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哲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509706992
定价: 6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1页
字数: 51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14人买过
  • 《宗教与哲学》分宗教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佛教与哲学、道教与哲学、儒家哲学与宗教和基督宗教与哲学等编,对宗教的起源、宗教学研究的理路与方法、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与马克思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中国佛教的“本觉”范式与现代性意义、道教之“道”的哲学意蕴、儒家圆融思想与儒家生活哲学的内在构造、托马斯·阿奎那思想体系的理论特色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条分缕析,力图系统展示对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双重解读。 张禹东,福建省惠安县人。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侨办和福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哲学、宗教学理论、华侨华人宗教文化等。已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和主编学术著作6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务院侨办和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先后获得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称号,以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杨楹,1964年生,四川省中江县人,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务院侨办、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学科带头人,华侨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制度伦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l项、省部重大与重点课题4项,参与国家课题6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论文80余篇。自2003年以来获福建省第五、第六和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项,2004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人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获“福建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和“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前言宗教与哲学:精神一文化生活图式的两重解读
    第一编[宗教学理论]
    第一章追问宗教起源的发生学意义
    第二章宗教学研究的理路与方法论
    第三章“我一你”关系中的人:“超越的存在”——20世纪西方“人学”的宗教观
    第四章书写和口传:中国宗教的两种类型
    第五章从两种宗教观的差异看中国文化的内在特质

    第二编[马克思主义教观]
    第六章马克思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
    第七章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
    第八章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宽容”理念
    第九章列宁关于无神论宣传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编[中国佛教与哲学]
    第十章“本觉”逻辑:中国宗教的佛教范式
    第十一章本觉思想与东亚佛教传统现代性症候——以日本“批判佛教”为中心的考察
    第十二章本觉思想与东亚佛教传统现代性症候——基于多重视域的观念史考察
    第十三章本觉与现代性:“批判佛教”之观念史解读
    第十四章佛教“地狱巡游”故事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
    第十五章印度佛教地狱观念的中国化
    第十六章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唐君毅对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历程的诠释

    第四编道教与哲学
    第十七章道教之“道”的哲学意蕴与中华文明
    第十八章《抱朴子内篇》的本体论及其思想渊源
    第十九章李道纯易学旨趣探微
    第二十章《黄素书》的修炼思想和方法
    第二十一章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和准则
    第二十二章“和谐”:道教在对待自然环境态度上所追求的境界
    第二十三章当代新道家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第五编[儒家哲学与宗教]
    第二十四章儒家圆融思想
    第二十五章儒家生活哲学的内在构造
    第二十六章宗教性的常态与变态:一个解读儒学的视角
    第二十七章《中庸》的逻辑结构及其天人思想的承前启后
    第二十八章“以人为本”的神圣之维
    第二十九章从“礼玄之辨”看魏晋名士的伦理困境
    第三十章遁入逍遥之境:魏晋玄学观念史的三个命题
    第三十一章自我实现的本体论设定与宗教性归宿——杜维明对儒家人学思想的阐发

    第六编[基督宗教与哲学]
    第三十二章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学意涵
    第三十三章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
    第三十四章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
    第三十五章托马斯·阿奎那潜能与实现原理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
    第三十六章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之美——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
    第三十七章人存在的自由与神恩之境——对比阿奎那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
    第三十八章马里坦“新人道主义”视域中的“存在”论
    后记
  • 内容简介:
    《宗教与哲学》分宗教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佛教与哲学、道教与哲学、儒家哲学与宗教和基督宗教与哲学等编,对宗教的起源、宗教学研究的理路与方法、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与马克思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中国佛教的“本觉”范式与现代性意义、道教之“道”的哲学意蕴、儒家圆融思想与儒家生活哲学的内在构造、托马斯·阿奎那思想体系的理论特色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条分缕析,力图系统展示对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双重解读。
  • 作者简介:
    张禹东,福建省惠安县人。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侨办和福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哲学、宗教学理论、华侨华人宗教文化等。已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和主编学术著作6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务院侨办和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先后获得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称号,以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杨楹,1964年生,四川省中江县人,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务院侨办、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学科带头人,华侨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制度伦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l项、省部重大与重点课题4项,参与国家课题6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论文80余篇。自2003年以来获福建省第五、第六和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项,2004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人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获“福建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和“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 目录:
    前言宗教与哲学:精神一文化生活图式的两重解读
    第一编[宗教学理论]
    第一章追问宗教起源的发生学意义
    第二章宗教学研究的理路与方法论
    第三章“我一你”关系中的人:“超越的存在”——20世纪西方“人学”的宗教观
    第四章书写和口传:中国宗教的两种类型
    第五章从两种宗教观的差异看中国文化的内在特质

    第二编[马克思主义教观]
    第六章马克思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
    第七章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
    第八章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宽容”理念
    第九章列宁关于无神论宣传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编[中国佛教与哲学]
    第十章“本觉”逻辑:中国宗教的佛教范式
    第十一章本觉思想与东亚佛教传统现代性症候——以日本“批判佛教”为中心的考察
    第十二章本觉思想与东亚佛教传统现代性症候——基于多重视域的观念史考察
    第十三章本觉与现代性:“批判佛教”之观念史解读
    第十四章佛教“地狱巡游”故事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
    第十五章印度佛教地狱观念的中国化
    第十六章大乘佛学的融摄与超越——唐君毅对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历程的诠释

    第四编道教与哲学
    第十七章道教之“道”的哲学意蕴与中华文明
    第十八章《抱朴子内篇》的本体论及其思想渊源
    第十九章李道纯易学旨趣探微
    第二十章《黄素书》的修炼思想和方法
    第二十一章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和准则
    第二十二章“和谐”:道教在对待自然环境态度上所追求的境界
    第二十三章当代新道家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第五编[儒家哲学与宗教]
    第二十四章儒家圆融思想
    第二十五章儒家生活哲学的内在构造
    第二十六章宗教性的常态与变态:一个解读儒学的视角
    第二十七章《中庸》的逻辑结构及其天人思想的承前启后
    第二十八章“以人为本”的神圣之维
    第二十九章从“礼玄之辨”看魏晋名士的伦理困境
    第三十章遁入逍遥之境:魏晋玄学观念史的三个命题
    第三十一章自我实现的本体论设定与宗教性归宿——杜维明对儒家人学思想的阐发

    第六编[基督宗教与哲学]
    第三十二章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学意涵
    第三十三章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
    第三十四章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
    第三十五章托马斯·阿奎那潜能与实现原理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
    第三十六章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之美——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
    第三十七章人存在的自由与神恩之境——对比阿奎那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
    第三十八章马里坦“新人道主义”视域中的“存在”论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宗教与哲学
宗教皈信
[美]刘易斯·兰博(Lewis R. Rambo)
宗教与哲学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六辑)
何星亮
宗教与哲学
宗教研究(总第15期)
张风雷 编
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R.H. 托尼 著;赵月瑟/夏镇平 译
宗教与哲学
宗教学理论新探
金泽
宗教与哲学
宗教事务条例(2017年修订藏汉对照)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译
宗教与哲学
宗教事务条例(大字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宗教与哲学
宗教事务条例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法律出版社
宗教与哲学
宗教社会学(第七辑)
李华伟
宗教与哲学
宗教人类学(第九辑)
陈进国;王超文
宗教与哲学
宗教学(修订本)
段德智
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现代性
PETER 著;[荷兰]PETER、VAN、DER、VEER、聂家昕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宗教与哲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十辑)
张禹东;庄国土;游国龙
宗教与哲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九辑)
张禹东;庄国土;游国龙
宗教与哲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8辑)
张禹东、庄国土、游国龙 编
宗教与哲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七辑)
张禹东、庄国土 著
宗教与哲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六辑)
张禹东 庄国土
宗教与哲学
华人社团与中华文化传播
张禹东 陈景熙 著
宗教与哲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五辑)
张禹东 庄国土 著
宗教与哲学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四辑)
张禹东 庄国土
宗教与哲学
华大讲堂2011
张禹东、陈庆宗 编
宗教与哲学
华大讲堂2009
张禹东、宋长青 编
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社会:华侨华人宗教、民间信仰与区域宗教文化
张禹东 著
宗教与哲学
生活哲学:探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华侨大学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系列成果
张禹东 主编;杨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