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3-05
版次: 1
ISBN: 9787207059338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2页
字数: 185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8人买过
  •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之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丛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所反映的民俗现象,同时,致力于借鉴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一方面注重学术性,注重历史感,注重内涵的深刻与丰富,一方面注重可读性,注重现实感,注重活泼平易的民族气派,目的是贴近民众,进入民众的生活,并在中华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实际作用。 汪玢玲教授,1924年生,晚霞绚丽,1998~2000年三年间,连连四部书问世;1998年7月,《中国虎文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吉林人民出版社,主编);2000年12月,《汪玢玲民俗文化论集》和《中国婚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 总序

    《鬼狐风情》序

    开拓“聊斋学”研究新领域的力作

    第一章 人民艺术家蒲松龄与人民

      第一节 《鬼狐风情》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蒲蓊龄的时代、家世及其与人民的关系

      第三节 蒲松龄的创作思想和世界

      第四节 蒲松龄的采风活动

    第二章 《聊斋志异》考源及其思想艺术成就

      第一节 《聊斋志异》考源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人民性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民间艺术方法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提炼

      第五节 《聊斋志异》怎样写历史传统人物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中的民间典故

      第一节 《聊斋志异》用典之精妙

      第二节 神话传说典故

      第三节 历史逸闻典故

      第四节 民间故事典故

      第五节 诗歌典故  

      第六节 民俗典故

      第七节 典故中所见的作者形象

    第四章 《聊斋志异》与鬼文化

      第一节 中国鬼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古代幽都及佛教地狱观念

      第三节 传统志怪小说对于《聊斋》的影响

      第四节 《聊斋志异》鬼故事类型

      第五节 《聊斋》鬼故事的创作方法

    第五章 《聊斋志异》与狐文化

    第六章 论聊斋俚曲

    第七章 《琴瑟乐》论析

    第八章 民俗学家蒲松龄的广阔视野

    第九章 70年来的蒲松龄研究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之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丛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所反映的民俗现象,同时,致力于借鉴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一方面注重学术性,注重历史感,注重内涵的深刻与丰富,一方面注重可读性,注重现实感,注重活泼平易的民族气派,目的是贴近民众,进入民众的生活,并在中华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实际作用。
  • 作者简介:
    汪玢玲教授,1924年生,晚霞绚丽,1998~2000年三年间,连连四部书问世;1998年7月,《中国虎文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吉林人民出版社,主编);2000年12月,《汪玢玲民俗文化论集》和《中国婚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
  • 目录:
    总序

    《鬼狐风情》序

    开拓“聊斋学”研究新领域的力作

    第一章 人民艺术家蒲松龄与人民

      第一节 《鬼狐风情》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蒲蓊龄的时代、家世及其与人民的关系

      第三节 蒲松龄的创作思想和世界

      第四节 蒲松龄的采风活动

    第二章 《聊斋志异》考源及其思想艺术成就

      第一节 《聊斋志异》考源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人民性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民间艺术方法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提炼

      第五节 《聊斋志异》怎样写历史传统人物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中的民间典故

      第一节 《聊斋志异》用典之精妙

      第二节 神话传说典故

      第三节 历史逸闻典故

      第四节 民间故事典故

      第五节 诗歌典故  

      第六节 民俗典故

      第七节 典故中所见的作者形象

    第四章 《聊斋志异》与鬼文化

      第一节 中国鬼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古代幽都及佛教地狱观念

      第三节 传统志怪小说对于《聊斋》的影响

      第四节 《聊斋志异》鬼故事类型

      第五节 《聊斋》鬼故事的创作方法

    第五章 《聊斋志异》与狐文化

    第六章 论聊斋俚曲

    第七章 《琴瑟乐》论析

    第八章 民俗学家蒲松龄的广阔视野

    第九章 70年来的蒲松龄研究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蒲松龄与 聊斋志异 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史文库
汪玢玲 著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中国婚姻史
汪玢玲 著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东北虎文化
汪玢玲 著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中国虎文化
汪玢玲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中国婚姻史
汪玢玲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
汪玢玲民俗文化论集
汪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