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8-07
版次: 1
ISBN: 9787030224033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7页
字数: 26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3人买过
  •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以物权及其变动模式的应然发展脉络为参照系,对德国法系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成因进行了多维剖析,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从绝对物权到相对物权的变迁”、“应然意义上的物权行为”、“以多元公示方式为基础的善意取得”等物权变动领域的创新性命题,对困扰学界多年的物权变动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分析,推进和深化了物权变动模式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为我国未来民法典上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提出了立法建议。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适合从事民法理论教学研究者、研究生以及司法实务工作者参考。   刘经靖男,1976年生,山东省招远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烟台大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多次主持和参与司法部、省社会科学、省软科学、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在《法学杂志》等专业核心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代表作:《从古典物权到现代物权——物权观念变迁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物权的含义及其实现的路径选择》。 丛书序
    导论
    第1章物权变动模式的一般理论
    1.1物权变动若干基本范畴界定
    1.1.1物权的含义
    1.1.2物权变动的含义及其类型分析
    1.1.3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及其制度结构
    1.2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框架和相关制度体系
    1.2.1现有理论对物权变动模式制度体系的认识
    1.2.2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体系
    1.2.3物权变动模式的边缘性制度安排
    1.3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与制度绩效
    1.3.1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及其实现可能
    1.3.2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绩效
    1.3.3利益衡量论的纠偏功能——悖论模式的作用、价值与命运
    第2章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其评价——中国物权变动模式研究20年历程的路径、反思与创新
    2.1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研究概况
    2.1.1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研究的体制性起点
    2.1.2物权变动模式研究若干历史阶段及其主要成果和特征
    2.1.3当下的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和立法概况
    2.2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和制度绩效问题的科学认识
    2.2.2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2.2.3视野过于狭窄,忽视了对现实的应有关注
    第3章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抽象透视——逻辑和历史视野下的双重解读
    3.1从物权到物权变动——物权变动模式与物权之关联性的逻辑考察与结构分析
    3.1.1从物之利用到物权——物权的产生及其基本价值理念分析
    3.1.2物权的构成要素分析
    3.1.3物权变动的基本内涵
    3.2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结构体系
    3.2.1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特征
    3.2.2物权变动模式的基本结构与解释路径
    3.3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化分析——以简约型和复杂型两种模式为中心的考察
    3.3.1物权观念的两个模型预设
    3.3.2物权观念预设在物权变动意义上的制度展开
    3.4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历史展开——物权观念与物权变动理论历史变迁路径的应然进路与抽象历史分析
    3.4.1关于物权观念与物权变动理论历史变迁的说明
    3.4.2抽象历史分析方法之说明
    3.4.3从古典简约物权到现代复杂物权的抽象历史变迁
    第4章物权变动理论的历史透视:各国模式的不同意识流向比较——以法国法、德国法和普通法为中心
    4.1古典物权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4.1.1古典静态物权真实样态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4.1.2古典动态物权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4.1.3古典物权变动模式的特征总结
    4.2古典法以来“占有委托”下的物权变动规则及其演进脉络
    4.2.1说明: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基于占有委托的物权变动的区分及其在物权变动理论考察中的意义
    4.2.2制度观测的理论起点——占有委托制度的产生
    4.2.3古典占有委托制度下“善意”的萌动——兼评善意取得起源论
    4.2.4罗马法以后的“占有委托”——善意取得的制度形成
    4.3古典法以来“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规则及其演进脉络
    4.3.1罗马时代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规则演进的过程化描述:仪式—现实交付—拟制交付
    4.3.2观念型交付下的物权基本理论解释
    4.3.3罗马—日耳曼—法国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4.3.4日耳曼—罗马—德国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4.3.5普通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4.3.6小结
    4.4善意取得制度视野下各法系物权变动制度演进之差别
    第5章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成因与缺陷
    5.1从形式到形式主义:物权变动形式主义模式的结构成因、制度表现与思想根源
    5.1.1物权变动的逻辑结构与形式主义的关联
    5.1.2复杂型物权变动模式的功能解读视角——形式主义与意思主义的生成
    5.1.3形式主义的制度表现——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
    5.1.4形式主义(formalist)模式的哲学根源和社会根源
    5.2形式主义模式缺陷的具体分析
    5.2.1关于物权变动的逻辑起点:物权与债权的含义
    5.2.2形式主义模式下的结构失衡问题
    5.2.3形式主义模式的修正及其存在的问题
    5.2.4形式主义模式下善意取得制度的处境:局限与尴尬
    5.2.5无因性理论的悖论及其成因之逻辑分析
    5.2.6德国形式主义无因性理论的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分析
    5.2.7形式主义模式的成本与绩效分析
    5.2.8形式主义模式的“交易安全”性能评价
    5.2.9复杂型物权变动模式下公示规则的经济分析
    5.2.10形式主义规则的现实基础反思
    第6章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创新
    6.1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
    6.1.1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演进历程
    6.1.2我国目前理论界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基本态度及其局限
    6.1.3我国未来物权法和民法典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从形式主义到对抗主义
    6.1.4我国公示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障碍及其克服
    6.2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设计
    6.2.1我国物权法上公示对抗主义的模式原理
    6.2.2我国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公示制度体系设计
    6.3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物权法的传统与超越——代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以物权及其变动模式的应然发展脉络为参照系,对德国法系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成因进行了多维剖析,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从绝对物权到相对物权的变迁”、“应然意义上的物权行为”、“以多元公示方式为基础的善意取得”等物权变动领域的创新性命题,对困扰学界多年的物权变动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分析,推进和深化了物权变动模式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为我国未来民法典上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提出了立法建议。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适合从事民法理论教学研究者、研究生以及司法实务工作者参考。
  • 作者简介:
      刘经靖男,1976年生,山东省招远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烟台大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多次主持和参与司法部、省社会科学、省软科学、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在《法学杂志》等专业核心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代表作:《从古典物权到现代物权——物权观念变迁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物权的含义及其实现的路径选择》。
  • 目录:
    丛书序
    导论
    第1章物权变动模式的一般理论
    1.1物权变动若干基本范畴界定
    1.1.1物权的含义
    1.1.2物权变动的含义及其类型分析
    1.1.3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及其制度结构
    1.2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框架和相关制度体系
    1.2.1现有理论对物权变动模式制度体系的认识
    1.2.2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体系
    1.2.3物权变动模式的边缘性制度安排
    1.3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与制度绩效
    1.3.1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及其实现可能
    1.3.2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绩效
    1.3.3利益衡量论的纠偏功能——悖论模式的作用、价值与命运
    第2章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其评价——中国物权变动模式研究20年历程的路径、反思与创新
    2.1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研究概况
    2.1.1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研究的体制性起点
    2.1.2物权变动模式研究若干历史阶段及其主要成果和特征
    2.1.3当下的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和立法概况
    2.2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物权变动模式的制度价值和制度绩效问题的科学认识
    2.2.2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2.2.3视野过于狭窄,忽视了对现实的应有关注
    第3章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抽象透视——逻辑和历史视野下的双重解读
    3.1从物权到物权变动——物权变动模式与物权之关联性的逻辑考察与结构分析
    3.1.1从物之利用到物权——物权的产生及其基本价值理念分析
    3.1.2物权的构成要素分析
    3.1.3物权变动的基本内涵
    3.2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结构体系
    3.2.1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特征
    3.2.2物权变动模式的基本结构与解释路径
    3.3物权变动模式的结构化分析——以简约型和复杂型两种模式为中心的考察
    3.3.1物权观念的两个模型预设
    3.3.2物权观念预设在物权变动意义上的制度展开
    3.4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历史展开——物权观念与物权变动理论历史变迁路径的应然进路与抽象历史分析
    3.4.1关于物权观念与物权变动理论历史变迁的说明
    3.4.2抽象历史分析方法之说明
    3.4.3从古典简约物权到现代复杂物权的抽象历史变迁
    第4章物权变动理论的历史透视:各国模式的不同意识流向比较——以法国法、德国法和普通法为中心
    4.1古典物权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4.1.1古典静态物权真实样态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4.1.2古典动态物权的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
    4.1.3古典物权变动模式的特征总结
    4.2古典法以来“占有委托”下的物权变动规则及其演进脉络
    4.2.1说明: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基于占有委托的物权变动的区分及其在物权变动理论考察中的意义
    4.2.2制度观测的理论起点——占有委托制度的产生
    4.2.3古典占有委托制度下“善意”的萌动——兼评善意取得起源论
    4.2.4罗马法以后的“占有委托”——善意取得的制度形成
    4.3古典法以来“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规则及其演进脉络
    4.3.1罗马时代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规则演进的过程化描述:仪式—现实交付—拟制交付
    4.3.2观念型交付下的物权基本理论解释
    4.3.3罗马—日耳曼—法国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4.3.4日耳曼—罗马—德国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4.3.5普通法的制度演进路径
    4.3.6小结
    4.4善意取得制度视野下各法系物权变动制度演进之差别
    第5章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成因与缺陷
    5.1从形式到形式主义:物权变动形式主义模式的结构成因、制度表现与思想根源
    5.1.1物权变动的逻辑结构与形式主义的关联
    5.1.2复杂型物权变动模式的功能解读视角——形式主义与意思主义的生成
    5.1.3形式主义的制度表现——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
    5.1.4形式主义(formalist)模式的哲学根源和社会根源
    5.2形式主义模式缺陷的具体分析
    5.2.1关于物权变动的逻辑起点:物权与债权的含义
    5.2.2形式主义模式下的结构失衡问题
    5.2.3形式主义模式的修正及其存在的问题
    5.2.4形式主义模式下善意取得制度的处境:局限与尴尬
    5.2.5无因性理论的悖论及其成因之逻辑分析
    5.2.6德国形式主义无因性理论的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分析
    5.2.7形式主义模式的成本与绩效分析
    5.2.8形式主义模式的“交易安全”性能评价
    5.2.9复杂型物权变动模式下公示规则的经济分析
    5.2.10形式主义规则的现实基础反思
    第6章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创新
    6.1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
    6.1.1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理论的演进历程
    6.1.2我国目前理论界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基本态度及其局限
    6.1.3我国未来物权法和民法典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从形式主义到对抗主义
    6.1.4我国公示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障碍及其克服
    6.2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设计
    6.2.1我国物权法上公示对抗主义的模式原理
    6.2.2我国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公示制度体系设计
    6.3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物权法的传统与超越——代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违法性认识的中国语境展开
李涛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物权法之理论与变革
郑冠宇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夫妻关系的立法与现实问题研究
范李瑛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违法建筑的私法问题研究
王洪平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21世纪民商法发展趋势研究
郭明瑞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结合犯研究
陆诗忠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工伤行政确认研究:以法律适用的实际问题为视角
杨曙光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海岸带利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关涛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海运服务贸易法的“区域性”考察
王海英、马得懿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道路工程制图及CAD(唐新)(附习题集) 第三版
刘靖 主编;唐新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调试及功能验证指南(精)
刘靖 编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建设管理
刘靖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劳动供给人力资本与收入分布
刘靖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光伏技术应用(第三版)(刘靖)
刘靖 主编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旅游治理研究:政府管制、行政协调和多元参与
刘靖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 看看专家怎么说(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
刘靖 刘振寰 郭延庆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中国最美(第三辑)纸笺
刘靖 著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光伏技术应用(刘靖)(第二版)
刘靖 主编;俞亚珍 副主编;李咸浩;殷侠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商务英语
刘靖 主编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食品生产概论
刘靖 主编;翟玮玮
物权变动的模式原理与制度选择
电工技能实训
刘靖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