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常文集(1915-1998)(第1卷):音韵

张清常文集(1915-1998)(第1卷):音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1
版次: 1
ISBN: 9787561913147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7页
字数: 315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6人买过
  •   张清常一生著述颇丰,在音韵学、汉语史、词汇学、社会语言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本书为《张清常文集》的第一卷,收入了张清常先生的绝大部分著述。还包括具有文献价值的回忆师友的文章、未发表的研究论文。本书具有很高的价值,供相关研究者阅读学习。   张清常(1915~1998)贵州安顺人,著名语言学家。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杨树达、王力等名家。毕业后相继任教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大,是当时联大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46~1957年,任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后借调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达十余年,曾任系主任。1973年,再回南开大学中文系;1981年冬,调入北京语言学院。多年来,张清常先生在学校和语言学界担任教职和学术职务多种。他一直重视语言(尤其是语音)、音乐、文学三者关系的研究,重视边缘学科的发展。张清常先生长期从事汉语语音史、词汇史研究,贡献尤多。著有《中国上古音乐史论丛》(曾获教育部学术著作三等奖)、《语言学论文集》及续集、《胡同及其他》、《北京街巷名称史话》、《战国策笺注》(合著)等。张清常先生还精通音乐,1938年由他谱曲的《西南联大校歌》流传极广。 音韵
    汉语声韵学里面的宫商角徵羽
    汉语声韵学所借用的音乐术语
    汉语上古-b声尾的遗迹
    祭泰央废只有去声的原因
    《古音说略》书评
    古音无轻唇舌上八纽再证
    《释名》声训所反映的古声母现象
    -m韵古今变迁一瞥
    李登《声类》和“五音之家”的关系
    唐五代西北方音一项参考材料
    ——天城梵书金刚经对音残卷
    切韵音系对现代汉语方音调查的参考作用
    《中原音韵》新著录的一些异读
    从《元史》译名看“儿”音问题
    《李氏音鉴》与《镜花缘》的关系
    北京音里面的一字异读问题
    汉语汉文的一字多音问题
    地名读音与音韵之学
    移民北京使北京音韵情况复杂化举例
    有关京剧十三辙实际运用的几个问题
    中国古典诗歌平仄格律的历史经验
    关于汉语诗歌押韵问题
    比比看——“汉语拼音方案”跟罗马字母斯拉夫字母
    几种主要汉语拼音方案的比较
    我们的语言
    辨平仄的方法
    古今音变与旧文学的欣赏
    介绍《佩文韵府》及其使用法
    介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及其使用法
  • 内容简介:
      张清常一生著述颇丰,在音韵学、汉语史、词汇学、社会语言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本书为《张清常文集》的第一卷,收入了张清常先生的绝大部分著述。还包括具有文献价值的回忆师友的文章、未发表的研究论文。本书具有很高的价值,供相关研究者阅读学习。
  • 作者简介:
      张清常(1915~1998)贵州安顺人,著名语言学家。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杨树达、王力等名家。毕业后相继任教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大,是当时联大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46~1957年,任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后借调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达十余年,曾任系主任。1973年,再回南开大学中文系;1981年冬,调入北京语言学院。多年来,张清常先生在学校和语言学界担任教职和学术职务多种。他一直重视语言(尤其是语音)、音乐、文学三者关系的研究,重视边缘学科的发展。张清常先生长期从事汉语语音史、词汇史研究,贡献尤多。著有《中国上古音乐史论丛》(曾获教育部学术著作三等奖)、《语言学论文集》及续集、《胡同及其他》、《北京街巷名称史话》、《战国策笺注》(合著)等。张清常先生还精通音乐,1938年由他谱曲的《西南联大校歌》流传极广。
  • 目录:
    音韵
    汉语声韵学里面的宫商角徵羽
    汉语声韵学所借用的音乐术语
    汉语上古-b声尾的遗迹
    祭泰央废只有去声的原因
    《古音说略》书评
    古音无轻唇舌上八纽再证
    《释名》声训所反映的古声母现象
    -m韵古今变迁一瞥
    李登《声类》和“五音之家”的关系
    唐五代西北方音一项参考材料
    ——天城梵书金刚经对音残卷
    切韵音系对现代汉语方音调查的参考作用
    《中原音韵》新著录的一些异读
    从《元史》译名看“儿”音问题
    《李氏音鉴》与《镜花缘》的关系
    北京音里面的一字异读问题
    汉语汉文的一字多音问题
    地名读音与音韵之学
    移民北京使北京音韵情况复杂化举例
    有关京剧十三辙实际运用的几个问题
    中国古典诗歌平仄格律的历史经验
    关于汉语诗歌押韵问题
    比比看——“汉语拼音方案”跟罗马字母斯拉夫字母
    几种主要汉语拼音方案的比较
    我们的语言
    辨平仄的方法
    古今音变与旧文学的欣赏
    介绍《佩文韵府》及其使用法
    介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及其使用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