第十七章 抗高血压药 156

    节 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分类 156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57

    一、利尿药 157

    二、钙通道阻滞药 158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59

    四、β受体阻断药 161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62

    一、α1受体阻断药 162

    二、血管平滑肌松弛药 163

    三、中枢性降压药 163

    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164

    五、神经节阻断药 164

    六、钾通道开放药 164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用药原则 165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168

    节 硝酸酯类 169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70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71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173

    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73

    一、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73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74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175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175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75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75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75

    二、Ⅱ类β受体阻断药 178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78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179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用药原则 180

    第二十章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182

    节 概述 182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82

    二、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的分类 183

    第二节 常用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184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84

    二、利尿药 185

    三、β受体阻断药 185

    四、正性肌力药 186

    五、血管扩张药 188

    第二十一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90

    节 血脂和脂蛋白 190

    第二节 调血脂药 191

    一、降低TC和LDL的药物 191

    二、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193

    第三节 抗氧化剂 194

    第四节 多烯脂肪酸 194

    第五节 保护动脉内皮药 194

    第五篇 内脏系统药理 196

    第二十二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96

    节 利尿药 196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197

    二、利尿药的分类 198

    三、常用利尿药 198

    第二节 脱水药 202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204

    节 抗凝血药 204

    一、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205

    二、凝血酶抑制药 207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209

    一、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209

    二、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 210

    三、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 211

    四、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药 211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212

    第四节 促凝血药 214

    第五节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215

    一、抗贫血药 215

    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218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219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21

    节 概述 221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222

    一、抗酸药 222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222

    三、胃黏膜保护药 224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225

    第三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225

    一、助消化药 225

    二、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药 225

    三、止吐药 226

    四、泻药 226

    五、止泻药与吸附药 228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30

    节 平喘药 230

    一、抗炎平喘药 231

    二、支气管扩张药 231

    三、抗过敏平喘药 233

    第二节 镇咳药 234

    一、中枢性镇咳药 234

    二、外周性镇咳药 235

    第三节 祛痰药 235

    一、痰液稀释药 235

    二、黏痰溶解药 236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药理 238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38

    节 概述 238

    一、激素的调节 239

    二、常用药物 239

    三、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 240

    第二节 糖皮质激素 240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 246

    第四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激素抑制药 247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47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47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的用药指导 248

    一、用药前 248

    二、用药中 249

    三、用药后 249

    第二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251

    节 甲状腺激素 251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54

    一、硫脲类 254

    二、碘及碘化物 255

    三、放射性碘 256

    四、β受体阻断药 256

    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258

    节 胰岛素 258

    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 261

    一、磺酰脲类 261

    二、双胍类 262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63

    四、胰岛素增敏剂 264

    五、餐时血糖调节剂 264

    第三节 新型降血糖药 265

    一、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为作用靶点的药物 265

    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265

    第七篇 化疗药物 267

    第二十九章 抗菌药 267

    节 抗菌药物概述 268

    一、常用术语 268

    二、抗菌药作用机制 269

    三、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调控 271

    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72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4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274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77

    三、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8

    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279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79

    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81

    三、万古霉素类 282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282

    一、氨基糖苷类 282

    二、多黏菌素类 285

    第五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285

    一、四环素类 285

    二、氯霉素 287

    第六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288

    一、喹诺酮类药物 288

    二、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291

    三、其他合成抗菌药 294

    第三十章 抗真菌药 297

    一、抗深部真菌药 297

    二、抗浅部真菌药 298

    三、全身性抗真菌药 299

    第三十一章 抗病毒药 303

    一、概述 303

    二、常用药物 304

    第三十二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311

    节 抗结核病药 311

    一、一线抗结核病药 311

    二、二线抗结核病药 314

    三、新一代抗结核病药 314

    四、抗结核病的应用原则 315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316

    第三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 318

    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319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 319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319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320

    一、细胞毒类抗恶性肿瘤药 320

    二、非细胞毒类抗恶性肿瘤药 327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用药原则 333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336

    参考文献 340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第2版)
王立祥;邓庆华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本)()
董志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药理学
王鹏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第5版)
刘尚智,苗久旺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实验指导(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实验训教材)
王利、刘丹花 编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
杨柯;林雅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第4版)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版)
陈忠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
王志亮;宋红霞;邱丽丽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第2版中职药剂)
张庆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学实验与新药评价基础(于昕)
王天 主编;于昕
药理学(卢海刚  )
药理活性海洋天然产物手册 第三卷 聚酮、甾醇和脂肪族化合物
周家驹 编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