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7-07
版次: 1
ISBN: 9787030539311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0页
字数: 25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是影响我国电子政务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基于信息技术接受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立足我国国情,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在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实背景分析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全面考察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并设计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模式和对策。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对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电子政务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   邵兵家,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与营销系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理论与方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外SSCI期刊及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的《电子商务概论》等三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前担任的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认证委员会专家、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商业研究中心专家等。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1.2 研究目标
    1.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1.2.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模型
    1.2.3 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模型的实证检验
    1.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的分析
    1.2.5 提高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资料

    第2章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
    2.1.1 创新扩散理论
    2.1.2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2.1.3 技术接受模型
    2.1.4 其他相关理论
    2.2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概况
    2.3 国外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2.4 国内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3章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
    3.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界定
    3.1.1 公共服务的定义
    3.1.2 电子政务的定义
    3.1.3 电子政务的分类
    3.1.4 公众接受的概念界定
    3.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
    3.2.1 G2C模式的基本功能
    3.2.2 G2B模式的基本功能
    3.2.3 G2G模式的基本功能
    3.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原理
    3.4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业务模式
    3.5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评价方法

    第4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及问题诊断
    4.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4.1.1 办公自动化阶段
    4.1.2 “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4.1.3 “政府上网”阶段
    4.1.4 电子政务阶段
    4.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4.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的部委间比较
    4.2.2 我国工商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
    4.2.3 我国税务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
    4.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一一以北京市为例
    4.3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及特征

    第5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原因
    5.1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观念原因
    5.2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法律原因
    5.3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制度原因
    5.4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安全原因
    5.5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信任原因
    5.6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基础设施原因
    5.7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服务质量原因

    第6章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研究
    6.1 影响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的因素研究
    6.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6.1.2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模型构建
    6.1.3 研究设计
    6.1.4 数据分析
    6.1.5 研究结论
    6.2 影响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的因素研究
    6.2.1 研究背景
    6.2.2 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影响因素模型
    6.2.3 研究设计
    6.2.4 数据分析
    6.2.5 研究结论
    6.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民接受的因素研究
    6.3.1 研究背景
    6.3.2 研究思路
    6.3.3 研究模型构建
    6.3.4 研究结论

    第7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用户政策研究
    7.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简述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
    7.2.2 用户政策类目构建
    7.2.3 编码
    7.3 数据分析
    7.3.1 部委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7.3.2 工商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7.3.3 税务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7.4 研究结论

    第8章 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模式与对策
    8.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设计
    8.1.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信息共享机制
    8.1.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安全保障机制
    8.1.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评价评估机制
    8.1.4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市场运作机制
    8.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模式选择
    8.2.1 以公众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8.2.2 服务导向型的目标模式
    8.2.3 应用驱动型的建设模式
    8.2.4 “内外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
    8.2.5 以流程为突破的技术模式
    8.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对策建议
    8.3.1 加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8.3.2 利用多渠道加强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宣传
    8.3.3 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安全措施及用户政策
    8.3.4 改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网站基础环境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提供与接受存在差异
    9.1.2 造成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七个原因
    9.1.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
    9.1.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不完善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因素问卷
    附录二 外经贸电子政务服务接受因素问卷
  • 内容简介: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是影响我国电子政务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基于信息技术接受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立足我国国情,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在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实背景分析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全面考察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并设计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模式和对策。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对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电子政务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
  • 作者简介:
      邵兵家,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与营销系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理论与方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外SSCI期刊及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的《电子商务概论》等三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前担任的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认证委员会专家、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商业研究中心专家等。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1.2 研究目标
    1.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1.2.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模型
    1.2.3 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模型的实证检验
    1.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的分析
    1.2.5 提高我国公众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资料

    第2章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的理论基础
    2.1.1 创新扩散理论
    2.1.2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2.1.3 技术接受模型
    2.1.4 其他相关理论
    2.2 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概况
    2.3 国外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2.4 国内电子政务接受问题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3章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
    3.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界定
    3.1.1 公共服务的定义
    3.1.2 电子政务的定义
    3.1.3 电子政务的分类
    3.1.4 公众接受的概念界定
    3.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
    3.2.1 G2C模式的基本功能
    3.2.2 G2B模式的基本功能
    3.2.3 G2G模式的基本功能
    3.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基本原理
    3.4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业务模式
    3.5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评价方法

    第4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及问题诊断
    4.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4.1.1 办公自动化阶段
    4.1.2 “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4.1.3 “政府上网”阶段
    4.1.4 电子政务阶段
    4.2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4.2.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的部委间比较
    4.2.2 我国工商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
    4.2.3 我国税务系统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区域间比较
    4.2.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一一以北京市为例
    4.3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问题及特征

    第5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原因
    5.1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观念原因
    5.2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法律原因
    5.3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制度原因
    5.4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安全原因
    5.5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信任原因
    5.6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基础设施原因
    5.7 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低的服务质量原因

    第6章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研究
    6.1 影响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的因素研究
    6.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6.1.2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模型构建
    6.1.3 研究设计
    6.1.4 数据分析
    6.1.5 研究结论
    6.2 影响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的因素研究
    6.2.1 研究背景
    6.2.2 外经贸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接受影响因素模型
    6.2.3 研究设计
    6.2.4 数据分析
    6.2.5 研究结论
    6.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民接受的因素研究
    6.3.1 研究背景
    6.3.2 研究思路
    6.3.3 研究模型构建
    6.3.4 研究结论

    第7章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用户政策研究
    7.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简述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
    7.2.2 用户政策类目构建
    7.2.3 编码
    7.3 数据分析
    7.3.1 部委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7.3.2 工商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7.3.3 税务系统电子政务用户政策分析
    7.4 研究结论

    第8章 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模式与对策
    8.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机制设计
    8.1.1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信息共享机制
    8.1.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安全保障机制
    8.1.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评价评估机制
    8.1.4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市场运作机制
    8.2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模式选择
    8.2.1 以公众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8.2.2 服务导向型的目标模式
    8.2.3 应用驱动型的建设模式
    8.2.4 “内外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
    8.2.5 以流程为突破的技术模式
    8.3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的对策建议
    8.3.1 加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8.3.2 利用多渠道加强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宣传
    8.3.3 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的安全措施及用户政策
    8.3.4 改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网站基础环境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提供与接受存在差异
    9.1.2 造成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度低的七个原因
    9.1.3 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接受的因素
    9.1.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用户政策不完善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企业网上纳税系统接受因素问卷
    附录二 外经贸电子政务服务接受因素问卷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师(基础知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微课版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类课程规划教材)
王召义、薛晨杰 编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文案策划与写作文案策划+内容传播+智能写作(附微课)
张润彤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
刘波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卓越案例(2022年版)
章剑林、范志刚、赵子溢、张佐、段建、高功步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基础
陈俊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电路基础
陈伟建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实务(第三版)
麦永浩主编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电器产品绿色设计理论与数字化应用 8刘果果 李婕 高深 陈伟强 等
刘果果 李婕 高深 陈伟强 等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竞技赛事运营 初级
完美世界教育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组装的可制造性设计
耿明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问题研究
电子陶瓷工艺原理与技术
曹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