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传今:武冈摩崖石刻档案

寻古传今:武冈摩崖石刻档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4
版次: 1
ISBN: 9787548727699
定价: 3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8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4页
字数: 49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0人买过
  •   武冈曾名都梁,乃湖湘文化重镇。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置武冈县,隶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年)改武冈县为都梁县,隶零陵郡。三国吴玉鼎元年(公元266年)复名武冈县,隶属昭陵郡。此后,为军、为路、为府、为州、为县、为市,迄今已有2200年建制史。考察武冈人文积淀,可以发现有五大历史因缘因缘对这里人文景观的造就影晌深。
      一是都梁侯国的公封。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侯府设今武冈城郊七里桥,历时131年。二是朱明王城的世袭。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十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从云南改封武冈州城,建王邸,世袭14代,历时232年。三是道教福地的确立。秦朝时,卢、侯二生云山炼丹,云山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六十九福地,道教经典均有明确记载,名道士,大道场,至今遗风流韵广播遐迩。四是平民教育的肇兴。因力行平民教育而与爱因斯坦同获“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称号的晏阳初先生所创立的衡山乡村师范学校即后来的武冈师范,为湘西南文化教育的昌明与发展打下了良好根基。而百年树人的武冈师范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处晏阳初平民教育基地。五是抗战文化的昌盛。1938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迁至武冈,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至1945年,该校共毕业学员23502人,办学时间之长和毕业学员之多,仅次于黄埔本部和西安的第七分校。由古侯国到古王城,由道教福地到海内平民教育基地、抗战教育基地,武冈作为湘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重一方。伴随这样的历史,历代众多官宦名流、文人雅士在此居留游历,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项目在此生成遗存。屈原、陶侃、石达开、邓小平、艾青等人在此留下深深足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王昌龄、文天祥、王世贞、王夫之等人为此写下千古诗文。众多帝王君侯如宋理宗及书法大师如何绍基等给它留下笔迹墨宝。邓绎、邓辅纶、潘应星、潘应斗等众多本地俊彦竞相涌现崛起。丝弦、阳戏、祁剧、民歌,纷呈异彩。卤菜、酱鸭、铜鹅、米花,竞发奇香。而那些古塔、古井、古道、古桥、古城墙、古文庙、古村镇,则让人流连而生思古之幽情。《都梁文钞》《都梁文钞今编》《武冈新韵》等典籍,就是对这些宝贵文化财富的描摹与见证。
      在崇尚文化传承而传播手段极为有限的旧时代,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生发的思想与感慨,很多便以刻石铭碑、摩崖立柱的方式定格下来。于是,就有了这里的云山、法相岩、浪石古楹联村等规模较大的石刻文化景观,也就有了有识之士寻古传今萃集拓本精华的条件与可能。
      武冈王城书画院刘金涛就是这样一位钟情传统文化传承、热心本土文化建设的有识者、有志者、有恒者。曾游学各地,成就很好的古籍古字画修复技艺的他,被家乡这片文化沃土感召,几年前定居古王城根下,精心打造为广大艺术家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书画平台。当他看到如此人文厚重之地还没有一本摩崖石刻拓本汇集时,便毅然决定独立完成这一重要的文化工程。在最近的两三年里,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工作上面。经过一个个地方的行走,一处处石刻的拓印,一张张图片的拍摄甄选,一句句释文的推敲审定,终于从数百件拓片中精选一百七十多幅而成此书。其中艰苦,非个中人难体察也。 法相岩篇
    云山篇
    浪石篇
    碎玉篇
  • 内容简介:
      武冈曾名都梁,乃湖湘文化重镇。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置武冈县,隶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年)改武冈县为都梁县,隶零陵郡。三国吴玉鼎元年(公元266年)复名武冈县,隶属昭陵郡。此后,为军、为路、为府、为州、为县、为市,迄今已有2200年建制史。考察武冈人文积淀,可以发现有五大历史因缘因缘对这里人文景观的造就影晌深。
      一是都梁侯国的公封。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侯府设今武冈城郊七里桥,历时131年。二是朱明王城的世袭。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十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从云南改封武冈州城,建王邸,世袭14代,历时232年。三是道教福地的确立。秦朝时,卢、侯二生云山炼丹,云山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六十九福地,道教经典均有明确记载,名道士,大道场,至今遗风流韵广播遐迩。四是平民教育的肇兴。因力行平民教育而与爱因斯坦同获“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称号的晏阳初先生所创立的衡山乡村师范学校即后来的武冈师范,为湘西南文化教育的昌明与发展打下了良好根基。而百年树人的武冈师范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处晏阳初平民教育基地。五是抗战文化的昌盛。1938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迁至武冈,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至1945年,该校共毕业学员23502人,办学时间之长和毕业学员之多,仅次于黄埔本部和西安的第七分校。由古侯国到古王城,由道教福地到海内平民教育基地、抗战教育基地,武冈作为湘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重一方。伴随这样的历史,历代众多官宦名流、文人雅士在此居留游历,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项目在此生成遗存。屈原、陶侃、石达开、邓小平、艾青等人在此留下深深足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王昌龄、文天祥、王世贞、王夫之等人为此写下千古诗文。众多帝王君侯如宋理宗及书法大师如何绍基等给它留下笔迹墨宝。邓绎、邓辅纶、潘应星、潘应斗等众多本地俊彦竞相涌现崛起。丝弦、阳戏、祁剧、民歌,纷呈异彩。卤菜、酱鸭、铜鹅、米花,竞发奇香。而那些古塔、古井、古道、古桥、古城墙、古文庙、古村镇,则让人流连而生思古之幽情。《都梁文钞》《都梁文钞今编》《武冈新韵》等典籍,就是对这些宝贵文化财富的描摹与见证。
      在崇尚文化传承而传播手段极为有限的旧时代,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生发的思想与感慨,很多便以刻石铭碑、摩崖立柱的方式定格下来。于是,就有了这里的云山、法相岩、浪石古楹联村等规模较大的石刻文化景观,也就有了有识之士寻古传今萃集拓本精华的条件与可能。
      武冈王城书画院刘金涛就是这样一位钟情传统文化传承、热心本土文化建设的有识者、有志者、有恒者。曾游学各地,成就很好的古籍古字画修复技艺的他,被家乡这片文化沃土感召,几年前定居古王城根下,精心打造为广大艺术家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书画平台。当他看到如此人文厚重之地还没有一本摩崖石刻拓本汇集时,便毅然决定独立完成这一重要的文化工程。在最近的两三年里,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工作上面。经过一个个地方的行走,一处处石刻的拓印,一张张图片的拍摄甄选,一句句释文的推敲审定,终于从数百件拓片中精选一百七十多幅而成此书。其中艰苦,非个中人难体察也。
  • 目录:
    法相岩篇
    云山篇
    浪石篇
    碎玉篇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寻古传今:武冈摩崖石刻档案
寻古闲谭
刘克明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