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帮教工作指南

安置帮教工作指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0
版次: 1
ISBN: 978750937026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6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法律
37人买过
  •   安置帮教,是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简称,是指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制度,为妥善解决刑释人员回到社会以后的生活工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对减少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为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安置帮教实践提供全面的指导,为达到此目的,本书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大量图、表、案例等多样形式展开安置帮教工作的实践流程与关键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阐述了安置帮教基本制度、工作机制、扶助工作、社会机制、特殊人员的安置帮教、安置帮教的监督机制等内容。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我国的安置帮教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为刑释人员的顺利回归社会贡献力量。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至此,劳动教养制度彻底废除。由于刑释人员与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关联密切,为保证安置帮教实务工作的体系完整性,本书中暂且保留涉及劳动教养的文件及定义等内容,特此说明
      郭旨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人员,公派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研究生。在《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犯罪与改造研究》等刊发文20余篇,并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转载多篇;著作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制日报》等报发文10余篇;在全国刑法学术年会、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网络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会议发表论文多篇,并为《检察日报》等报道观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
    前言(1)第一章安置帮教的基本概念与立法工作第一节安置帮教工作的基本概念一、安置帮教工作基本概念(一)安置帮教工作的福利性(二)工作范围、任务、对象、目标(三)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二、安置帮教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国外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二)旧中国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三)新中国安置帮教制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第二节安置帮教的立法工作一、我国安置帮教工作立法现状(一)安置帮教工作在法律政策层面的依据(二)我国安置帮教立法存在的具体问题二、安置帮教工作的立法展望(一)安置帮教工作立法原则(二)安置帮教工作两大立法模式(三)安置帮教工作立法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安置帮教的基本制度建设第一节安置帮教的基本工作制度一、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一)组织制度的建立1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统一领导体制2安置帮教职责分工制度的建立3综合治理体制的建立4基层基础工作怎样强化5协调配合机制怎样建立6学习培训制度怎样建立(二)办事制度怎样建立1办事指南制度内容是什么2服务承诺制度的内容3首问首办责任制度的内容4限时办结制度的内容5一次性告知制度的内容(三)会议制度的建立二、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一)档案制度的内容(二)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建设(三)宣传制度的建立1宣传制度的一般内容2中国安置帮教网的成功经验三、其他工作制度的建立(一)应急处置制度的建立(二)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三)目标管理制度的建立(四)保密制度的建立(五)检查考核制度的建立第二节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制度一、服刑前的工作衔接二、服刑期的衔接(一)基本信息核查与沟通机制的建立(二)接茬帮教、双向联系制度的建立(三)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制度的建立1思想与道德教育2法制教育3科学文化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5社会形势教育6就业政策教育7劳动技能培训8出监所教育(四)发挥社会、家庭帮教对衔接工作的作用(五)刑释与社区矫正的衔接(六)刑释时的鉴定、评估与通知三、刑释时的衔接工作(一)公安机关的衔接工作(二)司法行政机关的衔接工作1街道、乡、镇司法所接到通知后的衔接工作2村(居、社区)委会接到通知后的衔接工作(三)“重点帮教对象”的衔接工作(四)“一般帮教对象”的衔接第三章安置工作的机制建设第一节安置工作概述一、安置工作二、安置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二节临时安置一、过渡性安置基地的设立及运作(一)过渡性安置基地依据的基本政策(二)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工作1过渡性安置基地的主要任务2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基本工作和具体工作(三)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形式(四)过渡性安置基地的设立及管理1过渡性安置基地的设立条件2政府如何管理过渡性安置基地3安置基地的考评程序4安置基地的政策优惠二、失业保险安置(一)失业保险包括哪几项(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三)如何申领失业保险金(四)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五)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第三节生活保障安置一、给予社会救助(一)社会救助的申请条件(二)社会救助申请程序二、给予住房帮助(一)廉租房及危旧房的住户可以怎么办(二)涉动迁拆迁房屋的住户可以怎么办(三)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人员可以怎么办(四)社会福利院入住程序是什么三、给予就业安置(一)就业安置渠道1帮教社会化2帮教社会化的进行(二)政府部门在处理刑释人员就业问题时的分工1政府在处理刑释人员就业问题应当持有什么理念2不同的刑释人员如何区别处理(三)刑释人员个体经营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1税收优惠的内容2如何申请税收优惠四、参加社会保险(一)刑释人员社会保险机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二)刑释人员的失业保险的处理(三)刑释人员的养老保险(四)刑释人员的医疗保险(五)针对刑释人员的保险举措有哪些第四节其他安置机制一、医疗救助方面刑释人员可得到的帮助(一)哪些刑释人员可以获得医疗救助(二)政府如何建立健全刑释人员医疗救助制度1健全制度,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2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3加强配合,做好医疗救助与相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金的管理5加强协议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6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二、治疗服务方面的帮助(一)哪些刑释人员可以获得治疗服务(二)治疗服务的程序三、就学方面的帮助四、法律方面的帮助第四章帮教工作基本机制第一节帮教工作基本机制建设一、什么是帮教工作二、帮教工作的具体内容三、开展帮教工作的方式(一)双向联系制度(二)委托、转移帮教制度的建立1委托帮教制度2转移帮教制度四、帮教工作的评估第二节评估分析机制一、定期分析评估(一)评估分析阶段的划分(二)评估分析的具体内容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一)针对普通刑释人员的帮扶(二)针对特殊人员的帮扶第三节安置帮教小组与方案一、安置帮教小组的成立与运行(一)安置帮教小组的成立1成立主体2帮教小组成立的时间3小组成员4安帮小组的地位(二)安置帮教小组的运行1安置帮教小组怎么开展工作2怎样对安置帮教小组加以指导、协助二、安置帮教方案1制定方案的原则2制定主体3方案内容第四节日常行为监督一、报告制度的建立(一)可以定期向司法所报告的情形(二)必须及时向司法所报告的情形1刑释人员的居所发生变化时,应当向司法所报告2刑释人员发生工作变动时,应当及时告知当地司法所3解教人员发生家庭重大变故时,应当向司法所报告4刑释人员接触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人员时,应当向司法所报告二、走访制度的建立第五节心理调节与思想教育一、心理测评二、心理咨询三、心理健康教育1以人为本原则2被帮教人员自主决定原则3平等和保密原则四、心理治疗五、思想教育(一)思想教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因人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灵活多样原则(二)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1集中教育2个别教育(三)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1公共道德教育2法律意识教育3时事政策教育第五章安置帮教的社会机制第一节社会帮教的主要内容一、提供就业岗位二、提供志愿服务(一)专业化(二)组织化(三)精细化三、捐赠形式四、其他社会参与形式第二节社会帮教组织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帮教组织二、社会团体性质的社会帮教组织三、安置帮教基金第三节对社会帮教的动员、支持、指导、监督一、社会帮教活动的动员二、对社会帮教活动的支持(一)政策支持(二)资金支持(三)信息支持(四)其他支持三、社会帮教活动的指导(一)在目标方向方面的指导(二)在制度建立方面的指导(三)在帮教内容方面的指导(四)在帮教方法方面的指导四、对社会帮教活动的监督第六章特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建设第一节未成年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一、在身份信息方面的保护(一)杜绝户籍歧视和排斥(二)未成年人前科免除报告(三)未成年人档案信息和隐私权的保护二、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帮助(一)在义务教育上怎样帮助未成年人(二)在高考以及高等教育上怎样帮助未成年人(三)在道德与法制教育上怎样帮助未成年人三、在就业方面的帮助第二节老年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一、对老年被帮教人的评估与分类二、老年人帮教工作的具体要求(一)怎样妥善解决被帮教人的养老问题(二)怎样完善医疗和心理帮助(三)怎样做好老年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净化工作第三节女性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一、怎样处理虐待与家庭暴力(一)怎样防范和制止对女性被帮教人的家庭暴力(二)怎样防止女性被帮教人成为施暴者?1注重对女性被帮教人的心理疏导2以平等的观念对待被帮教人3培养女性被帮教人的法制观念二、家庭暴力之外需要关注的重点帮教工作(一)被帮教人遭受性别歧视怎么办(二)怎样结合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帮教(三)采用怎样的帮扶方案解决被帮教对象的问题第四节其他特殊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流动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怎样建立和完善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二)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怎样进行工作衔接1省内的两地怎样协调衔接2省际之间的两地怎样协调衔接(三)对户籍地变动的被帮教人怎样落实委托帮教、转移帮教制度1针对离开户籍地被帮教人的委托帮教制度怎样落实?2针对户籍地变更的被帮教人如何落实转移帮教制度?(四)对流动性被帮教人员脱管责任如何追究二、少数民族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怎样在帮教中贯彻民族政策(二)怎样做好少数民族被帮教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三)培养少数民族安置帮教干部三、残障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残疾人员的安置帮教1残疾人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2残疾被帮教人生活和就业的保障(二)精神障碍人员的安置帮教1怎样制定个性化安置帮教方案?2什么条件下进行住院治疗?3怎样发挥家庭的帮助作用?第七章安置帮教监督机制建设第一节安置帮教投诉机制一、安置帮教投诉机制的特点二、建立安置帮教投诉机制的意义三、建立安置帮教投诉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四、安置帮教投诉机制在运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第二节安置帮教的其他监督机制一、人大监督(一)人大监督的方式1立法审查权2对“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审议权3质询权4申诉和控告的受理(二)人大监督的处理结果二、检察监督(一)检察监督的方式1依法追诉犯罪行为2依法行使审判监督权3依法受理申诉(二)检察监督的处理结果三、行政监督(一)为什么要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建立行政监督机制(二)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1听取工作报告2调查和检查3评估和奖惩4受理投诉5复议申请(三)行政监督的处理结果四、社会监督(一)社会监督的特点1不具有强制性2广泛性3一定依赖性4相对独立性(二)社会监督的主要类型1公民个人的监督2社会组织的监督3社会舆论的监督(三)社会监督的处理结果第三节安置帮教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复核与申诉一、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一)违法违规行为的种类1行政不作为2刁难、歧视归正人员3弄虚作假,欺骗、误导领导和公众4对投诉人员打击报复5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1批评或诫勉教育2定期考核不称职3行政处分4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结果怎样申请复核(一)申请复核的事项和期限(二)复核处理期限(三)复核处理结果三、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结果怎样进行申诉(一)申诉事项和期限(二)申诉处理期限(三)申诉处理结果第八章安置帮教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节选一、法律条文二、其他办案依据三、各地方法规及相关规定附录参考资料
  • 内容简介:
      安置帮教,是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简称,是指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制度,为妥善解决刑释人员回到社会以后的生活工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对减少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为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安置帮教实践提供全面的指导,为达到此目的,本书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大量图、表、案例等多样形式展开安置帮教工作的实践流程与关键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阐述了安置帮教基本制度、工作机制、扶助工作、社会机制、特殊人员的安置帮教、安置帮教的监督机制等内容。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我国的安置帮教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为刑释人员的顺利回归社会贡献力量。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至此,劳动教养制度彻底废除。由于刑释人员与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关联密切,为保证安置帮教实务工作的体系完整性,本书中暂且保留涉及劳动教养的文件及定义等内容,特此说明
  • 作者简介:
      郭旨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人员,公派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研究生。在《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犯罪与改造研究》等刊发文20余篇,并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转载多篇;著作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制日报》等报发文10余篇;在全国刑法学术年会、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网络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会议发表论文多篇,并为《检察日报》等报道观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
  • 目录:
    前言(1)第一章安置帮教的基本概念与立法工作第一节安置帮教工作的基本概念一、安置帮教工作基本概念(一)安置帮教工作的福利性(二)工作范围、任务、对象、目标(三)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二、安置帮教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国外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二)旧中国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三)新中国安置帮教制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第二节安置帮教的立法工作一、我国安置帮教工作立法现状(一)安置帮教工作在法律政策层面的依据(二)我国安置帮教立法存在的具体问题二、安置帮教工作的立法展望(一)安置帮教工作立法原则(二)安置帮教工作两大立法模式(三)安置帮教工作立法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安置帮教的基本制度建设第一节安置帮教的基本工作制度一、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一)组织制度的建立1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统一领导体制2安置帮教职责分工制度的建立3综合治理体制的建立4基层基础工作怎样强化5协调配合机制怎样建立6学习培训制度怎样建立(二)办事制度怎样建立1办事指南制度内容是什么2服务承诺制度的内容3首问首办责任制度的内容4限时办结制度的内容5一次性告知制度的内容(三)会议制度的建立二、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一)档案制度的内容(二)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建设(三)宣传制度的建立1宣传制度的一般内容2中国安置帮教网的成功经验三、其他工作制度的建立(一)应急处置制度的建立(二)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三)目标管理制度的建立(四)保密制度的建立(五)检查考核制度的建立第二节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制度一、服刑前的工作衔接二、服刑期的衔接(一)基本信息核查与沟通机制的建立(二)接茬帮教、双向联系制度的建立(三)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制度的建立1思想与道德教育2法制教育3科学文化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5社会形势教育6就业政策教育7劳动技能培训8出监所教育(四)发挥社会、家庭帮教对衔接工作的作用(五)刑释与社区矫正的衔接(六)刑释时的鉴定、评估与通知三、刑释时的衔接工作(一)公安机关的衔接工作(二)司法行政机关的衔接工作1街道、乡、镇司法所接到通知后的衔接工作2村(居、社区)委会接到通知后的衔接工作(三)“重点帮教对象”的衔接工作(四)“一般帮教对象”的衔接第三章安置工作的机制建设第一节安置工作概述一、安置工作二、安置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二节临时安置一、过渡性安置基地的设立及运作(一)过渡性安置基地依据的基本政策(二)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工作1过渡性安置基地的主要任务2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基本工作和具体工作(三)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形式(四)过渡性安置基地的设立及管理1过渡性安置基地的设立条件2政府如何管理过渡性安置基地3安置基地的考评程序4安置基地的政策优惠二、失业保险安置(一)失业保险包括哪几项(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三)如何申领失业保险金(四)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五)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第三节生活保障安置一、给予社会救助(一)社会救助的申请条件(二)社会救助申请程序二、给予住房帮助(一)廉租房及危旧房的住户可以怎么办(二)涉动迁拆迁房屋的住户可以怎么办(三)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人员可以怎么办(四)社会福利院入住程序是什么三、给予就业安置(一)就业安置渠道1帮教社会化2帮教社会化的进行(二)政府部门在处理刑释人员就业问题时的分工1政府在处理刑释人员就业问题应当持有什么理念2不同的刑释人员如何区别处理(三)刑释人员个体经营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1税收优惠的内容2如何申请税收优惠四、参加社会保险(一)刑释人员社会保险机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二)刑释人员的失业保险的处理(三)刑释人员的养老保险(四)刑释人员的医疗保险(五)针对刑释人员的保险举措有哪些第四节其他安置机制一、医疗救助方面刑释人员可得到的帮助(一)哪些刑释人员可以获得医疗救助(二)政府如何建立健全刑释人员医疗救助制度1健全制度,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2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3加强配合,做好医疗救助与相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金的管理5加强协议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6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二、治疗服务方面的帮助(一)哪些刑释人员可以获得治疗服务(二)治疗服务的程序三、就学方面的帮助四、法律方面的帮助第四章帮教工作基本机制第一节帮教工作基本机制建设一、什么是帮教工作二、帮教工作的具体内容三、开展帮教工作的方式(一)双向联系制度(二)委托、转移帮教制度的建立1委托帮教制度2转移帮教制度四、帮教工作的评估第二节评估分析机制一、定期分析评估(一)评估分析阶段的划分(二)评估分析的具体内容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一)针对普通刑释人员的帮扶(二)针对特殊人员的帮扶第三节安置帮教小组与方案一、安置帮教小组的成立与运行(一)安置帮教小组的成立1成立主体2帮教小组成立的时间3小组成员4安帮小组的地位(二)安置帮教小组的运行1安置帮教小组怎么开展工作2怎样对安置帮教小组加以指导、协助二、安置帮教方案1制定方案的原则2制定主体3方案内容第四节日常行为监督一、报告制度的建立(一)可以定期向司法所报告的情形(二)必须及时向司法所报告的情形1刑释人员的居所发生变化时,应当向司法所报告2刑释人员发生工作变动时,应当及时告知当地司法所3解教人员发生家庭重大变故时,应当向司法所报告4刑释人员接触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人员时,应当向司法所报告二、走访制度的建立第五节心理调节与思想教育一、心理测评二、心理咨询三、心理健康教育1以人为本原则2被帮教人员自主决定原则3平等和保密原则四、心理治疗五、思想教育(一)思想教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因人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灵活多样原则(二)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1集中教育2个别教育(三)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1公共道德教育2法律意识教育3时事政策教育第五章安置帮教的社会机制第一节社会帮教的主要内容一、提供就业岗位二、提供志愿服务(一)专业化(二)组织化(三)精细化三、捐赠形式四、其他社会参与形式第二节社会帮教组织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帮教组织二、社会团体性质的社会帮教组织三、安置帮教基金第三节对社会帮教的动员、支持、指导、监督一、社会帮教活动的动员二、对社会帮教活动的支持(一)政策支持(二)资金支持(三)信息支持(四)其他支持三、社会帮教活动的指导(一)在目标方向方面的指导(二)在制度建立方面的指导(三)在帮教内容方面的指导(四)在帮教方法方面的指导四、对社会帮教活动的监督第六章特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建设第一节未成年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一、在身份信息方面的保护(一)杜绝户籍歧视和排斥(二)未成年人前科免除报告(三)未成年人档案信息和隐私权的保护二、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帮助(一)在义务教育上怎样帮助未成年人(二)在高考以及高等教育上怎样帮助未成年人(三)在道德与法制教育上怎样帮助未成年人三、在就业方面的帮助第二节老年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一、对老年被帮教人的评估与分类二、老年人帮教工作的具体要求(一)怎样妥善解决被帮教人的养老问题(二)怎样完善医疗和心理帮助(三)怎样做好老年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净化工作第三节女性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机制一、怎样处理虐待与家庭暴力(一)怎样防范和制止对女性被帮教人的家庭暴力(二)怎样防止女性被帮教人成为施暴者?1注重对女性被帮教人的心理疏导2以平等的观念对待被帮教人3培养女性被帮教人的法制观念二、家庭暴力之外需要关注的重点帮教工作(一)被帮教人遭受性别歧视怎么办(二)怎样结合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帮教(三)采用怎样的帮扶方案解决被帮教对象的问题第四节其他特殊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流动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怎样建立和完善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二)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怎样进行工作衔接1省内的两地怎样协调衔接2省际之间的两地怎样协调衔接(三)对户籍地变动的被帮教人怎样落实委托帮教、转移帮教制度1针对离开户籍地被帮教人的委托帮教制度怎样落实?2针对户籍地变更的被帮教人如何落实转移帮教制度?(四)对流动性被帮教人员脱管责任如何追究二、少数民族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怎样在帮教中贯彻民族政策(二)怎样做好少数民族被帮教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三)培养少数民族安置帮教干部三、残障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残疾人员的安置帮教1残疾人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2残疾被帮教人生活和就业的保障(二)精神障碍人员的安置帮教1怎样制定个性化安置帮教方案?2什么条件下进行住院治疗?3怎样发挥家庭的帮助作用?第七章安置帮教监督机制建设第一节安置帮教投诉机制一、安置帮教投诉机制的特点二、建立安置帮教投诉机制的意义三、建立安置帮教投诉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四、安置帮教投诉机制在运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第二节安置帮教的其他监督机制一、人大监督(一)人大监督的方式1立法审查权2对“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审议权3质询权4申诉和控告的受理(二)人大监督的处理结果二、检察监督(一)检察监督的方式1依法追诉犯罪行为2依法行使审判监督权3依法受理申诉(二)检察监督的处理结果三、行政监督(一)为什么要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建立行政监督机制(二)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1听取工作报告2调查和检查3评估和奖惩4受理投诉5复议申请(三)行政监督的处理结果四、社会监督(一)社会监督的特点1不具有强制性2广泛性3一定依赖性4相对独立性(二)社会监督的主要类型1公民个人的监督2社会组织的监督3社会舆论的监督(三)社会监督的处理结果第三节安置帮教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复核与申诉一、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一)违法违规行为的种类1行政不作为2刁难、歧视归正人员3弄虚作假,欺骗、误导领导和公众4对投诉人员打击报复5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1批评或诫勉教育2定期考核不称职3行政处分4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结果怎样申请复核(一)申请复核的事项和期限(二)复核处理期限(三)复核处理结果三、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结果怎样进行申诉(一)申诉事项和期限(二)申诉处理期限(三)申诉处理结果第八章安置帮教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节选一、法律条文二、其他办案依据三、各地方法规及相关规定附录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安置帮教工作指南
安置政策200问
侯学元 主编
安置帮教工作指南
安置帮教工作手册
本书编写组 编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