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503426018
定价: 32.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3页
字数: 35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37人买过
  • 一代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鉴别清宫秘藏书画慧眼惊识《清明上河图》;精研夏圭《长江万里图》捍卫国画传统;认定周防名画《簪花仕女图》愈辩愈清;碎纸片中缀识米芾名帖《苕溪诗》,勾起一段传奇往事…… 徐光荣,1941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63年毕业于沈阳教育学院中文系。1958年发表处女诗作。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现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辽宁文学院顾问、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辽宁传记文学》主编、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获两次中国传记文学奖,三次辽宁省文学奖及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冰心图书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等,2005年荣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50余年来,出版文学、电视文艺、学术著作39部,900余万字。主要著作有《徐光荣诗选》、《烹饪大师》、《关东笑星》、《赵一曼》、《硬汉马俊仁》、《九一八事变纪实》、《科技帅才蒋新松》、《一代宗师——化学家张大煜传》等。学术著作有《辽宁文学概述》、《文苑指翠》、《沈水歌吟》、《致远斋文学论稿》主编《辽海讲坛·文学卷》、《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等。 引子书画国宝前的思念
    当他们发现杨仁恺在林声等陪同下缓步走来时,先是一阵惊呼,随后顿生一种渴望,想听听杨老对这幅名画的讲解,于是,人们在厅里把杨老围了起来,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还把话筒或微型收录机伸向杨老,连珠炮般向他发问……

    第一章巴蜀学子
    从巴蜀和溪走出的谦谦学子杨仁恺曾经历两次温馨的“初恋”,在他的回忆中,最早引起他初恋萌动的竟是格外地出人意料……
    夜访名家情牵巴蜀
    和溪之子
    毅然辍学执教蓉城
    两次初恋

    第二章山城岁月
    在侵华日军对重庆大轰炸的岁月,新婚的杨仁恺伉俪来到渝州,开始了与一代名儒金毓黻、郭沫若、沈尹默、谢无量、老舍、马衡、徐悲鸿、谢稚柳等人持续多年的交往。
    伉俪同下渝州
    初识东北学者金毓黻
    幸遇郭沫若
    与书画家们频频交往

    第三章琉璃厂大学
    杨仁恺多次说过:“我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抗战胜利后,他北上京都,厂甸、琉璃厂等文化街市成了他的最爱,探奇觅珍,结识了张伯驹等一批大收藏家与书画家。
    鞭炮声中喜见国宝
    初到故都琉璃厂
    “藏龙卧虎”与“藏珍聚宝”
    张伯驹与“东北货”

    第四章缘结沈阳
    应老同学陈伯村盛情相邀北上盛京,成了补缀整理《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大学士”,旋即受命清点鉴别溥仪带到东北的一批清宫秘藏书画国宝,慧眼惊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乡亲搭桥北上盛京
    “文溯阁大学士”
    艰难创业的队伍
    发现《清明上河图》的日子

    第五章情锁《聊斋志异》
    三个月夜以继日逐字校雠认定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面对权威否定,求真务实力辩,勇于坚持己见,还历史本来面目。战云下的重聚
    在西丰发现的《聊斋志异》原稿
    挥笔维护原稿的真实性
    对蓝翎驳论的反驳

    第六章为了散佚国宝的回归
    肩负重任,赴长春回收清宫散佚国宝,厘清溥仪兄弟从宫内盗宝事实,揭开1945年伪满皇宫小白楼内国宝横遭劫掠的真相,顺蔓结网,使一批国宝重归国家。
    到长春去执行新的任务
    溥仪盗窃故宫国宝的前前后后
    触目惊心的小白楼之劫
    与伪满“国兵”面对面
    和古玩商们斗智斗勇

    第七章落户东北博物馆
    在东北博物馆研究室,杨仁恺潜心书画鉴定与研究。从第一份考察研究报告《辑安高句丽壁画墓概述》到剖析《虢国夫人游春图》,他治学严谨、“三勤到老”。
    两个第一
    海内外瞩目的齐白石画展
    剖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三勤到老都是宝”

    第八章沐雨楼中细辨丹青
    杨仁恺将居所陋室冠名为“沐雨楼”,居其中“伏案细辨丹青”,精研夏圭《长江万里图》捍卫国画传统;认定唐周防名画《簪花仕女图》愈辩愈清;碎纸片中缀识米芾名帖《苕溪诗》,勾
    起一段传奇往事
    为中国画而论争
    《簪花仕女图》作于什么时代?
    与鉴定家们的友情与争论
    碎纸片中的国宝

    第九章风雨如磐宠辱不惊
    联办“石涛华喦扬州八家书画展”结识北京市委书记邓拓。一场浩劫,杨仁恺被扣上“三家村”黑干将牵连批判。身陷逆境,他勇索《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手稿,落籍辽东远村。
    两次赴京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办展
    与邓拓一起鉴览《潇湘竹石图》
    风云突变厄运降临时
    “这书稿,就是我的生命”

    第十章重操桨楫再展帆樯
    插队归来,考察研究“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古画”;粉碎“四人帮”后再续回收清宫散佚国宝大业,倾情研究辽籍指画大师高其佩。
    投向叶茂台辽墓古画的目光
    对清官散佚书画的深入研究
    倾情于辽籍指头画家高其佩
    受聘新职心怀故人

    第十一章活跃在海内外的“老骥”
    筹办全国首届书法艺术展览,赴美、日、西欧研讨中国书画遗珍,广搜国宝散佚信息;参加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八年遍览通鉴全国各地古代书画珍藏。
    筹备首次全国书法篆刻盛会
    赴美参加“八代遗珍”国际学术讨论会
    筹组利玛窦来华400周年展览
    三访东瀛幸会老友新朋
    ……
    第十二章人生金秋硕果果累累
    第十三章壮心不已的人民鉴赏家
    第十四章一代大师德行遗风耿千秋
    杨仁恺学术年表
  • 内容简介:
    一代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鉴别清宫秘藏书画慧眼惊识《清明上河图》;精研夏圭《长江万里图》捍卫国画传统;认定周防名画《簪花仕女图》愈辩愈清;碎纸片中缀识米芾名帖《苕溪诗》,勾起一段传奇往事……
  • 作者简介:
    徐光荣,1941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63年毕业于沈阳教育学院中文系。1958年发表处女诗作。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现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辽宁文学院顾问、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辽宁传记文学》主编、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获两次中国传记文学奖,三次辽宁省文学奖及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冰心图书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等,2005年荣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50余年来,出版文学、电视文艺、学术著作39部,900余万字。主要著作有《徐光荣诗选》、《烹饪大师》、《关东笑星》、《赵一曼》、《硬汉马俊仁》、《九一八事变纪实》、《科技帅才蒋新松》、《一代宗师——化学家张大煜传》等。学术著作有《辽宁文学概述》、《文苑指翠》、《沈水歌吟》、《致远斋文学论稿》主编《辽海讲坛·文学卷》、《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等。
  • 目录:
    引子书画国宝前的思念
    当他们发现杨仁恺在林声等陪同下缓步走来时,先是一阵惊呼,随后顿生一种渴望,想听听杨老对这幅名画的讲解,于是,人们在厅里把杨老围了起来,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还把话筒或微型收录机伸向杨老,连珠炮般向他发问……

    第一章巴蜀学子
    从巴蜀和溪走出的谦谦学子杨仁恺曾经历两次温馨的“初恋”,在他的回忆中,最早引起他初恋萌动的竟是格外地出人意料……
    夜访名家情牵巴蜀
    和溪之子
    毅然辍学执教蓉城
    两次初恋

    第二章山城岁月
    在侵华日军对重庆大轰炸的岁月,新婚的杨仁恺伉俪来到渝州,开始了与一代名儒金毓黻、郭沫若、沈尹默、谢无量、老舍、马衡、徐悲鸿、谢稚柳等人持续多年的交往。
    伉俪同下渝州
    初识东北学者金毓黻
    幸遇郭沫若
    与书画家们频频交往

    第三章琉璃厂大学
    杨仁恺多次说过:“我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抗战胜利后,他北上京都,厂甸、琉璃厂等文化街市成了他的最爱,探奇觅珍,结识了张伯驹等一批大收藏家与书画家。
    鞭炮声中喜见国宝
    初到故都琉璃厂
    “藏龙卧虎”与“藏珍聚宝”
    张伯驹与“东北货”

    第四章缘结沈阳
    应老同学陈伯村盛情相邀北上盛京,成了补缀整理《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大学士”,旋即受命清点鉴别溥仪带到东北的一批清宫秘藏书画国宝,慧眼惊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乡亲搭桥北上盛京
    “文溯阁大学士”
    艰难创业的队伍
    发现《清明上河图》的日子

    第五章情锁《聊斋志异》
    三个月夜以继日逐字校雠认定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面对权威否定,求真务实力辩,勇于坚持己见,还历史本来面目。战云下的重聚
    在西丰发现的《聊斋志异》原稿
    挥笔维护原稿的真实性
    对蓝翎驳论的反驳

    第六章为了散佚国宝的回归
    肩负重任,赴长春回收清宫散佚国宝,厘清溥仪兄弟从宫内盗宝事实,揭开1945年伪满皇宫小白楼内国宝横遭劫掠的真相,顺蔓结网,使一批国宝重归国家。
    到长春去执行新的任务
    溥仪盗窃故宫国宝的前前后后
    触目惊心的小白楼之劫
    与伪满“国兵”面对面
    和古玩商们斗智斗勇

    第七章落户东北博物馆
    在东北博物馆研究室,杨仁恺潜心书画鉴定与研究。从第一份考察研究报告《辑安高句丽壁画墓概述》到剖析《虢国夫人游春图》,他治学严谨、“三勤到老”。
    两个第一
    海内外瞩目的齐白石画展
    剖析《虢国夫人游春图》
    “三勤到老都是宝”

    第八章沐雨楼中细辨丹青
    杨仁恺将居所陋室冠名为“沐雨楼”,居其中“伏案细辨丹青”,精研夏圭《长江万里图》捍卫国画传统;认定唐周防名画《簪花仕女图》愈辩愈清;碎纸片中缀识米芾名帖《苕溪诗》,勾
    起一段传奇往事
    为中国画而论争
    《簪花仕女图》作于什么时代?
    与鉴定家们的友情与争论
    碎纸片中的国宝

    第九章风雨如磐宠辱不惊
    联办“石涛华喦扬州八家书画展”结识北京市委书记邓拓。一场浩劫,杨仁恺被扣上“三家村”黑干将牵连批判。身陷逆境,他勇索《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手稿,落籍辽东远村。
    两次赴京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办展
    与邓拓一起鉴览《潇湘竹石图》
    风云突变厄运降临时
    “这书稿,就是我的生命”

    第十章重操桨楫再展帆樯
    插队归来,考察研究“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古画”;粉碎“四人帮”后再续回收清宫散佚国宝大业,倾情研究辽籍指画大师高其佩。
    投向叶茂台辽墓古画的目光
    对清官散佚书画的深入研究
    倾情于辽籍指头画家高其佩
    受聘新职心怀故人

    第十一章活跃在海内外的“老骥”
    筹办全国首届书法艺术展览,赴美、日、西欧研讨中国书画遗珍,广搜国宝散佚信息;参加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八年遍览通鉴全国各地古代书画珍藏。
    筹备首次全国书法篆刻盛会
    赴美参加“八代遗珍”国际学术讨论会
    筹组利玛窦来华400周年展览
    三访东瀛幸会老友新朋
    ……
    第十二章人生金秋硕果果累累
    第十三章壮心不已的人民鉴赏家
    第十四章一代大师德行遗风耿千秋
    杨仁恺学术年表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沈水歌吟/沈阳历史文化丛书
徐光荣 著;张毓茂 编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蒋新松传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杏林花开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辽海讲坛.第二辑
徐光荣、杨路平 主编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传记 中国食神:烹调大师刘敬贤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一代宗师:化学家张大煜传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笑星从关东升起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少年红色经典 赵一曼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赵一曼/少年红色经典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王军霞:体坛冠军传记丛书
徐光荣 著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的传奇人生
曲云霞:体坛冠军传记丛书
徐光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