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业教育史

中国草业教育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553757247
定价: 13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2页
字数: 3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发展草业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为草业的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的高质量的人才,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完成和传承草业的重任,保证草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各级草业教育院校和教学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绪论
    一、草原和草业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草业教育及其草业教学指导思想
    三、发展草业教育是保证草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一章 草业本科教育
    第一节 本科教育史概述
    一、晚清时期的本科教育(1895-1911)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本科教育(1912-19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本科教育(1949年至今)
    第二节 农科类本科教育史概述
    一、晚清时期的农科类本科教育(1902-1911)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农科类本科教育(1912-19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农学学科门类本科教育(1949年至今)
    第三节 草业本科教育的单门课程教学阶段(1938-1957)
    第四节 草业本、专科专业教学体系初步形成阶段(1958-1976)
    一、中国第一个草原本科专业的建立
    二、"文化大革命"前草原本科专业的发展及教学情况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草原本科专业教学情况
    第五节 草业本、专科专业教学体系恢复和完善阶段(1977-1997)
    一、全国草原专业统一教学计划(1977)和专业教材编写规划的制订
    二、草原专业的发展和草原专业更名为草学专业
    第六节 草业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快速发展和提高阶段(1998年至今)
    一、专业名称改为草业科学并升格为一级学科
    二、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自主制订
    三、教学科学指导思想得到创造性的提升
    四、本科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数量迅速增加,空间分布均匀
    五、专业方向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六、专业所在院校各有不同,所属学院各有所异

    第二章 草业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史概述
    一、晚清时期的研究生教育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1912-19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1949年至今)
    第二节 农科研究生教育史概述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农科研究生教育(1935-194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农科研究生教育(1949年至今)
    三、草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前非学位制草学研究生教育阶段(1951-1976)
    一、培养制度和培养方法
    二、培养规模和研究生指导教师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后学位制草学研究生教育阶段(1977年至今)
    一、学科名称的确定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审定
    三、草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
    四、草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的改革
    五、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六、草学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及成绩
    七、草学一级学科的建立
    第五节 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重点学科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国家草业科学重点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草业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其他教育
    第一节 草业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概述
    二、草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阶段
    三、不同层次的草业职业教育
    第二节 民族草业教育
    一、民族教育和民族职业教育
    二、民族草业教育的历史和成绩
    第三节 草业留学生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留学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留学生
    三、外国留学生
    四、中外合作联合培养我国学生
    第四节 草业非学历教育
    一、草业非学历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草业非学历教育的特点
    三、部分培训班情况介绍
    四、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五、广播电视教育
    六、技术与科普丛书编写
    ……

    第四章 草业教材出版与教学研究
    第五章 草业教育机构
    第六章 草业教育界人物和奖学金

    附录:本书中有记载的45所高等院校名称历史变动对照
    索引
  • 内容简介:
      发展草业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为草业的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的高质量的人才,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完成和传承草业的重任,保证草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各级草业教育院校和教学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 目录:
    绪论
    一、草原和草业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草业教育及其草业教学指导思想
    三、发展草业教育是保证草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一章 草业本科教育
    第一节 本科教育史概述
    一、晚清时期的本科教育(1895-1911)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本科教育(1912-19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本科教育(1949年至今)
    第二节 农科类本科教育史概述
    一、晚清时期的农科类本科教育(1902-1911)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农科类本科教育(1912-19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农学学科门类本科教育(1949年至今)
    第三节 草业本科教育的单门课程教学阶段(1938-1957)
    第四节 草业本、专科专业教学体系初步形成阶段(1958-1976)
    一、中国第一个草原本科专业的建立
    二、"文化大革命"前草原本科专业的发展及教学情况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草原本科专业教学情况
    第五节 草业本、专科专业教学体系恢复和完善阶段(1977-1997)
    一、全国草原专业统一教学计划(1977)和专业教材编写规划的制订
    二、草原专业的发展和草原专业更名为草学专业
    第六节 草业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快速发展和提高阶段(1998年至今)
    一、专业名称改为草业科学并升格为一级学科
    二、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自主制订
    三、教学科学指导思想得到创造性的提升
    四、本科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数量迅速增加,空间分布均匀
    五、专业方向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六、专业所在院校各有不同,所属学院各有所异

    第二章 草业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史概述
    一、晚清时期的研究生教育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1912-19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1949年至今)
    第二节 农科研究生教育史概述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农科研究生教育(1935-194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农科研究生教育(1949年至今)
    三、草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前非学位制草学研究生教育阶段(1951-1976)
    一、培养制度和培养方法
    二、培养规模和研究生指导教师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后学位制草学研究生教育阶段(1977年至今)
    一、学科名称的确定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审定
    三、草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
    四、草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的改革
    五、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六、草学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及成绩
    七、草学一级学科的建立
    第五节 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重点学科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国家草业科学重点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草业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其他教育
    第一节 草业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概述
    二、草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阶段
    三、不同层次的草业职业教育
    第二节 民族草业教育
    一、民族教育和民族职业教育
    二、民族草业教育的历史和成绩
    第三节 草业留学生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留学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留学生
    三、外国留学生
    四、中外合作联合培养我国学生
    第四节 草业非学历教育
    一、草业非学历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草业非学历教育的特点
    三、部分培训班情况介绍
    四、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五、广播电视教育
    六、技术与科普丛书编写
    ……

    第四章 草业教材出版与教学研究
    第五章 草业教育机构
    第六章 草业教育界人物和奖学金

    附录:本书中有记载的45所高等院校名称历史变动对照
    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草业教育史
胡自治文集(上下)
胡自治
中国草业教育史
英汉植物群落名称词典
胡自治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