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

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8
版次: 1
ISBN: 9787511142825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8页
分类: 自然科学
2人买过
  •   经过2000-2005年较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鉴定及繁殖与形态解剖研究,在较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查明整个研究区、3个不同地貌类型以及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分布区苔藓植物区系与地理成分组成特点。通过与有关山地、黄土丘陵区和沙地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苔藓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因。发现了较多中国新记录(属和种)和内蒙古新记录(纲、科、属、种)。确定了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带及植被类型与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和群落类型的关系。在研究3个地貌类型代表性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基础上分析了优势种水分生态适应性差异及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首次以跨地貌类型区系研究为基础并结合苔藓植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形态解剖特征和繁殖特性分析了苔藓植物结皮层形成和维持的环境与生物学原因,初步提出了人工促进藓类结皮形成的可能途径。   田桂泉,男,汉族,1970年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1988-1992年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1999-2002年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2005年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植物学会苔藓植物专业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学会、内蒙古植物生理学会会员。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普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环境监测》《水土保持学》《现代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群落生态学》《苔藓植物分类学》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指导生态学专业基础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实习。主要从事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各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生态地理环境
    2.1 地貌
    2.2 土壤
    2.3 气候
    2.4 地质历史与气候环境演变
    2.5 现代植被类型

    第3章 区系多样性研究
    3.1 研究区大分类群统计分析
    3.2 山地、黄土丘陵、沙地各论
    3.3 苔藓植物新记录
    3.4 3个不同地貌类型、10个标本采集地苔藓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地理成分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各地貌类型苔藓植物物种地理成分分析
    4.3 不同地貌类型及标本采集地地理成分比较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相同地貌类型比较分析
    5.1 燕山北部山地与其他7个山地的比较分析
    5.2 2个黄土丘陵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比较分析
    5.3 4个沙地(沙漠)的比较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不同植被类型苔藓植物物种组成与群落分析
    6.1 研究方法
    6.2 不同植被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及群落优势种与常见伴生种统计
    6.3 结果与讨论

    第7章 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盖度比较分析
    7.1 生境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第8章 生物结皮层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盖度及其适应性研究
    8.1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8.2 研究结果
    8.3 结果与讨论

    第9章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9.1 燕山北部山地的区系研究价值
    9.2 科尔沁沙地与赤峰黄土丘陵地区区系特点
    9.3 中国和内蒙古苔藓区系新记录
    9.4 植被类型对苔藓植物区系与群落分布的指示作用
    9.5 代表性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变化及研究意义
    9.6 苔藓植物结皮层形成和维持的环境和生物适应性分析

    附录 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图版
  • 内容简介:
      经过2000-2005年较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鉴定及繁殖与形态解剖研究,在较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查明整个研究区、3个不同地貌类型以及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分布区苔藓植物区系与地理成分组成特点。通过与有关山地、黄土丘陵区和沙地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苔藓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因。发现了较多中国新记录(属和种)和内蒙古新记录(纲、科、属、种)。确定了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带及植被类型与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和群落类型的关系。在研究3个地貌类型代表性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基础上分析了优势种水分生态适应性差异及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首次以跨地貌类型区系研究为基础并结合苔藓植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形态解剖特征和繁殖特性分析了苔藓植物结皮层形成和维持的环境与生物学原因,初步提出了人工促进藓类结皮形成的可能途径。
  • 作者简介:
      田桂泉,男,汉族,1970年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1988-1992年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1999-2002年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2005年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植物学会苔藓植物专业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学会、内蒙古植物生理学会会员。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普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环境监测》《水土保持学》《现代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群落生态学》《苔藓植物分类学》等本科、研究生课程。指导生态学专业基础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实习。主要从事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各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生态地理环境
    2.1 地貌
    2.2 土壤
    2.3 气候
    2.4 地质历史与气候环境演变
    2.5 现代植被类型

    第3章 区系多样性研究
    3.1 研究区大分类群统计分析
    3.2 山地、黄土丘陵、沙地各论
    3.3 苔藓植物新记录
    3.4 3个不同地貌类型、10个标本采集地苔藓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地理成分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各地貌类型苔藓植物物种地理成分分析
    4.3 不同地貌类型及标本采集地地理成分比较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相同地貌类型比较分析
    5.1 燕山北部山地与其他7个山地的比较分析
    5.2 2个黄土丘陵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比较分析
    5.3 4个沙地(沙漠)的比较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不同植被类型苔藓植物物种组成与群落分析
    6.1 研究方法
    6.2 不同植被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及群落优势种与常见伴生种统计
    6.3 结果与讨论

    第7章 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盖度比较分析
    7.1 生境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第8章 生物结皮层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盖度及其适应性研究
    8.1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8.2 研究结果
    8.3 结果与讨论

    第9章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9.1 燕山北部山地的区系研究价值
    9.2 科尔沁沙地与赤峰黄土丘陵地区区系特点
    9.3 中国和内蒙古苔藓区系新记录
    9.4 植被类型对苔藓植物区系与群落分布的指示作用
    9.5 代表性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变化及研究意义
    9.6 苔藓植物结皮层形成和维持的环境和生物适应性分析

    附录 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图版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