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511885609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0页
字数: 240千字
分类: 法律
7人买过
  •   本书以雅语、俗语的法文化分层为基础,结合每类词汇、语汇的语法语义特点,提取典型法律词汇,分门别类、展开统计。运用纵向、横向比较的方法,对照本土概念和西方概念的不同文化意义,尤其关注传统法律文化元素的遗留、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以文化学理论为指引,从汉语言的使用现象、规律切入,突出文化结构的研究,以此透视传统法律文化问题。   霍存福,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法律文化。著有《权力场》《复仇报复刑报应说: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唐式辑佚》,译著《唐令拾遗》(合译),另发表有关中国法制史及法律文化研究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在国内法学界、史学界有一定影响力,也波及至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著作、论文多次再版及专题文集被收录,获奖亦颇多。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法言法语与法律、法学

      一、法律、法学造就了法言法语

      二、法律的变化造成了某些法律语言的消失

     第二节 法言法语与法律文化

     第三节 研究史与研究思路

      一、语言学者的文化研究

       (一)文化语言学研究

       (二)比较语言学研究

      二、文化学者的语言研究

      三、法学研究者的语言研究

      四、历史学者的法制文书语言研究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第二章 雅语的法文化探究

     第一节 法律术语:公文、吏语所构成的法律、法学骨架

      一、以吏学为代表的官府公文、吏语

      二、以律学为代表的法律、法学术语

       (一)实词术语

       (二)虚词术语

        1“八例”“八字之义”

        2“字类”与“刑名十六字”

      三、法律术语的变迁

     第二节 汉语成语:文人语、书面语所反映的法文化倾向

      一、动机论:“诛故贳误”所体现的中国人对待故意和过失的态度

      二、过恶论:“罪大恶极”所体现的中国人对罪与恶、罪与过的并提

      三、报应论:“报仇雪恨(冤、耻)”所体现的中国人的报复心理

      四、自新论:“悔(改)过自新”所体现的中国人对于过错纠正的

    自力主义

      五、报应论:“父债子还”所体现的责任连带与承继观念

      六、信用论:“债多不愁”所体现的中国人对待债的根本态度

      七、资源论:“求亲告友”所体现的中国人解决困难时的心理指向

     第三节 法律格言:名句所蕴含的法律哲理与劝诫意义

      一、先秦诸子的法律格言

       (一)法家格言

       (二)儒家格言

      二、汉以后的法律格言

       (一)概览

       (二)“用法恒得法外意”的思想渊源与法哲学内涵

        1陶侃“用法恒得法外意”本事

        2“用法恒得法外意”在后世之传流播布

        3“用法恒得法外意”被普遍借用的情形

        4谢安“用法恒得法外意”之法哲学意味

    第三章 俗语的法文化考察

     第一节 法律谚语: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

      一、法谚所反映的法律生活现象概览

      二、法谚与法律的关系

      三、法谚与其他谚语的关系

     第二节 惯用语:简洁而灰暗的法律感受

      一、一片杀气的刑事法类惯用语

       (一)犯罪方面

       (二)刑罚方面

      二、聚焦于债务的民事法类惯用语

       (一)物权关系

       (二)债权关系

       (三)婚姻家庭关系

      三、集中于司法黑暗的诉讼法类惯用语

      四、揭示官场风气的行政法类惯用语

      五、围绕情面的外围惯用语

     第三节 歇后语:以诙谐道出的法律体认

      一、《杂纂七种》与歇后语的特征

      二、歇后语中的犯罪与刑罚问题

       (一)犯罪方面

       (二)刑罚及其与犯罪的对应方面

      三、歇后语中的民事法问题

       (一)物权方面

       (二)债权方面

        1对待债的总体态度

        2各种契约之债

        3婚姻家庭方面

      四、歇后语中的诉讼法问题

      五、歇后语中的行政法问题

       (一)官吏民分野

       (二)对官员的勉励

       (三)官场病态

       (四)科举

       (五)选官

      六、歇后语的变迁及其与法律内容的关系

       (一)在突出诙谐与强调劝谕之间的选择

       (二)“注释”语与“引子”的增多趋势

       (三)歇后语反映法律现象的滞后性与法律内容反映的不精确问题

    第四章 法言法语的跨文化比较

     第一节 中西法谚的数量分布比较

      一、刑事法谚

       (一)法谚中的犯罪(wrongdoing)

        1罪与非罪的区分

        2犯罪种类及其热点

        3犯罪原因及情境

        4罪犯秉性

        5犯罪心理及犯罪规律

        6犯罪对策

       (二)法谚中的刑罚(punishment)

      二、民事法谚

       (一)讲述民事法律规则

       (二)描述民事活动

       (三)比喻

     第二节 中西法谚的特征比较

      一、差异性

       (一)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

        1法谚的法律源头

        2法谚的宗教源头

        3法谚的名著源头

       (二)体现人性论与文化面貌的差异

       (三)不同喻体反映对差异法律生活的投影和描摹

      二、共同点

       (一)皆关乎悔过、宽恕、怜悯

       (二)反映各民族法律生活智慧

       (三)皆本着天理人情根基,有相似的追求

    第五章 法言法语的传统与转型

     第一节 法言法语的传统积淀

      一、“除本分利”中的合伙制度

       (一)成语背后的问题

       (二)明清小说中的“除本分利”

       (三)“除本分利”制度的现今活力

      二、“人情与本分”中国式权利概念及语境

     第二节 法言法语的更新与转型

      一、法律现象消失与语言因素的消失

      二、新法律现象的出现与新语素的产生

      三、新旧交替的转型

    参考文献

    后  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以雅语、俗语的法文化分层为基础,结合每类词汇、语汇的语法语义特点,提取典型法律词汇,分门别类、展开统计。运用纵向、横向比较的方法,对照本土概念和西方概念的不同文化意义,尤其关注传统法律文化元素的遗留、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以文化学理论为指引,从汉语言的使用现象、规律切入,突出文化结构的研究,以此透视传统法律文化问题。
  • 作者简介:
      霍存福,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法律文化。著有《权力场》《复仇报复刑报应说: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唐式辑佚》,译著《唐令拾遗》(合译),另发表有关中国法制史及法律文化研究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在国内法学界、史学界有一定影响力,也波及至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著作、论文多次再版及专题文集被收录,获奖亦颇多。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法言法语与法律、法学

      一、法律、法学造就了法言法语

      二、法律的变化造成了某些法律语言的消失

     第二节 法言法语与法律文化

     第三节 研究史与研究思路

      一、语言学者的文化研究

       (一)文化语言学研究

       (二)比较语言学研究

      二、文化学者的语言研究

      三、法学研究者的语言研究

      四、历史学者的法制文书语言研究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第二章 雅语的法文化探究

     第一节 法律术语:公文、吏语所构成的法律、法学骨架

      一、以吏学为代表的官府公文、吏语

      二、以律学为代表的法律、法学术语

       (一)实词术语

       (二)虚词术语

        1“八例”“八字之义”

        2“字类”与“刑名十六字”

      三、法律术语的变迁

     第二节 汉语成语:文人语、书面语所反映的法文化倾向

      一、动机论:“诛故贳误”所体现的中国人对待故意和过失的态度

      二、过恶论:“罪大恶极”所体现的中国人对罪与恶、罪与过的并提

      三、报应论:“报仇雪恨(冤、耻)”所体现的中国人的报复心理

      四、自新论:“悔(改)过自新”所体现的中国人对于过错纠正的

    自力主义

      五、报应论:“父债子还”所体现的责任连带与承继观念

      六、信用论:“债多不愁”所体现的中国人对待债的根本态度

      七、资源论:“求亲告友”所体现的中国人解决困难时的心理指向

     第三节 法律格言:名句所蕴含的法律哲理与劝诫意义

      一、先秦诸子的法律格言

       (一)法家格言

       (二)儒家格言

      二、汉以后的法律格言

       (一)概览

       (二)“用法恒得法外意”的思想渊源与法哲学内涵

        1陶侃“用法恒得法外意”本事

        2“用法恒得法外意”在后世之传流播布

        3“用法恒得法外意”被普遍借用的情形

        4谢安“用法恒得法外意”之法哲学意味

    第三章 俗语的法文化考察

     第一节 法律谚语: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

      一、法谚所反映的法律生活现象概览

      二、法谚与法律的关系

      三、法谚与其他谚语的关系

     第二节 惯用语:简洁而灰暗的法律感受

      一、一片杀气的刑事法类惯用语

       (一)犯罪方面

       (二)刑罚方面

      二、聚焦于债务的民事法类惯用语

       (一)物权关系

       (二)债权关系

       (三)婚姻家庭关系

      三、集中于司法黑暗的诉讼法类惯用语

      四、揭示官场风气的行政法类惯用语

      五、围绕情面的外围惯用语

     第三节 歇后语:以诙谐道出的法律体认

      一、《杂纂七种》与歇后语的特征

      二、歇后语中的犯罪与刑罚问题

       (一)犯罪方面

       (二)刑罚及其与犯罪的对应方面

      三、歇后语中的民事法问题

       (一)物权方面

       (二)债权方面

        1对待债的总体态度

        2各种契约之债

        3婚姻家庭方面

      四、歇后语中的诉讼法问题

      五、歇后语中的行政法问题

       (一)官吏民分野

       (二)对官员的勉励

       (三)官场病态

       (四)科举

       (五)选官

      六、歇后语的变迁及其与法律内容的关系

       (一)在突出诙谐与强调劝谕之间的选择

       (二)“注释”语与“引子”的增多趋势

       (三)歇后语反映法律现象的滞后性与法律内容反映的不精确问题

    第四章 法言法语的跨文化比较

     第一节 中西法谚的数量分布比较

      一、刑事法谚

       (一)法谚中的犯罪(wrongdoing)

        1罪与非罪的区分

        2犯罪种类及其热点

        3犯罪原因及情境

        4罪犯秉性

        5犯罪心理及犯罪规律

        6犯罪对策

       (二)法谚中的刑罚(punishment)

      二、民事法谚

       (一)讲述民事法律规则

       (二)描述民事活动

       (三)比喻

     第二节 中西法谚的特征比较

      一、差异性

       (一)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

        1法谚的法律源头

        2法谚的宗教源头

        3法谚的名著源头

       (二)体现人性论与文化面貌的差异

       (三)不同喻体反映对差异法律生活的投影和描摹

      二、共同点

       (一)皆关乎悔过、宽恕、怜悯

       (二)反映各民族法律生活智慧

       (三)皆本着天理人情根基,有相似的追求

    第五章 法言法语的传统与转型

     第一节 法言法语的传统积淀

      一、“除本分利”中的合伙制度

       (一)成语背后的问题

       (二)明清小说中的“除本分利”

       (三)“除本分利”制度的现今活力

      二、“人情与本分”中国式权利概念及语境

     第二节 法言法语的更新与转型

      一、法律现象消失与语言因素的消失

      二、新法律现象的出现与新语素的产生

      三、新旧交替的转型

    参考文献

    后  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小词典:韩国语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数字词语研究
胡亭、邓竹琴、温佳晴、 胡佳玮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孙瑞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口语互动语法-(基于时间管理的观察)
李先银 著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
王希杰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会话交际的单位:韵律、话语和语法
陶红印 著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言文字形式表达与传播 语言-汉语 李婧,王锐 新华正版
李婧,王锐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结果构式的生成语法研究(英文)
马艳晓 著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十一)
邵敬敏 殷树林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
尹建玉,黄志媛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动名四字词语搭配在句子阅读加工中的眼动研究
李辉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编者:李宇凤|责编:刘一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法律文化论丛(第14辑)
霍存福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司法文明集览·司法案例卷
霍存福 主编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法律文化论丛(第13辑)
霍存福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法律文化论丛(第12辑)
霍存福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法律文化论丛(第11辑)
霍存福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法律文化论丛(第10辑)
霍存福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法律文化论丛(第6辑)
霍存福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法律文化论丛(2014年 第2辑)
霍存福 主编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权力场
霍存福 著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复仇 报复刑 报应说: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
霍存福 著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权力场
霍存福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权力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霍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