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08-11
版次: 1
ISBN: 9787309063738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3页
字数: 522千字
分类: 管理
5人买过
  • 本辑是《中国金融史集刊》的第三辑,各主要栏目的文稿,大体围绕“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确定。
      
       “专题研究”栏中,洪葭管先生的《近代中国若干金融政策措施的得失问题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对货币金融的认识和制定推行的金融政策措施,有助于读者把握近代中国金融制度安排的政治背景。另有多篇文章直接讨论了金融制度问题。戴建兵的 《近代银两制度中的银锭生产与公估》指出了中国近代银两制度是近代货币制度的核心,且极具复杂性,文章通过大量材料,较系统地梳理了近代银两的生产机构和公估机构的构成及其运作。钱庄是中国本土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季肇瑾的《中国钱庄历史文化借鉴及 “三分天下”之说》兼及中国金融制度长时段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分析钱庄自身演变和对于当今中国金融制度建设的启迪。郑成林、李秀伟的《抗战后汉口钱庄业整理述评》揭示了战后钱庄业与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该栏目中,关于近代中国的银行制度,有更多的关注,具体研究对象既有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单个银行,也有北四行的联营实体;既有对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的整体性考察,也有对解放初期四家早期公私合营银行的研究;既有对银行家与中国银行业现代化关系的分析,也有对新中国政府在金融制度演变过程中作用的探讨。而在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制度方面,则分别有证券、外汇、信托、票据交换等研究文章。 编者前言

    【专题研究】

     近代中国若干金融政策措施的得失问题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近代银两制度中的银锭生产与公估

     中国钱庄历史文化借鉴及“三分天下”之说 

     抗战后汉口钱庄业整理述评 

     浙江实业银行的制度变迁(1923—1952年):以历次银行章程为考察中心 

     抗战时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内迁及其在内地的业务发展

     抗战时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述论 

     民国时期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心 

     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 

     北四行联营制度的变迁———从北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到联合商业储蓄信托银行 

     上海解放初期“南小四行”的改组 

     张公权:中国银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奠基者 

     上海股市的第一次高潮和危机 

     近代中国华商证券交易所制度的建设与演变 

     私营与国营:1945—1949年间的上海信托业 

     试论战后上海票据交换的制度变迁

     1946年的开放外汇市场与战后中国金融制度

     解放初期上海典当业的管理与改造

    【旧文新刊】

     中国金融市场资力之窥测 

     上海金融之分析

    【学位论文】

     福源钱庄的合营之路(1949—1954年) 

    【书 评】

     读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评介

    【学术动态】

     “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资料架】

     中国金融史论文资料目录(2002—2005年)

     近年来中国金融史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三)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大事记(1897—1949年)

     浙江实业银行及其前身大事记(1908—1937年)
  • 内容简介:
    本辑是《中国金融史集刊》的第三辑,各主要栏目的文稿,大体围绕“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确定。
      
       “专题研究”栏中,洪葭管先生的《近代中国若干金融政策措施的得失问题研究》,较全面地分析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对货币金融的认识和制定推行的金融政策措施,有助于读者把握近代中国金融制度安排的政治背景。另有多篇文章直接讨论了金融制度问题。戴建兵的 《近代银两制度中的银锭生产与公估》指出了中国近代银两制度是近代货币制度的核心,且极具复杂性,文章通过大量材料,较系统地梳理了近代银两的生产机构和公估机构的构成及其运作。钱庄是中国本土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季肇瑾的《中国钱庄历史文化借鉴及 “三分天下”之说》兼及中国金融制度长时段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分析钱庄自身演变和对于当今中国金融制度建设的启迪。郑成林、李秀伟的《抗战后汉口钱庄业整理述评》揭示了战后钱庄业与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该栏目中,关于近代中国的银行制度,有更多的关注,具体研究对象既有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单个银行,也有北四行的联营实体;既有对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的整体性考察,也有对解放初期四家早期公私合营银行的研究;既有对银行家与中国银行业现代化关系的分析,也有对新中国政府在金融制度演变过程中作用的探讨。而在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制度方面,则分别有证券、外汇、信托、票据交换等研究文章。
  • 目录:
    编者前言

    【专题研究】

     近代中国若干金融政策措施的得失问题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近代银两制度中的银锭生产与公估

     中国钱庄历史文化借鉴及“三分天下”之说 

     抗战后汉口钱庄业整理述评 

     浙江实业银行的制度变迁(1923—1952年):以历次银行章程为考察中心 

     抗战时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内迁及其在内地的业务发展

     抗战时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述论 

     民国时期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心 

     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 

     北四行联营制度的变迁———从北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到联合商业储蓄信托银行 

     上海解放初期“南小四行”的改组 

     张公权:中国银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奠基者 

     上海股市的第一次高潮和危机 

     近代中国华商证券交易所制度的建设与演变 

     私营与国营:1945—1949年间的上海信托业 

     试论战后上海票据交换的制度变迁

     1946年的开放外汇市场与战后中国金融制度

     解放初期上海典当业的管理与改造

    【旧文新刊】

     中国金融市场资力之窥测 

     上海金融之分析

    【学位论文】

     福源钱庄的合营之路(1949—1954年) 

    【书 评】

     读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评介

    【学术动态】

     “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资料架】

     中国金融史论文资料目录(2002—2005年)

     近年来中国金融史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三)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大事记(1897—1949年)

     浙江实业银行及其前身大事记(1908—1937年)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沉潜集——张荣华教授学术暨纪念文集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编撰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32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工会理论与实践前沿报告.2021-2022
复旦大学,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编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语言研究集刊(第三十二辑)
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十卷)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中古史研究》编委会 编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张修桂先生纪念文集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历史地理研究(4):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专辑》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29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李政道与复旦
复旦大学教务处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君子知道(以人文滋养商道改变领导者认知的一本书;以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过自由而有用的人生)
复旦大学EMBA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史集刊)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27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