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564421922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2页
字数: 24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体育
9人买过
  •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是按篇尾内容分类的。全书共四篇,其中第一篇共三章,分别就中国武术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第二篇共三章,分别就中国武术学校教育的价值意义进行了研究;第三篇共五章,分别就学校武术教育的体系建立提出了相应的立场和原则;第四篇共三章,分别就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与提升,提出了理论上的策略和方案。   王岗,男,1965年出生,山西临猗人。
      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师从著名武术教育家邱丕相先生,获得博士学位。
      2005年人才引进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工作。
      2008年被评聘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
      2010年7月,获得苏州大学“东吴学者”称号。
      2014年10月,《中国武术文化要义)一书,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5年,1月入职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任教,被聘为“东湖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台作导师。
      2017年被评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项目3项。 第一篇 发现与思考
    第一章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題。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学校武术教育在“表面繁华”遮蔽中的“名存实亡”
    二、思考与对策: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三、结语
    第二章 制约学校武术教育的“教育现象学”思考
    一、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对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教育现象学”思考
    三、结语
    第三章 武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差异性比较研究
    一、从组织体系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民间自发,学院教育是政府主导
    二、从维系关系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模拟血缘,学院教育是约定契约
    三、从技术规范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非标准性,学院教育是标准量化
    四、从体认路径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打练结合,学院教育是打练分离
    五、从传授方式角度出发:师徒传承多采用一对一,学院教育多采用一对多
    六、从内容属性角度出发:师徒传承的“文化性”,学院教育的“知识性”
    七、从技术体现角度出发:师徒传承的拳种性,学院教育的体育性
    八、结语

    第二篇 审视与回归
    第一章 国学教育资源的一种品牌:中国武术
    一、国学教育与品牌
    二、中国武术与国学教育品牌
    三、奥林匹克品牌下的中国武术
    四、回归国学教育品牌下的中国武术
    五、结语
    第二章 武术教育价值的当代选择:人文之美
    一、中国武术的人文之美
    二、中国武术人文之美的体现
    三、结语
    第三章 重构中国武术的教育体系:回归主体
    一、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缘由
    二、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建立呼唤强化“国家意识”
    三、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建立需要具有“国学意识”
    四、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学科意识”
    五、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建立需要树立“文化意识”
    六、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技术传承需要“拳种意识”
    七、结语

    第三篇 原则与立场
    第一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家意识”
    一、“国家意识”需要强化的缘由
    二、武术教育的“国家意识”,必须强化,重在落实
    三、结语
    第二章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学意识”
    一、武术教育发展过程中观念的变迁
    二、当前武术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的背离
    三、摆脱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在武术教育中强化国学意识
    四、结语
    第三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学科意识”
    一、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武术”与“体育”学科属性的不兼容
    三、学科建设:重构学校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第四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強化“文化意识”
    一、武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意识”的流失
    二、“文化意识”对开展武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三、重构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
    四、结语
    第五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
    一、对武术拳种的文化解读
    二、从“拳种传承”到学校武术“体育化”的历史分析
    三、对当前武术教育“拳种意识”淡薄的反思
    四、强化“拳种意识”:对武术传承命运的文化选择
    五、结语

    第四篇 对策与提升
    第一章 学校武术教育的责任担当与实施路径
    一、学校武术教育内涵的释义
    二、文化是中国武术不可忽视的灵魂
    三、文化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不可磨灭的责任
    四、挖掘中国武术的“国学”内涵,重建“国学之术”
    五、结语
    第二章 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偏失与矫正
    一、当前我国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偏失
    二、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矫正与重塑
    三、结语
    第三章 学校武术教育全面实施“X+1”模式——一个个案的试验研究
    一、关于“X+1”武术教学模式的解释
    二、关于“X+1”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 内容简介: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是按篇尾内容分类的。全书共四篇,其中第一篇共三章,分别就中国武术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第二篇共三章,分别就中国武术学校教育的价值意义进行了研究;第三篇共五章,分别就学校武术教育的体系建立提出了相应的立场和原则;第四篇共三章,分别就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与提升,提出了理论上的策略和方案。
  • 作者简介:
      王岗,男,1965年出生,山西临猗人。
      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师从著名武术教育家邱丕相先生,获得博士学位。
      2005年人才引进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工作。
      2008年被评聘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
      2010年7月,获得苏州大学“东吴学者”称号。
      2014年10月,《中国武术文化要义)一书,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5年,1月入职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任教,被聘为“东湖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台作导师。
      2017年被评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项目3项。
  • 目录:
    第一篇 发现与思考
    第一章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題。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学校武术教育在“表面繁华”遮蔽中的“名存实亡”
    二、思考与对策: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三、结语
    第二章 制约学校武术教育的“教育现象学”思考
    一、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对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教育现象学”思考
    三、结语
    第三章 武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差异性比较研究
    一、从组织体系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民间自发,学院教育是政府主导
    二、从维系关系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模拟血缘,学院教育是约定契约
    三、从技术规范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非标准性,学院教育是标准量化
    四、从体认路径角度出发:师徒传承是打练结合,学院教育是打练分离
    五、从传授方式角度出发:师徒传承多采用一对一,学院教育多采用一对多
    六、从内容属性角度出发:师徒传承的“文化性”,学院教育的“知识性”
    七、从技术体现角度出发:师徒传承的拳种性,学院教育的体育性
    八、结语

    第二篇 审视与回归
    第一章 国学教育资源的一种品牌:中国武术
    一、国学教育与品牌
    二、中国武术与国学教育品牌
    三、奥林匹克品牌下的中国武术
    四、回归国学教育品牌下的中国武术
    五、结语
    第二章 武术教育价值的当代选择:人文之美
    一、中国武术的人文之美
    二、中国武术人文之美的体现
    三、结语
    第三章 重构中国武术的教育体系:回归主体
    一、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缘由
    二、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建立呼唤强化“国家意识”
    三、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建立需要具有“国学意识”
    四、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学科意识”
    五、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建立需要树立“文化意识”
    六、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技术传承需要“拳种意识”
    七、结语

    第三篇 原则与立场
    第一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家意识”
    一、“国家意识”需要强化的缘由
    二、武术教育的“国家意识”,必须强化,重在落实
    三、结语
    第二章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学意识”
    一、武术教育发展过程中观念的变迁
    二、当前武术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的背离
    三、摆脱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在武术教育中强化国学意识
    四、结语
    第三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学科意识”
    一、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二、“武术”与“体育”学科属性的不兼容
    三、学科建设:重构学校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第四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強化“文化意识”
    一、武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意识”的流失
    二、“文化意识”对开展武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三、重构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
    四、结语
    第五章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
    一、对武术拳种的文化解读
    二、从“拳种传承”到学校武术“体育化”的历史分析
    三、对当前武术教育“拳种意识”淡薄的反思
    四、强化“拳种意识”:对武术传承命运的文化选择
    五、结语

    第四篇 对策与提升
    第一章 学校武术教育的责任担当与实施路径
    一、学校武术教育内涵的释义
    二、文化是中国武术不可忽视的灵魂
    三、文化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不可磨灭的责任
    四、挖掘中国武术的“国学”内涵,重建“国学之术”
    五、结语
    第二章 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偏失与矫正
    一、当前我国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偏失
    二、少儿武术教育传承理念的矫正与重塑
    三、结语
    第三章 学校武术教育全面实施“X+1”模式——一个个案的试验研究
    一、关于“X+1”武术教学模式的解释
    二、关于“X+1”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主义:本质与发生(汉语思想界一本虚无主义问题译文集)
刘森林;邓先珍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的意义:萨特短篇小说研究
李克 著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的流浪
王长敏 著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从绝对零度到宇宙中被遗忘的角落/探索·新知系列
理查德·韦伯 编;[英]杰里米·韦布、冯永勇、金泰峰 译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的解缚:启蒙与灭尽(拜德雅·人文丛书)
[英]雷·布拉西耶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集
郁颜 著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主义(写给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
诺伦·格尔茨 著;张红军 译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时代
[英]彼得·沃森(Peter Watson) 著;高礼杰 译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主义:哲学反思(美国哲学家斯坦利·罗森早期代表作)
斯坦利·罗森 著;马津 译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主义谱系(虚无主义批判译丛)
[英]康纳·坎宁安(Conor Cunningham) 著;李昀 译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
[英]哈尼夫·库雷西 著;吴忆枝 译
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虚无与开花——中国当代诗歌现代性重构
黄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