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11-05
版次: 1
ISBN: 978754263550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9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6人买过
  • 在意识到这种规则和实践的断裂之后,奋飞博士没有选择“制度完善”、“立法建议”之类的思考模式。近年来,据我对他的了解,对此种研究模式,他越来越持怀疑的态度。也因此,他才采取了乍看起来有些“中庸”的进路。比如,他建议,执法者应该通过打造“影响性案件”,使其成为重建中国司法信任的窗口。他甚至坚信,每一个影响性案件,都可以演绎出当代的“徙木立信”! 李奋飞,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纠纷解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政法论坛》、《法学》、《法学家》、《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中国检察官》、《法学家茶座》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七十余篇,出版法学著作和法学教材十余部。主要著作有:《失灵——中国刑事程序的当代命运》(上海三联书店,2009)、《(刑事诉讼法)法律法规精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序(陈卫东)
    致谢
    第一章法律职业
    1.法律人的风度
    2.中国需要更多“非暴力沟通
    3.裁判者靠什么认知事实
    4.应该怎样看待刑辩律师的作用
    5.有一种力量
    6.让中国律师走向自治
    7.法院体制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8.监督者咋成了被监督者的“马仔”?
    9.《准则》的生命在于厉行
    10.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11.一个与回避制度有关的真实故事
    12.司法工作的“和谐”之路
    13.派出所是如何“摆平”纠纷的

    第二章法律信任
    14.法律如何被信仰-一桩小案的启示
    15.法律兴亡,“我”的责任
    16.信访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17.“潜规则”与“土政策
    18.守着公共权力的最后底线
    19.司法如何赢得公众信任
    20.“千人下跪求见市长事件”三问
    21.“上访”总比“绝望”好

    第三章法律评论
    22.影响性个案打造法治中国
    23.从邓玉娇案看正当防卫的司法证明
    24.“流血拆迁”为哪般?
    25.打造“铁案”不能回避程序裁判
    26.“审”完不“判”,在等什么?
    27.在哪儿审判“李庄案”更为合适?
    28.刑讯逼供与破窗理论
    29.看守所内的暴力为什么久盛不衰?
    30.让“合法伤害权”不再合法
    31.莫让“进一步调查”不了了之
    32.拿什么来终结“诽谤政府案
    33.“彭宇案”:我们该反思什么?
    34.从“贵州枪案”看“警民关系
    35.“南平惨案”与“价值多元
    36.让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章身边法律
    37.中国引入陪审团制度的障碍在哪里?
    38.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之我见
    39.半斤白酒与一滴敌敌畏
    40.制度的缝隙靠什么来填充?
    41.宪法的权威与人民的尊严
    42.刑事诉讼立法应“拒绝崇高
    43.从“民告官”走向“官告民
    44.人们因何聘请律师
    45.“逮捕”无法承受之重
    46.反腐败需要新思维
    47.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血脉相连
    48.“旁听证”不死,审判公开难活
    49.“温水煮青娃”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50.体育比赛与程序制裁
    代后记:有一种力量叫时间
  • 内容简介:
    在意识到这种规则和实践的断裂之后,奋飞博士没有选择“制度完善”、“立法建议”之类的思考模式。近年来,据我对他的了解,对此种研究模式,他越来越持怀疑的态度。也因此,他才采取了乍看起来有些“中庸”的进路。比如,他建议,执法者应该通过打造“影响性案件”,使其成为重建中国司法信任的窗口。他甚至坚信,每一个影响性案件,都可以演绎出当代的“徙木立信”!
  • 作者简介:
    李奋飞,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纠纷解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政法论坛》、《法学》、《法学家》、《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中国检察官》、《法学家茶座》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七十余篇,出版法学著作和法学教材十余部。主要著作有:《失灵——中国刑事程序的当代命运》(上海三联书店,2009)、《(刑事诉讼法)法律法规精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目录:
    序(陈卫东)
    致谢
    第一章法律职业
    1.法律人的风度
    2.中国需要更多“非暴力沟通
    3.裁判者靠什么认知事实
    4.应该怎样看待刑辩律师的作用
    5.有一种力量
    6.让中国律师走向自治
    7.法院体制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8.监督者咋成了被监督者的“马仔”?
    9.《准则》的生命在于厉行
    10.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11.一个与回避制度有关的真实故事
    12.司法工作的“和谐”之路
    13.派出所是如何“摆平”纠纷的

    第二章法律信任
    14.法律如何被信仰-一桩小案的启示
    15.法律兴亡,“我”的责任
    16.信访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17.“潜规则”与“土政策
    18.守着公共权力的最后底线
    19.司法如何赢得公众信任
    20.“千人下跪求见市长事件”三问
    21.“上访”总比“绝望”好

    第三章法律评论
    22.影响性个案打造法治中国
    23.从邓玉娇案看正当防卫的司法证明
    24.“流血拆迁”为哪般?
    25.打造“铁案”不能回避程序裁判
    26.“审”完不“判”,在等什么?
    27.在哪儿审判“李庄案”更为合适?
    28.刑讯逼供与破窗理论
    29.看守所内的暴力为什么久盛不衰?
    30.让“合法伤害权”不再合法
    31.莫让“进一步调查”不了了之
    32.拿什么来终结“诽谤政府案
    33.“彭宇案”:我们该反思什么?
    34.从“贵州枪案”看“警民关系
    35.“南平惨案”与“价值多元
    36.让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章身边法律
    37.中国引入陪审团制度的障碍在哪里?
    38.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之我见
    39.半斤白酒与一滴敌敌畏
    40.制度的缝隙靠什么来填充?
    41.宪法的权威与人民的尊严
    42.刑事诉讼立法应“拒绝崇高
    43.从“民告官”走向“官告民
    44.人们因何聘请律师
    45.“逮捕”无法承受之重
    46.反腐败需要新思维
    47.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血脉相连
    48.“旁听证”不死,审判公开难活
    49.“温水煮青娃”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50.体育比赛与程序制裁
    代后记:有一种力量叫时间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天,你将出发
[韩]崔琡僖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段路,我们相遇在地铁
连忠诚 著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种忧伤穿过我的情感
陈强 著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天出事了:微小说集
[西]雷内·梅里诺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些故事只讲给深情的人听/当代作家精品
黄小邪 著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天,你会长大
斯蒂芬妮 · 斯坦斯比(英)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
章夫、庞惊涛、刘锦孜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天早晨
[韩]李真希 著;朴海玉 译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年
天然 著;博集天卷 出品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个地方叫“偏脸子”
孙且 著;黎纲峰 绘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朵花开在湖边/新时代精品朗诵诗选
蒋坤元 著;凌翔 编
有一种力量:转型社会的法治细节
有一种成长叫等待(精)/纷繁版纳
赵怀东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