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丛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丛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7-02
版次: 1
ISBN: 9787010172859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3页
字数: 21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丛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着重探讨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诱发机制、来源和政策激励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作用,对如下问题展开了研究:一,判别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在包含能源要素投入的框架下,采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36个行业1999-2011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IBTECH指数。二,计算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下降的贡献程度和影响效应。在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净效应进行了测算。三,甄别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来源,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计算出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偏向及其对碳强度的影响。四,对比研究了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对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诱发效果。利用中国工业能源价格指数、节能减排专利和政策执行措施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动态和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五,针对日趋重要的市场型“碳定价”政策,考察了其能源价格加价效应对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诱发机制及其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   王班班,女,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和能源经济。近年来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nergy Polic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安子介国际贸易奖学术鼓励奖、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总序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业碳强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理论演进
    第三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强度影响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中国工业的碳排放、技术进步和要素使用
    第一节 中国工业的碳排放和碳强度
    第二节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现状
    第三节 中国工业的要素使用现状
    第四节 中国工业碳强度、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份额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
    第一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的测度方法
    第二节 技术进步偏向的判别方法
    第三节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实证判断

    第四章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效应
    第一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贡献程度
    第二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影响的净效应

    第五章 不同来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
    第二节 不同来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强度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不同来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强度的影响估计

    第六章 促进节能偏向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
    第一节 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节能偏向技术创新效应
    第二节 政策工具诱发节能偏向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设计
    第三节 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节能偏向技术创新效应比较

    第七章 碳定价政策的节能偏向技术进步效应和减排效果
    第一节 碳定价政策概述及中国的实践
    第二节 识别碳定价政策的节能偏向技术进步效应和减排效果
    第三节 节能偏向技术进步对碳定价政策减排效果的贡献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 内容简介:
      《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丛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着重探讨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诱发机制、来源和政策激励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作用,对如下问题展开了研究:一,判别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在包含能源要素投入的框架下,采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36个行业1999-2011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IBTECH指数。二,计算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下降的贡献程度和影响效应。在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净效应进行了测算。三,甄别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来源,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计算出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偏向及其对碳强度的影响。四,对比研究了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对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诱发效果。利用中国工业能源价格指数、节能减排专利和政策执行措施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动态和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五,针对日趋重要的市场型“碳定价”政策,考察了其能源价格加价效应对节约能源技术进步的诱发机制及其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
  • 作者简介:
      王班班,女,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和能源经济。近年来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nergy Polic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安子介国际贸易奖学术鼓励奖、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 目录:
    总序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业碳强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理论演进
    第三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强度影响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中国工业的碳排放、技术进步和要素使用
    第一节 中国工业的碳排放和碳强度
    第二节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现状
    第三节 中国工业的要素使用现状
    第四节 中国工业碳强度、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份额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
    第一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的测度方法
    第二节 技术进步偏向的判别方法
    第三节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实证判断

    第四章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效应
    第一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贡献程度
    第二节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影响的净效应

    第五章 不同来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
    第二节 不同来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强度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不同来源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强度的影响估计

    第六章 促进节能偏向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
    第一节 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节能偏向技术创新效应
    第二节 政策工具诱发节能偏向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设计
    第三节 市场型和命令型政策工具的节能偏向技术创新效应比较

    第七章 碳定价政策的节能偏向技术进步效应和减排效果
    第一节 碳定价政策概述及中国的实践
    第二节 识别碳定价政策的节能偏向技术进步效应和减排效果
    第三节 节能偏向技术进步对碳定价政策减排效果的贡献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丛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
存在与天道:老庄哲学研究
王班班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