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4-08
版次: 2
ISBN: 9787112060221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6页
字数: 7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2908人买过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对1982年第一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书进行了全面地修订和重新编写,大大地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并尽可能地反映了国外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两百余年来的建筑文化发展概况,以适应新暑期的教学需要。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三、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五、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想—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六、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等。
      本教材适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使用,也可供土建及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与工作参考。 前言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
    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
    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
    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一、巴黎改建
    二、“新协和村”
    三、“田园城市”
    四、“工业城市”
    五、“带形城市”
    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一节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二、艺术与工艺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
    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第四节 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
    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进展
    第三节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
    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
    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第五节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
    第六节 勒·柯比西埃
    第七节 密斯·范·德·罗
    第八节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第九节 阿尔托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第一节 战后的建筑概况
    一、西欧
    二、北欧
    三、美国
    四、巴西
    五、日本
    六、前苏联
    第二节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
    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
    第三节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一、高层建筑
    二、大跨度与空间结构建筑
    三、战后西方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
    第二节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比西埃的广泛影响
    第四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第五节 典雅主义倾向
    第六节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第七节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第八节 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
    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索引
  • 内容简介: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对1982年第一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书进行了全面地修订和重新编写,大大地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并尽可能地反映了国外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两百余年来的建筑文化发展概况,以适应新暑期的教学需要。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三、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五、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想—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六、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等。
      本教材适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使用,也可供土建及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与工作参考。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
    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
    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
    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一、巴黎改建
    二、“新协和村”
    三、“田园城市”
    四、“工业城市”
    五、“带形城市”
    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一节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二、艺术与工艺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
    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第四节 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
    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进展
    第三节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
    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
    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第五节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
    第六节 勒·柯比西埃
    第七节 密斯·范·德·罗
    第八节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第九节 阿尔托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第一节 战后的建筑概况
    一、西欧
    二、北欧
    三、美国
    四、巴西
    五、日本
    六、前苏联
    第二节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
    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
    第三节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一、高层建筑
    二、大跨度与空间结构建筑
    三、战后西方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
    第二节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比西埃的广泛影响
    第四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第五节 典雅主义倾向
    第六节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第七节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第八节 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
    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罗小未、蔡琬英 著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上海老虹口北部昨天·今天·明天:保护、更新与发展规划研究
罗小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上海弄堂
罗小未;伍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上海建筑指南:A GUIDE TO SHANGHAI ARCHITECTURE
羅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