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3
版次: 1
ISBN: 978756192038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9页
字数: 427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0人买过
  • 近年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关系成为句法理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对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生成、检验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句法观念和理论。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系统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项研究试图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书除绪论外,正文共分六章,最后是结语。
      
      
      绪论部分对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或说明,并从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构式配价、动结式语义成分的提升条件、跟动结式相关的句式的配位方式、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和特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等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动结式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书将要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根据事件语义学的基本理念来讨论动结式的内部语义关系。首先从动结式所表示的事件结构的特点来分析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并将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分成致役类、自变类和评述类三种主要类型。接着重点讨论典型的动结式(即致役类动结式)的结构要素、致使关系的类型等,最后在区分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类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动词进入动结式的可能性问题。动结式的语义特点影响了由动结式构成的句法配置。
      
      
      第二章讨论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首先根据动结式的语义特点提出了动结式论元结构在整合过程中所遵循的界限原则,区分了论元提升的各种可能方式,有层次地考察了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各种可能性,并系统地归纳了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接着在检讨目前学界分析动结式配价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根据界限原则的描写能力和解释能力提出用配价层级的观念来描写动结式配价的设想。根据是否需要用拷贝动词来提升底层论元,将动结式的论元分成自由论元(作动结式的致事和役事)和依存论元(作拷贝动词的客体论元),从而系统地描写了各类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元、结、系),并借此说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和同形歧价现象的普遍性问题。然后探讨界限原则的解释力和预测性问题,并对各种所谓的“例外”现象及“例外”的真正性质作出新的说明。
      
      
      第三章对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在构造致使关系的各种语义因素中,致事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充实了对致事来源多样性的系统分析,从而构造了致事的层级系统,并描写了底层语义成分提升:勾致事的语义基础。接着刻画了不同类型的致事在提升过程中所受到的共同的语义约束,并对“型”和“例”的关系作了说明。最后讨论了各类致事在致使性概念结构中的事件性本质及其实体化的句法表现,对所谓的“反转使役结构”作出新的分析,并借此对致事提升过程中的转喻机制作了一些探讨。
      
      
      第四章运用派生分析法来讨论由动结式构成的各种句式之间的关系。首先讨论汉语中七种常见句式的标记程度,从而区分基础句式和派生句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需要用拷贝动词来提升底层论元,将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分成自由式和依存式。然后根据标记程度的高低分类描写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如何从基础句式逐步推导出各种派生句式,尤其是“把/被”字句的派生过程,从而构建出相关句式之间的推导机制和层级系统。接着重新考察了“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句的分布规律,并从结构上解释了两者呈规则分布的原因。最后对派生分析法这种模型的理论背景作了说明。
      
      
      第五章从论元结构的角度讨论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差异。首先对动结式系统作出层级分类。接着根据分类原则的一致性和分类结果的普适性的要求,在讨论动词的句法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宾格性、役格性、作格性、非宾格性、唯主格性这五类动结式的句法性质。然后根据汉语动结式的特殊语义关系区分出基本役格用法和派生役格用法、基本作格用法和派生作格用法。在此基础上通过“V+累”的个案分析来检讨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本章还讨论了动结式是在词库中记录还是在句法中生成的问题,提出了区分基础词库和派生词库的设想,认为这能有效地说明动结式指派论旨角色的能力和途径。最后分析了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关系,提出了扩展的论旨阶层,从而说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同样遵循论旨准则。
      
      
      第六章探讨动结式句法配位方式的历时演变过程。根据现代汉语句法系统中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难易程度来推测汉语史上动结式的组合类型和发展序列,再用汉语史的事实来验证。首先描写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情况,然后全面考察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各种类型的隔开式与非隔开式之间的关系。与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不同的是,我们认为隔开式与非隔开式之间没有发展序列上的因果关系,它们都是特定时期表达相同功能的不同句法配置形式,两者竞争的结果是隔开式最终归并到非隔开式中去。同时分析了动词拷贝式产生的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动因。最后讨论了不同补语动词构成的动结式在发展时间序列上的先后,并就动结式的语法化过程提出一些看法。
      
      
      结语部分从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方面进一步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追求,并对这种研究中所贯穿的方法及方法论作了说明。
      
      
      本书对动结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的研究采取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并力图将共时和历时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实际上就是在形式描写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其分析结果对于其他句法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于汉语复杂结构的计算机处理也有参考价值。这对于深化我们对汉语动结式的生成机制和句法、语义特征的认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施春宏,男,1967年生,安徽青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汉语语法、词汇语义和语言应用方面,已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语言在交际中规范》(2005),合著《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于根元主编,1 序

    提要

    Abstract

    绪论

      0.1 关于动结式及其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

        0.1.1 述补结构和动结式

        O.1.2 关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

        0.1.3  关于动结式的配位方式

        0.1.4 动结式和动词在句法功能上的异同

     0.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0.2.1  对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其配价的研究

        0.2.2  对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成分提升条件的研究

        0.2.3  对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O.2.4 对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及其特点的研究

        0.2.5  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的研究

     0.3 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

      1.0 引言

      1.1 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1.1.1  致使结构所代表的事件情景及其语义关系

        1.1.2 典型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1.1.3 动结式的语义结构类型

     1.2 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关系

        1.2.1  致使事件的语义要素及动结式的指称关系

        1.2.2 致使关系的基本类型

        1.2.3 底层施受关系和高层致役关系

     1.3 能够进入动结式的动词类型

        1.3.1  义项的划分与动词的论元结构

        1.3.2 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特征与动词的分类

        1.3.3 能够进入动结式的谓词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

     2.0 引言

     2.1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对动结式配位方式的影响

        2.1.1  动结式的论元突显关系

        2.1.2 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界限原则

        2.1.3 界限原则的认知基础

     2.2 动词的配价问题和动结式可能的整合形式

        2.2.1  关于动词的配价

        2.2.2 动结式的可能整合形式

     2.3 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

        2.3.1 一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1+R1)

        2.3.2 二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2+R1)

        2.3.3  二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2+R2)

        2.3.4 三价述语动词+补语动词(V3+R)

        2.3.5 一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1+R2)

        2.3.6 指动式

        2.3.7 有外在致使关系的动结式的论元整合

        2.3.8 动结式类型一览表

     2.4 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基本方式

     2.5 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

        2.5.1  关于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两种思路

        2.5.2  目前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歧所在

        2.5.3 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

        2.5.4  关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2.5.5  同形动结式的歧价现象

     2.6 界限原则的拓展性运用

        2.6.1  几种常见的组合式动补结构的论元整合过程

        2.6.2 个案分析:对“小李追得老王直喘气”的语义解释

     2.7 对几类“例外”现象的说明

        2.7.1 关于“喝醉”和“吃饱”

        2.7.2  关于含双音节补语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2.7.3  关于结果补语表偏离义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2.7.4 关于例外的说明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结式致事的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

     3.0 引言

     3.1 致事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层级系统

        3.1.1  当前学界对动结式致事类型的分析

        3.1.2 从动结式致事提升的语义基础看致事的层级系统

     3.2 致事的原型特征与致事提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3.2.1 致事的原型特征

      3.2.2 从致事提升的语义约束看致事提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3.3 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句法表现

        3.3.1 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实体化表达

        3.3.2 相关致使结构致事的事件性问题

        3.3.3 对“反转使役结构”的重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及其句法配置

     4.0 引言

     4.1 汉语句式的标记度

        4.1.1 基础句式、测试框架和主要句式

        4.1.2 施受句和“把/被”字句的标记度

      4.1.3 施事话题句、受事话题句、受事主语句、施事主语句的标记度

     4.2  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

        4.2.1  无标记提升和有标记提升及基础口勺式的构成

        4.2.2  关于自由式与依存式的问题

        4.2.3 对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的再讨论

     4.3  由自由动结式陶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

        4.3.1  由一元一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3.2  由二元二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3.3  由三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 由依存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

        4.4.1  由一元多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2  由二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3  由指动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4 关于“挖浅了”之类的句式的派生过程

     4.5  关于“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式的分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

     5.0 引言

     5.1 动结式分类的标准及其类型

        5.1.1 分类的标准

        5.1.2 指动式和指名式、偏离式和非偏离式

        5.1.3 依存式和自由式

     5.2 关于动词句法性质的讨论

        5.2.1 从论元结构看动词分类

        5.2.2 对作格动词的说明

        5.2.3 对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进一步考察

     5.3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

        5.3.1  自由式的句法性质

        5.3.2 依存式的句法性质

     5.4 关于“V+累”类动结式的进一步讨论

        5.4.1  问题的提出

        5.4.2 对“V+累”的句法分析和语义解释

     5.5 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再分析

     5.6 动结式的论旨角色指派问题

        5.6.1 复合词、复杂谓词、句法派生词

        5.6.2 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整合问题

        5.6.3 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指派过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

     6.0 引言

     6.1 基础句式的句法配置问题

     6.2 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问题

        6.2.1  由B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

        6.2.2  由其他三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

     6.3 不同类型的动结式的形成过程

        6.3.1  几种主要的动结式类型

        6.3.2 关于动结式产生原因的探讨

        6.3.3  典型的“隔开式”与一般动结式的关系

        6.3.4  非典型的“隔开式”与动结式的关系

        6.3.5  关于指动类动结式

      6.4 对补语动词句法功能的进一步思考

      6.5 关于动结式的语法化问题

      6.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作者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近年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关系成为句法理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对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生成、检验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句法观念和理论。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系统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项研究试图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书除绪论外,正文共分六章,最后是结语。
      
      
      绪论部分对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或说明,并从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构式配价、动结式语义成分的提升条件、跟动结式相关的句式的配位方式、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和特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等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动结式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书将要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根据事件语义学的基本理念来讨论动结式的内部语义关系。首先从动结式所表示的事件结构的特点来分析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并将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分成致役类、自变类和评述类三种主要类型。接着重点讨论典型的动结式(即致役类动结式)的结构要素、致使关系的类型等,最后在区分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类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动词进入动结式的可能性问题。动结式的语义特点影响了由动结式构成的句法配置。
      
      
      第二章讨论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首先根据动结式的语义特点提出了动结式论元结构在整合过程中所遵循的界限原则,区分了论元提升的各种可能方式,有层次地考察了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各种可能性,并系统地归纳了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接着在检讨目前学界分析动结式配价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根据界限原则的描写能力和解释能力提出用配价层级的观念来描写动结式配价的设想。根据是否需要用拷贝动词来提升底层论元,将动结式的论元分成自由论元(作动结式的致事和役事)和依存论元(作拷贝动词的客体论元),从而系统地描写了各类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元、结、系),并借此说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和同形歧价现象的普遍性问题。然后探讨界限原则的解释力和预测性问题,并对各种所谓的“例外”现象及“例外”的真正性质作出新的说明。
      
      
      第三章对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在构造致使关系的各种语义因素中,致事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充实了对致事来源多样性的系统分析,从而构造了致事的层级系统,并描写了底层语义成分提升:勾致事的语义基础。接着刻画了不同类型的致事在提升过程中所受到的共同的语义约束,并对“型”和“例”的关系作了说明。最后讨论了各类致事在致使性概念结构中的事件性本质及其实体化的句法表现,对所谓的“反转使役结构”作出新的分析,并借此对致事提升过程中的转喻机制作了一些探讨。
      
      
      第四章运用派生分析法来讨论由动结式构成的各种句式之间的关系。首先讨论汉语中七种常见句式的标记程度,从而区分基础句式和派生句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需要用拷贝动词来提升底层论元,将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分成自由式和依存式。然后根据标记程度的高低分类描写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如何从基础句式逐步推导出各种派生句式,尤其是“把/被”字句的派生过程,从而构建出相关句式之间的推导机制和层级系统。接着重新考察了“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句的分布规律,并从结构上解释了两者呈规则分布的原因。最后对派生分析法这种模型的理论背景作了说明。
      
      
      第五章从论元结构的角度讨论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差异。首先对动结式系统作出层级分类。接着根据分类原则的一致性和分类结果的普适性的要求,在讨论动词的句法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宾格性、役格性、作格性、非宾格性、唯主格性这五类动结式的句法性质。然后根据汉语动结式的特殊语义关系区分出基本役格用法和派生役格用法、基本作格用法和派生作格用法。在此基础上通过“V+累”的个案分析来检讨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本章还讨论了动结式是在词库中记录还是在句法中生成的问题,提出了区分基础词库和派生词库的设想,认为这能有效地说明动结式指派论旨角色的能力和途径。最后分析了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关系,提出了扩展的论旨阶层,从而说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同样遵循论旨准则。
      
      
      第六章探讨动结式句法配位方式的历时演变过程。根据现代汉语句法系统中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难易程度来推测汉语史上动结式的组合类型和发展序列,再用汉语史的事实来验证。首先描写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情况,然后全面考察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各种类型的隔开式与非隔开式之间的关系。与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不同的是,我们认为隔开式与非隔开式之间没有发展序列上的因果关系,它们都是特定时期表达相同功能的不同句法配置形式,两者竞争的结果是隔开式最终归并到非隔开式中去。同时分析了动词拷贝式产生的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动因。最后讨论了不同补语动词构成的动结式在发展时间序列上的先后,并就动结式的语法化过程提出一些看法。
      
      
      结语部分从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方面进一步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追求,并对这种研究中所贯穿的方法及方法论作了说明。
      
      
      本书对动结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的研究采取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并力图将共时和历时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实际上就是在形式描写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其分析结果对于其他句法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于汉语复杂结构的计算机处理也有参考价值。这对于深化我们对汉语动结式的生成机制和句法、语义特征的认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 作者简介:
    施春宏,男,1967年生,安徽青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汉语语法、词汇语义和语言应用方面,已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语言在交际中规范》(2005),合著《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于根元主编,1
  • 目录:


    提要

    Abstract

    绪论

      0.1 关于动结式及其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

        0.1.1 述补结构和动结式

        O.1.2 关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

        0.1.3  关于动结式的配位方式

        0.1.4 动结式和动词在句法功能上的异同

     0.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0.2.1  对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其配价的研究

        0.2.2  对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成分提升条件的研究

        0.2.3  对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O.2.4 对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及其特点的研究

        0.2.5  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的研究

     0.3 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

      1.0 引言

      1.1 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1.1.1  致使结构所代表的事件情景及其语义关系

        1.1.2 典型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1.1.3 动结式的语义结构类型

     1.2 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关系

        1.2.1  致使事件的语义要素及动结式的指称关系

        1.2.2 致使关系的基本类型

        1.2.3 底层施受关系和高层致役关系

     1.3 能够进入动结式的动词类型

        1.3.1  义项的划分与动词的论元结构

        1.3.2 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特征与动词的分类

        1.3.3 能够进入动结式的谓词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

     2.0 引言

     2.1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对动结式配位方式的影响

        2.1.1  动结式的论元突显关系

        2.1.2 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界限原则

        2.1.3 界限原则的认知基础

     2.2 动词的配价问题和动结式可能的整合形式

        2.2.1  关于动词的配价

        2.2.2 动结式的可能整合形式

     2.3 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

        2.3.1 一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1+R1)

        2.3.2 二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2+R1)

        2.3.3  二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2+R2)

        2.3.4 三价述语动词+补语动词(V3+R)

        2.3.5 一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1+R2)

        2.3.6 指动式

        2.3.7 有外在致使关系的动结式的论元整合

        2.3.8 动结式类型一览表

     2.4 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基本方式

     2.5 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

        2.5.1  关于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两种思路

        2.5.2  目前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歧所在

        2.5.3 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

        2.5.4  关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2.5.5  同形动结式的歧价现象

     2.6 界限原则的拓展性运用

        2.6.1  几种常见的组合式动补结构的论元整合过程

        2.6.2 个案分析:对“小李追得老王直喘气”的语义解释

     2.7 对几类“例外”现象的说明

        2.7.1 关于“喝醉”和“吃饱”

        2.7.2  关于含双音节补语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2.7.3  关于结果补语表偏离义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2.7.4 关于例外的说明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结式致事的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

     3.0 引言

     3.1 致事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层级系统

        3.1.1  当前学界对动结式致事类型的分析

        3.1.2 从动结式致事提升的语义基础看致事的层级系统

     3.2 致事的原型特征与致事提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3.2.1 致事的原型特征

      3.2.2 从致事提升的语义约束看致事提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3.3 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句法表现

        3.3.1 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实体化表达

        3.3.2 相关致使结构致事的事件性问题

        3.3.3 对“反转使役结构”的重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及其句法配置

     4.0 引言

     4.1 汉语句式的标记度

        4.1.1 基础句式、测试框架和主要句式

        4.1.2 施受句和“把/被”字句的标记度

      4.1.3 施事话题句、受事话题句、受事主语句、施事主语句的标记度

     4.2  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

        4.2.1  无标记提升和有标记提升及基础口勺式的构成

        4.2.2  关于自由式与依存式的问题

        4.2.3 对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的再讨论

     4.3  由自由动结式陶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

        4.3.1  由一元一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3.2  由二元二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3.3  由三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 由依存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

        4.4.1  由一元多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2  由二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3  由指动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4.4.4 关于“挖浅了”之类的句式的派生过程

     4.5  关于“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式的分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

     5.0 引言

     5.1 动结式分类的标准及其类型

        5.1.1 分类的标准

        5.1.2 指动式和指名式、偏离式和非偏离式

        5.1.3 依存式和自由式

     5.2 关于动词句法性质的讨论

        5.2.1 从论元结构看动词分类

        5.2.2 对作格动词的说明

        5.2.3 对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进一步考察

     5.3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

        5.3.1  自由式的句法性质

        5.3.2 依存式的句法性质

     5.4 关于“V+累”类动结式的进一步讨论

        5.4.1  问题的提出

        5.4.2 对“V+累”的句法分析和语义解释

     5.5 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再分析

     5.6 动结式的论旨角色指派问题

        5.6.1 复合词、复杂谓词、句法派生词

        5.6.2 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整合问题

        5.6.3 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指派过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

     6.0 引言

     6.1 基础句式的句法配置问题

     6.2 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问题

        6.2.1  由B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

        6.2.2  由其他三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

     6.3 不同类型的动结式的形成过程

        6.3.1  几种主要的动结式类型

        6.3.2 关于动结式产生原因的探讨

        6.3.3  典型的“隔开式”与一般动结式的关系

        6.3.4  非典型的“隔开式”与动结式的关系

        6.3.5  关于指动类动结式

      6.4 对补语动词句法功能的进一步思考

      6.5 关于动结式的语法化问题

      6.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作者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小词典:韩国语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数字词语研究
胡亭、邓竹琴、温佳晴、 胡佳玮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孙瑞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口语互动语法-(基于时间管理的观察)
李先银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
王希杰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会话交际的单位:韵律、话语和语法
陶红印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言文字形式表达与传播 语言-汉语 李婧,王锐 新华正版
李婧,王锐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结果构式的生成语法研究(英文)
马艳晓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十一)
邵敬敏 殷树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
尹建玉,黄志媛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动名四字词语搭配在句子阅读加工中的眼动研究
李辉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编者:李宇凤|责编:刘一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语言就是生活
施春宏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语言规范理论探索
施春宏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教学理论探索
施春宏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丛书
施春宏 著;蔡淑美、刘珣、崔永华 编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基本知识(汉字篇)|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丛书
施春宏;王伟超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纲要(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与资格丛书
施春宏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
施春宏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纲要上册
施春宏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基本知识(语音篇)|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丛书
施春宏;蔡淑美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
施春宏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词义结构和词语调节的认知研究
施春宏 著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语言在交际中规范
施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