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法律与佛教

唐代法律与佛教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10
版次: 1
ISBN: 9787208125605
定价: 5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8页
分类: 法律
15人买过
  •   《中国法律史研究丛书:唐代法律与佛教》立足唐代讨论佛教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佛教的慈悲平等观念与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有共通之处。佛法在于劝人为善,强调慈悲平等;法律旨在禁人为恶,体现公平正义,两者极具相似性。佛教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都影响到唐代的立法、司法和守法。同时,唐代统治者利用法律规范佛教的有序发展。法律尊重佛教自身特点,给予理解和支持,取消了僧徒跪拜君王、僧徒同俗推勘的规定。   张海峰,男,1978年牛,汉族,浙江湖州人。先后求学丁浙江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人学,20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法律史)。2004年硕士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在《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法学专业论文十余篇,出版《卡多住:声望的研究》(译著)。 总序导论一、选题缘起二、学术研究回顾三、本书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佛经义疏与《永徽律疏》第一节 佛经义疏的产生、流变及其特点一、义疏的产生二、义疏的流变三、义疏的特点第二节 《永徽律疏》与义疏的关系一、疏议――现在流行的名称二、疏义――曾经出现的名称三、律疏――本来适用的名称四、律和律疏体例不同且分刊颁行第三节 《永徽律疏》注疏方法的特点一、律疏立足以往成果二、律疏强调整体解释三、律疏注重学理解释四、律疏实现完整解释
    第二章 佛教语词对唐代法律术语的影响第一节 唐律“十恶”一词的佛教渊源一、“十恶”的两种含义二、两种“十恶”之间的关系三、取名“十恶”的原因第二节 唐赦令中“五逆”一词的佛教渊源一、唐代“五逆”一词的法律渊源二、“五逆”一词最早出现在佛经中三、“五逆”的佛教本义四、“五逆”的法律含义第三节 唐律断屠月的佛教渊源一、断屠月的由来二、唐代断屠令的发布与实施三、断屠月禁止行刑的法律规定
    第三章 佛教对唐代法律意识的影响第一节 佛教对唐代立法意识的影响一、武德、贞观两朝君主的佛教观念二、主持修律大臣的佛教态度三、佛教教义影响立法意识的具体表现四、佛教影响唐代立法意识的原因第二节 佛教对司法意识的影响一、司法人员的佛教意识二、佛教对唐代“恤刑慎杀”的司法意识的影响三、地狱观念下的司法实践第三节 佛教对守法意识的影响一、唐代普通民众对佛教的意识二、普通民众信佛对守法意识的影响表现三、佛教对守法意识发生影响的优势
    第四章 唐代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第一节 唐代行政法律对佛教的规范一、唐代管理寺僧的行政机构二、唐代佛教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三、唐代规范佛教的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第二节 唐代刑事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一、唐代法律中涉及佛教的刑事法律规定二、刑事法律规范佛教的基本罪名三、刑事法律制度规范佛教的特点第三节 唐代经济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一、唐代法律对寺僧土地的规范二、唐代法律对佛教社会救济事务的规范三、唐代法律对佛教从事典当行为的规范第四节 唐代法律规范佛教的三个具体问题一、僧侣跪拜君亲二、僧道列位三、僧尼犯罪不同俗勘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丛书:唐代法律与佛教》立足唐代讨论佛教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佛教的慈悲平等观念与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有共通之处。佛法在于劝人为善,强调慈悲平等;法律旨在禁人为恶,体现公平正义,两者极具相似性。佛教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都影响到唐代的立法、司法和守法。同时,唐代统治者利用法律规范佛教的有序发展。法律尊重佛教自身特点,给予理解和支持,取消了僧徒跪拜君王、僧徒同俗推勘的规定。
  • 作者简介:
      张海峰,男,1978年牛,汉族,浙江湖州人。先后求学丁浙江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人学,20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法律史)。2004年硕士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在《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法学专业论文十余篇,出版《卡多住:声望的研究》(译著)。
  • 目录:
    总序导论一、选题缘起二、学术研究回顾三、本书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佛经义疏与《永徽律疏》第一节 佛经义疏的产生、流变及其特点一、义疏的产生二、义疏的流变三、义疏的特点第二节 《永徽律疏》与义疏的关系一、疏议――现在流行的名称二、疏义――曾经出现的名称三、律疏――本来适用的名称四、律和律疏体例不同且分刊颁行第三节 《永徽律疏》注疏方法的特点一、律疏立足以往成果二、律疏强调整体解释三、律疏注重学理解释四、律疏实现完整解释
    第二章 佛教语词对唐代法律术语的影响第一节 唐律“十恶”一词的佛教渊源一、“十恶”的两种含义二、两种“十恶”之间的关系三、取名“十恶”的原因第二节 唐赦令中“五逆”一词的佛教渊源一、唐代“五逆”一词的法律渊源二、“五逆”一词最早出现在佛经中三、“五逆”的佛教本义四、“五逆”的法律含义第三节 唐律断屠月的佛教渊源一、断屠月的由来二、唐代断屠令的发布与实施三、断屠月禁止行刑的法律规定
    第三章 佛教对唐代法律意识的影响第一节 佛教对唐代立法意识的影响一、武德、贞观两朝君主的佛教观念二、主持修律大臣的佛教态度三、佛教教义影响立法意识的具体表现四、佛教影响唐代立法意识的原因第二节 佛教对司法意识的影响一、司法人员的佛教意识二、佛教对唐代“恤刑慎杀”的司法意识的影响三、地狱观念下的司法实践第三节 佛教对守法意识的影响一、唐代普通民众对佛教的意识二、普通民众信佛对守法意识的影响表现三、佛教对守法意识发生影响的优势
    第四章 唐代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第一节 唐代行政法律对佛教的规范一、唐代管理寺僧的行政机构二、唐代佛教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三、唐代规范佛教的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第二节 唐代刑事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一、唐代法律中涉及佛教的刑事法律规定二、刑事法律规范佛教的基本罪名三、刑事法律制度规范佛教的特点第三节 唐代经济法律制度对佛教的规范一、唐代法律对寺僧土地的规范二、唐代法律对佛教社会救济事务的规范三、唐代法律对佛教从事典当行为的规范第四节 唐代法律规范佛教的三个具体问题一、僧侣跪拜君亲二、僧道列位三、僧尼犯罪不同俗勘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唐代法律与佛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张海峰
唐代法律与佛教
提高心理免疫力:自为心理成长法
张海峰;夏嗣莲
唐代法律与佛教
畜禽粪污微生物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丛书--畜禽养殖微生物发酵床理论与实践
张海峰 编著;刘波;王阶平;蓝江林
唐代法律与佛教
低碳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研究
张海峰 张伟
唐代法律与佛教
高等数学(中册)/张海峰
张海峰
唐代法律与佛教
强军之魂: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丛书”重磅推出)
张海峰 著
唐代法律与佛教
雨雪雹的踪迹
张海峰 著
唐代法律与佛教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张海峰、刘焕峰、樊军娟 著
唐代法律与佛教
康复评定学
张海峰、黄力平 编
唐代法律与佛教
柴达木盆地/中国地理百科
张海峰 著;“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编
唐代法律与佛教
尖子生学案:语文(七年级下新课标·人全新改版)
张海峰、路来和、韩克文、张武林 编
唐代法律与佛教
刑法规范实用手册
张海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