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证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证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4
版次: 1
ISBN: 9787511737236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254页
字数: 231千字
分类: 政治
9人买过
  • 本书通过对2002年至2014年5家学术机构组织实施的14次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从内容特征、变化趋势、社会分布及国际比较等角度厘清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基本事实,并对其成因与影响提出解释,以期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民意基础,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可资参照的观念坐标、心理坐标和文化坐标。 王衡,男,1988年8月生,山东枣庄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民主的基础理论与实证测量”、北京市社科基金基地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在《社会》《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理论动态》《浙江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问题

    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研究设计:理论框架、数据来源与测量指标

    第一节 理论框架

    一、民主观念:从理论分歧到现实争论

    二、公众民主观念的类型:超越“程序-实质”二分法

    三、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超越“理性-文化”二分法

    四、公众民主观念的影响:从态度后果到行为后果

    五、 “类型-成因-影响”:公众民主观念的整合性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数据来源

    一、中国公民意识年度调查(2008、2009)

    二、公共产品与政府支持调查(2010)

    三、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调查(2014)

    四、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2013)

    五、中国社会综合状况调查(2006、2008、2011)

    六、亚洲晴雨表调查(2002、2007、2011)

    七、世界价值观调查(2007、2012)

    第三节 测量指标

    一、单项测量

    二、复合测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结构、变迁与比较: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多元考察

    第一节 多维与复合: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内容特征

    一、研究假设:“多维内容”与“复合主导”

    二、实证检验:基于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嬗递与传承: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变化趋势

    一、民主观念的嬗递性

    二、民主观念的传承性

    三、本节小结

    第三节 同质与分化: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社会分布

    一、人口学身份与民主观念

    二、社会经济身份与民主观念

    三、文化身份与民主观念

    四、政治身份与民主观念

    五、地域身份与民主观念

    六、本节小结

    第四节 普世与特殊: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国际比较

    一、代表性:普世主义视角

    二、独特性:特殊主义视角

    三、典型性:在普世与特殊之间

    四、何种典型性:现代化、制度与文化

    五、本节小结

     

    第四章理性、文化与教化: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

    第一节 理性视角:现代化增量与民主观念

    一、经济现代化:民主观念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现代化:民主观念的利益结构

    三、政治现代化:民主观念的制度空间

    第二节 文化视角:政治文化存量与民主观念

    一、以“治理绩效”为核心的古代民本观念

    二、以“救亡图存”为核心的近代民主观念

    三、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观念

    第三节 教化视角:政治社会化过程与民主观念

    一、学校教育与民主观念:基于中小学政治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二、大众媒介与民主观念:基于《人民日报》内容的词频分析

    三、政治社会化过程:官方、学术界与公众民主观念的耦合

    第四节 理性、文化与教化:影响程度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观念、态度与行动: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假设:从“态度后果”到“行为后果”

    第二节 案例选取:网民的民主观念、政治态度与政治行动

    第三节 实证分析:关系、机制与限度

    一、界定影响关系: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二、解释因果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三、探寻影响限度:基于广义倾向值匹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2002年至2014年5家学术机构组织实施的14次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从内容特征、变化趋势、社会分布及国际比较等角度厘清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基本事实,并对其成因与影响提出解释,以期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民意基础,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可资参照的观念坐标、心理坐标和文化坐标。
  • 作者简介:
    王衡,男,1988年8月生,山东枣庄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民主的基础理论与实证测量”、北京市社科基金基地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在《社会》《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理论动态》《浙江社会科学》《探索与争鸣》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问题

    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研究设计:理论框架、数据来源与测量指标

    第一节 理论框架

    一、民主观念:从理论分歧到现实争论

    二、公众民主观念的类型:超越“程序-实质”二分法

    三、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超越“理性-文化”二分法

    四、公众民主观念的影响:从态度后果到行为后果

    五、 “类型-成因-影响”:公众民主观念的整合性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数据来源

    一、中国公民意识年度调查(2008、2009)

    二、公共产品与政府支持调查(2010)

    三、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调查(2014)

    四、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2013)

    五、中国社会综合状况调查(2006、2008、2011)

    六、亚洲晴雨表调查(2002、2007、2011)

    七、世界价值观调查(2007、2012)

    第三节 测量指标

    一、单项测量

    二、复合测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结构、变迁与比较: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多元考察

    第一节 多维与复合: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内容特征

    一、研究假设:“多维内容”与“复合主导”

    二、实证检验:基于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嬗递与传承: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变化趋势

    一、民主观念的嬗递性

    二、民主观念的传承性

    三、本节小结

    第三节 同质与分化: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社会分布

    一、人口学身份与民主观念

    二、社会经济身份与民主观念

    三、文化身份与民主观念

    四、政治身份与民主观念

    五、地域身份与民主观念

    六、本节小结

    第四节 普世与特殊: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国际比较

    一、代表性:普世主义视角

    二、独特性:特殊主义视角

    三、典型性:在普世与特殊之间

    四、何种典型性:现代化、制度与文化

    五、本节小结

     

    第四章理性、文化与教化: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

    第一节 理性视角:现代化增量与民主观念

    一、经济现代化:民主观念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现代化:民主观念的利益结构

    三、政治现代化:民主观念的制度空间

    第二节 文化视角:政治文化存量与民主观念

    一、以“治理绩效”为核心的古代民本观念

    二、以“救亡图存”为核心的近代民主观念

    三、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观念

    第三节 教化视角:政治社会化过程与民主观念

    一、学校教育与民主观念:基于中小学政治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二、大众媒介与民主观念:基于《人民日报》内容的词频分析

    三、政治社会化过程:官方、学术界与公众民主观念的耦合

    第四节 理性、文化与教化:影响程度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观念、态度与行动:转型期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假设:从“态度后果”到“行为后果”

    第二节 案例选取:网民的民主观念、政治态度与政治行动

    第三节 实证分析:关系、机制与限度

    一、界定影响关系: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二、解释因果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三、探寻影响限度:基于广义倾向值匹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