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要素: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创新要览

管理的要素: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创新要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6
版次: 2
ISBN: 9787509658574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8页
分类: 管理
19人买过
  •   《管理的要素: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创新要览》以管理的六个要素——企业、员工、用户、组织、工具、信息为主体,将其分为生态圈和驱动力两个层面,解读人单合一模式的框架。在生态圈层面,人单合一模式要求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三化”是海尔的战略创新,也体现了其对于企业、员工、用户三者利益的平衡,三者形成了创新生态圈。在驱动力层面,节点网状组织、全员会计工具、协同信息平台三者形成了促进“三化”的动力机制,揭开人单合一模式的面纱,就需要理解三者所构成的海尔管理方法论基础。   赵剑波,生于1977年,河北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9年和2003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创新理论。 第一章 管理变革:新工业革命时代的挑战
    1 工业革命与管理变革
    2 管理历程的两大逻辑
    3 企业管理的六个要素
    4 管理创新的三个维度
    企业边界的维度
    用户决策的维度
    员工价值的维度

    第二章 人单合一:“海尔制”的标识性概念
    1 人单合一的内涵
    契合时代的背景
    员工价值的实现
    2 “海尔制”的新架构
    三个层面:战略、实践与动力
    六大要素:管理的维度
    三大转型:创新的目标
    企业文化:润物细无声

    第三章 企业平台化:无边界的创新生态圈
    1 从封闭到开放
    2 避免“硅谷悖论”
    3 构建创新生态
    推动平台化转型
    变革价值创造
    突破生命周期

    第四章 用户个性化:从交易到交往的变化
    1 从交易到交往
    2 改善用户需求
    3 提供用户体验
    用户交互
    个性化定制
    用户创新

    第五章 员工创客化:重构人与组织的关系
    1 重构人企关系
    2 发现员工价值
    3 实现人人创客
    让渡“三权”
    按单聚散
    用户付薪

    第六章 创新与创业:转型创业平台的实践
    1 构建创客平台
    孵化功能
    孵化模式
    孵化机制
    2 实施开放式创新
    创新平台
    共赢机制
    创新涌现
    三大创新优势
    3 创新的社会化拓展

    第七章 互联工厂:COSMOPlat智能制造平台
    1 智能制造升级
    2 探索互联工厂
    3 多平台的衔接
    用户平台:众创汇平台
    研发平台:多元化模式
    供应链平台:海达源平台
    智能制造:COSMOPlat平台

    第八章 用户诚信生态:发展社群经济模式
    1 社群经济模式
    2 用户诚信生态
    3 构建社群生态
    智慧产品
    三店合一
    数字营销
    智慧物流
    智慧服务

    第九章 节点网络组织:设计创客激励机制
    1 从科层到节点制
    2 推动组织网络化
    3 构建节点型组织
    组织形态:节点型组织
    组织机制:创客所有制
    薪酬机制:0-0-30机制
    小微升级:形成生态圈

    第十章 全员管理工具:全面衡量人的价值
    1 从会计成本到资源价值
    2 贯穿始终的“日清”制
    3 “二维点阵”推进体系
    战略损益表
    共赢增值表
    二维点阵图
    对赌契约

    第十一章 协同信息平台:从串联到并联协作
    1 从串联到并联协作
    2 探索信息化的企业
    3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服务转型目标
    实现并联协同
    打造信息平台

    第十二章 人单合一的创新内涵:开启“海尔制”
    1 管理的目标
    2 管理的创新
    3 管理的实践
    4 管理的机制
    5 开启管理3.0

    第十三章 产业变革情境下海尔管理创新的意义
    1 时代性: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组织变革
    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探索新模式和新业态
    重新审视管理的内涵
    2 普适性: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中国方案
    组织形态的适应
    需求升级的需要
    引领使命的体现
    3 社会性:以塑造人的价值推动知识管理

    附录 海尔的五个发展战略阶段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管理的要素: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创新要览》以管理的六个要素——企业、员工、用户、组织、工具、信息为主体,将其分为生态圈和驱动力两个层面,解读人单合一模式的框架。在生态圈层面,人单合一模式要求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三化”是海尔的战略创新,也体现了其对于企业、员工、用户三者利益的平衡,三者形成了创新生态圈。在驱动力层面,节点网状组织、全员会计工具、协同信息平台三者形成了促进“三化”的动力机制,揭开人单合一模式的面纱,就需要理解三者所构成的海尔管理方法论基础。
  • 作者简介:
      赵剑波,生于1977年,河北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9年和2003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创新理论。
  • 目录:
    第一章 管理变革:新工业革命时代的挑战
    1 工业革命与管理变革
    2 管理历程的两大逻辑
    3 企业管理的六个要素
    4 管理创新的三个维度
    企业边界的维度
    用户决策的维度
    员工价值的维度

    第二章 人单合一:“海尔制”的标识性概念
    1 人单合一的内涵
    契合时代的背景
    员工价值的实现
    2 “海尔制”的新架构
    三个层面:战略、实践与动力
    六大要素:管理的维度
    三大转型:创新的目标
    企业文化:润物细无声

    第三章 企业平台化:无边界的创新生态圈
    1 从封闭到开放
    2 避免“硅谷悖论”
    3 构建创新生态
    推动平台化转型
    变革价值创造
    突破生命周期

    第四章 用户个性化:从交易到交往的变化
    1 从交易到交往
    2 改善用户需求
    3 提供用户体验
    用户交互
    个性化定制
    用户创新

    第五章 员工创客化:重构人与组织的关系
    1 重构人企关系
    2 发现员工价值
    3 实现人人创客
    让渡“三权”
    按单聚散
    用户付薪

    第六章 创新与创业:转型创业平台的实践
    1 构建创客平台
    孵化功能
    孵化模式
    孵化机制
    2 实施开放式创新
    创新平台
    共赢机制
    创新涌现
    三大创新优势
    3 创新的社会化拓展

    第七章 互联工厂:COSMOPlat智能制造平台
    1 智能制造升级
    2 探索互联工厂
    3 多平台的衔接
    用户平台:众创汇平台
    研发平台:多元化模式
    供应链平台:海达源平台
    智能制造:COSMOPlat平台

    第八章 用户诚信生态:发展社群经济模式
    1 社群经济模式
    2 用户诚信生态
    3 构建社群生态
    智慧产品
    三店合一
    数字营销
    智慧物流
    智慧服务

    第九章 节点网络组织:设计创客激励机制
    1 从科层到节点制
    2 推动组织网络化
    3 构建节点型组织
    组织形态:节点型组织
    组织机制:创客所有制
    薪酬机制:0-0-30机制
    小微升级:形成生态圈

    第十章 全员管理工具:全面衡量人的价值
    1 从会计成本到资源价值
    2 贯穿始终的“日清”制
    3 “二维点阵”推进体系
    战略损益表
    共赢增值表
    二维点阵图
    对赌契约

    第十一章 协同信息平台:从串联到并联协作
    1 从串联到并联协作
    2 探索信息化的企业
    3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服务转型目标
    实现并联协同
    打造信息平台

    第十二章 人单合一的创新内涵:开启“海尔制”
    1 管理的目标
    2 管理的创新
    3 管理的实践
    4 管理的机制
    5 开启管理3.0

    第十三章 产业变革情境下海尔管理创新的意义
    1 时代性: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组织变革
    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探索新模式和新业态
    重新审视管理的内涵
    2 普适性: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中国方案
    组织形态的适应
    需求升级的需要
    引领使命的体现
    3 社会性:以塑造人的价值推动知识管理

    附录 海尔的五个发展战略阶段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