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0
版次: 1
ISBN: 9787301159293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1页
字数: 28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7人买过
  •   《人类环境生态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实践总结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以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阐述人类起源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文明、环境文化、生态文明、生态伦理、生态产业、有序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风险评估、生态恢复、生态工程、生态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与环境生态的适应;人类文化及古文明的消亡与环境生态毁灭;人类环境生态系统;地球系统、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人类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循环经济与环境文化;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和健康评价;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及其退化土地优化管理;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
      《人类环境生态学》可作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大气科学、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研究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哲学等学科各专业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和参考书。 第1章绪论
    1.1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定义
    1.2人类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3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1.4人类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第2章人类的起源与环境生态的适应
    2.1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2.2类人猿的生物生态进化
    2.3环境与人种的形成
    2.3.1人种形成、分布、生态学原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3.2人种的分化、遗传及种族和民族的区别
    2.4人类对环境生物生态的适应

    第3章人类文化及古文明的消亡与环境生态毁灭
    3.1人类文化与环境
    3.2人类文明与环境
    3.3人类古代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1古埃及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2古巴比伦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3印度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4玛雅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5撒哈拉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6中国黄河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7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国的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4人类古代文明消亡的启迪

    第4章人类环境生态系统
    4.1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分类
    4.1.1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
    4.1.2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分类
    4.2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4.2.1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人类生态系统及其控制论原理
    4.2.2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规划
    4.2.3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
    4.2.4区域人类生态系统评价——综合国力分析

    第5章地球系统、人类圈、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地球系统
    5.2地球系统中的人类圈
    5.3人类圈在地球系统演化中作用
    5.3.1地球系统气候环境的自然变化及其原因
    5.3.2近百年地球系统中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
    5.3.3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圈层的相互作用
    5.3.4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圈层研究中的方法
    5.4全球变化
    5.4.1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5.4.2全球变化科学概念溯源
    5.4.3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5.4.4全球变化相关科学概念率定
    5.4.5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科学概念的关系
    5.5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内涵
    5.5.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由来
    5.5.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5.5.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5.4可持续发展观
    5.6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5.6.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6.2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5.6.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5.6.4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5.7国际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8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议程》
    5.8.1国际《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5.8.2国际《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5.8.3《中国21世纪议程》
    5.9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战略
    5.9.1现存的矛盾和问题
    5.9.2指导思想与目标
    5.9.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5.9.4保障措施

    第6章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
    6.1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6.2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6.2.1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6.2.2生态资源与生态价
    6.2.3总经济价值的概念与计算
    6.3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6.3.1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3.2可持续发展的预测模型
    6.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6.4.1中国的人口与控制
    6.4.2中国环境生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6.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6.5.1生态体制建设
    6.5.2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产业建设
    6.5.3生态伦理建设

    第7章人类生态文明和先进文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7.1人类生态文明内涵及理念
    7.2人类生态文明与价值观
    7.3人类生态文明与先进文化

    第8章生活方式、循环经济与环境文化
    8.1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生态安全
    8.2人类应该追求何种生活方式——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哲学思考
    8.3环境生态安全、和谐社会与循环型经济
    8.4循环型经济——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8.5构造循环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8.6环境文化的由来和定义
    8.7环境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8.8环境文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8.9环境文化与法治德治的关系

    第9章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
    9.1何谓人类有序活动
    9.2有序人类活动的定义
    9.2.1基本的界定
    9.2.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9.2.3有序人类活动概念的提出
    9.2.4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生存环境危机提出的现实紧迫性
    9.2.5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管理自身活动能力提高的现实可能性
    9.3有序人类活动的主体及其功能
    9.3.1有序人类活动的主体
    9.3.2结构与功能
    9.4有序人类活动的特征
    9.4.1有序人类活动的目标合理性
    9.4.2有序人类活动的层次性
    9.4.3有序人类活动的形式多样性
    9.4.4有序人类活动的相对性
    9.4.5有序人类活动的系统性
    9.5有序人类活动研究学科领域和方法
    9.5.1有序人类活动研究学科领域
    9.5.2有序人类活动研究方法

    第10章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
    10.1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成及模型
    10.1.1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10.1.2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成
    10.1.3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10.2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问题
    10.2.1重大工程建设的类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10.2.2重大工程建设中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11章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分区及健康评价
    11.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11.1.1方法原理
    11.1.2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
    11.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
    ……
    第12章环境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及其退化土地优化管理
    第13章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人类环境生态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实践总结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以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阐述人类起源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文明、环境文化、生态文明、生态伦理、生态产业、有序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风险评估、生态恢复、生态工程、生态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与环境生态的适应;人类文化及古文明的消亡与环境生态毁灭;人类环境生态系统;地球系统、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人类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循环经济与环境文化;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和健康评价;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及其退化土地优化管理;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
      《人类环境生态学》可作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大气科学、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研究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哲学等学科各专业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和参考书。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定义
    1.2人类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3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1.4人类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第2章人类的起源与环境生态的适应
    2.1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2.2类人猿的生物生态进化
    2.3环境与人种的形成
    2.3.1人种形成、分布、生态学原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3.2人种的分化、遗传及种族和民族的区别
    2.4人类对环境生物生态的适应

    第3章人类文化及古文明的消亡与环境生态毁灭
    3.1人类文化与环境
    3.2人类文明与环境
    3.3人类古代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1古埃及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2古巴比伦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3印度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4玛雅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5撒哈拉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6中国黄河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3.7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国的文明消亡与人类活动
    3.4人类古代文明消亡的启迪

    第4章人类环境生态系统
    4.1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分类
    4.1.1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
    4.1.2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分类
    4.2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4.2.1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人类生态系统及其控制论原理
    4.2.2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规划
    4.2.3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
    4.2.4区域人类生态系统评价——综合国力分析

    第5章地球系统、人类圈、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地球系统
    5.2地球系统中的人类圈
    5.3人类圈在地球系统演化中作用
    5.3.1地球系统气候环境的自然变化及其原因
    5.3.2近百年地球系统中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
    5.3.3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圈层的相互作用
    5.3.4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圈层研究中的方法
    5.4全球变化
    5.4.1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5.4.2全球变化科学概念溯源
    5.4.3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5.4.4全球变化相关科学概念率定
    5.4.5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科学概念的关系
    5.5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内涵
    5.5.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由来
    5.5.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5.5.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5.4可持续发展观
    5.6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5.6.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6.2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5.6.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5.6.4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5.7国际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8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议程》
    5.8.1国际《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5.8.2国际《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5.8.3《中国21世纪议程》
    5.9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战略
    5.9.1现存的矛盾和问题
    5.9.2指导思想与目标
    5.9.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5.9.4保障措施

    第6章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
    6.1人类环境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6.2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6.2.1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6.2.2生态资源与生态价
    6.2.3总经济价值的概念与计算
    6.3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6.3.1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3.2可持续发展的预测模型
    6.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6.4.1中国的人口与控制
    6.4.2中国环境生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6.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6.5.1生态体制建设
    6.5.2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产业建设
    6.5.3生态伦理建设

    第7章人类生态文明和先进文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7.1人类生态文明内涵及理念
    7.2人类生态文明与价值观
    7.3人类生态文明与先进文化

    第8章生活方式、循环经济与环境文化
    8.1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生态安全
    8.2人类应该追求何种生活方式——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哲学思考
    8.3环境生态安全、和谐社会与循环型经济
    8.4循环型经济——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8.5构造循环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8.6环境文化的由来和定义
    8.7环境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8.8环境文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8.9环境文化与法治德治的关系

    第9章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
    9.1何谓人类有序活动
    9.2有序人类活动的定义
    9.2.1基本的界定
    9.2.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9.2.3有序人类活动概念的提出
    9.2.4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生存环境危机提出的现实紧迫性
    9.2.5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管理自身活动能力提高的现实可能性
    9.3有序人类活动的主体及其功能
    9.3.1有序人类活动的主体
    9.3.2结构与功能
    9.4有序人类活动的特征
    9.4.1有序人类活动的目标合理性
    9.4.2有序人类活动的层次性
    9.4.3有序人类活动的形式多样性
    9.4.4有序人类活动的相对性
    9.4.5有序人类活动的系统性
    9.5有序人类活动研究学科领域和方法
    9.5.1有序人类活动研究学科领域
    9.5.2有序人类活动研究方法

    第10章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
    10.1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成及模型
    10.1.1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10.1.2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成
    10.1.3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10.2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问题
    10.2.1重大工程建设的类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10.2.2重大工程建设中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11章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分区及健康评价
    11.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11.1.1方法原理
    11.1.2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
    11.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
    ……
    第12章环境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及其退化土地优化管理
    第13章生态恢复、生态工程与生态规划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代数(第三版)
黄廷祝 何军华 李永彬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解题方法技巧精讲教程 李兴华
李兴华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作业集(下册)
主编 陈亚丽 陈乾 涂道兴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下册)精选750题
宋浩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 同济第八版上册 穿透辅导与习题全解
主编:张天德,张卫,副主编:孙钦福,尉伟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习题册(下)(第3版)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经管类)
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组编;扈志明 主编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解析大全:高等数学解析大全
陆子芬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数学(职业本科版)(下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组编,主编 侯风波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方案
赵志强 程明智 赖晶亮 胡小强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代数
陈小山 彭小飞 黎稳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高等院校摄影摄像丛书——新闻摄影:媒介、技术与社会
任悦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精益生产
刘树华、鲁建厦、王家尧 著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人类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刘树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