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2-04
版次: 1
ISBN: 9787117036429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34页
字数: 791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15人买过
  • 本书以中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为基础,针对留学生、进修生的需要和特点,结合留学生教育的实际,在体例和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提炼和补充。在总论中,主要增加了“中医内科学的特点”的介绍。在各论中选择介绍40种病,各个病均按“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辨证论治”、“小结”、“思考题”等分项论述。力求做到“概念”清晰准确,“病因病机”简明扼要、“诊断与鉴别”简练实用;“辩论论治”中,增加了“辩证要点”、“病机概要”、“调护要点”,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小结”主要以图表形式归纳,做到简明精炼,以便于总结和记忆;最后,以“思考题”的形式,列出该病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和帮助学生自学。书末附有“病名索引”和“方剂索引”。
      
      
      由于有不少留学生,特别是短期进修生都有一定的西医学基础,因此,本书在每个病的“概念”中归纳了常见的西医病名以资参照;在“辨证要点”中,也点出该证型常见的西医疾病。此外,还专编了“病名索引”,以便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中西互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规律和特点。 总论

      1 绪论

        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2 中医内科学的特点

        1.3 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2 中医内科学诊疗原则与方法

        2.1 五邪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2.2 六经与卫气管血病机病症基本概念

        2.3 气血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2.4 脏腑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2.5 内科治疗

    各论

      1 感冒

      2 咳嗽

      3 哮证

      4 喘证

      5 痰饮

      6 自汗、盗汗

      7 心悸

      8 胸痹

      9 厥证

      10 中风

      11 痉证

      12 头痛

      13 眩晕

      14 不寐

      15 郁证

      16 癫狂

      17 痫症

      18 胃痛

      19 呕吐

      20 呃逆

      21 泄泻

      22 痢疾

      23 便秘

      24 虫证

      25 腹痛

      26 胁痛

      27 黄疸

      28 积聚

      29 膨胀

      30 血证

      31 水肿

      32 淋证

      33 癃闭

      34 腰痛

      35 消渴

      36 遗精

      37 痹证

      38 痿证

      39 内伤发势 

      40 虚劳

    附录

      1 方剂索引

      2 西医病名索引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为基础,针对留学生、进修生的需要和特点,结合留学生教育的实际,在体例和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提炼和补充。在总论中,主要增加了“中医内科学的特点”的介绍。在各论中选择介绍40种病,各个病均按“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辨证论治”、“小结”、“思考题”等分项论述。力求做到“概念”清晰准确,“病因病机”简明扼要、“诊断与鉴别”简练实用;“辩论论治”中,增加了“辩证要点”、“病机概要”、“调护要点”,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小结”主要以图表形式归纳,做到简明精炼,以便于总结和记忆;最后,以“思考题”的形式,列出该病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和帮助学生自学。书末附有“病名索引”和“方剂索引”。
      
      
      由于有不少留学生,特别是短期进修生都有一定的西医学基础,因此,本书在每个病的“概念”中归纳了常见的西医病名以资参照;在“辨证要点”中,也点出该证型常见的西医疾病。此外,还专编了“病名索引”,以便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中西互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规律和特点。
  • 目录:
    总论

      1 绪论

        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2 中医内科学的特点

        1.3 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2 中医内科学诊疗原则与方法

        2.1 五邪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2.2 六经与卫气管血病机病症基本概念

        2.3 气血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2.4 脏腑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2.5 内科治疗

    各论

      1 感冒

      2 咳嗽

      3 哮证

      4 喘证

      5 痰饮

      6 自汗、盗汗

      7 心悸

      8 胸痹

      9 厥证

      10 中风

      11 痉证

      12 头痛

      13 眩晕

      14 不寐

      15 郁证

      16 癫狂

      17 痫症

      18 胃痛

      19 呕吐

      20 呃逆

      21 泄泻

      22 痢疾

      23 便秘

      24 虫证

      25 腹痛

      26 胁痛

      27 黄疸

      28 积聚

      29 膨胀

      30 血证

      31 水肿

      32 淋证

      33 癃闭

      34 腰痛

      35 消渴

      36 遗精

      37 痹证

      38 痿证

      39 内伤发势 

      40 虚劳

    附录

      1 方剂索引

      2 西医病名索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