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2
版次: 1
ISBN: 9787567558106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0页
字数: 19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4人买过
  • 学科是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领域。引领教师进入学科深处,是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使命。把儿童放在学科的中央;教师是学科zui活跃的元素;学科不是单数,学科与世界关联;学科,其实是学习的科学;课堂,学科zui有活力的空间;把握学科成长的“典型证据”……这是推进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路径。 主编:杨四耕,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十余年,后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攻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及高效教学经验的提炼,创立了“一页纸教学法”,一批实验学校因此而改变。 总序:迈向3.0的学校课程变革/杨四耕 

     

    前言 让教师进入学科深处 

     

    秘密1 把儿童放在学科的中央 

     

    学科的中央是儿童,学科的逻辑在给儿童提供生长养分。杜威说:“作为教师,他考虑的是怎样使教材变成经验的一部分;在儿童的可以利用的现在情况里有什么和教材有关;怎样利用这些因素:他自己的教材知识怎样可以帮助解释儿童的需要和行动,并确定儿童应处的环境,以便使他的成长获得适当的指导。他考虑的不限于教材本身,他是把教材作为在全部的和生长的经验中相关的因素来考虑的。”学科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教材里的东西,还有超越教材的教养。学科的逻辑与儿童的生长在本质上应趋向一致,学科建设深刻认识学科本质,并积极行动与超越。 

     

    【学科理念】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科追求】把儿童的学习需求放在中间 

    【学科建设】回应儿童的学习需求 

    【学科维度】与儿童的成长深度关联 

     

    秘密2 教师,学科最活跃的元素 

     

      教师是学科的建构者、课程的生成者。教师绝对不只是学科知识的教授者和课程的消费者。课程如果缺乏教师的诠释和激发,将只是没有生命的文本,不会对儿童产生任何意义。教师在课程中的缺位,会直接导致学科教学知识的贫乏。不论是学科内容知识,还是情境性知识,抑或一般教育性知识,都“具身”于教师。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科最活跃的元素。学科作为教师的专业家园,具有专业性、个体性、整合性和缄默性等特征。构建教师与学科的新型关系,力求使儿童真正进入课程,让“生活世界”进入学科,是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核心使命。 

     

    【学科理念】让学习充满童趣 

    【学科追求】学科,教师的精神倒影 

    【学科建设】让教师释放专业能量 

    【学科维度】学科教师的完整身份 

     

    秘密3 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 

     

    教科书是师生据以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媒介和参考资料。今天,教师要教给孩子什么?依据是什么?教育是人的事业,教师要教给孩子对一生有用的智慧和教养。教科书只是一个载体、一个例子而已。教科书上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我们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是教书匠。众所周知,学科具有超越事实的恒久价值,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学科不是单数,学科与世界关联。面对千差万别的儿童,我们理应围绕学科的基本观念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让儿童在学习中形成学科观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关键策略。 

     

    【学科理念】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学科追求】回到学科的完整概念 

    【学科建设】学科不是一个单数 

    【学科维度】突破教科书的限制 

     

    秘密4 学科,或许是学习的科学 

     

    学习科学是着眼于特定场景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机制,以建立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框架为目的,并据此全方位展开对学与教的深刻研究的科学。今天,学习居于课程的中心,学习科学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学与教。如何设计给养丰富的学习环境,如何更清晰地支持学习,如何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学习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等等,都需要我们将“学习”作为参照系置于其中才能真正洞悉其中的奥秘。一句话,让教师进入学科深处,需要重新审视学习,需要欢欣鼓舞地迎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时代。故此,我们可以说:学科,或许是学习科学的别称。 

     

    【学科理念】让学习洋溢生命激情 

    【学科追求】没有学习,何来学科? 

    【学科建设】一切围绕着学习旋转 

    【学科维度】学科,学习科学的别称 

     

    秘密5 课堂,学科最有活力的空间 

     

    学科活力是优质学科的核心特征。所谓学科活力,就是学科要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张力、生机勃勃的教学活力以及兴味盎然的学习动力。说白了,学科活力就是生命力,是师生的精神探险和生命张扬;学科活力就是学习力,是自主的精神造就和个性建构;学科活力就是发展力,是手、口、脑、耳的解放与潜能释放;学科活力就是感召力,是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儿童深刻体会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照应,充分感受学科最具繁殖力的侧面,让儿童对学科学习充满好奇心,让课堂成为学科最有活力的空间。 

     

     【学科理念】让儿童拥有自己的世界 

     【学科追求】把课堂放得足够大 

     【学科建设】课堂是一片天空 

     【学科维度】让课堂展现孩子们的天性 

     

    秘密6 把握学科发展的“典型证据” 

     

    学科就像一个生命体,经历着由小变大、由普通而特色的演变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优质学科、特色学科的诉求日渐凸显,学科课程的个性特征不断丰富,学科教学的课堂转型不断明晰、学科内涵的理性认识也随之提升。重构学科体系,使其内部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特征更具特色,发展方向更加清晰,自身优势更加明显,进而推动学科理性变革与成长。进入学科深处必须清醒地认识学科发展的三个“典型证据”:第一,纵向深化,即学科发展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向上深入,如对学科性质观的认识不断深化;第二,横向拓展,学科课程的不断丰富与拓展,如形成“1+X”学科课程群;第三,水平跃迁,由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共同构成不同的学科发展水平,如由优质学科发展到特色学科。 

     

    【学科理念】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欲 

    【学科追求】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科建设】典型记录科学探究的轨迹 

    【学科维度】让学科留下成长的足迹 

     

    后记
  • 内容简介:
    学科是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领域。引领教师进入学科深处,是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使命。把儿童放在学科的中央;教师是学科zui活跃的元素;学科不是单数,学科与世界关联;学科,其实是学习的科学;课堂,学科zui有活力的空间;把握学科成长的“典型证据”……这是推进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路径。
  • 作者简介:
    主编:杨四耕,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十余年,后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攻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及高效教学经验的提炼,创立了“一页纸教学法”,一批实验学校因此而改变。
  • 目录:
    总序:迈向3.0的学校课程变革/杨四耕 

     

    前言 让教师进入学科深处 

     

    秘密1 把儿童放在学科的中央 

     

    学科的中央是儿童,学科的逻辑在给儿童提供生长养分。杜威说:“作为教师,他考虑的是怎样使教材变成经验的一部分;在儿童的可以利用的现在情况里有什么和教材有关;怎样利用这些因素:他自己的教材知识怎样可以帮助解释儿童的需要和行动,并确定儿童应处的环境,以便使他的成长获得适当的指导。他考虑的不限于教材本身,他是把教材作为在全部的和生长的经验中相关的因素来考虑的。”学科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教材里的东西,还有超越教材的教养。学科的逻辑与儿童的生长在本质上应趋向一致,学科建设深刻认识学科本质,并积极行动与超越。 

     

    【学科理念】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科追求】把儿童的学习需求放在中间 

    【学科建设】回应儿童的学习需求 

    【学科维度】与儿童的成长深度关联 

     

    秘密2 教师,学科最活跃的元素 

     

      教师是学科的建构者、课程的生成者。教师绝对不只是学科知识的教授者和课程的消费者。课程如果缺乏教师的诠释和激发,将只是没有生命的文本,不会对儿童产生任何意义。教师在课程中的缺位,会直接导致学科教学知识的贫乏。不论是学科内容知识,还是情境性知识,抑或一般教育性知识,都“具身”于教师。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科最活跃的元素。学科作为教师的专业家园,具有专业性、个体性、整合性和缄默性等特征。构建教师与学科的新型关系,力求使儿童真正进入课程,让“生活世界”进入学科,是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核心使命。 

     

    【学科理念】让学习充满童趣 

    【学科追求】学科,教师的精神倒影 

    【学科建设】让教师释放专业能量 

    【学科维度】学科教师的完整身份 

     

    秘密3 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 

     

    教科书是师生据以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媒介和参考资料。今天,教师要教给孩子什么?依据是什么?教育是人的事业,教师要教给孩子对一生有用的智慧和教养。教科书只是一个载体、一个例子而已。教科书上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我们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是教书匠。众所周知,学科具有超越事实的恒久价值,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学科不是单数,学科与世界关联。面对千差万别的儿童,我们理应围绕学科的基本观念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让儿童在学习中形成学科观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关键策略。 

     

    【学科理念】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学科追求】回到学科的完整概念 

    【学科建设】学科不是一个单数 

    【学科维度】突破教科书的限制 

     

    秘密4 学科,或许是学习的科学 

     

    学习科学是着眼于特定场景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机制,以建立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框架为目的,并据此全方位展开对学与教的深刻研究的科学。今天,学习居于课程的中心,学习科学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学与教。如何设计给养丰富的学习环境,如何更清晰地支持学习,如何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学习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等等,都需要我们将“学习”作为参照系置于其中才能真正洞悉其中的奥秘。一句话,让教师进入学科深处,需要重新审视学习,需要欢欣鼓舞地迎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时代。故此,我们可以说:学科,或许是学习科学的别称。 

     

    【学科理念】让学习洋溢生命激情 

    【学科追求】没有学习,何来学科? 

    【学科建设】一切围绕着学习旋转 

    【学科维度】学科,学习科学的别称 

     

    秘密5 课堂,学科最有活力的空间 

     

    学科活力是优质学科的核心特征。所谓学科活力,就是学科要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张力、生机勃勃的教学活力以及兴味盎然的学习动力。说白了,学科活力就是生命力,是师生的精神探险和生命张扬;学科活力就是学习力,是自主的精神造就和个性建构;学科活力就是发展力,是手、口、脑、耳的解放与潜能释放;学科活力就是感召力,是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儿童深刻体会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照应,充分感受学科最具繁殖力的侧面,让儿童对学科学习充满好奇心,让课堂成为学科最有活力的空间。 

     

     【学科理念】让儿童拥有自己的世界 

     【学科追求】把课堂放得足够大 

     【学科建设】课堂是一片天空 

     【学科维度】让课堂展现孩子们的天性 

     

    秘密6 把握学科发展的“典型证据” 

     

    学科就像一个生命体,经历着由小变大、由普通而特色的演变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优质学科、特色学科的诉求日渐凸显,学科课程的个性特征不断丰富,学科教学的课堂转型不断明晰、学科内涵的理性认识也随之提升。重构学科体系,使其内部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特征更具特色,发展方向更加清晰,自身优势更加明显,进而推动学科理性变革与成长。进入学科深处必须清醒地认识学科发展的三个“典型证据”:第一,纵向深化,即学科发展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向上深入,如对学科性质观的认识不断深化;第二,横向拓展,学科课程的不断丰富与拓展,如形成“1+X”学科课程群;第三,水平跃迁,由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共同构成不同的学科发展水平,如由优质学科发展到特色学科。 

     

    【学科理念】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欲 

    【学科追求】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科建设】典型记录科学探究的轨迹 

    【学科维度】让学科留下成长的足迹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群
张慧群 著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实施
杨龙 著;杨四耕 编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课程实施的10种模式/学校课程深度变革丛书
姚丽萍 著;杨四耕 编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聚焦式课程变革:制度设计与深度推进
张晓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不可能:天才物理学家的软技能
张枫 译者;[美]布莱恩·基廷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太空 王赤,都亨 主编;胡文瑞 丛书主编
都亨 主编;胡文瑞 丛 书;王赤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澄明之境:张世英美学思想研究
郑丹青 著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仿生时代
小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编译;美国卡洛斯出版公司 编著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张世英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虫虫世界/奇妙大自然
洋洋兔 绘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成人世界的9个密码
杨思卓 著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权:公司治理中的关键资源配置(英文)
过聚荣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尤金·奥尼尔 著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语言的内部:中外现代诗歌精选
李天靖、山刚 编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升级研究
郭丽芳 著
进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
进入多维时空的物质世界/我的宇宙观系列丛书
张大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