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07
版次: 1
ISBN: 9787811220414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7页
字数: 195千字
分类: 经济
7人买过
  • 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科学,就是科学主义的理解,必将使经济学走向“科学困境”,而缺乏人文性。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人文,就是人文主义的理解,必将使经济学缺乏科学性。
      
      
      由上,笔者认为:
      
      
      第一,经济学不仅要应用科学方法,而且要应用人文方法。
      
      
      由于人文学科是以人文世界为研究对象的,所以,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意义”的理解方法,而不能像研究自然界那样去进行实证分析。要特别强调的是,人文学科必须遵循历史学科的原则和方法,即历史主义的原则、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人学或人道主义的方法。经济学的德国历史学派就在某些方面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主义的原则。恩格斯曾经说过,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将“经济人”与“道德人”、“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同时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来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具有西方文化特色,我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参照19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每一种文化的合理思想,这样,才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构建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
      
      
      第三,西方经济学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西方经济学要从功利境界提高到道德境界、天人合一境界,当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应当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天人合一”思想、“人际协调、道德修养”思想、“义利”思想、“中庸”思想、“自由经济”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意象语言。 第1章 导论

     1.1 经济学: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1.1.1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1.1.2  “两种文化”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1.2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

       1.2.1 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之争:科学抑或人文?

       1.2.2 经济学: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

     1.3 马克思的经济学观

       1.3.1 科学:“人的科学”  

       1.3.2 马克思的人文经济学观: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第2章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其出路

     2.1 作为科学的经济学

       2.1.1 科学标准的演化

       2.1.2 经济学正走向科学

      2.2 经济学“科学困境”的种种表现

        2.2.1 对象问题

        2.2.2 价值问题

        2.2.3 假定问题

        2.2.4 实验问题

        2.2.5 过度的数学化问题

        2.2.6 理论体系问题

        2.2.7 预测问题

        2.2.8 检验问题

     2.3 经济学的科学特质是单方面的

       2.3.1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2.3.2 作为科学经济学的人文转向

    第3章 作为人文的经济学

     3.1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反思

       3.1.1  “稀缺规律”的自身矛盾

       3.1.2 人力资源稀缺是一切经济问题的总根源

       3.1.3 解决资源稀缺的根本点在于人类自身

     3.2 经济学的人学本质

       3.2.1  “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说”的逻辑分析

       3.2.2  “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说”的历史分析

     3.3 经济学的道德特质

       3.3.1 西方经济学伦理道德观的发展

       3.3.2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3.4 经济学的价值分析

       3.4.1 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

       3.4.2 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理论

       3.4.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3.4.4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5 经济学的境界

       3.5.1 人生四大境界

      3.5.2 不同人生境界中的经济学问题

       3.5.3 走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功利困境

     3.6 人文经济学如何可能?

       3.6.1  “经济人”和“道德人”框架

       3.6.2  “理性人”和“非理性人”框架

       3.6.3 经济学的最高指标:人文指标

     ……

    第4章 语言、文化传统和经济学

    第5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 内容简介:
    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科学,就是科学主义的理解,必将使经济学走向“科学困境”,而缺乏人文性。如果仅仅将经济学视为人文,就是人文主义的理解,必将使经济学缺乏科学性。
      
      
      由上,笔者认为:
      
      
      第一,经济学不仅要应用科学方法,而且要应用人文方法。
      
      
      由于人文学科是以人文世界为研究对象的,所以,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意义”的理解方法,而不能像研究自然界那样去进行实证分析。要特别强调的是,人文学科必须遵循历史学科的原则和方法,即历史主义的原则、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人学或人道主义的方法。经济学的德国历史学派就在某些方面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主义的原则。恩格斯曾经说过,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将“经济人”与“道德人”、“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同时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来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具有西方文化特色,我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参照19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每一种文化的合理思想,这样,才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构建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济学。
      
      
      第三,西方经济学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西方经济学要从功利境界提高到道德境界、天人合一境界,当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应当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天人合一”思想、“人际协调、道德修养”思想、“义利”思想、“中庸”思想、“自由经济”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意象语言。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经济学: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1.1.1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1.1.2  “两种文化”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1.2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

       1.2.1 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之争:科学抑或人文?

       1.2.2 经济学: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的统一

     1.3 马克思的经济学观

       1.3.1 科学:“人的科学”  

       1.3.2 马克思的人文经济学观: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第2章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其出路

     2.1 作为科学的经济学

       2.1.1 科学标准的演化

       2.1.2 经济学正走向科学

      2.2 经济学“科学困境”的种种表现

        2.2.1 对象问题

        2.2.2 价值问题

        2.2.3 假定问题

        2.2.4 实验问题

        2.2.5 过度的数学化问题

        2.2.6 理论体系问题

        2.2.7 预测问题

        2.2.8 检验问题

     2.3 经济学的科学特质是单方面的

       2.3.1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2.3.2 作为科学经济学的人文转向

    第3章 作为人文的经济学

     3.1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反思

       3.1.1  “稀缺规律”的自身矛盾

       3.1.2 人力资源稀缺是一切经济问题的总根源

       3.1.3 解决资源稀缺的根本点在于人类自身

     3.2 经济学的人学本质

       3.2.1  “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说”的逻辑分析

       3.2.2  “经济学是关于人的学说”的历史分析

     3.3 经济学的道德特质

       3.3.1 西方经济学伦理道德观的发展

       3.3.2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3.4 经济学的价值分析

       3.4.1 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

       3.4.2 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理论

       3.4.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3.4.4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5 经济学的境界

       3.5.1 人生四大境界

      3.5.2 不同人生境界中的经济学问题

       3.5.3 走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功利困境

     3.6 人文经济学如何可能?

       3.6.1  “经济人”和“道德人”框架

       3.6.2  “理性人”和“非理性人”框架

       3.6.3 经济学的最高指标:人文指标

     ……

    第4章 语言、文化传统和经济学

    第5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学与生活
贾润英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犯罪前沿理论与典型案例
汪明亮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法通关题库
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法全真模拟试题(2024年注会辅导)
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法全真模拟试题
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学中有约束的最优化问题解析()
[加拿大]彼得·B. 摩根 著;林相森 张乔 译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
任富强,肖鹏程,原如斌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法精讲精练
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法要点随身记
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经济
赵春明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金融数据分析及其Python应用(第2版)
朱顺泉、吴云华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法速刷360题
财政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企业文化概论(第六版)
朱成全 著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企业文化概论(第5版)
朱成全 编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高血压食疗药膳(药膳食疗治百病)
朱成全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形式逻辑学概论(第二版)
朱成全、徐祥运、姜秉权 作者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学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朱成全 蔡博文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新常态的哲学意蕴
朱成全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企业文化概论(第4版)
朱成全 编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社会思潮视野中的经济学
朱成全 著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哲学文库·经济学哲学名篇中元经济学问题研究
朱成全 著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经济学方法论(第三版)
朱成全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企业文化概论
朱成全 主编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经济学方法论
朱成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