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10
版次: 1
ISBN: 9787520161848
定价: 1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经济
6人买过
  • 中国的一部社会经济史是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多种文明演变的历史,现在仍然处于这个演变之中。已有的各种理论并不能令人确信未来的前景,即便对于已经过去之事,它们也不能提供圆满的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只有一条,对中国而言,即迄今为止,农户经济是历史变化绕不过去的主要领域,因为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无从断绝与农村的联系,科技、生产力、生产方式的改进都需经由农村进行。本书拟尽可能客观描述农户经济产生、发展、变化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探讨农户经营与国情、传统与“现代化”的联系,从而探讨中国历史演化的特点问题。 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向现代的过渡与转型问题,农村经济与现代工业和城市经济相互关系问题。已出版《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动雷村—对湘西山区环境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的一个调查》等专著。 第一部分导论 

    导言3 

    第一章重温顾准9 

    一问题的提出9 

    二“顾准问题”11 

    三顾准的理论依据:海上文明与大陆农业文明12 

    第二章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特定条件的产物17 

    一顾准与斯密对市场经济形成背景和条件的思考17 

    二斯密对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分析19 

    三经济理论中资源限制条件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弱化43 

    四“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56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小农经济 

    导言65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生存环境与小农经济体的产生67 

    一古代中国地理环境67 

    二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原始个体家庭经济之出现72 

    第四章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环境下保障国计民生的*一选择79 

    一古代中国独立小农家庭经济的产生及运行概况79 

    二小农家庭经济的定义与基本形态83 

    三小农家庭经济根本特点与内在机制86 

    四天地人系统中的小农精耕细作96 

    第五章小农经济的变化与古代中国兴衰104 

    一小农经济与中国国土的开发104 

    二农业、人口与经济区变迁110 

    三历代兴亡——小农经济的运行概况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115 

    四小农经济的社会经济功能118 

    第六章小农经济难以逾越的生存条件122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122 

    二政治—阶级关系对小农经济的巨大影响142 

    小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基本规律145 

    一古人对当时社会关键问题的认识145 

    二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特征156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工业化与小农经济 

    导言163 

    第七章近代工业的农村市场170 

    一概述:历史新时期的新问题170 

    二洋货的中国市场172 

    三近代支柱工业的国内市场177 

    四农村和农民需求构成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重要市场200 

    第八章以农村、农户经济为基础的近代工业间的产业关联214 

    一中国近代机械工业与棉纺织业的产业关联214 

    二棉纺织与上下游工业的产业关联224 

    三棉纺织工业对电力、冶金工业的带动232 

    四小结237 

    第九章新动因与家庭工业的改良更新239 

    一中国经济史承前启后的历史性变革——大工业与家庭工业融合239 

    二基本状况、地区与分布243 

    三状况类型及成因248 

    四现代经济和大工业对传统家庭工业的促进与改良252 

    五新型手工业的出现及其意义255 

    第十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潮与早期实践,近代三元结构的出现271 

    一两条路径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两种思潮(近代至20世纪前半叶)272 

    二再造中国与农村社会经济的改革实践286 

    三近代三元结构的出现及其条件301 

    第十一章工农业关系的恶性循环322 

    一面粉工业的行业特点与农村市场323 

    二火柴工业的行业特点与农村市场334 

    三中国火柴工业经营方式的特征及后果347 

    四市场狭小、购买力不足是火柴工业难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351 

    小结353 

    一一种后果353 

    二近代经验354 

    三恶性循环355 

    第四部分当代中国的工农—城乡关系与现代化道路 

    导言363 

    第十二章农民家庭经济被否定 

    ——新中国前30年的家庭经营概况365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基本路线的确定与对农户个体经济的否定和 

    改造365 

    二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理论认识368 

    三农业必须为国家工业化做贡献369 

    四农民家庭纺织业是如何“灭亡”的?378 

    五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意见388 

    第十三章改革开放后农民家庭经营与城乡关系的重要变化392 

    一农户经营的全面恢复和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392 

    二对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认识和政策建议395 

    第十四章三农问题的产生及严重化410 

    一决策层的认识和指导改革的理论410 

    二决策层理论认识的不彻底和由此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和方略的 

    不统一413 

    三改革开放大潮中部门、行业的利益转换414 

    四国家支农力度的减弱420 

    第五部分实际生活中的城乡关系——经验与教训(典型案例调研) 

    第十五章湖南绥宁县党坪苗族乡动雷村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475 

    一概况475 

    二动雷山区生态环境的变迁轨迹477 

    三林木变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489 

    四林木对当地社会、民生的影响500 

    五历史巨变中的农民家庭506 

    六动雷村的老龄化、空心化与乡村治理困境517 

    七小结521 

    第十六章不同城乡关系中的李集村523 

    一李集村城乡关系的三个阶段523 

    二长期影响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因素541 

    三改革、建设与中国的现代化572 

    第十七章诸暨现象与农户经营578 

    一基本认识与问题的提出578 

    二产业集群与农民家庭生产582 

    三工业企业、包买商制与农民家庭工业 

    ——市场经济中的工业企业为何乐于采用农民家庭工业?597 

    四诸暨城乡关系的主要特点 

    ——工农结合,城市、工业依托农户经济发展607 

    五小结:诸暨工农—城乡关系及协调发展问题614 

    第十八章结语:变革与传承——中国现代化的双重使命619 

    余论:继续的思考630 

    一自然逻辑630 

    二生命和生存逻辑631 

    三从哲学观中认识工农业的逻辑问题634 

    四从农业的特性看现代经济学的危机636 

     

    五经济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637 
  • 内容简介:
    中国的一部社会经济史是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多种文明演变的历史,现在仍然处于这个演变之中。已有的各种理论并不能令人确信未来的前景,即便对于已经过去之事,它们也不能提供圆满的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只有一条,对中国而言,即迄今为止,农户经济是历史变化绕不过去的主要领域,因为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无从断绝与农村的联系,科技、生产力、生产方式的改进都需经由农村进行。本书拟尽可能客观描述农户经济产生、发展、变化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探讨农户经营与国情、传统与“现代化”的联系,从而探讨中国历史演化的特点问题。
  • 作者简介:
    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向现代的过渡与转型问题,农村经济与现代工业和城市经济相互关系问题。已出版《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动雷村—对湘西山区环境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的一个调查》等专著。
  • 目录:
    第一部分导论 

    导言3 

    第一章重温顾准9 

    一问题的提出9 

    二“顾准问题”11 

    三顾准的理论依据:海上文明与大陆农业文明12 

    第二章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特定条件的产物17 

    一顾准与斯密对市场经济形成背景和条件的思考17 

    二斯密对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分析19 

    三经济理论中资源限制条件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弱化43 

    四“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56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小农经济 

    导言65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生存环境与小农经济体的产生67 

    一古代中国地理环境67 

    二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原始个体家庭经济之出现72 

    第四章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环境下保障国计民生的*一选择79 

    一古代中国独立小农家庭经济的产生及运行概况79 

    二小农家庭经济的定义与基本形态83 

    三小农家庭经济根本特点与内在机制86 

    四天地人系统中的小农精耕细作96 

    第五章小农经济的变化与古代中国兴衰104 

    一小农经济与中国国土的开发104 

    二农业、人口与经济区变迁110 

    三历代兴亡——小农经济的运行概况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115 

    四小农经济的社会经济功能118 

    第六章小农经济难以逾越的生存条件122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122 

    二政治—阶级关系对小农经济的巨大影响142 

    小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基本规律145 

    一古人对当时社会关键问题的认识145 

    二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特征156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工业化与小农经济 

    导言163 

    第七章近代工业的农村市场170 

    一概述:历史新时期的新问题170 

    二洋货的中国市场172 

    三近代支柱工业的国内市场177 

    四农村和农民需求构成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重要市场200 

    第八章以农村、农户经济为基础的近代工业间的产业关联214 

    一中国近代机械工业与棉纺织业的产业关联214 

    二棉纺织与上下游工业的产业关联224 

    三棉纺织工业对电力、冶金工业的带动232 

    四小结237 

    第九章新动因与家庭工业的改良更新239 

    一中国经济史承前启后的历史性变革——大工业与家庭工业融合239 

    二基本状况、地区与分布243 

    三状况类型及成因248 

    四现代经济和大工业对传统家庭工业的促进与改良252 

    五新型手工业的出现及其意义255 

    第十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潮与早期实践,近代三元结构的出现271 

    一两条路径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两种思潮(近代至20世纪前半叶)272 

    二再造中国与农村社会经济的改革实践286 

    三近代三元结构的出现及其条件301 

    第十一章工农业关系的恶性循环322 

    一面粉工业的行业特点与农村市场323 

    二火柴工业的行业特点与农村市场334 

    三中国火柴工业经营方式的特征及后果347 

    四市场狭小、购买力不足是火柴工业难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351 

    小结353 

    一一种后果353 

    二近代经验354 

    三恶性循环355 

    第四部分当代中国的工农—城乡关系与现代化道路 

    导言363 

    第十二章农民家庭经济被否定 

    ——新中国前30年的家庭经营概况365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基本路线的确定与对农户个体经济的否定和 

    改造365 

    二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理论认识368 

    三农业必须为国家工业化做贡献369 

    四农民家庭纺织业是如何“灭亡”的?378 

    五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意见388 

    第十三章改革开放后农民家庭经营与城乡关系的重要变化392 

    一农户经营的全面恢复和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392 

    二对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认识和政策建议395 

    第十四章三农问题的产生及严重化410 

    一决策层的认识和指导改革的理论410 

    二决策层理论认识的不彻底和由此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和方略的 

    不统一413 

    三改革开放大潮中部门、行业的利益转换414 

    四国家支农力度的减弱420 

    第五部分实际生活中的城乡关系——经验与教训(典型案例调研) 

    第十五章湖南绥宁县党坪苗族乡动雷村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475 

    一概况475 

    二动雷山区生态环境的变迁轨迹477 

    三林木变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489 

    四林木对当地社会、民生的影响500 

    五历史巨变中的农民家庭506 

    六动雷村的老龄化、空心化与乡村治理困境517 

    七小结521 

    第十六章不同城乡关系中的李集村523 

    一李集村城乡关系的三个阶段523 

    二长期影响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因素541 

    三改革、建设与中国的现代化572 

    第十七章诸暨现象与农户经营578 

    一基本认识与问题的提出578 

    二产业集群与农民家庭生产582 

    三工业企业、包买商制与农民家庭工业 

    ——市场经济中的工业企业为何乐于采用农民家庭工业?597 

    四诸暨城乡关系的主要特点 

    ——工农结合,城市、工业依托农户经济发展607 

    五小结:诸暨工农—城乡关系及协调发展问题614 

    第十八章结语:变革与传承——中国现代化的双重使命619 

    余论:继续的思考630 

    一自然逻辑630 

    二生命和生存逻辑631 

    三从哲学观中认识工农业的逻辑问题634 

    四从农业的特性看现代经济学的危机636 

     

    五经济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637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与决策
中国科学报社 编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报告 第二十一卷(2018年)
胡鞍钢 主编;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编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报告第二十卷·2017年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胡鞍钢 主编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教育研究书系: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13
单志艳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教育研究书系: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3
赖立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思政大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印记
应小陆;王艳茹;马飞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考察团调研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编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报告 : 1998~2011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胡鞍钢 主编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读本
万明春、王纬虹 编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教育研究书系: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2013
彭霞光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报告 第22卷·2019年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胡鞍钢 主编
国情、传统与现代化:以农户经济为中心
国情国学教育内地香港合作办学与中华文化传承
伍鸿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