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4
版次: 1
ISBN: 9787117085304
定价: 1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60页
字数: 1140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31人买过
  •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西医结合是世界医学各个门类中难度较高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区,因为要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医学体系结合起来,找出结合点,是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中西医结合道路虽然并不平坦,但这个伟大的事业吸引了我,在这条道路上一走就走了半个世纪。为什么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内,不畏艰难甘心献身于这一事业,必然有一些领悟和感受。 沈自尹(1928~),男,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本科。1955年师从姜春华教授学习中医,1959年师徒共获卫生部颁发的“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历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中医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校、医院学位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12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12年)。现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医“肾”本质理论研究,1960年从肾的研究中精辟地总结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富有辩证思想的论点作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的突破口。60年代首次证实中医的“肾阳虚证”有特定功能的物质础。70年代根据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科学实验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力辟中西医结合就是中西医药简单相加。80年代又提出“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对中医辨证向科学化、客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90年代进一步采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证明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CRFmRNA的基因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有力证据,这一成就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近来的研究发现补。肾能使老年人和鼠的T淋巴细胞下调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抗凋亡基因表达,从而重塑基因平衡,降低老年T细胞的过度凋亡,延缓免疫衰老,在国际医学界对衰老的调控手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系统生物学观点和肾虚证的基因表达谱基础上,绘制了肾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神经一内分泌骨代谢两大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发表论文1()(]余篇,主编《肾的研究》(1964年第1版和1982年第2版)、《肾的研究续集》(1990年第1版)、《中医治则研究》(1960年第1版和1983年第2版)、《中医理论现代研究》(1988年第1版)、《虚证研究》(1991年第1版),参加编写《实用内科学》和《支气管哮喘》。其中《肾的研究》已在日本两次翻译出版。
    于1979年获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l、1983、1985和1987
    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1980、1982、1984、1986、1988、1990和1991年分
    别获得上海市或局科技进步奖。1979、1982和1989年应邀赴日讲学与㈩席国际性学术
    会议,1992年和1997年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科学技术一等奖,连同求是科技成就奖、立夫十医药学术奖等共计22项。1985年应邀
    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被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赴日讲学
    与科研一年,20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1978年以来已培养了硕士生7名,博
    士生4名、博士后4名。在研博士2名、博士后2名,临床带徒1名。
    附:沈自尹院士简历
    1928年3月22日出生于上海。
    1947~1952年国立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本科毕业。
    1952~1953年任广州岭南医学院助教高师培养。
    1953~1958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内科学院助教。
    1958~1962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讲师。
    1962~1978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
    1978~1984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室副教授、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
    1985~1996年任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教授、
    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一篇传略
    道路漫长矢志不移
    第二篇肾虚证系列理论研究的七次突破
    一、1959~1960年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一肾阳虚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低下
    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肾虚
    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治疗法则与病理机制的探讨
    支气管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与祖国医学中肾虚关系的探讨
    肾虚病人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泄量改变的观察
    二、1961~1965年从肾上腺皮质追溯到下丘脑
    肾阳虚病人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改变
    肾虚病人皮质激素代谢过程的研究
    补肾中药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研究
    肾阳虚病人的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全面观察
    血浆11羟皮质类固醇昼夜节律变化的观察
    三、1978~1982年从肾上腺轴扩大到性腺、甲状腺轴
    “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初步观察
    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轴功能的对比观察
    四、1985~1994年肾阳虚证涵盖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补肾对神经内分泌老化调节作用研究(Ⅰ)
    补肾对神经内分泌老化调节作用研究(Ⅱ)
    补肾益气法对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老年性改变的影响
    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思考
    右归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
    五、1995~1997年对肾阳虚证进行功能定位
    乌头碱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的影响
    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一胸腺轴及CRF基因表达的影响
    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
    以药测证对肾虚和肾阳虚大鼠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六、1998~2000年攻克老年T淋巴细胞过度凋亡
    补肾、活血复方调节老年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补肾、活血复方对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转录的影响
    补肾、活血复方对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的比较研究
    补肾法延缓免疫衰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七、2001~2005年绘就肾虚证的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
    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揭示淫羊藿总黄酮重建衰老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
    EF延缓HPAT轴衰老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衰老——生理性肾虚证的HPAT轴分子网络调控研究
    以药测证对肾虚证基因网络和信号转导的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经由核因子-kB相关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免疫衰老机制
    以药测证绘制肾虚证两大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
    附一刘敬伟同志的论文
    附二从肾的研究中探讨原创性研究的切人点
    第三篇肾阴肾阳的研究
    肾阴肾阳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原则的初步探讨
    从垂体-肾上腺轴讨论阴阳常阈调节论
    从医儒二家看待阴阳的异同探求阴阳学说的现代化
    从肾阳虚和老年人的不同反馈模式讨论阴阳学说
    第四篇肾虚与衰老
    老年人与“肾阳虚”患者的甲状腺轴功能对比观察
    肾阳虚患者和老年人(男性)的性腺轴功能初步观察
    补肾法对老年(男)性腺轴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肾虚与衰老的研究
    从调理内环境着眼论肾阳虚与老年人潜能的异同
    肾虚与衰老的微观比较研究
    从分子水平研究补肾法对性早熟与衰老的调控规律
    第五篇证的研究
    从《伤寒论》与《内经》的不同学术渊源来研究“证”的本质
    药物验证——补肾和健脾在延缓衰老作用中的对比研究
    有关证的研究的思考
    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
    系统生物学和信息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中的运用
    第六篇补肾法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意义
    补肾中药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
    补肾药改善老年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补肾、健脾、活血3类中药复方对脑室内注射IL-lB大鼠肾上腺皮质轴反应状态的影响
    淫羊藿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一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
    补肾与健脾复方调节皮质酮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补肾及健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信号相关基因群调控模式的对比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与补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群调控的对比研究
    基因表达谱揭示淫羊藿总黄酮对皮质酮大鼠肾上腺皮质再生的调控机制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某些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第七篇补肾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医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综述与评析
    补肾和健脾对免疫系统不同作用方式的研究
    右归饮对皮质酮大鼠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淫羊藿总黄酮和多糖对大鼠垂体-肾上腺-免疫网络作用的研究
    中医药与免疫
    补肾延缓免疫衰老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调控研究
    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
    第八篇中西医结合原则和思路的提出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
    慢性肾炎微观辨证的研究
    论补肾药对虚证的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作用
    清热解毒药对感染性炎症作用原理的新认识
    从单基因干预长寿和癌症的弊端说起
    为中西医结合战胜SARS进一言
    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调节整体、改善局部”
    第九篇与肾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一、支气管哮喘
    中医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支气管哮喘采用补肾法防治及其内分泌和免疫方面的观察
    血清IgE检测在评价补肾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中的应用
    补肾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哮喘患者淋巴细胞β受体功能测定和对温阳片疗效的评价
    温阳片对哮喘患者组胺释放、IgE作用的同步观察
    补肾法稳定哮喘气道反应性作用的观察
    温阳片预防支气管哮喘季节性发作及其原理研究
    补肾法预防哮喘的变态和非变态反应机理研究
    温阳片防治支气管哮喘远期疗效观察
    补肾健脾法在防治重症哮喘中的作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探讨
    二、滋阴泻火与温补肾阳药及撤激素的研究
    运用中医补肾法对顽固性哮喘患者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撤除观察
    滋阴泻火药生地、知母、甘草对地塞米松反馈抑制作用的临床观察
    滋阴泻火药生地、知母、甘草对地塞米松反馈抑制作用的动物实验
    滋阴泻火药生地、知母、甘草对肝中皮质醇分解代谢的影响
    滋肾阴、温肾阳中药拮抗短程地塞米松反馈抑制作用的f临床观察
    滋肾阴、温肾阳中药对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超微结构观察
    长期用激素动物模型对温。肾与滋肾药的不同效应探讨
    滋阴降火与温补肾阳药对长期应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补肾法为主替代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初步探讨
    寿而康和大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
    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加补肾中药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仙灵脾减轻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抑制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三、补肾延缓衰老
    延缓衰老的研究思路
    补肾法对老年人T细胞功能的影响
    补肾法延缓衰老的形态学研究
    补益中药对老龄雄性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性腺轴机能作用的研究
    补益中药对老龄雄性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甲状腺轴机能作用的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保护衰老细胞端粒长度缩短的实验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延长果蝇寿命及其分子机制
    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研究
    四、肾积水症
    温肾利水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嵌顿性肾积水症100例临床观察
    温肾利水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嵌顿性肾积水症的疗愈原理探讨
    第十篇中药药理和中西药结合
    中西药结合研究途径的初步探讨
    补益药的临床研究思路
    上海人参蜂皇浆对老年人免疫与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三种含人参的不同补虚方对老年内分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生地对家兔肾上腺轴受抑制模型的实验研究
    右归饮对皮质酮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以及体重饮食摄水的影响
    枸杞多糖调控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淫羊藿研究综述与评析
    淫羊藿总黄酮对应的一个药靶的探索过程
    第十一篇论中西医结合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广开新路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的研讨
    论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西医学术思想的推动
    再从证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的互补性
    21世纪——中西医结合走向后基因组时代
    第十二篇科普选作
    “中”“西”联手更胜一筹
    养生保健要量身裁衣
    站在养生之道的岔路口
    如何科学地延缓衰老
    附录一两则媒体报道
    用现代科学方法揭开“命门学说”奥秘
    探索生命之“门”揭开衰老之谜
    附录二师生情缘
    缅怀姜春华老师
    学习老师,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祝贺沈老师诞辰80周年
    追随、继承、发扬、光大
    相识、受业、深知
    祝贺沈老师80华诞
    承师经验扬师精华
    回忆昨天
    事业的动力与永远的感激
    再铸辉煌
    矢志不移探索不已
    授人以渔之恩师孜孜求道之榜样
    中西医结合科学“时尚”的雕塑家
    聆听智慧语言的教诲感受沈老的人格魅力
    最诚挚的敬意
    学贯中西敢为人先求是创新勇开先河
    附录三研究生名录
    附录四获奖情况
    附录五珍贵照片
  • 内容简介: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西医结合是世界医学各个门类中难度较高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区,因为要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医学体系结合起来,找出结合点,是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中西医结合道路虽然并不平坦,但这个伟大的事业吸引了我,在这条道路上一走就走了半个世纪。为什么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内,不畏艰难甘心献身于这一事业,必然有一些领悟和感受。
  • 作者简介:
    沈自尹(1928~),男,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本科。1955年师从姜春华教授学习中医,1959年师徒共获卫生部颁发的“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历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中医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校、医院学位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12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12年)。现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副总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医“肾”本质理论研究,1960年从肾的研究中精辟地总结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富有辩证思想的论点作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的突破口。60年代首次证实中医的“肾阳虚证”有特定功能的物质础。70年代根据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科学实验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力辟中西医结合就是中西医药简单相加。80年代又提出“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对中医辨证向科学化、客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90年代进一步采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证明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并提高下丘脑CRFmRNA的基因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有力证据,这一成就的意义是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近来的研究发现补。肾能使老年人和鼠的T淋巴细胞下调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抗凋亡基因表达,从而重塑基因平衡,降低老年T细胞的过度凋亡,延缓免疫衰老,在国际医学界对衰老的调控手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系统生物学观点和肾虚证的基因表达谱基础上,绘制了肾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神经一内分泌骨代谢两大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发表论文1()(]余篇,主编《肾的研究》(1964年第1版和1982年第2版)、《肾的研究续集》(1990年第1版)、《中医治则研究》(1960年第1版和1983年第2版)、《中医理论现代研究》(1988年第1版)、《虚证研究》(1991年第1版),参加编写《实用内科学》和《支气管哮喘》。其中《肾的研究》已在日本两次翻译出版。
    于1979年获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l、1983、1985和1987
    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1980、1982、1984、1986、1988、1990和1991年分
    别获得上海市或局科技进步奖。1979、1982和1989年应邀赴日讲学与㈩席国际性学术
    会议,1992年和1997年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科学技术一等奖,连同求是科技成就奖、立夫十医药学术奖等共计22项。1985年应邀
    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被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赴日讲学
    与科研一年,20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1978年以来已培养了硕士生7名,博
    士生4名、博士后4名。在研博士2名、博士后2名,临床带徒1名。
    附:沈自尹院士简历
    1928年3月22日出生于上海。
    1947~1952年国立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本科毕业。
    1952~1953年任广州岭南医学院助教高师培养。
    1953~1958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内科学院助教。
    1958~1962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讲师。
    1962~1978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脏象研究室主任。
    1978~1984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室副教授、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
    1985~1996年任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教授、
    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目录:
    第一篇传略
    道路漫长矢志不移
    第二篇肾虚证系列理论研究的七次突破
    一、1959~1960年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一肾阳虚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低下
    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肾虚
    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治疗法则与病理机制的探讨
    支气管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与祖国医学中肾虚关系的探讨
    肾虚病人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泄量改变的观察
    二、1961~1965年从肾上腺皮质追溯到下丘脑
    肾阳虚病人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改变
    肾虚病人皮质激素代谢过程的研究
    补肾中药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研究
    肾阳虚病人的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全面观察
    血浆11羟皮质类固醇昼夜节律变化的观察
    三、1978~1982年从肾上腺轴扩大到性腺、甲状腺轴
    “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初步观察
    肾阳虚证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轴功能的对比观察
    四、1985~1994年肾阳虚证涵盖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补肾对神经内分泌老化调节作用研究(Ⅰ)
    补肾对神经内分泌老化调节作用研究(Ⅱ)
    补肾益气法对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老年性改变的影响
    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思考
    右归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
    五、1995~1997年对肾阳虚证进行功能定位
    乌头碱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的影响
    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一胸腺轴及CRF基因表达的影响
    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
    以药测证对肾虚和肾阳虚大鼠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六、1998~2000年攻克老年T淋巴细胞过度凋亡
    补肾、活血复方调节老年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补肾、活血复方对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转录的影响
    补肾、活血复方对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的比较研究
    补肾法延缓免疫衰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七、2001~2005年绘就肾虚证的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
    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揭示淫羊藿总黄酮重建衰老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
    EF延缓HPAT轴衰老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衰老——生理性肾虚证的HPAT轴分子网络调控研究
    以药测证对肾虚证基因网络和信号转导的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经由核因子-kB相关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免疫衰老机制
    以药测证绘制肾虚证两大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
    附一刘敬伟同志的论文
    附二从肾的研究中探讨原创性研究的切人点
    第三篇肾阴肾阳的研究
    肾阴肾阳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原则的初步探讨
    从垂体-肾上腺轴讨论阴阳常阈调节论
    从医儒二家看待阴阳的异同探求阴阳学说的现代化
    从肾阳虚和老年人的不同反馈模式讨论阴阳学说
    第四篇肾虚与衰老
    老年人与“肾阳虚”患者的甲状腺轴功能对比观察
    肾阳虚患者和老年人(男性)的性腺轴功能初步观察
    补肾法对老年(男)性腺轴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肾虚与衰老的研究
    从调理内环境着眼论肾阳虚与老年人潜能的异同
    肾虚与衰老的微观比较研究
    从分子水平研究补肾法对性早熟与衰老的调控规律
    第五篇证的研究
    从《伤寒论》与《内经》的不同学术渊源来研究“证”的本质
    药物验证——补肾和健脾在延缓衰老作用中的对比研究
    有关证的研究的思考
    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
    系统生物学和信息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中的运用
    第六篇补肾法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意义
    补肾中药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
    补肾药改善老年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补肾、健脾、活血3类中药复方对脑室内注射IL-lB大鼠肾上腺皮质轴反应状态的影响
    淫羊藿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一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
    补肾与健脾复方调节皮质酮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补肾及健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信号相关基因群调控模式的对比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与补肾复方对皮质酮大鼠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群调控的对比研究
    基因表达谱揭示淫羊藿总黄酮对皮质酮大鼠肾上腺皮质再生的调控机制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某些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第七篇补肾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医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综述与评析
    补肾和健脾对免疫系统不同作用方式的研究
    右归饮对皮质酮大鼠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淫羊藿总黄酮和多糖对大鼠垂体-肾上腺-免疫网络作用的研究
    中医药与免疫
    补肾延缓免疫衰老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调控研究
    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
    第八篇中西医结合原则和思路的提出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
    慢性肾炎微观辨证的研究
    论补肾药对虚证的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作用
    清热解毒药对感染性炎症作用原理的新认识
    从单基因干预长寿和癌症的弊端说起
    为中西医结合战胜SARS进一言
    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调节整体、改善局部”
    第九篇与肾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一、支气管哮喘
    中医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支气管哮喘采用补肾法防治及其内分泌和免疫方面的观察
    血清IgE检测在评价补肾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中的应用
    补肾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哮喘患者淋巴细胞β受体功能测定和对温阳片疗效的评价
    温阳片对哮喘患者组胺释放、IgE作用的同步观察
    补肾法稳定哮喘气道反应性作用的观察
    温阳片预防支气管哮喘季节性发作及其原理研究
    补肾法预防哮喘的变态和非变态反应机理研究
    温阳片防治支气管哮喘远期疗效观察
    补肾健脾法在防治重症哮喘中的作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探讨
    二、滋阴泻火与温补肾阳药及撤激素的研究
    运用中医补肾法对顽固性哮喘患者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撤除观察
    滋阴泻火药生地、知母、甘草对地塞米松反馈抑制作用的临床观察
    滋阴泻火药生地、知母、甘草对地塞米松反馈抑制作用的动物实验
    滋阴泻火药生地、知母、甘草对肝中皮质醇分解代谢的影响
    滋肾阴、温肾阳中药拮抗短程地塞米松反馈抑制作用的f临床观察
    滋肾阴、温肾阳中药对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超微结构观察
    长期用激素动物模型对温。肾与滋肾药的不同效应探讨
    滋阴降火与温补肾阳药对长期应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补肾法为主替代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初步探讨
    寿而康和大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
    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加补肾中药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仙灵脾减轻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抑制神经内分泌免疫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三、补肾延缓衰老
    延缓衰老的研究思路
    补肾法对老年人T细胞功能的影响
    补肾法延缓衰老的形态学研究
    补益中药对老龄雄性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性腺轴机能作用的研究
    补益中药对老龄雄性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甲状腺轴机能作用的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保护衰老细胞端粒长度缩短的实验研究
    淫羊藿总黄酮延长果蝇寿命及其分子机制
    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研究
    四、肾积水症
    温肾利水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嵌顿性肾积水症100例临床观察
    温肾利水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嵌顿性肾积水症的疗愈原理探讨
    第十篇中药药理和中西药结合
    中西药结合研究途径的初步探讨
    补益药的临床研究思路
    上海人参蜂皇浆对老年人免疫与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三种含人参的不同补虚方对老年内分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生地对家兔肾上腺轴受抑制模型的实验研究
    右归饮对皮质酮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以及体重饮食摄水的影响
    枸杞多糖调控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淫羊藿研究综述与评析
    淫羊藿总黄酮对应的一个药靶的探索过程
    第十一篇论中西医结合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广开新路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的研讨
    论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西医学术思想的推动
    再从证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的互补性
    21世纪——中西医结合走向后基因组时代
    第十二篇科普选作
    “中”“西”联手更胜一筹
    养生保健要量身裁衣
    站在养生之道的岔路口
    如何科学地延缓衰老
    附录一两则媒体报道
    用现代科学方法揭开“命门学说”奥秘
    探索生命之“门”揭开衰老之谜
    附录二师生情缘
    缅怀姜春华老师
    学习老师,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祝贺沈老师诞辰80周年
    追随、继承、发扬、光大
    相识、受业、深知
    祝贺沈老师80华诞
    承师经验扬师精华
    回忆昨天
    事业的动力与永远的感激
    再铸辉煌
    矢志不移探索不已
    授人以渔之恩师孜孜求道之榜样
    中西医结合科学“时尚”的雕塑家
    聆听智慧语言的教诲感受沈老的人格魅力
    最诚挚的敬意
    学贯中西敢为人先求是创新勇开先河
    附录三研究生名录
    附录四获奖情况
    附录五珍贵照片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不是病(肾虚是早衰多病的根源)
佟彤 著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吗
肖相如 著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不发愁
甘智荣 主编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证中医诊治与调理
赵晓山、孙晓敏、魏敏 著;罗仁、李保良 编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的男人老得快:老中医珍藏的养肾补肾秘籍(珍藏版)
徐勇刚 编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的男人老得快
王志国 著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就这么补
胡世云 著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证中医诊治与调理(第二版)
李保良 主编;罗仁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血瘀理论的实践与探索
陈学忠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的识别与养护
谢阳谷、赵静 著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肾虚证中医诊治与调理(第3版)-名医世纪传媒
罗仁;李保良;周迎春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中国传统医学科研方法概论(创新教材)
董竞成、高振 著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中国传统医学学科发展比较研究
董竞成 刘文先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
董竞成 编
肾虚与科学:沈自尹院士的中西结合研究心中历程
海派中医恽氏中西医汇通
董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