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7-01
版次: 1
ISBN: 9787811096019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2页
字数: 34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2人买过
  •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借鉴证据学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电子证据的概念、立法情况,从不同方面考查了电子证据的来源。依据证据学中对证据的收集原则及方法,并根据电子证据的自身特点,对电子证据的收集作了详细的探讨。在总结电子证据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证据的形式,研究了电子证据的保全、法律效力、认定方法与技术以及电子证据出示等相关问题。《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附录部分收录了国内外电子证据方面的相关法律,给出了相关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及主要参考文献。 第1章 电子证据概念1.1证据的概念1.1.1证据的概念1.1.2证据的类型1.1.3证据的特征1.2电子证据的概念1.2.1国内外对电子证据的认识1.2.2电子证据概念的比较1.2.3本书关于电子证据的界定1.3电子证据的立法状况1.3.1国外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1.3.2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
    第2章 电子证据来源2.1从存储介质中获取电子证据2.1.1硬盘数据2.1.2网络设备数据2.1.3其他设备数据2.2从电磁辐射中获取电子证据2.3从线路中截取电子证据
    第3章 电子证据收集3.1证据收集的概念3.1.1一般证据收集的概念3.1.2电子证据收集的概念3.2电子证据收集范围3.2.1搜查设备3.2.2收集设备中数据3.3电子证据收集规则3.3.1一般证据收集的基本规则3.3.2电子证据收集的基本规则3.4电子证据收集方法3.4.1一般对象的收集方法3.4.2几类特殊对象的收集方法3.5电子证据收集要求3.5.1人员要求3.5.2设备要求3.5.3工作要求3.6电子证据收集技术3.6.1数据复原技术3.6.2数据复制技术3.6.3数据截取技术3.6.4数据欺骗技术
    第4章 电子证据形式4.1证据形式的概念4.1.1物证4.1.2书证4.1.3证人证言4.1.4被害人陈述4.1.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陈述和辩解4.1.6当事人陈述4.1.7鉴定结论4.1.8勘验、检查笔录4.1.9视听资料4.2电子证据形式的概念4.2.1电子证据形式界定的重要性4.2.2国内外概念比较4.3电子证据形式4.3.1视听资料说4.3.2书证说4.3.3物证说4.3.4鉴定结论说4.3.5独立证据说4.3.6混合证据说4.4电子证据形式的发展趋势4.4.1关于电子证据的性质问题4.4.2关于电子证据的举证责任问题4.4.3关于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
    第5章 电子证据保全5.1电子证据保全的概念5.1.1证据保全的概念5.1.2电子证据保全的概念5.2电子证据保全原则5.2.1一般证据保全原则5.2.2电子证据保全原则5.3电子证据保全方法5.3.1一般证据的保全方法5.3.2电子证据的保全方法5.4电子证据保全技术5.4.1数据隐藏技术5.4.2数据加密技术5.4.3数字签名和数字时间戳技术5.4.4数字摘要技术
    第6章 电子证据效力6.1电子证据效力的概念6.1.1证据力的概念6.1.2证据效力的概念6.1.3电子证据效力的概念6.2电子证据效力产生的原因6.3电子证据效力分析6.3.1电子证据不可靠性来源6.3.2电子证据法律效力6.3.3特殊电子证据的效力
    第7章 电子证据认定7.1证据认定的概念7.2电子证据认定的概念及内容7.2.1电子证据可采性认定7.2.2电子证据证明力认定7.3电子证据鉴定方法7.3.1电子证据鉴定概念7.3.2鉴定机制完善途径7.4电子证据鉴定技术7.4.1数据复原技术7.4.2扫描技术7.4.3对比搜索技术7.4.4文件指纹特征分析
    第8章 电子证据出示8.1电子证据出示的概念8.1.1电子证据出示概念8.1.2电子证据出示主体8.1.3电子证据出示范围8.1.4电子证据出示时机8.2电子证据出示方法8.2.1计算机系统本身作为证据出示8.2.2计算机存储体作为证据载体出示8.3电子证据出示程序8.4电子证据出示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摘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摘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摘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摘录)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八、公安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开展垃圾电子邮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十、中国香港电子通信条例(摘录)-¨十一、香港地区《诉讼证据条例》(摘录)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十二、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案(修订稿)(摘录)十三、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十四、南非计算机证据法十五、菲律宾电子证据规则十六、澳大利亚《电子交易法1999》(摘录)十七、荷兰刑事诉讼法(摘录)国际相关法律法规十八、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摘录)十九、联合国《电子签字示范法》附录二 相关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 内容简介: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借鉴证据学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电子证据的概念、立法情况,从不同方面考查了电子证据的来源。依据证据学中对证据的收集原则及方法,并根据电子证据的自身特点,对电子证据的收集作了详细的探讨。在总结电子证据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证据的形式,研究了电子证据的保全、法律效力、认定方法与技术以及电子证据出示等相关问题。《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附录部分收录了国内外电子证据方面的相关法律,给出了相关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及主要参考文献。
  • 目录:
    第1章 电子证据概念1.1证据的概念1.1.1证据的概念1.1.2证据的类型1.1.3证据的特征1.2电子证据的概念1.2.1国内外对电子证据的认识1.2.2电子证据概念的比较1.2.3本书关于电子证据的界定1.3电子证据的立法状况1.3.1国外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1.3.2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
    第2章 电子证据来源2.1从存储介质中获取电子证据2.1.1硬盘数据2.1.2网络设备数据2.1.3其他设备数据2.2从电磁辐射中获取电子证据2.3从线路中截取电子证据
    第3章 电子证据收集3.1证据收集的概念3.1.1一般证据收集的概念3.1.2电子证据收集的概念3.2电子证据收集范围3.2.1搜查设备3.2.2收集设备中数据3.3电子证据收集规则3.3.1一般证据收集的基本规则3.3.2电子证据收集的基本规则3.4电子证据收集方法3.4.1一般对象的收集方法3.4.2几类特殊对象的收集方法3.5电子证据收集要求3.5.1人员要求3.5.2设备要求3.5.3工作要求3.6电子证据收集技术3.6.1数据复原技术3.6.2数据复制技术3.6.3数据截取技术3.6.4数据欺骗技术
    第4章 电子证据形式4.1证据形式的概念4.1.1物证4.1.2书证4.1.3证人证言4.1.4被害人陈述4.1.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陈述和辩解4.1.6当事人陈述4.1.7鉴定结论4.1.8勘验、检查笔录4.1.9视听资料4.2电子证据形式的概念4.2.1电子证据形式界定的重要性4.2.2国内外概念比较4.3电子证据形式4.3.1视听资料说4.3.2书证说4.3.3物证说4.3.4鉴定结论说4.3.5独立证据说4.3.6混合证据说4.4电子证据形式的发展趋势4.4.1关于电子证据的性质问题4.4.2关于电子证据的举证责任问题4.4.3关于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
    第5章 电子证据保全5.1电子证据保全的概念5.1.1证据保全的概念5.1.2电子证据保全的概念5.2电子证据保全原则5.2.1一般证据保全原则5.2.2电子证据保全原则5.3电子证据保全方法5.3.1一般证据的保全方法5.3.2电子证据的保全方法5.4电子证据保全技术5.4.1数据隐藏技术5.4.2数据加密技术5.4.3数字签名和数字时间戳技术5.4.4数字摘要技术
    第6章 电子证据效力6.1电子证据效力的概念6.1.1证据力的概念6.1.2证据效力的概念6.1.3电子证据效力的概念6.2电子证据效力产生的原因6.3电子证据效力分析6.3.1电子证据不可靠性来源6.3.2电子证据法律效力6.3.3特殊电子证据的效力
    第7章 电子证据认定7.1证据认定的概念7.2电子证据认定的概念及内容7.2.1电子证据可采性认定7.2.2电子证据证明力认定7.3电子证据鉴定方法7.3.1电子证据鉴定概念7.3.2鉴定机制完善途径7.4电子证据鉴定技术7.4.1数据复原技术7.4.2扫描技术7.4.3对比搜索技术7.4.4文件指纹特征分析
    第8章 电子证据出示8.1电子证据出示的概念8.1.1电子证据出示概念8.1.2电子证据出示主体8.1.3电子证据出示范围8.1.4电子证据出示时机8.2电子证据出示方法8.2.1计算机系统本身作为证据出示8.2.2计算机存储体作为证据载体出示8.3电子证据出示程序8.4电子证据出示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摘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摘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摘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摘录)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八、公安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开展垃圾电子邮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十、中国香港电子通信条例(摘录)-¨十一、香港地区《诉讼证据条例》(摘录)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十二、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案(修订稿)(摘录)十三、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十四、南非计算机证据法十五、菲律宾电子证据规则十六、澳大利亚《电子交易法1999》(摘录)十七、荷兰刑事诉讼法(摘录)国际相关法律法规十八、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摘录)十九、联合国《电子签字示范法》附录二 相关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安全之美
[美]奥拉姆(Oram A.) 编;徐波、沈晓斌 译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安全
杨永川、李冬静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32小时通关(第二版)
薛大龙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物理系统安全
(澳)萨基卜·阿里,等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熊伟、陈浩、陈荦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论基础(原书第2版·典藏版) [美]托马斯·M.科沃
(美)托马斯·M.科沃 (美)乔伊·A.托马斯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一本通(第二版)
王树文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差:看透大数据背后的底层逻辑
(英) 保罗·古德温 著,文通天下 出品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32小时通关
薛大龙 副主编 王开景 田禾 韩玉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安全法研究(第二版)
马民虎 方婷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可视化设计
周承君、姜朝阳、王之娇 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助推,或适得其反--为什么知道的并非越多越好?
(美) 卡斯·R.桑斯坦 著,杨帅华 译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学竞赛宝典 数据结构基础
张新华 梁靖韵 刘树明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信息学竞赛宝典 动态规划
张新华 胡向荣 伍婉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财务管理/应用型高等院校财会系列教材
蒋平、刘梅 编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计算机犯罪与电子取证研究
蒋平、陆娟 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蒋平、孙银霞 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
蒋平、邢云燕、郭波 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重磅出击·阶段教学:素描静物结构训练
蒋平、汪洋 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搏流英语扩展教程5
蒋平、宋乃康 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工程力学基础(I)(理论力学)(第2版)
蒋平、王维 著
信息安全与犯罪取证系列丛书:电子证据
固体物理简明教程
蒋平、徐至中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