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11
版次: 1
ISBN: 9787308139960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4页
字数: 66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28人买过
  •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列为“美术 评论与研究书系”之五,是作 者2006年版《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的续编: 收入作者2006年至今近9年撰写的中国画学科理论研 究文章与学术发言(外补遗两篇)凡70篇。文章依 内容分为:中国画概论、画论与画学、大家风范、 浙派传统与创新、人物画家研究、山水画家研究、 花鸟一龙马画家研究、书法家研究、艺术思想论析、 访谈与座谈等10辑。全书66万字,配图678幅(除画 家作品图外,纪实照多为作者拍摄)。部分文章曾 在《中国花鸟画》《文艺生活·艺术中国》《中国 美术》《中华书画家》《书与画》《艺术与投资》 《中华美术》《宁波美术馆》《美术视线》《浙 江美术界》《古今谈》及《美术报》《中国文化 报。美术文化周刊》《中国新闻出版报》《浙江美 术交流》等报刊发表,亦有在“网易·评论家范达 明的博客”或“豆瓣”作者主页发表,一些立论独 到、富有见地的文章,如《中国工笔画的特色及其 他》《黄宾虹画学与十二对关键词》《新中国美术 史上的红色经典》等上网后赢得好评,为一些网站 或网友博客转载。书末编有“本书各篇文章写作、 发表情况索引”与“主要参考文献”;书前自序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之路》着重于对较重要文章 体现作者见地与观点的论述给以提示,便于读者进 入阅读语境。与作者前著《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 新》相比,本书文章数量有很大增长,在中国画研 究领域更有向深度广度的推进,是中国画学子与学 界可资借鉴参考的学术读物。
      范达明,1946年12月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编审,影评人,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任职中国老艺术家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浙江美术界》编委,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理事、秘书长,浙江省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方增先书西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项目“美术评论与研究书系”主编,与杭州恒庐美术馆合作项目“恒庐艺术影吧”学术主持。        1981、1984年获《大众电影》新片千字评征文一等樊、电影欣赏征文二等奖;1993至1997年编纂并责编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出版总社重点图书“当代中国文化名人传记画册”系列之《夏衍》《艾青》《冰心》《曹禺》《贺绿汀》5种,获省“树人出版奖”提名奖与优秀编辑一、二等奖5次;1996年获第二届浙江优秀中青年编辑奖;策划、责编w本雅明德文中译本《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93浙摄版)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1992至2002年中国“引进版10年100种书·艺术十种书”之一;合作主编《香港电影图志》(1998浙摄版)2008年获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华夏杯”港台电影优秀著作奖。出版专著《动态摄影》、论集《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主编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丈集《美术评论十八年·1988—2006》《美术评论与研究·:2007—2008》以及“美术评论与研究书系”之《徐永祥美术短评集》《油画学问:金冶艺术研究》《学贯中西:朱伯雄美术文集》《艺术规律与创造》《中国画:学问与研究》等。1992年以来应邀参加98上海关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2008中国美术广东论坛等国内重要美术理论研讨会10多次并宣讲与发表学术论文。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之路 自序第一辑 中国画概论中国工笔画的特色及其他关于“南北”与“对话”以及“攘外必先安内” 南北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正宗的中国工笔画:从审美特色到载体材料 工笔与意笔的关系中国工笔画的用笔特色:一切毛笔画都是“书法用笔” 工笔与书法的关系中国工笔画的造型特色:以线写形 线与形的关系,再及书与画的关系中国工笔画的线、形、色三元素与三种内部关系1)线与形的关系2)色与线的关系3)色与形的关系中国工笔画存在的底线与法度结语中国画的“意”与“形”——兼析欧阳修“古画画意不画形”中国画的“意”与“以象取意”从“以形写神”向“以象取意”的转化能指之意:中国画图像作为艺术语言以象取意的一般意义所指之意:中国画图像作为艺术语言以象取意的象征意义以文取意:中国画“四全”之题款与钤印的意义现代水墨:中国画当代发展的包容性一元画家都有主张,中国画的特征制约中国画家的主张第二辑 画论与画学——本中国画学科的通典——读《中国画百事通》新时期顾恺之画论研究得失考辨——关于“以形写神”原典的不同解读及其他一、顾恺之画论研究与中国美术史论著作的出版基本同步1)新时期出版的一般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史论等著作2)新时期出版的全面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史论或原典注释著作3)新时期出版的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辞书二、顾恺之画论研究涉及的几个问题1)原典本身的问题2)问题带来的问题3)聚焦关注的问题三、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两种不同解读与得失比较1)俞剑华先生的解读2)陈传席先生的解读3)两种不同解读的得失比较四、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语境与本义1)第一句“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2)第二句“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3)第三、四句“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4)第五、六、七句“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5)第八、九句“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五、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的本质是“形神一体论”六、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传神论”1)原典的删节2)矛盾的说明3)解释的偏颇七、以“传神论”来解读与研究顾恺之画论的恶果绘画本质及“以形写神”原典的“三神”与“三对”绘画本质或本质特征就是“图形”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三神”与“三对”1)“三神”的概念2)“三对”的概念3)“三对”的相互关系从“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来看“以形写神”黄宾虹画学与十二对关键词画论、画学以及“黄宾虹画学”第三辑 大家风范第四辑 浙派传统与创新第五辑 人物画家研究第六辑 山水画家研究第八辑 书法家研究第七辑 花鸟、龙马画家研究第九辑 艺术思想论析第十辑 访谈与座谈本书各篇文章写作、发表情况索引主要参考文献 含图片来源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列为“美术 评论与研究书系”之五,是作 者2006年版《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的续编: 收入作者2006年至今近9年撰写的中国画学科理论研 究文章与学术发言(外补遗两篇)凡70篇。文章依 内容分为:中国画概论、画论与画学、大家风范、 浙派传统与创新、人物画家研究、山水画家研究、 花鸟一龙马画家研究、书法家研究、艺术思想论析、 访谈与座谈等10辑。全书66万字,配图678幅(除画 家作品图外,纪实照多为作者拍摄)。部分文章曾 在《中国花鸟画》《文艺生活·艺术中国》《中国 美术》《中华书画家》《书与画》《艺术与投资》 《中华美术》《宁波美术馆》《美术视线》《浙 江美术界》《古今谈》及《美术报》《中国文化 报。美术文化周刊》《中国新闻出版报》《浙江美 术交流》等报刊发表,亦有在“网易·评论家范达 明的博客”或“豆瓣”作者主页发表,一些立论独 到、富有见地的文章,如《中国工笔画的特色及其 他》《黄宾虹画学与十二对关键词》《新中国美术 史上的红色经典》等上网后赢得好评,为一些网站 或网友博客转载。书末编有“本书各篇文章写作、 发表情况索引”与“主要参考文献”;书前自序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之路》着重于对较重要文章 体现作者见地与观点的论述给以提示,便于读者进 入阅读语境。与作者前著《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 新》相比,本书文章数量有很大增长,在中国画研 究领域更有向深度广度的推进,是中国画学子与学 界可资借鉴参考的学术读物。
  • 作者简介:
      范达明,1946年12月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编审,影评人,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任职中国老艺术家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浙江美术界》编委,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理事、秘书长,浙江省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方增先书西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项目“美术评论与研究书系”主编,与杭州恒庐美术馆合作项目“恒庐艺术影吧”学术主持。        1981、1984年获《大众电影》新片千字评征文一等樊、电影欣赏征文二等奖;1993至1997年编纂并责编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出版总社重点图书“当代中国文化名人传记画册”系列之《夏衍》《艾青》《冰心》《曹禺》《贺绿汀》5种,获省“树人出版奖”提名奖与优秀编辑一、二等奖5次;1996年获第二届浙江优秀中青年编辑奖;策划、责编w本雅明德文中译本《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93浙摄版)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1992至2002年中国“引进版10年100种书·艺术十种书”之一;合作主编《香港电影图志》(1998浙摄版)2008年获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华夏杯”港台电影优秀著作奖。出版专著《动态摄影》、论集《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主编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丈集《美术评论十八年·1988—2006》《美术评论与研究·:2007—2008》以及“美术评论与研究书系”之《徐永祥美术短评集》《油画学问:金冶艺术研究》《学贯中西:朱伯雄美术文集》《艺术规律与创造》《中国画:学问与研究》等。1992年以来应邀参加98上海关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2008中国美术广东论坛等国内重要美术理论研讨会10多次并宣讲与发表学术论文。
  • 目录: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之路 自序第一辑 中国画概论中国工笔画的特色及其他关于“南北”与“对话”以及“攘外必先安内” 南北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正宗的中国工笔画:从审美特色到载体材料 工笔与意笔的关系中国工笔画的用笔特色:一切毛笔画都是“书法用笔” 工笔与书法的关系中国工笔画的造型特色:以线写形 线与形的关系,再及书与画的关系中国工笔画的线、形、色三元素与三种内部关系1)线与形的关系2)色与线的关系3)色与形的关系中国工笔画存在的底线与法度结语中国画的“意”与“形”——兼析欧阳修“古画画意不画形”中国画的“意”与“以象取意”从“以形写神”向“以象取意”的转化能指之意:中国画图像作为艺术语言以象取意的一般意义所指之意:中国画图像作为艺术语言以象取意的象征意义以文取意:中国画“四全”之题款与钤印的意义现代水墨:中国画当代发展的包容性一元画家都有主张,中国画的特征制约中国画家的主张第二辑 画论与画学——本中国画学科的通典——读《中国画百事通》新时期顾恺之画论研究得失考辨——关于“以形写神”原典的不同解读及其他一、顾恺之画论研究与中国美术史论著作的出版基本同步1)新时期出版的一般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史论等著作2)新时期出版的全面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史论或原典注释著作3)新时期出版的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辞书二、顾恺之画论研究涉及的几个问题1)原典本身的问题2)问题带来的问题3)聚焦关注的问题三、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两种不同解读与得失比较1)俞剑华先生的解读2)陈传席先生的解读3)两种不同解读的得失比较四、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语境与本义1)第一句“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2)第二句“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3)第三、四句“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4)第五、六、七句“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5)第八、九句“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五、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的本质是“形神一体论”六、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传神论”1)原典的删节2)矛盾的说明3)解释的偏颇七、以“传神论”来解读与研究顾恺之画论的恶果绘画本质及“以形写神”原典的“三神”与“三对”绘画本质或本质特征就是“图形”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三神”与“三对”1)“三神”的概念2)“三对”的概念3)“三对”的相互关系从“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来看“以形写神”黄宾虹画学与十二对关键词画论、画学以及“黄宾虹画学”第三辑 大家风范第四辑 浙派传统与创新第五辑 人物画家研究第六辑 山水画家研究第八辑 书法家研究第七辑 花鸟、龙马画家研究第九辑 艺术思想论析第十辑 访谈与座谈本书各篇文章写作、发表情况索引主要参考文献 含图片来源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图像解读与发现
范达明 著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吴茀之/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
范达明、吴茀之纪念馆 编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齐白石
范达明 著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艺术规律与创造(美术评论与研究书系)
范达明 著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美术评论与研究书系:学贯中西:朱伯雄美术文集
范达明、李妤 编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徐永祥美术短评集
范达明 编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美术评论与研究
范达明 著;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 编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美术评论十八年
范达明 著
中国画:学问与研究
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
范达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