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价值冲突:以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儒家文化比较为中心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价值冲突:以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儒家文化比较为中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7
版次: 1
ISBN: 9787516107751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9页
字数: 23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4人买过
  •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价值冲突:以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儒家文化比较为中心》从文本层面和价值层面入手,对古代朝鲜和日本儒学的价值冲突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理论阐述。
    东亚儒学文化圈主要由中国、日本、韩国构成,儒学的典型形态即为这三国的儒家文化形态。中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创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日本和韩国作为接受儒家文化的子文化,又恰好将儒学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各自做了极大的发挥,从而将儒学内在的各种文本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主体中做出了现实的不同诠释。而两国儒学的这种相异,主要源自两国不同主体所做出的不同的价值选择:如果说日本更多地崇尚技术文化而追求具体实力的提高,那么,朝鲜则偏重精神理念而追求普遍的个体人格的完成。由此,两国走出了以武士道和两班文化为各自特色的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     潘畅和,女,1955年生,吉林省延吉市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1989年分别获延边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韩日儒学比较。著作有《中朝日哲学比较初探》(1994)、《中韩日儒学比较论》(2005);主编《日本古代思想史论》(2009)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日本学刊》、《东北亚论坛》、《哲学研究》(韩国)、《人文与社会》(中国台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曾任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 序言
    第一篇
    中国儒学融入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的文本层面研究
    第一章(孔孟)儒学传播、发展于朝鲜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儒学的传人
    第二节朝鲜儒学的发展
    第三节朝鲜儒学的特色
    第二章(孔孟)儒学传播于日本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儒学的传人
    第二节日本儒学的着陆
    第三节日本儒学的特色
    第三章(孔孟)儒学传播、发展于朝鲜和日本的文化背景及
    特点比较
    第一节儒学传人朝鲜和日本的文化背景比较
    第二节朝鲜和日本的(孔孟)儒学特点比较
    第四章朱子学传播、发展于朝鲜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朱子学的传人
    第二节朝鲜朱子学的发展
    第三节朝鲜朱子学的特色
    第五章朱子学传播、发展于日本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朱子学的传人
    第二节日本朱子学的确立
    第三节日本朱子学的发展
    第四节日本朱子学的发展特点
    第六章朱子学传播、发展于朝鲜和日本的特点比较
    第一节朝鲜朱子学的制度化与日本朱子学的非制度化
    第二节朝鲜朱子学的理念型与日本朱子学的操作型
    第三节朝鲜朱子学的排他性与日本朱子学的兼容性

    第二篇
    中国儒学融人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层面研究
    第一章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朝鲜与儒家文化的血肉关系
    第二节日本文化的发生学特点与儒家文化
    第三节朝鲜与日本的儒家文化特点比较
    第二章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的典型个案
    第一节朝鲜的两班文化
    第二节日本的武士文化
    第三节朝鲜的两班文化与日本的武士文化之比较
    第三章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儒家文化价值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一节自然基础:朝鲜的自然聚集与日本的人为集结
    第二节经济基础:朝鲜无商的文化与日本的商业经济
    第三节政治基础:朝鲜的中央集权与日本的多元政体
    第四节社会基础:朝鲜的血缘家族与日本的模拟血缘集团
    第五节文化基础:朝鲜的“文”与日本的“武”
    第四章结语
    第一节朝鲜的价值理性与日本的工具理性
    第二节朝鲜对形而上的关注与日本的形而下视野
    第三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价值冲突:以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儒家文化比较为中心》从文本层面和价值层面入手,对古代朝鲜和日本儒学的价值冲突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理论阐述。
    东亚儒学文化圈主要由中国、日本、韩国构成,儒学的典型形态即为这三国的儒家文化形态。中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创国,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日本和韩国作为接受儒家文化的子文化,又恰好将儒学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各自做了极大的发挥,从而将儒学内在的各种文本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主体中做出了现实的不同诠释。而两国儒学的这种相异,主要源自两国不同主体所做出的不同的价值选择:如果说日本更多地崇尚技术文化而追求具体实力的提高,那么,朝鲜则偏重精神理念而追求普遍的个体人格的完成。由此,两国走出了以武士道和两班文化为各自特色的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
  • 作者简介:
        潘畅和,女,1955年生,吉林省延吉市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1989年分别获延边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韩日儒学比较。著作有《中朝日哲学比较初探》(1994)、《中韩日儒学比较论》(2005);主编《日本古代思想史论》(2009)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日本学刊》、《东北亚论坛》、《哲学研究》(韩国)、《人文与社会》(中国台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曾任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
  •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中国儒学融入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的文本层面研究
    第一章(孔孟)儒学传播、发展于朝鲜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儒学的传人
    第二节朝鲜儒学的发展
    第三节朝鲜儒学的特色
    第二章(孔孟)儒学传播于日本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儒学的传人
    第二节日本儒学的着陆
    第三节日本儒学的特色
    第三章(孔孟)儒学传播、发展于朝鲜和日本的文化背景及
    特点比较
    第一节儒学传人朝鲜和日本的文化背景比较
    第二节朝鲜和日本的(孔孟)儒学特点比较
    第四章朱子学传播、发展于朝鲜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朱子学的传人
    第二节朝鲜朱子学的发展
    第三节朝鲜朱子学的特色
    第五章朱子学传播、发展于日本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节朱子学的传人
    第二节日本朱子学的确立
    第三节日本朱子学的发展
    第四节日本朱子学的发展特点
    第六章朱子学传播、发展于朝鲜和日本的特点比较
    第一节朝鲜朱子学的制度化与日本朱子学的非制度化
    第二节朝鲜朱子学的理念型与日本朱子学的操作型
    第三节朝鲜朱子学的排他性与日本朱子学的兼容性

    第二篇
    中国儒学融人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层面研究
    第一章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朝鲜与儒家文化的血肉关系
    第二节日本文化的发生学特点与儒家文化
    第三节朝鲜与日本的儒家文化特点比较
    第二章朝鲜和日本传统文化的典型个案
    第一节朝鲜的两班文化
    第二节日本的武士文化
    第三节朝鲜的两班文化与日本的武士文化之比较
    第三章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儒家文化价值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一节自然基础:朝鲜的自然聚集与日本的人为集结
    第二节经济基础:朝鲜无商的文化与日本的商业经济
    第三节政治基础:朝鲜的中央集权与日本的多元政体
    第四节社会基础:朝鲜的血缘家族与日本的模拟血缘集团
    第五节文化基础:朝鲜的“文”与日本的“武”
    第四章结语
    第一节朝鲜的价值理性与日本的工具理性
    第二节朝鲜对形而上的关注与日本的形而下视野
    第三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价值冲突:以古代朝鲜和日本的儒家文化比较为中心
中朝古代诗歌比较研究
金宽雄、金东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