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1
版次: 1
ISBN: 9787111251965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3页
字数: 48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9人买过
  •   本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无线协同通信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理、通信机制、关键算法、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具体内容包括协同通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背景、研究现状、协同通信相关的信息理论基础、协同通信信息容量、协同信道编码和协同空时编码、协同网络编码、MIMO协同分集复用自适应、协同多天线、协同中继分集复用自适应、多用户协同、协同资源分配、协同功率分配、协同中继选择、基于协同的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异构协同基本原理和关键理论等。
      本书可供从事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协同通信理论研究和算法设计人员作为专业书籍使用。本书也可以供学习协同通信理论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作为协同通信理论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使用。 前言
    第1章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先进理论
    1.1无线Mesh组网技术
    1.1.1无线Mesh网络的协议层设计
    1.1.2无线Mesh网络干扰分析和容量模型
    1.1.3无线Mesh网络路由和调度机制
    1.1.4多接口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
    1.2认知无线电
    1.2.1无线传输场景分析
    1.2.2信道的状态估计及容量预测
    1.2.3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技术和频谱管理
    1.3泛在无线网络
    1.3.1泛在无线网络的互联和融合
    1.3.2泛在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
    1.4协同通信
    1.4.1协同理论发展概述
    1.4.2同构协同通信理论
    1.4.3异构协同通信理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协同信息理论基础
    2.1信息熵
    2.1.1信息熵的定义
    2.1.2信息熵的数学性质
    2.1.3联合熵与条件熵
    2.1.4互信息
    2.1.5连续随机变量的熵和互信息
    2.2信道与信道容量
    2.2.1信道的定义
    2.2.2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
    2.2.3高斯信道容量
    2.2.4加性噪声信道容量
    2.3网络信息论
    2.3.1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2.3.2高斯多接入信道
    2.3.3高斯广播信道
    参考文献

    第3章协同无线信道容量
    3.1三节点中继信道模型
    3.1.1全双工可退化三节点协同中继信道
    3.1.2半双工协同中继方法
    3.1.3半双工解码一转发中继
    3.1.4半双工放大一转发中继
    3.1.5半双工选择性中继
    3.1.6半双工增加性中继
    3.2多节点高斯协同中继信道
    3.2.1典型多中继节点高斯协同信道容量
    3.2.2多天线中继节点高斯协同信道容量
    3.3异构多节点高斯协同中继信道
    参考文献

    第4章协同分布式空时编码
    4.1协同编码分集技术
    4.1.1基本原理
    4.1.2协同编码的性能分析
    4.2协同嵌入式空时编码
    4.2.1应用DSTC的协同系统模型
    4.2.2GDESTC编码设计
    4.2.3GDESTC接收机算法
    4.3协同分布式卷积编码
    4.3.1卷积编码原理
    4.3.2协同卷积编码方案
    4.3.3协同卷积编码理论分析
    4.3.4协同卷积编码性能分析
    4.4协同分布式Turbo编码
    4.4.1Turbo编码原理
    4.4.2协同分布式Turbo编码原理
    4.4.3DCTc的资源分配成功率理论分析
    4.5协同分布式LDPC编码
    4.5.1LDPC的编码基本原理
    4.5.2协同的LDPC
    4.5.3仿真结果
    参考文献

    第5章协同网络编码
    5.1网络编码的历史发展
    5.1.1网络编码研究概述
    5.1.2网络编码的优缺点
    5.1.3网络编码的研究现状
    5.1.4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
    5.2网络编码基本原理
    5.2.1网络编码理论基础知识
    5.2.2网络编码模型
    5.2.3网络编码处理过程
    5.3线性网络编码
    5.3.1线性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
    5.3.2线性网络编码的代数构架
    5.3.3线性网络编码的实现
    5.3.4线性网络编码在无线组播网络中的应用
    5.4物理层网络编码
    5.4.1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简单举例说明
    5.4.2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调制解调映射原则
    5.4.3物理层网络编码在常规线性网络中的应用
    5.4.4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资源分配
    5.4.5物理层网络编码的问题
    5.5协同网络编码
    5.5.1单向协同网络编码
    5.5.2双向协同网络编码
    5.6适合网络编码的路由和调度机制
    5.6.1适合网络编码的路由机制
    5.6.2适合网络编码的调度机制
    参考文献-

    第6章MIMO技术协同分集复用理论
    6.1预备知识
    6.1.1分集度与复用度
    6.1.2多天线系统的容量公式
    6.1.3归一化的数据速率
    6.2MIMO信道理论模型
    6.3分集复用最佳协同性能
    6.3.1中断概率分析
    6.3.2d(r)的上下边界
    6.3.3最佳协同性能
    6.4协同分集复用应用
    6.4.1正交设计
    6.4.2V-BLAST应用
    6.4.3D-BLAST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协同多天线技术
    7.1虚拟天线阵技术背景
    7.1.1技术背景
    7.1.2相关系统和标准
    7.2虚拟天线阵技术原理
    7.2.1系统模型
    7.2.2MIMO系统容量
    7.2.3正交MIMO系统容量
    7.2.4近似的MIMO系统容量
    参考文献

    第8章协同中继分集复用自适应
    8.1预备知识
    8.1.1基本概念
    8.1.2基本结论
    8.1.3信道模型
    8.2配置多天线的单中继分集复用
    8.2.1全双工模式
    8.2.2半双工模式
    8.3配置多天线的多中继分集复用
    8.3.1信道模型
    8.3.2单天线节点
    8.3.3多天线节点
    8.4虚拟MIMO信道与MIMO信道的性能比较
    8.4.1单源终节点对+双中继节点模型
    8.4.2双源和双目的节点模型
    参考文献

    第9章多用户协同通信
    9.1多用户协同分集原理
    9.1.1多用户协同分集系统模型
    9.1.2多用户协同可达速率域
    9.1.3多用户协同链路中断概率
    9.1.4多用户协同小区覆盖
    9.1.5多用户协同分集的应用与研究
    9.2无信道瞬时反馈信息下的多用户协同分集
    9.2.1协同策略
    9.2.2系统吞吐量
    9.3协作多用户分集路由
    9.3.1基础架构型多跳网络中多用户协同分集路由
    9.3.2CIMDR协议
    9.3.3多用户协同的激励制度
    9.3.4性能比较与结论
    9.4多用户伺机协同
    9.4.1多用户伺机协同系统模型
    9.4.2多用户伺机协同协议
    9.4.3稳定域分析
    参考文献

    第10章协同无线资源分配
    10.1协同MIMO通信
    10.2遍历信道无线资源分配
    10.2.1遍历信道容量
    10.2.2不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2.3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3非遍历信道资源分配
    10.3.1非遍历信道容量
    10.3.2不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3.3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4频率选择性信道资源分配
    10.4.1频率选择性信道
    10.4.2基于OFDMA系统的频选信道资源分配
    10.4.3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第11章协同功率分配
    11.1三节点两跳中继网络
    11.1.1系统模型
    11.1.2功率分配
    11.2多节点两跳中继网络
    11.2.1系统模型
    11.2.2功率分配
    11.3新协议下的中继功率分配
    11.3.1系统模型
    11.3.2理论分析
    11.3.3性能评估
    参考文献

    第12章协同中继选择
    12.1基于中断概率的协同中继选择
    12.1.1采用穷尽式查找法得到中继集合S
    12.1.2选择集合D(S)作为协同中继集合
    12.1.3选择集合D(S)中到终端信噪比最大的节点作为协同中继
    12.1.4数值分析
    12.2考虑到功率限制条件下的协同中继选择
    12.2.1基于代价函数的协同中继选择算法
    12.2.2迭代功率分配的协同中继选择算法
    12.3基于端到端错误比特概率的协同中继选择
    12.3.1基于三节点模型下的错误比特概率计算及中继选择
    12.3.2多节点模型下的错误比特概率计算及中继选择
    12.4基于容量增益门限值的中继节点选取
    12.4.1研究背景
    12.4.2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12.4.3仿真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13章基于协同机理的异构无线网络融合
    13.1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架构
    13.1.1基于多接入技术无线资源管理的网络融合
    13.1.2基于通用无线资源管理的网络融合
    13.1.3基于联合无线资源管理的网络融合
    13.2IEEE802.21MIH协议
    13.2.1IEEE802.21协议介绍
    13.2.2MIH功能
    13.2.3IEEE802.21功能需求与应用
    13.3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关键机制
    13.3.1多无线接人选择
    13.3.2异构无线负载均衡
    13.3.3异构寻呼
    13.4基于异构协同中继的多无线网络融合
    13.4.1异构协同网络融合协议模型
    13.4.2协同多无线资源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14章无线异构协同传输理论
    14.1异构协同分集性能
    14.1.1异构协同分集系统模型
    14.1.2异构协同分集性能
    14.2异构协同无线资源管理
    14.2.1异构协同中继节点选择
    14.2.2异构协同中继功率分配
    14.2.3异构协同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联合优化。
    14.3异构协同MIMO容量
    14.3.1通用异构无线MIMO中继信道容量
    14.3.2基于中继簇的异构无线MIMO中继信道容量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无线协同通信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理、通信机制、关键算法、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具体内容包括协同通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背景、研究现状、协同通信相关的信息理论基础、协同通信信息容量、协同信道编码和协同空时编码、协同网络编码、MIMO协同分集复用自适应、协同多天线、协同中继分集复用自适应、多用户协同、协同资源分配、协同功率分配、协同中继选择、基于协同的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异构协同基本原理和关键理论等。
      本书可供从事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协同通信理论研究和算法设计人员作为专业书籍使用。本书也可以供学习协同通信理论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作为协同通信理论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使用。
  • 目录:
    前言
    第1章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先进理论
    1.1无线Mesh组网技术
    1.1.1无线Mesh网络的协议层设计
    1.1.2无线Mesh网络干扰分析和容量模型
    1.1.3无线Mesh网络路由和调度机制
    1.1.4多接口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
    1.2认知无线电
    1.2.1无线传输场景分析
    1.2.2信道的状态估计及容量预测
    1.2.3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技术和频谱管理
    1.3泛在无线网络
    1.3.1泛在无线网络的互联和融合
    1.3.2泛在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
    1.4协同通信
    1.4.1协同理论发展概述
    1.4.2同构协同通信理论
    1.4.3异构协同通信理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协同信息理论基础
    2.1信息熵
    2.1.1信息熵的定义
    2.1.2信息熵的数学性质
    2.1.3联合熵与条件熵
    2.1.4互信息
    2.1.5连续随机变量的熵和互信息
    2.2信道与信道容量
    2.2.1信道的定义
    2.2.2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
    2.2.3高斯信道容量
    2.2.4加性噪声信道容量
    2.3网络信息论
    2.3.1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2.3.2高斯多接入信道
    2.3.3高斯广播信道
    参考文献

    第3章协同无线信道容量
    3.1三节点中继信道模型
    3.1.1全双工可退化三节点协同中继信道
    3.1.2半双工协同中继方法
    3.1.3半双工解码一转发中继
    3.1.4半双工放大一转发中继
    3.1.5半双工选择性中继
    3.1.6半双工增加性中继
    3.2多节点高斯协同中继信道
    3.2.1典型多中继节点高斯协同信道容量
    3.2.2多天线中继节点高斯协同信道容量
    3.3异构多节点高斯协同中继信道
    参考文献

    第4章协同分布式空时编码
    4.1协同编码分集技术
    4.1.1基本原理
    4.1.2协同编码的性能分析
    4.2协同嵌入式空时编码
    4.2.1应用DSTC的协同系统模型
    4.2.2GDESTC编码设计
    4.2.3GDESTC接收机算法
    4.3协同分布式卷积编码
    4.3.1卷积编码原理
    4.3.2协同卷积编码方案
    4.3.3协同卷积编码理论分析
    4.3.4协同卷积编码性能分析
    4.4协同分布式Turbo编码
    4.4.1Turbo编码原理
    4.4.2协同分布式Turbo编码原理
    4.4.3DCTc的资源分配成功率理论分析
    4.5协同分布式LDPC编码
    4.5.1LDPC的编码基本原理
    4.5.2协同的LDPC
    4.5.3仿真结果
    参考文献

    第5章协同网络编码
    5.1网络编码的历史发展
    5.1.1网络编码研究概述
    5.1.2网络编码的优缺点
    5.1.3网络编码的研究现状
    5.1.4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
    5.2网络编码基本原理
    5.2.1网络编码理论基础知识
    5.2.2网络编码模型
    5.2.3网络编码处理过程
    5.3线性网络编码
    5.3.1线性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
    5.3.2线性网络编码的代数构架
    5.3.3线性网络编码的实现
    5.3.4线性网络编码在无线组播网络中的应用
    5.4物理层网络编码
    5.4.1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简单举例说明
    5.4.2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调制解调映射原则
    5.4.3物理层网络编码在常规线性网络中的应用
    5.4.4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资源分配
    5.4.5物理层网络编码的问题
    5.5协同网络编码
    5.5.1单向协同网络编码
    5.5.2双向协同网络编码
    5.6适合网络编码的路由和调度机制
    5.6.1适合网络编码的路由机制
    5.6.2适合网络编码的调度机制
    参考文献-

    第6章MIMO技术协同分集复用理论
    6.1预备知识
    6.1.1分集度与复用度
    6.1.2多天线系统的容量公式
    6.1.3归一化的数据速率
    6.2MIMO信道理论模型
    6.3分集复用最佳协同性能
    6.3.1中断概率分析
    6.3.2d(r)的上下边界
    6.3.3最佳协同性能
    6.4协同分集复用应用
    6.4.1正交设计
    6.4.2V-BLAST应用
    6.4.3D-BLAST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协同多天线技术
    7.1虚拟天线阵技术背景
    7.1.1技术背景
    7.1.2相关系统和标准
    7.2虚拟天线阵技术原理
    7.2.1系统模型
    7.2.2MIMO系统容量
    7.2.3正交MIMO系统容量
    7.2.4近似的MIMO系统容量
    参考文献

    第8章协同中继分集复用自适应
    8.1预备知识
    8.1.1基本概念
    8.1.2基本结论
    8.1.3信道模型
    8.2配置多天线的单中继分集复用
    8.2.1全双工模式
    8.2.2半双工模式
    8.3配置多天线的多中继分集复用
    8.3.1信道模型
    8.3.2单天线节点
    8.3.3多天线节点
    8.4虚拟MIMO信道与MIMO信道的性能比较
    8.4.1单源终节点对+双中继节点模型
    8.4.2双源和双目的节点模型
    参考文献

    第9章多用户协同通信
    9.1多用户协同分集原理
    9.1.1多用户协同分集系统模型
    9.1.2多用户协同可达速率域
    9.1.3多用户协同链路中断概率
    9.1.4多用户协同小区覆盖
    9.1.5多用户协同分集的应用与研究
    9.2无信道瞬时反馈信息下的多用户协同分集
    9.2.1协同策略
    9.2.2系统吞吐量
    9.3协作多用户分集路由
    9.3.1基础架构型多跳网络中多用户协同分集路由
    9.3.2CIMDR协议
    9.3.3多用户协同的激励制度
    9.3.4性能比较与结论
    9.4多用户伺机协同
    9.4.1多用户伺机协同系统模型
    9.4.2多用户伺机协同协议
    9.4.3稳定域分析
    参考文献

    第10章协同无线资源分配
    10.1协同MIMO通信
    10.2遍历信道无线资源分配
    10.2.1遍历信道容量
    10.2.2不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2.3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3非遍历信道资源分配
    10.3.1非遍历信道容量
    10.3.2不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3.3考虑无线资源复用的情况
    10.4频率选择性信道资源分配
    10.4.1频率选择性信道
    10.4.2基于OFDMA系统的频选信道资源分配
    10.4.3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第11章协同功率分配
    11.1三节点两跳中继网络
    11.1.1系统模型
    11.1.2功率分配
    11.2多节点两跳中继网络
    11.2.1系统模型
    11.2.2功率分配
    11.3新协议下的中继功率分配
    11.3.1系统模型
    11.3.2理论分析
    11.3.3性能评估
    参考文献

    第12章协同中继选择
    12.1基于中断概率的协同中继选择
    12.1.1采用穷尽式查找法得到中继集合S
    12.1.2选择集合D(S)作为协同中继集合
    12.1.3选择集合D(S)中到终端信噪比最大的节点作为协同中继
    12.1.4数值分析
    12.2考虑到功率限制条件下的协同中继选择
    12.2.1基于代价函数的协同中继选择算法
    12.2.2迭代功率分配的协同中继选择算法
    12.3基于端到端错误比特概率的协同中继选择
    12.3.1基于三节点模型下的错误比特概率计算及中继选择
    12.3.2多节点模型下的错误比特概率计算及中继选择
    12.4基于容量增益门限值的中继节点选取
    12.4.1研究背景
    12.4.2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12.4.3仿真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13章基于协同机理的异构无线网络融合
    13.1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架构
    13.1.1基于多接入技术无线资源管理的网络融合
    13.1.2基于通用无线资源管理的网络融合
    13.1.3基于联合无线资源管理的网络融合
    13.2IEEE802.21MIH协议
    13.2.1IEEE802.21协议介绍
    13.2.2MIH功能
    13.2.3IEEE802.21功能需求与应用
    13.3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关键机制
    13.3.1多无线接人选择
    13.3.2异构无线负载均衡
    13.3.3异构寻呼
    13.4基于异构协同中继的多无线网络融合
    13.4.1异构协同网络融合协议模型
    13.4.2协同多无线资源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14章无线异构协同传输理论
    14.1异构协同分集性能
    14.1.1异构协同分集系统模型
    14.1.2异构协同分集性能
    14.2异构协同无线资源管理
    14.2.1异构协同中继节点选择
    14.2.2异构协同中继功率分配
    14.2.3异构协同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联合优化。
    14.3异构协同MIMO容量
    14.3.1通用异构无线MIMO中继信道容量
    14.3.2基于中继簇的异构无线MIMO中继信道容量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6G移动通信系统 理论与技术
彭木根 刘喜庆 闫实 曹傧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物联网基础与应用
彭木根、刘雅琼、闫实、赵中原 著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无线接入网络 雾计算和云计算 精装版
彭木根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无线接入网络 雾计算和云计算
彭木根 著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5G无线接入网络:雾计算和云计算
彭木根 著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自组织(SON)技术
彭木根 著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第3版)
彭木根 著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增强和演进
彭木根 著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OFDM&WIMAX(第2版)
彭木根 著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
彭木根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宽带通信网与组网技术
彭木根 编;翟禹;唐宝民
协同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C++STL程序员开发指南
彭木根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