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2
版次: 1
ISBN: 9787520136310
定价: 8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08页
字数: 3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优势丛书
分类: 哲学心理学
7人买过
  • 本书放眼清代学术版图,在经学与地域学派的互动关联中,从《论语》诠释文本细读出发,注重地域学派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变异的比较观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度审视清代《论语》诠释的种种形态和复杂问题,清晰勾勒清代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浙东学派、岭南学派、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的鲜明个性和治经风格。本书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观点、新形态、新问题,对拓展经学研究领域有所裨益,为传统经学的现代转型提供参照。
    绪论 1
    第一章清代《论语》诠释地域分布与学派归属 20
    一、注家及著述概述 20
    二、学派划分依据 39
    三、学派归属 45
    第二章吴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56
    一、博古崇汉 56
    二、考定文字 64
    三、辑佚嚆矢 69
    第三章皖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75
    一、精于名物 75
    二、崇尚古注 83
    三、权衡汉宋 87
    第四章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00
    一、风景独特 101
    二、证实运虚 107
    三、精深邃密 111
    四、兼采贯通 117
    第五章常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28
    一、学派界定 128
    二、转型今文 131
    三、博大会通 135
    四、文本拓展 140
    第六章浙东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51
    一、会通不拘 151
    二、经史兼治 157
    三、以礼为本 164
    四、温故知新168
    第七章岭南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77
    一、融合汉宋 178
    二、平心求是 183
    三、开新改制 190
    第八章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205
    一、崇尚公羊 205
    二、独立根性 213
    三、经世致用 228
    总论 239
    参书目264
    后记267
    柳宏  1959年生,江苏如皋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术史、写作学研究。先后出版《清代论语诠释史论》《公文写作模型建构论》《秘书写作》《应用文写作》等专著和教材。曾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秘书写作》)、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成果奖二等奖。在《文学评论》《江海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成果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论语》诠释史论”、江苏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中之重”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品牌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绪 论
    第一章 清代《论语》诠释地域分布与学派归属
      一 注家及著述概述
      二 学派划分依据
      三 学派归属
    第二章 吴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博古崇汉
      二 考定文字
      三 辑佚嚆矢
      小结
    第三章 皖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精于名物
      二 崇尚古注
      三 权衡汉宋
      小结
    第四章 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风景独特
      二 证实运虚
      三 精深邃密
      四 兼采贯通
      小结
    第五章 常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学派界定
      二 转型今文
      三 博大会通
      四 文本拓展
      小结
    第六章 浙东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会通不拘
      二 经史兼治
      三 以礼为本
      四 温故知新
      小结
    第七章 岭南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融合汉宋
      二 平心求是
      三 开新改制
      小结
    第八章 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崇尚公羊
      二独立根性
      三经世致用
      小结
    总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放眼清代学术版图,在经学与地域学派的互动关联中,从《论语》诠释文本细读出发,注重地域学派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变异的比较观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度审视清代《论语》诠释的种种形态和复杂问题,清晰勾勒清代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浙东学派、岭南学派、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的鲜明个性和治经风格。本书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观点、新形态、新问题,对拓展经学研究领域有所裨益,为传统经学的现代转型提供参照。
    绪论 1
    第一章清代《论语》诠释地域分布与学派归属 20
    一、注家及著述概述 20
    二、学派划分依据 39
    三、学派归属 45
    第二章吴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56
    一、博古崇汉 56
    二、考定文字 64
    三、辑佚嚆矢 69
    第三章皖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75
    一、精于名物 75
    二、崇尚古注 83
    三、权衡汉宋 87
    第四章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00
    一、风景独特 101
    二、证实运虚 107
    三、精深邃密 111
    四、兼采贯通 117
    第五章常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28
    一、学派界定 128
    二、转型今文 131
    三、博大会通 135
    四、文本拓展 140
    第六章浙东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51
    一、会通不拘 151
    二、经史兼治 157
    三、以礼为本 164
    四、温故知新168
    第七章岭南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177
    一、融合汉宋 178
    二、平心求是 183
    三、开新改制 190
    第八章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205
    一、崇尚公羊 205
    二、独立根性 213
    三、经世致用 228
    总论 239
    参书目264
    后记267
  • 作者简介:
    柳宏  1959年生,江苏如皋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术史、写作学研究。先后出版《清代论语诠释史论》《公文写作模型建构论》《秘书写作》《应用文写作》等专著和教材。曾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秘书写作》)、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成果奖二等奖。在《文学评论》《江海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成果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论语》诠释史论”、江苏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中之重”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品牌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清代《论语》诠释地域分布与学派归属
      一 注家及著述概述
      二 学派划分依据
      三 学派归属
    第二章 吴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博古崇汉
      二 考定文字
      三 辑佚嚆矢
      小结
    第三章 皖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精于名物
      二 崇尚古注
      三 权衡汉宋
      小结
    第四章 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风景独特
      二 证实运虚
      三 精深邃密
      四 兼采贯通
      小结
    第五章 常州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学派界定
      二 转型今文
      三 博大会通
      四 文本拓展
      小结
    第六章 浙东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会通不拘
      二 经史兼治
      三 以礼为本
      四 温故知新
      小结
    第七章 岭南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 融合汉宋
      二 平心求是
      三 开新改制
      小结
    第八章 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一崇尚公羊
      二独立根性
      三经世致用
      小结
    总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文本写作教程
柳宏 编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秘书写作(第二版)
柳宏 冒志祥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论语》学传承与创新 : 《论语》诠释与域外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柳宏 主编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秘书写作
柳宏 主编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实用写作新教程
柳宏 主编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清代《论语》诠释史论
柳宏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