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5-03
版次: 1
ISBN: 9787040416329
定价: 1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5页
字数: 4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46人买过
  •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基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内镜学、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对UC的诊断、鉴别诊断、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和营养治疗进行了充分探讨,对UC及其治疗与生育和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对儿童UC的特点及UC的预后、随访及肠道癌变的监测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提高UC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由来自我国大型IBD诊疗中心的中青年骨干执笔,文字简明扼要,配有作者近年收集和整理的大量典型的消化内镜、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图片,从基础到临床所涉及的各个角度和层面,全面展示了UC的面貌和特点,不仅为U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U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不仅可供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胃肠外科、儿科、营养科、病理科及影像科医师阅读,而且还是对uC科研有兴趣的临床医师和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对UC患者及其家属也是有益的。   李明松,医学博士,德国肿瘤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擅长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2012年组建并主持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在炎症性肠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近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8所大学保持密切的科研合作,每年派出2~3名研究生在美国从事合作研究、发表SCI论文2~3篇。目前专注于抗炎症性肠病生物药物、抗肿瘤疫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
      
      朱维铭,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南京总医院克罗恩病治疗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学组委员,消化病分会IBD学组核心成员,江苏省医学会营养学组名誉组长,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以第一、第二贡献者身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共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完成人之一。首届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奖获得者。
      
      陈白莉,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俱乐部成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成员及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IBD(cD、uc)及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小肠镜、胶囊内镜及超声内镜。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性肠病,特别在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制剂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及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7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流行病学
    第一节发达国家UC流行病学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UC流行病学
    第三节中国UC流行病学

    第三章病因学
    第一节易感基因
    第二节环境因素
    第三节肠道微生态
    第四节肠道黏膜免疫

    第四章病理学
    第一节内镜下活检标本
    第二节手术切除标本
    第三节合并感染
    第四节异型增生与癌变
    第五节UC的肠外表现
    第六节未定类结肠炎和未分类IBD
    第七节IBD病理报告模式

    第五章内镜学
    第一节结肠镜
    第二节小肠镜
    第三节胃镜
    第四节小肠胶囊内镜检查
    第五节超声内镜

    第六章影像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放射辐射
    第三节影像学在UC的诊断价值
    第四节影像学在UC急症中的应用
    第五节影像学在UC其他特殊情况的应用

    第七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血液学检查
    第二节生化检查
    第三节排泄物检查
    第四节免疫学检查

    第八章临床表现
    第一节消化系统
    第二节全身症状
    第三节肠外表现
    第四节体征
    第五节并发症
    第六节辅助检查

    第九章诊断
    第一节病史
    第二节症状
    第三节体格检查
    第四节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诊断要点
    第六节病情评估
    第七节影响UC预后的相关因素

    第十章鉴别诊断
    第一节急性感染性肠炎
    第二节肠结核
    第三节CD
    第四节缺血性结肠炎
    第五节肠道淋巴瘤
    第六节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第七节结直肠癌
    第八节多发性骨髓瘤
    第九节阿米巴肠病
    第十节肠道血吸虫病

    第十一章内科治疗
    第一节一般治疗
    第二节营养治疗
    第三节药物及其他内科治疗
    第四节诱导缓解治疗
    第五节重症UC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第六节GCS依赖型UC的治疗
    第七节难治性直肠型UC或远端结肠型UC的治疗
    第八节肠外表现的治疗
    第九节维持缓解治疗
    第十节随访

    第十二章内镜治疗
    第一节扩张术
    第二节高频电切割术
    第三节息肉切除术
    第四节止血
    第五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第十三章外科治疗
    第一节围术期处理
    第二节手术治疗

    第十四章机会性感染
    第一节危险因素
    第二节诊断及治疗

    第十五章儿童特点
    第一节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二节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内镜检查
    第五节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六节鉴别诊断
    第七节治疗

    第十六章生育
    第一节UC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UC与妊娠问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妊娠期UC的诊断
    第四节妊娠期UC的治疗
    第五节UC患者的哺乳
    第六节特殊情况

    第十七章癌变
    第一节癌变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癌变的筛查与监测
    第三节结肠镜检查
    第四节治疗
    第五节化学预防
    第六节预后

    第十八章生活质量
    第一节日常饮食
    第二节日常活动
    第三节心理健康
    第四节资料
    第五节有效沟通
    第六节优化管理
  • 内容简介: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基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内镜学、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对UC的诊断、鉴别诊断、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和营养治疗进行了充分探讨,对UC及其治疗与生育和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对儿童UC的特点及UC的预后、随访及肠道癌变的监测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提高UC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由来自我国大型IBD诊疗中心的中青年骨干执笔,文字简明扼要,配有作者近年收集和整理的大量典型的消化内镜、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图片,从基础到临床所涉及的各个角度和层面,全面展示了UC的面貌和特点,不仅为U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U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不仅可供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胃肠外科、儿科、营养科、病理科及影像科医师阅读,而且还是对uC科研有兴趣的临床医师和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对UC患者及其家属也是有益的。
  • 作者简介:
      李明松,医学博士,德国肿瘤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擅长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2012年组建并主持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在炎症性肠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近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8所大学保持密切的科研合作,每年派出2~3名研究生在美国从事合作研究、发表SCI论文2~3篇。目前专注于抗炎症性肠病生物药物、抗肿瘤疫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
      
      朱维铭,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南京总医院克罗恩病治疗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学组委员,消化病分会IBD学组核心成员,江苏省医学会营养学组名誉组长,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以第一、第二贡献者身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共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完成人之一。首届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奖获得者。
      
      陈白莉,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俱乐部成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成员及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IBD(cD、uc)及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小肠镜、胶囊内镜及超声内镜。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性肠病,特别在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制剂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及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7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流行病学
    第一节发达国家UC流行病学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UC流行病学
    第三节中国UC流行病学

    第三章病因学
    第一节易感基因
    第二节环境因素
    第三节肠道微生态
    第四节肠道黏膜免疫

    第四章病理学
    第一节内镜下活检标本
    第二节手术切除标本
    第三节合并感染
    第四节异型增生与癌变
    第五节UC的肠外表现
    第六节未定类结肠炎和未分类IBD
    第七节IBD病理报告模式

    第五章内镜学
    第一节结肠镜
    第二节小肠镜
    第三节胃镜
    第四节小肠胶囊内镜检查
    第五节超声内镜

    第六章影像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放射辐射
    第三节影像学在UC的诊断价值
    第四节影像学在UC急症中的应用
    第五节影像学在UC其他特殊情况的应用

    第七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血液学检查
    第二节生化检查
    第三节排泄物检查
    第四节免疫学检查

    第八章临床表现
    第一节消化系统
    第二节全身症状
    第三节肠外表现
    第四节体征
    第五节并发症
    第六节辅助检查

    第九章诊断
    第一节病史
    第二节症状
    第三节体格检查
    第四节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诊断要点
    第六节病情评估
    第七节影响UC预后的相关因素

    第十章鉴别诊断
    第一节急性感染性肠炎
    第二节肠结核
    第三节CD
    第四节缺血性结肠炎
    第五节肠道淋巴瘤
    第六节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第七节结直肠癌
    第八节多发性骨髓瘤
    第九节阿米巴肠病
    第十节肠道血吸虫病

    第十一章内科治疗
    第一节一般治疗
    第二节营养治疗
    第三节药物及其他内科治疗
    第四节诱导缓解治疗
    第五节重症UC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第六节GCS依赖型UC的治疗
    第七节难治性直肠型UC或远端结肠型UC的治疗
    第八节肠外表现的治疗
    第九节维持缓解治疗
    第十节随访

    第十二章内镜治疗
    第一节扩张术
    第二节高频电切割术
    第三节息肉切除术
    第四节止血
    第五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第十三章外科治疗
    第一节围术期处理
    第二节手术治疗

    第十四章机会性感染
    第一节危险因素
    第二节诊断及治疗

    第十五章儿童特点
    第一节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二节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内镜检查
    第五节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六节鉴别诊断
    第七节治疗

    第十六章生育
    第一节UC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UC与妊娠问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妊娠期UC的诊断
    第四节妊娠期UC的治疗
    第五节UC患者的哺乳
    第六节特殊情况

    第十七章癌变
    第一节癌变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癌变的筛查与监测
    第三节结肠镜检查
    第四节治疗
    第五节化学预防
    第六节预后

    第十八章生活质量
    第一节日常饮食
    第二节日常活动
    第三节心理健康
    第四节资料
    第五节有效沟通
    第六节优化管理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新峨眉功夫
李明松 编;刘斌、梅家祥、王明建、金艳、李威 译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如何应对溃疡性结肠炎
李明松、钟英强、张冰凌、郅敏 著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如何应对克罗恩病
李明松、钟英强、张冰凌、郅敏 著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病例解析
李明松、朱维铭、刘占举、高翔、缪应雷 著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克罗恩病——临床病例解析
李明松、朱维铭、刘占举、高翔、缪应雷 著
溃疡性结肠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克罗恩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李明松、朱维铭、陈白莉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