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2013-12
版次: 1
ISBN: 9787545707489
定价: 11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87页
分类: 文学
7人买过
  •   《李国涛文存(随笔 套装上下册)》将历史与文化结合,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在历史的叙述中透露着生命的哲理。   李国涛,1930年11月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职称研究员。喜写稿,乱投稿,偶发稿。曾用“高岸”笔名写小说。
      1982年至1985年任《山西文学》主编。1994年退休。
      1955年在《光明日报》首次发表评论。其后不断在报刊上发表短小评论文章,没什么影响。后来出过小册子,计有:
      《 艺术谈》(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文坛边鼓集》(论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
      《STYLIST-鲁迅研究的新课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世界正年轻》(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依旧多情》(长篇小说,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
      近十余年,目力不佳,只能写千字文,在许多报纸副刊上发表,随写随忘,无足道者。
      成集者只有《世味如茶》(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稍有影响的论文有《且说“山药蛋派”》(《光明日报》1978年12月)和《汪曾祺小说文体描述》(《文学评论》1987年4期)。 世味如茶
    序言
    停顿:暂时的吗?
    老年情怀
    老年赋
    说老年情怀
    说“老归故纸”
    忆诗人文武斌
    画里画外马烽
    红豆也结文字缘
    乡愁是一种文化
    秋虫吟
    我怕拥挤
    破书与断砚
    病弱和懒馋
    祖父
    旧事断想
    翁氏墨迹
    肥年
    我吃对虾
    大题小作
    无情的文学史
    名单尚可添几人
    五十年代已有确评
    “我手写我口”札记
    百年悠悠几人
    为什么是朵云轩
    不单是戏写得好
    新时期小说开风气者
    还会有一流的吗
    求汪曾祺先生字
    后来谁与子争先
    千秋几个第一名
    傅山隽语
    陈寅恪著书无纸
    经典重温
    黄宗羲的诗
    关于《甲行日注》
    洒脱的小品
    “小女人’何时长大
    这个说法并不明白
    读了一本好书
    文学圈外文章高手
    书里情趣
    世味如茶味
    书中自有黄金屋
    夏窗小记
    一份有趣的书目
    挺别扭的笑话
    读纪昀的两本传记
    芥子园文谱
    一九三二年鲁迅探访过胡适吗
    “只欠一死”出典
    留此头颅好反思
    台静农先生
    应重师弟之道
    关于吴梅村的一段恋情
    两种文明的交汇
    斯人独憔悴
    皇帝的赏赐
    公允论前朝
    康熙大帝琐事抄
    人情味儿
    书画与胡椒
    刘邦的真名
    传说的破灭
    窗外风光
    雨从檐上滴下
    泰山经石峪
    孔林“流泪石”
    你当不了贵族
    “名人之嚏”另一解
    客套非评价
    名片杂说
    廉士·清官
    复有屠狗者乎?
    散文写吃,何伤大雅
    韭花逞味
    菜中三芽
    廉价的美味
    风鸡
    山西的面食
    可怕的“酒文化”
    随《谈酒》而谈酒
    后记
    随笔编年2001-2011
    蒲松龄的茶花女
    文学走向世界
    小孙子的趣事
    蛾眉
    傅山随笔
    说《万象》杂志
    豆芽菜
    学者自估
    谢泳《旧时光》
    沈园·公园
    孔乙己塑像
    谈《磨坊书札》
    诺贝尔奖和译文
    茶的质量
    浦江清日记
    房龙的《宽容》
    张岱与袁中郎
    养面灌肠
    七十有感
    “酷”月
    作家卖隐私
    少见多怪说唇式
    庭院野树
    纪昀读书
    西戎二三事
    黄庭坚《宜州家乘》
    辞源:“蟹”字
    旧店旧楼
    散文二余
    厕所文化
    水土保持,鲁迅已说
    范大爷的炫耀
    《奥威尔经典文集》
    龚自珍书法
    吴冠中焚画
    老梧桐
    刘绍铭谈“行话”
    学者说E·B·怀特
    《美国梦的另一面》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文学史的重新发现
    山西作协旧楼房
    随园食单
    龚自珍与妓
    阮元与龚自珍
    李欧梵的方法
    王度庐
    烽火台
    老年读书
    林语堂自行其是
    脸面凄苦的女人
    病房记事之二
    美食者
    郑逸梅的大成就在小补白
    黄庭坚与苏东坡
    关于“西潮”
    当年邮筒
    王安石胸怀
    两部《苏传》
    雪地炮皮红
    韩石山著《徐志摩传》
    严锋(《好棋》
    蓝英年《苦味酒》
    川端康成写的《名人》
    《徐霞客游记》
    逃禅
    头脑
    真画假画·真话假话
    张中晓·魏连殳
    说道德资源
    苏格拉底之死
    思痛与反思
    克尔恺郭尔寓言
    序文是书评
    《齐人物论》
    椿树之死
    钱锺书说《儒林外史))
    屯溪老街
    温源宁《不够知己》
    随笔编年2000—2011
    女邮递员
    陵川王莽岭
    陵川箕子洞
    林以亮《文思录》
    他称蔡元培“好孩子”
    蔡元培的书法
    徐霞客游五台山路线
    草木菜果及“寒柳”
    周作人与张岱
    《黄河青山》人物谈
    《黄河青山》的文学性
    风摧桃槐
    王元化日记
    教授的生活
    陈寅恪文稿和稿费
    五十年代陈寅恪的感慨
    “博导”又“考研”
    文林赏“晚”
    小说原始材料考证
    家常体的论文
    散文怎么写
    《伯林传》趣味
    闲说余秋雨
    奚老师和奚师母
    读《故宫退食录》
    董桥的散文
    董乐山的《文化的休闲》
    施蛰存和他的《沙上的脚迹》
    再说《徐霞客游记》
    英伦采风人
    董鼎山随笔集
    恺蒂《书缘·情缘》
    《世说新语》札记
    阿赫玛托娃点滴小事
    《世说新语》里的婚嫁
    《滇缅铁路祭》和《血路》
    于光远著《朋友和朋友们的书》
    读《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
    关于“鲁迅买书的花费”
    记“凡鸟”三五种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妙文须妙人评点
    李文俊与福克纳
    文洁若说萧乾
    施蛰存人品文品都高
    不要听人骂“一帮狗东西”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沉默·无言·不言
    当年扬州传诗篇
    论巴金却更深地论到鲁迅
    羊毛、貂毛、鸡毛
    朱彝尊情诗
    只要译得好,就有人读
    小猫小狗动人真情
    把注释写得如同美文
    谢泳著《清华三才子》
    腊八醋
    可叹老友失友谊
    也说扶贫的故事
    谷林与《郑孝胥日记》
    《书简三叠》皆美文
    “动物福利”与人类福利
    读《骑兵军》札记
    画家与模特
    吴冠中:不负丹青
    张中行在现代散文谱系上
    抄书乐
    采薇的故事
    可以有另一种读法
    抄书抄成文章
    诗心-史心·世心
    古董字画的命运
    真正的桃花雪
    几人品到“词味”来?
    “绝顶聪明”的人们
    胡适学术生涯的两次“偶然性”
    黄鼬·蟾蜍·鲨鱼
    怀念钟道新
    鹿肉·狗肉
    必须细读的文章
    传统的可怕一面
    凡人心灵呵护天才
    “拔妻头上钗”
    如皋香肠慰乡思
    黑板上的人生价值
    望“笔”字而兴感慨
    蔡元培挽鲁迅联语
    有人拒领菲尔兹奖
    “使尔填词,何人草檄?”
    水绘园里的文学事件
    爱伦堡与纪德所见略同
    不必讳言“命运”
    寄而未达的两封信
    晒书的季节
    当代作家与译文风格
    思想者王元化先生走了
    学者李零再解孔子
    绀弩诗传鲁迅风
    查翁同稣一年收支礼单
    教小皇上念书
    真有“一缕书香”吧?
    翁同簖赞张之洞
    张之洞“屠财”而不“图财”
    清末大吏苦求译才
    赵舒翘的冤死案
    可爱的双胞胎
    发现并开掘巴金七封老信——赵瑜《寻找巴金的黛莉》
    “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到报社去领稿费的年代
    钻粒也有不值钱的时候
    新一代人怎样看“代沟”
    美国有“隐士”作家
    高官与诗人
    读字典的人
    张之洞两辱袁世凯
    寻找戊戌变法的领袖
    徐州丸子汤
    甲鱼汤·鳄鱼爪
    幼童的语言天赋
    我注视那场打捞
    “小便”激起“大变”
    黄遵宪《己亥杂诗》里的“自注”
    血钻,血钻
    说老年读书
    冰心集龚诗的对联
    干荷叶,鲜荷叶
    陈寅恪:研史不能动感情
    关于肥皂的故事
    傅斯年三顾李庐
    包瓜与磨茄
    分明一部现代学术史
    报国之心耿耿
    史铁生笔下的母爱
    李娟的阿勒泰
    “梅花似我”——读《张充和诗书画选》
    掷笔长叹,又念故人
    麦芽,麦芽
    聆听智者之言——读《拾贝集》
    子弹乱飞那年头
    张颔先生
    何处是江南?
    不分明处自分明
    新文学散文史之探究
    糖炒栗子
    大诗人使用鸡毛笔
    亲爱的陆承勉老师
    龙应台的另一种笔墨
    钱锺书与周作人
    孙犁与周作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考
    食新麦,乐何如 
  • 内容简介:
      《李国涛文存(随笔 套装上下册)》将历史与文化结合,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在历史的叙述中透露着生命的哲理。
  • 作者简介:
      李国涛,1930年11月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职称研究员。喜写稿,乱投稿,偶发稿。曾用“高岸”笔名写小说。
      1982年至1985年任《山西文学》主编。1994年退休。
      1955年在《光明日报》首次发表评论。其后不断在报刊上发表短小评论文章,没什么影响。后来出过小册子,计有:
      《 艺术谈》(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文坛边鼓集》(论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
      《STYLIST-鲁迅研究的新课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世界正年轻》(长篇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依旧多情》(长篇小说,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
      近十余年,目力不佳,只能写千字文,在许多报纸副刊上发表,随写随忘,无足道者。
      成集者只有《世味如茶》(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稍有影响的论文有《且说“山药蛋派”》(《光明日报》1978年12月)和《汪曾祺小说文体描述》(《文学评论》1987年4期)。
  • 目录:
    世味如茶
    序言
    停顿:暂时的吗?
    老年情怀
    老年赋
    说老年情怀
    说“老归故纸”
    忆诗人文武斌
    画里画外马烽
    红豆也结文字缘
    乡愁是一种文化
    秋虫吟
    我怕拥挤
    破书与断砚
    病弱和懒馋
    祖父
    旧事断想
    翁氏墨迹
    肥年
    我吃对虾
    大题小作
    无情的文学史
    名单尚可添几人
    五十年代已有确评
    “我手写我口”札记
    百年悠悠几人
    为什么是朵云轩
    不单是戏写得好
    新时期小说开风气者
    还会有一流的吗
    求汪曾祺先生字
    后来谁与子争先
    千秋几个第一名
    傅山隽语
    陈寅恪著书无纸
    经典重温
    黄宗羲的诗
    关于《甲行日注》
    洒脱的小品
    “小女人’何时长大
    这个说法并不明白
    读了一本好书
    文学圈外文章高手
    书里情趣
    世味如茶味
    书中自有黄金屋
    夏窗小记
    一份有趣的书目
    挺别扭的笑话
    读纪昀的两本传记
    芥子园文谱
    一九三二年鲁迅探访过胡适吗
    “只欠一死”出典
    留此头颅好反思
    台静农先生
    应重师弟之道
    关于吴梅村的一段恋情
    两种文明的交汇
    斯人独憔悴
    皇帝的赏赐
    公允论前朝
    康熙大帝琐事抄
    人情味儿
    书画与胡椒
    刘邦的真名
    传说的破灭
    窗外风光
    雨从檐上滴下
    泰山经石峪
    孔林“流泪石”
    你当不了贵族
    “名人之嚏”另一解
    客套非评价
    名片杂说
    廉士·清官
    复有屠狗者乎?
    散文写吃,何伤大雅
    韭花逞味
    菜中三芽
    廉价的美味
    风鸡
    山西的面食
    可怕的“酒文化”
    随《谈酒》而谈酒
    后记
    随笔编年2001-2011
    蒲松龄的茶花女
    文学走向世界
    小孙子的趣事
    蛾眉
    傅山随笔
    说《万象》杂志
    豆芽菜
    学者自估
    谢泳《旧时光》
    沈园·公园
    孔乙己塑像
    谈《磨坊书札》
    诺贝尔奖和译文
    茶的质量
    浦江清日记
    房龙的《宽容》
    张岱与袁中郎
    养面灌肠
    七十有感
    “酷”月
    作家卖隐私
    少见多怪说唇式
    庭院野树
    纪昀读书
    西戎二三事
    黄庭坚《宜州家乘》
    辞源:“蟹”字
    旧店旧楼
    散文二余
    厕所文化
    水土保持,鲁迅已说
    范大爷的炫耀
    《奥威尔经典文集》
    龚自珍书法
    吴冠中焚画
    老梧桐
    刘绍铭谈“行话”
    学者说E·B·怀特
    《美国梦的另一面》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文学史的重新发现
    山西作协旧楼房
    随园食单
    龚自珍与妓
    阮元与龚自珍
    李欧梵的方法
    王度庐
    烽火台
    老年读书
    林语堂自行其是
    脸面凄苦的女人
    病房记事之二
    美食者
    郑逸梅的大成就在小补白
    黄庭坚与苏东坡
    关于“西潮”
    当年邮筒
    王安石胸怀
    两部《苏传》
    雪地炮皮红
    韩石山著《徐志摩传》
    严锋(《好棋》
    蓝英年《苦味酒》
    川端康成写的《名人》
    《徐霞客游记》
    逃禅
    头脑
    真画假画·真话假话
    张中晓·魏连殳
    说道德资源
    苏格拉底之死
    思痛与反思
    克尔恺郭尔寓言
    序文是书评
    《齐人物论》
    椿树之死
    钱锺书说《儒林外史))
    屯溪老街
    温源宁《不够知己》
    随笔编年2000—2011
    女邮递员
    陵川王莽岭
    陵川箕子洞
    林以亮《文思录》
    他称蔡元培“好孩子”
    蔡元培的书法
    徐霞客游五台山路线
    草木菜果及“寒柳”
    周作人与张岱
    《黄河青山》人物谈
    《黄河青山》的文学性
    风摧桃槐
    王元化日记
    教授的生活
    陈寅恪文稿和稿费
    五十年代陈寅恪的感慨
    “博导”又“考研”
    文林赏“晚”
    小说原始材料考证
    家常体的论文
    散文怎么写
    《伯林传》趣味
    闲说余秋雨
    奚老师和奚师母
    读《故宫退食录》
    董桥的散文
    董乐山的《文化的休闲》
    施蛰存和他的《沙上的脚迹》
    再说《徐霞客游记》
    英伦采风人
    董鼎山随笔集
    恺蒂《书缘·情缘》
    《世说新语》札记
    阿赫玛托娃点滴小事
    《世说新语》里的婚嫁
    《滇缅铁路祭》和《血路》
    于光远著《朋友和朋友们的书》
    读《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
    关于“鲁迅买书的花费”
    记“凡鸟”三五种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妙文须妙人评点
    李文俊与福克纳
    文洁若说萧乾
    施蛰存人品文品都高
    不要听人骂“一帮狗东西”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沉默·无言·不言
    当年扬州传诗篇
    论巴金却更深地论到鲁迅
    羊毛、貂毛、鸡毛
    朱彝尊情诗
    只要译得好,就有人读
    小猫小狗动人真情
    把注释写得如同美文
    谢泳著《清华三才子》
    腊八醋
    可叹老友失友谊
    也说扶贫的故事
    谷林与《郑孝胥日记》
    《书简三叠》皆美文
    “动物福利”与人类福利
    读《骑兵军》札记
    画家与模特
    吴冠中:不负丹青
    张中行在现代散文谱系上
    抄书乐
    采薇的故事
    可以有另一种读法
    抄书抄成文章
    诗心-史心·世心
    古董字画的命运
    真正的桃花雪
    几人品到“词味”来?
    “绝顶聪明”的人们
    胡适学术生涯的两次“偶然性”
    黄鼬·蟾蜍·鲨鱼
    怀念钟道新
    鹿肉·狗肉
    必须细读的文章
    传统的可怕一面
    凡人心灵呵护天才
    “拔妻头上钗”
    如皋香肠慰乡思
    黑板上的人生价值
    望“笔”字而兴感慨
    蔡元培挽鲁迅联语
    有人拒领菲尔兹奖
    “使尔填词,何人草檄?”
    水绘园里的文学事件
    爱伦堡与纪德所见略同
    不必讳言“命运”
    寄而未达的两封信
    晒书的季节
    当代作家与译文风格
    思想者王元化先生走了
    学者李零再解孔子
    绀弩诗传鲁迅风
    查翁同稣一年收支礼单
    教小皇上念书
    真有“一缕书香”吧?
    翁同簖赞张之洞
    张之洞“屠财”而不“图财”
    清末大吏苦求译才
    赵舒翘的冤死案
    可爱的双胞胎
    发现并开掘巴金七封老信——赵瑜《寻找巴金的黛莉》
    “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到报社去领稿费的年代
    钻粒也有不值钱的时候
    新一代人怎样看“代沟”
    美国有“隐士”作家
    高官与诗人
    读字典的人
    张之洞两辱袁世凯
    寻找戊戌变法的领袖
    徐州丸子汤
    甲鱼汤·鳄鱼爪
    幼童的语言天赋
    我注视那场打捞
    “小便”激起“大变”
    黄遵宪《己亥杂诗》里的“自注”
    血钻,血钻
    说老年读书
    冰心集龚诗的对联
    干荷叶,鲜荷叶
    陈寅恪:研史不能动感情
    关于肥皂的故事
    傅斯年三顾李庐
    包瓜与磨茄
    分明一部现代学术史
    报国之心耿耿
    史铁生笔下的母爱
    李娟的阿勒泰
    “梅花似我”——读《张充和诗书画选》
    掷笔长叹,又念故人
    麦芽,麦芽
    聆听智者之言——读《拾贝集》
    子弹乱飞那年头
    张颔先生
    何处是江南?
    不分明处自分明
    新文学散文史之探究
    糖炒栗子
    大诗人使用鸡毛笔
    亲爱的陆承勉老师
    龙应台的另一种笔墨
    钱锺书与周作人
    孙犁与周作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考
    食新麦,乐何如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文人生弦外有余音
李国文 著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文:唐朝的天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经典)
李国文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涛文存:评论(套装上下册)
李国涛 著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豪教育思想的学理解读
黎君;章仁彪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星医话医案选
李国星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杰的科技世界
苏敬华 著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文陪读三国演义(签章版)
[明]罗贯中 著;李国文 评点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文散文(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李国文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杰院士学术论文选集(精装)
李国杰 著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 . 上 : 世事成败
李国文 著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香文集 : 1921~1990 . 第三集
李国香 著
李国涛文存(随笔套装上下册)
李国文独自闲行
李国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