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公羊學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7-03
ISBN: 9787567554818
定价: 1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1616页
分类: 历史
72人买过
  • 公羊學研究的通史性原創著作,全面勾勒了兩千多年來春秋公羊學的思想發展和傳承史
    春秋有三傳,公羊谷梁傳經,左氏傳史。左氏豔麗豐腴,詳盡本末,然無關大義微旨。蓋春秋有大義,有微言,大義在誅亂臣賊子,微言在改制立法作新王。谷梁得正大之義,失之也短,唯公羊微言大義俱傳。
    今《公羊學史》述一家傳,志在梳理公羊家法之流變,薪火相傳之統緒,大義闡述之理路,微言傳心之要旨。年分先秦兩漢,迄至民國,推舉兩漢,于隋唐明代尤有發明;人物繁多,一反舊例,尤重北人,致意于家法之涇渭,三傳之兼具,士風之轉變,人心之代際。以時間為經, 曾亦,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199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4年至2000年為復旦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從事中西哲學比較研究。1997年獲哲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導師謝遐齡教授。現爲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經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復旦大學儒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爲先秦儒學、宋明理學、清代經學、社會理論及宗族研究。主要著作有:《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2007)、《禮記導讀》(2009)、《宋明理學》(2009)、《共和與君主—康有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2010)、《何謂普世?誰之價值?》(2013)


    郭曉東, 1970年3月生,福建省霞浦縣人。199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4年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先後獲中國哲學專業的哲學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教授,主要著作有《識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另在《中國學術》、《中國哲學史》、《復旦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要從事宋明理學與清代經學等方面的研究,曾經先後開設過“中國哲學簡史”、“儒家思想”、“儒教的歷史與理論”、“國學經典導讀”等課程。 序言
    上編
    第一章 《春秋》經與傳
    第一節  《春秋》經
    第二節  公羊傳
    第三節  穀梁傳
    第四節  左氏傳
    第二章 《春秋》學與兩漢今古之爭
    第一節  師法與家法:五經博士及其增設
    第二節  今古文與今古學
    第三節  四次今古之爭
    附  《白虎通》
    第三章 董仲舒與漢代《公羊》學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第二節  《春秋》之義及其天人思想
    第三節  孔子改制與《春秋》微言
    第四節  《春秋》決獄
    附  《春秋緯》
    第四章 何休與《公羊傳》注
    第一節 通三統
    第二節 張三世
    第三節 異外內
    第四節 時月日例
    第五節 名例
    第六節 褒譏貶絕例
    第七節 宋均說“三科九旨”
    第八節 五始、七等、六輔、二類、七缺
    中編
    第五章 《左氏》興盛與六朝隋唐之《春秋》學
    第一節  賈逵論《左氏》長義
    第二節  杜預與《左氏傳》之成立
    第三節  六朝隋唐之《春秋》學
    第六章 徐彥與《公羊傳》疏
    第一节  述何:何注之總結與闡釋
    第二节  申何:據何注而引申推衍以成例
    第三节  規何:對何注之修正與彌縫
    第四节  漢晉南北朝《公羊》遺說之保存
    第七章 啖、趙、陸之新《春秋》學
    第一節  范甯《集解》與兼採三傳之風
    第二節  啖、趙、陸之生平與著述
    第三節  論三傳得失
    第四節  兼綜三傳與《春秋》新例
    第五節  趙匡“左氏非丘明”說
    第八章 兩宋《春秋》學研究
    第一節  孫復
    第二節  劉敞
    第三節  孫覺
    第四節  程頤
    第五節  胡安國
    第六節  朱熹論《春秋》
    第七節  其餘治《春秋》之學者
    第九章 黃澤、趙汸與元代之《春秋》學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第二節  回歸三傳
    第三節  史法與書法
    第四節  屬辭比事與《春秋》之例
    第五節  吳澄、程端學之《春秋》學
    第十章 明代及清前期之《春秋》學
    第一節 明代《春秋》學
    第二節  清人之攻駁《胡傳》
    第三節  清人《左傳》研究與對杜注之補正
    第十一章 莊存與:清《公羊》學之濫觴
    第一節  乾嘉經學之別流
    第二節  微言大義與通經致用
    第三節  莊存與的《春秋》學
    第十二章 孔廣森與《春秋公羊通義》
    第一節  《春秋》重義不重事
    第二節 以《左傳》、《穀梁》通《公羊》
    第三節  以群經通《公羊》
    第四節  別設三科九旨
    第五節  對何休《解詁》之修正
    下編
    第十三章 劉逢祿:清《公羊》學之大宗
    第一節  生平與學述
    第二節  何休“三闕”與劉氏“申何難鄭”
    第三節  《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
    第四節  《春秋公羊解詁箋》之“匡何”與“從《穀》”
    第五節  《左氏春秋考證》與《後證》
    第六節  《論語述何》
    第十四章 宋翔鳳與戴望:以《公羊》釋《論語》
    第一节 宋翔鳳《論語說義》
    第二节 戴望:述《公羊》以赞《論語》

    第十五章 凌曙与陈立:清《公羊》學之別傳
    第一節  凌曙
    第二节  陳立
    第十六章 龔自珍與魏源:《公羊》學之轉向與拓展
    第一節  龔自珍
    第二節  魏源
    第十七章 廖平:以禮說經與今古學之判分
    第一節  經學六變
    第二節  平分今古
    第三節  尊今抑古
    第四節  大統小統
    第五節  天學人學
    第六節  《春秋》學研究
    附:王闓運
    第十八章 康有為:遍疑群經與託古改制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第二節  《新學偽經考》
    第三節  《孔子改制考》
    第四節  《春秋董氏學》
    第五節  《公羊》三世說及其重新闡釋
    附一  蘇輿
    附二 皮錫瑞
    附三  章太炎
    附四  劉師培
    附五  崔適
    後記
    參考書目
    一  公羊類
    二  春秋類
    三  專集類
    三  重要古籍
    四  研究著述
  • 内容简介:
    公羊學研究的通史性原創著作,全面勾勒了兩千多年來春秋公羊學的思想發展和傳承史
    春秋有三傳,公羊谷梁傳經,左氏傳史。左氏豔麗豐腴,詳盡本末,然無關大義微旨。蓋春秋有大義,有微言,大義在誅亂臣賊子,微言在改制立法作新王。谷梁得正大之義,失之也短,唯公羊微言大義俱傳。
    今《公羊學史》述一家傳,志在梳理公羊家法之流變,薪火相傳之統緒,大義闡述之理路,微言傳心之要旨。年分先秦兩漢,迄至民國,推舉兩漢,于隋唐明代尤有發明;人物繁多,一反舊例,尤重北人,致意于家法之涇渭,三傳之兼具,士風之轉變,人心之代際。以時間為經,
  • 作者简介:
    曾亦,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199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4年至2000年為復旦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從事中西哲學比較研究。1997年獲哲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導師謝遐齡教授。現爲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經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復旦大學儒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爲先秦儒學、宋明理學、清代經學、社會理論及宗族研究。主要著作有:《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2007)、《禮記導讀》(2009)、《宋明理學》(2009)、《共和與君主—康有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2010)、《何謂普世?誰之價值?》(2013)


    郭曉東, 1970年3月生,福建省霞浦縣人。199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4年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先後獲中國哲學專業的哲學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教授,主要著作有《識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另在《中國學術》、《中國哲學史》、《復旦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要從事宋明理學與清代經學等方面的研究,曾經先後開設過“中國哲學簡史”、“儒家思想”、“儒教的歷史與理論”、“國學經典導讀”等課程。
  • 目录:
    序言
    上編
    第一章 《春秋》經與傳
    第一節  《春秋》經
    第二節  公羊傳
    第三節  穀梁傳
    第四節  左氏傳
    第二章 《春秋》學與兩漢今古之爭
    第一節  師法與家法:五經博士及其增設
    第二節  今古文與今古學
    第三節  四次今古之爭
    附  《白虎通》
    第三章 董仲舒與漢代《公羊》學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第二節  《春秋》之義及其天人思想
    第三節  孔子改制與《春秋》微言
    第四節  《春秋》決獄
    附  《春秋緯》
    第四章 何休與《公羊傳》注
    第一節 通三統
    第二節 張三世
    第三節 異外內
    第四節 時月日例
    第五節 名例
    第六節 褒譏貶絕例
    第七節 宋均說“三科九旨”
    第八節 五始、七等、六輔、二類、七缺
    中編
    第五章 《左氏》興盛與六朝隋唐之《春秋》學
    第一節  賈逵論《左氏》長義
    第二節  杜預與《左氏傳》之成立
    第三節  六朝隋唐之《春秋》學
    第六章 徐彥與《公羊傳》疏
    第一节  述何:何注之總結與闡釋
    第二节  申何:據何注而引申推衍以成例
    第三节  規何:對何注之修正與彌縫
    第四节  漢晉南北朝《公羊》遺說之保存
    第七章 啖、趙、陸之新《春秋》學
    第一節  范甯《集解》與兼採三傳之風
    第二節  啖、趙、陸之生平與著述
    第三節  論三傳得失
    第四節  兼綜三傳與《春秋》新例
    第五節  趙匡“左氏非丘明”說
    第八章 兩宋《春秋》學研究
    第一節  孫復
    第二節  劉敞
    第三節  孫覺
    第四節  程頤
    第五節  胡安國
    第六節  朱熹論《春秋》
    第七節  其餘治《春秋》之學者
    第九章 黃澤、趙汸與元代之《春秋》學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第二節  回歸三傳
    第三節  史法與書法
    第四節  屬辭比事與《春秋》之例
    第五節  吳澄、程端學之《春秋》學
    第十章 明代及清前期之《春秋》學
    第一節 明代《春秋》學
    第二節  清人之攻駁《胡傳》
    第三節  清人《左傳》研究與對杜注之補正
    第十一章 莊存與:清《公羊》學之濫觴
    第一節  乾嘉經學之別流
    第二節  微言大義與通經致用
    第三節  莊存與的《春秋》學
    第十二章 孔廣森與《春秋公羊通義》
    第一節  《春秋》重義不重事
    第二節 以《左傳》、《穀梁》通《公羊》
    第三節  以群經通《公羊》
    第四節  別設三科九旨
    第五節  對何休《解詁》之修正
    下編
    第十三章 劉逢祿:清《公羊》學之大宗
    第一節  生平與學述
    第二節  何休“三闕”與劉氏“申何難鄭”
    第三節  《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
    第四節  《春秋公羊解詁箋》之“匡何”與“從《穀》”
    第五節  《左氏春秋考證》與《後證》
    第六節  《論語述何》
    第十四章 宋翔鳳與戴望:以《公羊》釋《論語》
    第一节 宋翔鳳《論語說義》
    第二节 戴望:述《公羊》以赞《論語》

    第十五章 凌曙与陈立:清《公羊》學之別傳
    第一節  凌曙
    第二节  陳立
    第十六章 龔自珍與魏源:《公羊》學之轉向與拓展
    第一節  龔自珍
    第二節  魏源
    第十七章 廖平:以禮說經與今古學之判分
    第一節  經學六變
    第二節  平分今古
    第三節  尊今抑古
    第四節  大統小統
    第五節  天學人學
    第六節  《春秋》學研究
    附:王闓運
    第十八章 康有為:遍疑群經與託古改制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第二節  《新學偽經考》
    第三節  《孔子改制考》
    第四節  《春秋董氏學》
    第五節  《公羊》三世說及其重新闡釋
    附一  蘇輿
    附二 皮錫瑞
    附三  章太炎
    附四  劉師培
    附五  崔適
    後記
    參考書目
    一  公羊類
    二  春秋類
    三  專集類
    三  重要古籍
    四  研究著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学研究(第二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诗草
唐春秋 著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
杨鹤皋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集传大全(上中下)《儒藏》精华编选刊
[明]胡广 等 奉敕撰,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吴长庚、苏敏、管正平 等 校点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左传读 《儒藏》精华编选刊
(民国)章炳麟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儒藏》精华编选刊
刘文淇 等 撰,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史话(上下)
余灵灵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本义 《儒藏》精华编选刊
纂与研究中心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左传(音视频普及版)
左丘明 著;梁冬丽 主编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学研究(第一辑)
\"曾亦 郭晓东 主编;\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直解·九部经解
马清源 点校;[明]郝敬 撰
春秋公羊學史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合编本)(全三册)(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东周]左丘明 传 (西晋)杜预 集解;但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