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520116114
定价: 1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88页
字数: 674千字
分类: 政治
24人买过
  • 本书系作者多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研究所积累的学术成果的整理和汇总。本书选取领袖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三编内容,集中梳理和分析*、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思想历程和理论创新成果,基本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程和主要成果,既有历史进程的分析,又有理论成果的概括;既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新意。 金民卿,男,1967年生,河南洛阳人,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负责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主席,中日社会主义学者论坛中方执行主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主编。分别于1984-1988、1988-1991、1997-2000年,在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攻读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共洛阳市委党校、中共深圳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与意识形态、中共党史党建。 第一编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进程研究

    第一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3

      一 培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主体/3

      二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7

      三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10

      四 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伟大结合/12

      五 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13

      六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之路/14

      七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16

    第二章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中的自我清算特征/19

      一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中的双重要素及其互动影响/20

      二 青年毛泽东自我清算式的思想转变模式/25

      三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当代启示/31

    第三章 青年毛泽东的十月革命观及其深远影响/35

      一 青年毛泽东对十月革命的认识过程/35

      二 青年毛泽东十月革命观的内容及其特点/41

      三 青年毛泽东十月革命观的历史意义及其当代启示/46

    第四章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建党探索及其深远影响/50

      一 强调联络“真同志”,注重理想信念的统一性和坚定性/50

      二 强调“主义的结合”,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52

      三 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55

      四 强调立足中国国情,实现先进经验和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创造性结合/60

      五 青年毛泽东思想建党探索的深远影响和当代启示/62

    第五章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探索的经验启示/67

      一 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67

      二 不断把中国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涵/70

      三 同错误思想进行不懈的交锋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路径/73

      四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群众始终是党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76

      五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基础/79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82

      一 《反对本本主义》是思想交锋的理论总结/82

      二 《反对本本主义》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提升/86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91

    第七章 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的特殊价值/96

      一 经过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核心主体逐步走向成熟/96

      二 经过长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逐步在全党获得认同/99

      三 经过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机制日益丰富/101

      四 经过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103

    第八章 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内涵/107

      一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107

      二 揭示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的本质区别/109

      三 论述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112

      四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内涵/114

      五 阐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117

    第九章 清理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及其思想根源/120

      一 初步总结经验教训和清理错误思想/120

      二 深入清算教条主义思想遭遇了很大阻力/123

      三 形成清算“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的基本思路/125

      四 深入批判和清算“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27

      五 形成历史决议彻底清算教条主义错误思想/129

    第十章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132

      一 领导整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32

      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逐步形成并日益完善/135

      三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整风过程中获得全党的集体认同/137

      四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144

    第十一章 西柏坡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高潮/148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中的历史性转变/148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理论创新高潮/151

      三 西柏坡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发展的重要启示/156

    第十二章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立者/158

      一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基础/158

      二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160

      三 规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和特点/164

    第十三章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168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论断的思想源头/168

      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思想源头/170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源头/172

      四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思想源头/174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源头/176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源头/178

      七 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源头/180

    第十四章 毛泽东与1975年整顿/183

      一 毛泽东是1975年整顿的首倡者/183

      二 毛泽东是1975年整顿的大力推动和支持者/188

      三 邓小平是1975年整顿的实际领导者/197

      四 1975年整顿中断的根源/201

    第十五章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主性/204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主性的基本内涵/204

      二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主性的重大贡献/211

      三 毛泽东理论自主性思想的当代启示/219

    第二编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进程研究

    第一章 邓小平改革观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启示/225

      一 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225

      二 独立自主的改革/227

      三 全面深刻的改革/230

      四 渐进飞跃的改革/231

      五 开放包容的改革/233

      六 邓小平改革观的当代启示/235

    第二章 邓小平的改革观与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239

      一 邓小平改革观与深圳实践交相辉映/239

      二 邓小平改革观的主要内容/240

      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当“四个全面”的排头兵/245

    第三章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当代启示/247

      一 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看待发展问题/247

      二 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发展/250

      三 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性质和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53

      四 发展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努力实现全面、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256

      五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259

    第四章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过程的逻辑分析/261

      一 通过否定性论证,阐明什么不是社会主义/262

      二 通过肯定性论证,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264

      三 通过总体性结论,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本质/266

    第五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逻辑及其当代价值/269

      一 “先富带动共富”的政策构想:共同富裕思想在政策层面启动/269

      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思想在制度层面展开/274

      三 解决分配问题,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思想在实践层面拓展/279

    第六章 “先富政策”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思考/285

      一 先富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随着实践发展而经历了重大变化/285

      二 先富政策是有特殊针对性的,它是针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和“贫穷社会主义”

        的错误观念而提出的/288

      三 先富政策是有社会制度属性的,它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具体化/290

      四 先富政策是有目标指向的,先富起来是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捷径,而其本身并不

        是最终目的/291

      五 先富政策应该在共同富裕的思想系统中得到合理定位,过度夸大它的适用范围和

        提高它的理论地位是不恰当的/294

    第七章 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及其理论创新价值/296

      一 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96

      二 必须回应时代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303

      三 抓住新的理论生长点推动理论创新/307

    第八章 在科学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党的基本路线/312

      一 正确分析国情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建设/312

      二 在科学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1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316

      四 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发展和完善党的基本路线/318

      五 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基本路线/320

    第九章 邓小平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和捍卫/322

      一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322

      二 系统阐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325

      三 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27

    第十章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开创/329

      一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329

      二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333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335

    第十一章 全面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38

      一 解放思想就是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338

      二 解放思想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340

      三 解放思想必须把破除僵化思想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342

      四 解放思想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44

      五 解放思想必须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345

    第十二章 解放思想不能放弃底线/348

      一 解放思想不能陷入误区/348

      二 必须全面理解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352

      三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政治底线/354

    第十三章 从实践史和思想史的角度看“南方谈话”的重要价值/359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59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366

      三 南方谈话引发的当代理论思考/374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思想进程研究

    第一章 马克思的术语革命与习近平理论创新的话语建构特色/379

      一 术语革命:马克思创立和发展新世界观的重要方法/379

      二 形成自主性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经验/384

      三 提炼标识性概念:习近平理论创新的话语建构特色/386

    第二章 共产主义学说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390

      一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90

      二 当代共产党人要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394

      三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和依据/397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399

      五 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401

    第三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404

      一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04

      二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09

      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3

      四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414

    第四章 深刻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辩证法/417

      一 党性原则体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属性/417

      二 必须牢牢抓住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个枢纽/420

      三 切实把新闻舆论的真实性和导向性有机统一起来/422

      四 科学把握正面宣传与批评监督的辩证法/424

    第五章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原则/426

      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426

      二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427

      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的重要遵循/428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431

      一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明确了改革的根本性质和制度取向/431

      二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明确了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光明前途/433

      三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核心

        立场/434

      四 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435

      五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勇于全面深化改革/436

    第七章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441

      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要求/441

      二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原则/444

      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447

    第八章 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新理念/450

      一 创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动力/450

      二 协调发展:破解“三期叠加”时代矛盾的整体战略/451

      三 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道路格局/452

      四 开放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453

      五 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目标关切/453

    第九章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455

      一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问题的历史反思与当代观照/455

      二 精神文明建设是完成新历史任务的重要内容和思想保证/458

      三 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实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461

    第十章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465

      一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法宝/465

      二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466

      三 以党内制度法规为保证把理想信念建设落到实处/468

      四 强化党内制度法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469

      五 制定党内法规,推进问责工作/472

    第十一章 践行群众路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476

      一 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深层次的哲学根据/476

      二 践行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方法/478

      三 践行群众路线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480

      四 践行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重大举措/483

      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487

      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获得了综合性效果/489

    第十二章 领导干部要成为运用网络走好群众路线的行家里手/492

      一 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民主权利,又必须反对网络无政府主义/493

      二 既要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自主性意见,又必须防止和抵制文化盲从/493

      三 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自由,又必须警惕和抵御文化操纵/494

      四 既要尊重合理的网络民意,又要引领网络民意朝正确方向发展,不能陷入网络民

        粹主义的陷阱/495

    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497

      一 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497

      二 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499

      三 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实践所决定的/501

    第十四章 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核心地位/503

      一 增强“四个意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503

      二 增强“四个意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505

      三 增强“四个意识”是党章党规的重要内容/507

      四 增强“四个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508

      五 毫不动摇地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509

    第十五章 维护核心地位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内在统一性/515

      一 从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上认识领导核心/515

      二 全面准确把握领导核心的总体性内涵/518

      三 全面把握维护领导核心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统一性/520

    第十六章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关怀的理论思考/522

      一 党内关怀的特殊规定性及其发生基础/522

      二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关怀的现实必要性/525

      三 党内关怀的内容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性构成系统/527

      四 党内关怀的对象既是全方位的又是分层次、有区别的/530

      五 正确处理党内关怀的几个重要关系/533

    第十七章 正确义利观:传统义利观与新中国外交主张的融合创新/537

      一 坚持正确义利观的理念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提升和拓展/537

      二 坚持正确义利观的理念是新中国外交主张的继承和创新/539

      三 全面准确地理解“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深刻内涵/541

    第十八章 坚持理论自主性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前提/543

      一 坚持理论自主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543

      二 坚持理论自主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544

      三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自主性/547

    第十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外宣传阐释的必要与可能/553

      一 公开发表、主动宣传、全面阐释自己的核心政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传

        统/55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需要在对外宣传阐释中得到全面、

        客观、准确的介绍/555

      三 确立“送去主义”的文化观,以高度理论自觉积极主动地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557

      四 提升当代中国的理论传播力,增强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责任

        和能力/560

    第二十章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563

      一 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563

      二 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565

      三 丰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566

      四 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567

      五 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阶段/568  
  •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多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研究所积累的学术成果的整理和汇总。本书选取领袖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三编内容,集中梳理和分析*、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思想历程和理论创新成果,基本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程和主要成果,既有历史进程的分析,又有理论成果的概括;既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新意。
  • 作者简介:
    金民卿,男,1967年生,河南洛阳人,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负责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主席,中日社会主义学者论坛中方执行主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主编。分别于1984-1988、1988-1991、1997-2000年,在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攻读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共洛阳市委党校、中共深圳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与意识形态、中共党史党建。
  • 目录:
    第一编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进程研究

    第一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3

      一 培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主体/3

      二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7

      三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10

      四 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伟大结合/12

      五 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13

      六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之路/14

      七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16

    第二章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中的自我清算特征/19

      一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中的双重要素及其互动影响/20

      二 青年毛泽东自我清算式的思想转变模式/25

      三 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当代启示/31

    第三章 青年毛泽东的十月革命观及其深远影响/35

      一 青年毛泽东对十月革命的认识过程/35

      二 青年毛泽东十月革命观的内容及其特点/41

      三 青年毛泽东十月革命观的历史意义及其当代启示/46

    第四章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建党探索及其深远影响/50

      一 强调联络“真同志”,注重理想信念的统一性和坚定性/50

      二 强调“主义的结合”,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52

      三 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55

      四 强调立足中国国情,实现先进经验和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创造性结合/60

      五 青年毛泽东思想建党探索的深远影响和当代启示/62

    第五章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探索的经验启示/67

      一 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67

      二 不断把中国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涵/70

      三 同错误思想进行不懈的交锋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路径/73

      四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群众始终是党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76

      五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基础/79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82

      一 《反对本本主义》是思想交锋的理论总结/82

      二 《反对本本主义》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提升/86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91

    第七章 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的特殊价值/96

      一 经过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核心主体逐步走向成熟/96

      二 经过长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逐步在全党获得认同/99

      三 经过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机制日益丰富/101

      四 经过长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103

    第八章 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内涵/107

      一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107

      二 揭示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的本质区别/109

      三 论述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112

      四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内涵/114

      五 阐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117

    第九章 清理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及其思想根源/120

      一 初步总结经验教训和清理错误思想/120

      二 深入清算教条主义思想遭遇了很大阻力/123

      三 形成清算“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的基本思路/125

      四 深入批判和清算“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27

      五 形成历史决议彻底清算教条主义错误思想/129

    第十章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132

      一 领导整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32

      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逐步形成并日益完善/135

      三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整风过程中获得全党的集体认同/137

      四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144

    第十一章 西柏坡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高潮/148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中的历史性转变/148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理论创新高潮/151

      三 西柏坡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发展的重要启示/156

    第十二章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立者/158

      一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基础/158

      二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160

      三 规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和特点/164

    第十三章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168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论断的思想源头/168

      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思想源头/170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源头/172

      四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思想源头/174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源头/176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源头/178

      七 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源头/180

    第十四章 毛泽东与1975年整顿/183

      一 毛泽东是1975年整顿的首倡者/183

      二 毛泽东是1975年整顿的大力推动和支持者/188

      三 邓小平是1975年整顿的实际领导者/197

      四 1975年整顿中断的根源/201

    第十五章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主性/204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主性的基本内涵/204

      二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主性的重大贡献/211

      三 毛泽东理论自主性思想的当代启示/219

    第二编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进程研究

    第一章 邓小平改革观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启示/225

      一 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225

      二 独立自主的改革/227

      三 全面深刻的改革/230

      四 渐进飞跃的改革/231

      五 开放包容的改革/233

      六 邓小平改革观的当代启示/235

    第二章 邓小平的改革观与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239

      一 邓小平改革观与深圳实践交相辉映/239

      二 邓小平改革观的主要内容/240

      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当“四个全面”的排头兵/245

    第三章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当代启示/247

      一 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看待发展问题/247

      二 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发展/250

      三 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性质和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53

      四 发展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努力实现全面、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256

      五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259

    第四章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过程的逻辑分析/261

      一 通过否定性论证,阐明什么不是社会主义/262

      二 通过肯定性论证,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264

      三 通过总体性结论,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本质/266

    第五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逻辑及其当代价值/269

      一 “先富带动共富”的政策构想:共同富裕思想在政策层面启动/269

      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思想在制度层面展开/274

      三 解决分配问题,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思想在实践层面拓展/279

    第六章 “先富政策”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思考/285

      一 先富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随着实践发展而经历了重大变化/285

      二 先富政策是有特殊针对性的,它是针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和“贫穷社会主义”

        的错误观念而提出的/288

      三 先富政策是有社会制度属性的,它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具体化/290

      四 先富政策是有目标指向的,先富起来是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捷径,而其本身并不

        是最终目的/291

      五 先富政策应该在共同富裕的思想系统中得到合理定位,过度夸大它的适用范围和

        提高它的理论地位是不恰当的/294

    第七章 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及其理论创新价值/296

      一 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96

      二 必须回应时代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303

      三 抓住新的理论生长点推动理论创新/307

    第八章 在科学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党的基本路线/312

      一 正确分析国情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建设/312

      二 在科学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1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316

      四 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发展和完善党的基本路线/318

      五 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基本路线/320

    第九章 邓小平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和捍卫/322

      一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322

      二 系统阐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325

      三 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27

    第十章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开创/329

      一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329

      二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333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335

    第十一章 全面把握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38

      一 解放思想就是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338

      二 解放思想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340

      三 解放思想必须把破除僵化思想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342

      四 解放思想必须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44

      五 解放思想必须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345

    第十二章 解放思想不能放弃底线/348

      一 解放思想不能陷入误区/348

      二 必须全面理解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352

      三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政治底线/354

    第十三章 从实践史和思想史的角度看“南方谈话”的重要价值/359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59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366

      三 南方谈话引发的当代理论思考/374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思想进程研究

    第一章 马克思的术语革命与习近平理论创新的话语建构特色/379

      一 术语革命:马克思创立和发展新世界观的重要方法/379

      二 形成自主性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经验/384

      三 提炼标识性概念:习近平理论创新的话语建构特色/386

    第二章 共产主义学说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390

      一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90

      二 当代共产党人要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394

      三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和依据/397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399

      五 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401

    第三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404

      一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04

      二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09

      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3

      四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414

    第四章 深刻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辩证法/417

      一 党性原则体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属性/417

      二 必须牢牢抓住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个枢纽/420

      三 切实把新闻舆论的真实性和导向性有机统一起来/422

      四 科学把握正面宣传与批评监督的辩证法/424

    第五章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原则/426

      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426

      二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427

      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的重要遵循/428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431

      一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明确了改革的根本性质和制度取向/431

      二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明确了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光明前途/433

      三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核心

        立场/434

      四 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435

      五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勇于全面深化改革/436

    第七章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441

      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要求/441

      二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原则/444

      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447

    第八章 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新理念/450

      一 创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动力/450

      二 协调发展:破解“三期叠加”时代矛盾的整体战略/451

      三 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道路格局/452

      四 开放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453

      五 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目标关切/453

    第九章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455

      一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问题的历史反思与当代观照/455

      二 精神文明建设是完成新历史任务的重要内容和思想保证/458

      三 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实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461

    第十章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465

      一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法宝/465

      二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466

      三 以党内制度法规为保证把理想信念建设落到实处/468

      四 强化党内制度法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469

      五 制定党内法规,推进问责工作/472

    第十一章 践行群众路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476

      一 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深层次的哲学根据/476

      二 践行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方法/478

      三 践行群众路线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480

      四 践行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重大举措/483

      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487

      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获得了综合性效果/489

    第十二章 领导干部要成为运用网络走好群众路线的行家里手/492

      一 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民主权利,又必须反对网络无政府主义/493

      二 既要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自主性意见,又必须防止和抵制文化盲从/493

      三 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自由,又必须警惕和抵御文化操纵/494

      四 既要尊重合理的网络民意,又要引领网络民意朝正确方向发展,不能陷入网络民

        粹主义的陷阱/495

    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497

      一 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497

      二 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499

      三 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实践所决定的/501

    第十四章 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核心地位/503

      一 增强“四个意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503

      二 增强“四个意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505

      三 增强“四个意识”是党章党规的重要内容/507

      四 增强“四个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508

      五 毫不动摇地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509

    第十五章 维护核心地位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内在统一性/515

      一 从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上认识领导核心/515

      二 全面准确把握领导核心的总体性内涵/518

      三 全面把握维护领导核心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统一性/520

    第十六章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关怀的理论思考/522

      一 党内关怀的特殊规定性及其发生基础/522

      二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关怀的现实必要性/525

      三 党内关怀的内容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性构成系统/527

      四 党内关怀的对象既是全方位的又是分层次、有区别的/530

      五 正确处理党内关怀的几个重要关系/533

    第十七章 正确义利观:传统义利观与新中国外交主张的融合创新/537

      一 坚持正确义利观的理念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提升和拓展/537

      二 坚持正确义利观的理念是新中国外交主张的继承和创新/539

      三 全面准确地理解“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深刻内涵/541

    第十八章 坚持理论自主性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前提/543

      一 坚持理论自主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543

      二 坚持理论自主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544

      三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自主性/547

    第十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外宣传阐释的必要与可能/553

      一 公开发表、主动宣传、全面阐释自己的核心政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传

        统/55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需要在对外宣传阐释中得到全面、

        客观、准确的介绍/555

      三 确立“送去主义”的文化观,以高度理论自觉积极主动地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557

      四 提升当代中国的理论传播力,增强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责任

        和能力/560

    第二十章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563

      一 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563

      二 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565

      三 丰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566

      四 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567

      五 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阶段/568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博士论文》导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
白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生活美学研究
陈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与人性
魏南海 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修订本)
鲁献慧 主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 (第40卷) 上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文学艺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专题选编本)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
戴亮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概念研究
王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林进平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讲
颜旭 高宁 唐梓翔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信息文明研究
王水兴|责编:梁剑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薛庆超,薛静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大道之行与中国共产党
金民卿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种养模式与技术
金民卿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藜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金民卿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中国精神
金民卿、文大山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治国方略十四讲(新时代这样讲党课)
金民卿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一期)
金民卿 刘社欣 陈亚联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逻辑
金民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论
金民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核心,凝聚强大中国力量
金民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金民卿、常征、戴立兴、王宜秋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中国力量
金民卿 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稿
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
金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