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11
ISBN: 9787520355025
定价: 79.00
分类: 政治
1人买过
  •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基层民主直接的实现形式,无论在其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将村民自治放在协商民主的视角下展开一系列研究,尤其对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出了诸多有益的结论。   王凯,女,1984年生,山西定襄人,法学博士,讲师,自2017年起就职于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主要从事中国农村问题.特别是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与农民流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学术界》《湖北社会科学》和《长白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述评
    一 国内文献评述
    二 国外文献评述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四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第三节 理论支撑
    一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 协商民主的基本内容
    三 国内关于协商民主问题的基本观点
    四 协商民主理论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导入和应用
    第四节 理论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二 研究思路
    三 技术路线图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制度规范与政治特征
    第一节 制度规范简析
    一 纵向方面的链条式相扣
    二 横向方面的覆盖式相接
    三 逻辑结构的不断合理
    第二节 政治特征
    一 一种非国家形态民主
    二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直接民主
    三 自治权利行使的直接性与制约性
    四 具有社会整合效能的民主形式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基层实行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协商民主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的契合点分析
    一 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最高价值诉求
    二 承认决策过程必须以公民充分的讨论与协商为基础
    三 以公民的平等和理性参与为前提
    第二节 在村民自治中导入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一 理论的中国化
    二 符合中国渐进式民主发展的总体趋势
    三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四 可以有效回应中国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具体需求
    五 有广阔的制度空间
    六 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第四章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全景式呈现
    第一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主体分析
    一 村民自治主体界定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主体特征分析
    第二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客体分析
    一 村民自治客体界定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客体特征分析
    第三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分析
    一 村民自治组织结构简介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农村公权力的关系分析
    一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的关系分析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权的关系分析
    第五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几种代表模式及其特点总结
    第一节 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模式
    一 温岭概况
    二 民主恳谈模式的产生背景
    三 民主恳谈模式的发展历程
    四 民主恳谈模式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河南邓州的“4+2”工作法模式
    一 邓州概况
    二 “4+2”工作法模式的产生背景
    三 “4+2”工作法模式的运作流程分析
    四 “4+2”工作法模式的绩效与经验分析
    第三节 宁波象山“村民说事”模式
    一 个案概况
    二 “村民说事”模式的基本简介
    三 “村民说事”模式的意义与经验
    第四节 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特点总结
    一 国家推动与社会发育的双重性
    二 协商主体的广泛性与包容性
    三 协商客体的公共性与现实性
    四 协商程序的可操作性与规范性
    五 协商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六章 村民自治的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成效简析
    一 形成了一批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村民自治实践模式
    二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组织基础
    三 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与法制的双向发展
    四 使乡村治理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
    五 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二节 村民自治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 民主选举表面化
    二 民主决策形式化
    三 民主管理矛盾突出
    四 民主监督不到位
    五 村民自治权的“异化”
    第三节 村民自治运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制度供给不足
    二 体制不顺突出
    三 文化制约明显
    四 经济实力欠缺
    五 其它因素分析

    第七章 协商民主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制度安排与程序设计
    第一节 协商民主机制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有效嵌入分析
    一 培育广大村民的现代民主理念
    二 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增加
    三 建立乡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保障机制
    四 拓展协商民主在农村地区的内外层空间
    五 锻炼村民的协商民主能力
    六 为乡村协商民主提供较宽松的宏观环境
    第二节 在村民自治中导人协商民主的具体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
    一 在协商选举中加入合理的制度安排
    二 建立健全协商决策程序
    三 为协商管理引入合理的程序设计
    四 实现协商监督的制度化
    第三节 协商民主对促进我国村民自治发展产生的重大意义
    一 有利于缓解当前村民自治的民主困境
    二 有利于提升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合法性
    三 有利于实现村民自治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基层民主直接的实现形式,无论在其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将村民自治放在协商民主的视角下展开一系列研究,尤其对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出了诸多有益的结论。
  • 作者简介:
      王凯,女,1984年生,山西定襄人,法学博士,讲师,自2017年起就职于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主要从事中国农村问题.特别是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与农民流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学术界》《湖北社会科学》和《长白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述评
    一 国内文献评述
    二 国外文献评述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四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第三节 理论支撑
    一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 协商民主的基本内容
    三 国内关于协商民主问题的基本观点
    四 协商民主理论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导入和应用
    第四节 理论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二 研究思路
    三 技术路线图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制度规范与政治特征
    第一节 制度规范简析
    一 纵向方面的链条式相扣
    二 横向方面的覆盖式相接
    三 逻辑结构的不断合理
    第二节 政治特征
    一 一种非国家形态民主
    二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直接民主
    三 自治权利行使的直接性与制约性
    四 具有社会整合效能的民主形式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基层实行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协商民主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的契合点分析
    一 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最高价值诉求
    二 承认决策过程必须以公民充分的讨论与协商为基础
    三 以公民的平等和理性参与为前提
    第二节 在村民自治中导入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一 理论的中国化
    二 符合中国渐进式民主发展的总体趋势
    三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四 可以有效回应中国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具体需求
    五 有广阔的制度空间
    六 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第四章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全景式呈现
    第一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主体分析
    一 村民自治主体界定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主体特征分析
    第二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客体分析
    一 村民自治客体界定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客体特征分析
    第三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分析
    一 村民自治组织结构简介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农村公权力的关系分析
    一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的关系分析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权的关系分析
    第五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几种代表模式及其特点总结
    第一节 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模式
    一 温岭概况
    二 民主恳谈模式的产生背景
    三 民主恳谈模式的发展历程
    四 民主恳谈模式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河南邓州的“4+2”工作法模式
    一 邓州概况
    二 “4+2”工作法模式的产生背景
    三 “4+2”工作法模式的运作流程分析
    四 “4+2”工作法模式的绩效与经验分析
    第三节 宁波象山“村民说事”模式
    一 个案概况
    二 “村民说事”模式的基本简介
    三 “村民说事”模式的意义与经验
    第四节 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特点总结
    一 国家推动与社会发育的双重性
    二 协商主体的广泛性与包容性
    三 协商客体的公共性与现实性
    四 协商程序的可操作性与规范性
    五 协商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六章 村民自治的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成效简析
    一 形成了一批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村民自治实践模式
    二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组织基础
    三 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与法制的双向发展
    四 使乡村治理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
    五 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二节 村民自治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 民主选举表面化
    二 民主决策形式化
    三 民主管理矛盾突出
    四 民主监督不到位
    五 村民自治权的“异化”
    第三节 村民自治运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制度供给不足
    二 体制不顺突出
    三 文化制约明显
    四 经济实力欠缺
    五 其它因素分析

    第七章 协商民主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制度安排与程序设计
    第一节 协商民主机制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有效嵌入分析
    一 培育广大村民的现代民主理念
    二 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增加
    三 建立乡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保障机制
    四 拓展协商民主在农村地区的内外层空间
    五 锻炼村民的协商民主能力
    六 为乡村协商民主提供较宽松的宏观环境
    第二节 在村民自治中导人协商民主的具体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
    一 在协商选举中加入合理的制度安排
    二 建立健全协商决策程序
    三 为协商管理引入合理的程序设计
    四 实现协商监督的制度化
    第三节 协商民主对促进我国村民自治发展产生的重大意义
    一 有利于缓解当前村民自治的民主困境
    二 有利于提升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合法性
    三 有利于实现村民自治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橘黄色的浪潮: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研究
王凯 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超级电容器及其在新一代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王凯 胡涵 李强 唐政 李德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高分子材料概论(肇研)
王凯 主编;肇研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研究2021
王凯 著;张天华;刘柳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仓储管理实务
王凯 主编;王兴伟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呵护孩子的视力
王凯 李岩 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家庭心理治疗与中国传统文化
王凯 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我国货币错配的特征、效应与汇率政策选择研究
王凯 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欧洲一体化进程: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度改革
王凯 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行政公文写作:规范·技巧·最新例文
王凯 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行政管理工作技能细化与范本
王凯 著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最新法定行政公文写作与范例解析
王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