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4-08
版次: 1
ISBN: 9787030136039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8页
字数: 460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本书内容包括:IPv6基本原理和特性、从IPv4到IPv6的演进、移动IPv6的基本原理和特性、IPv6在3GPP中的角色、IPv6在3G网中的演变、移动网中关键IPv6的应用等,以及以移动IPv6支撑的异类接入网的移动性等。本书的特点在于内容广泛、由浅入深、是在综合了下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可作为IPv6及移动IPv6技术在移动通信应用中的实施和研究的参考书,既可作为高校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IT等专业研究生学习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生产厂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马建,博士现任诺基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作为中国IPv6的主要发起人和学术带头人,从1999年起先后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合作建成了中国第一个IPv6实验网,与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等十几所院校建立了IPv6研究合作项目。在网络的性能优化、IP流 第1章 IPv6的产生和发展

      1.1 引言

      1.2 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1.2.1 互联网的历史

        1.2.2 互联网协议

        1.2.3 互联网相关组织

      1.3 IPv6的历史与实施

        1.3.1 IPv6的起源

        1.3.2 IPv6的现状

      1.4 IPv4的局限性

        1.4.1 地址问题

        1.4.2 安全性

        1.4.3 服务质量

        1.4.4 即插即用与易管理性

        1.4.5 移动性

      1.5 互联网的应用模式

      1.6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其对IPv6的需求

    第2章 IPv6基本原理

      2.1 概述

      2.2 IPv6基本协议

        2.2.1 IPv6头格式

        2.2.2 IPv6扩展头

      2.3 IPv6地址

        2.3.1 地址模型

        2.3.2 IPv6地址的语法

        2.3.3 地址前缀的语法

        2.3.4 地址类型表示法

        2.3.5 单播地址

        2.3.6 泛播地址

        2.3.7 组播地址

      2.4 地址自动配置

        2.4.1 配置参数

        2.4.2 地址生成

        2.4.3 重复地址发现

        2.4.4 无状态地址配置过程

        2.4.5 站点重编号

        2.4.6 配置一致性

        2.4.7 安全性考虑

      2.5 路由协议

        2.5.1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2.5.2 支持IPv6的BGP4

      2.6 小结

    第3章 IPv6的特点

      3.1 巨大的地址空间

      3.2 服务质量

        3.2.1 IPv6协议对服务质量的支持

        3.2.2 区分服务在IPv6网络中的具体实现

      3.3 移动性

        3.3.1 IPv6能支持大量的移动用户

        3.3.2 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管理更为简易有效

        3.3.3 数据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传输效率

        3.3.4 更有效地支持Ad-Hoc移动网络

      3.4 安全性

        3.4.1 密钥、安全关联和安全机制

        3.4.2 验证头(AH)

        3.4.3 加密的安全有效数据头(ESP)

        3.4.4 基于IPv6的IPSec

        3.4.5 IPv6安全特点的其他应用

        3.4.6 层次化地址结构给网络安全带来的好处

        3.4.7 IPv6安全的局限性

      3.5 即插即用

        3.5.1 主机自动配置

        3.5.2 路由器自动配置

        3.5.3 DNS自动配置

        3.5.4 服务自动配置

      3.6 可聚合地址与路由

        3.6.1 可聚合地址和层次化的结构

        3.6.2 可聚合的路由

        3.6.3 中间路由节点选择

        3.6.4 主机的移动性

        3.6.5 自动重寻址

        3.6.6 有助于路由的其他IPv6特性

      3.7 小结

    第4章 从IPv4到IPv6的演进技术

      4.1 IPv4与IPv6的协议不兼容性

        4.1.1 协议格式对比分析

        4.1.2 无状态IP/ICMP协议翻译算法规范(SIIT)介绍

      4.2 IPv6过渡的要求及技术分类

      4.3 双栈技术机制族

      4.4 隧道技术

        4.4.1 隧道技术原理

        4.4.2 手工配置隧道

        4.4.3 兼容地址自动隧道

        4.4.4 自动隧道的操作

        4.4.5 6to4隧道技术

        4.4.6 60ver4机制

        4.4.7 隧道代理

        4.4.8 ISATAP

        4.4.9 DSTM(双栈过渡机制)

        4.4.10 BGP隧道

        4.4.11 小结

      4.5 协议翻译技术

        4.5.1 SIIT翻译转换机制

        4.5.2 NAT-PT

        4.5.3 传输中继转换器

        4.5.4 堆栈簸筛机制

        4.5.5 界面簸筛机制

      4.6 过渡的阶段与场景

        4.6.1 过渡过程分段

        4.6.2 各阶段场景描述

        4.6.3 新应用开发建议

    第5章 移动通信网概述

      5.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5.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化

        5.2.1 GSM系统

        5.2.2 GPRS系统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

        5.3.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5.3.2 WCDMA网格的体系结构

        5.3.3 IP多媒体核心网子系统(IMS)

        5.3.4 UMTS的服务及应用

        5.3.5 进展现状及前景

      5.4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5.5 小结

    第6章 移动增值业务

    ……

    第7章 IPv6在3G移动通信中的实施与演进

    第8章 移动IPv6

    第9章 移动IPv6与多制接入网技术

    第10章 中国IPv6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IPv6基本原理和特性、从IPv4到IPv6的演进、移动IPv6的基本原理和特性、IPv6在3GPP中的角色、IPv6在3G网中的演变、移动网中关键IPv6的应用等,以及以移动IPv6支撑的异类接入网的移动性等。本书的特点在于内容广泛、由浅入深、是在综合了下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可作为IPv6及移动IPv6技术在移动通信应用中的实施和研究的参考书,既可作为高校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IT等专业研究生学习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生产厂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马建,博士现任诺基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作为中国IPv6的主要发起人和学术带头人,从1999年起先后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合作建成了中国第一个IPv6实验网,与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等十几所院校建立了IPv6研究合作项目。在网络的性能优化、IP流
  • 目录:
    第1章 IPv6的产生和发展

      1.1 引言

      1.2 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1.2.1 互联网的历史

        1.2.2 互联网协议

        1.2.3 互联网相关组织

      1.3 IPv6的历史与实施

        1.3.1 IPv6的起源

        1.3.2 IPv6的现状

      1.4 IPv4的局限性

        1.4.1 地址问题

        1.4.2 安全性

        1.4.3 服务质量

        1.4.4 即插即用与易管理性

        1.4.5 移动性

      1.5 互联网的应用模式

      1.6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其对IPv6的需求

    第2章 IPv6基本原理

      2.1 概述

      2.2 IPv6基本协议

        2.2.1 IPv6头格式

        2.2.2 IPv6扩展头

      2.3 IPv6地址

        2.3.1 地址模型

        2.3.2 IPv6地址的语法

        2.3.3 地址前缀的语法

        2.3.4 地址类型表示法

        2.3.5 单播地址

        2.3.6 泛播地址

        2.3.7 组播地址

      2.4 地址自动配置

        2.4.1 配置参数

        2.4.2 地址生成

        2.4.3 重复地址发现

        2.4.4 无状态地址配置过程

        2.4.5 站点重编号

        2.4.6 配置一致性

        2.4.7 安全性考虑

      2.5 路由协议

        2.5.1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2.5.2 支持IPv6的BGP4

      2.6 小结

    第3章 IPv6的特点

      3.1 巨大的地址空间

      3.2 服务质量

        3.2.1 IPv6协议对服务质量的支持

        3.2.2 区分服务在IPv6网络中的具体实现

      3.3 移动性

        3.3.1 IPv6能支持大量的移动用户

        3.3.2 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管理更为简易有效

        3.3.3 数据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传输效率

        3.3.4 更有效地支持Ad-Hoc移动网络

      3.4 安全性

        3.4.1 密钥、安全关联和安全机制

        3.4.2 验证头(AH)

        3.4.3 加密的安全有效数据头(ESP)

        3.4.4 基于IPv6的IPSec

        3.4.5 IPv6安全特点的其他应用

        3.4.6 层次化地址结构给网络安全带来的好处

        3.4.7 IPv6安全的局限性

      3.5 即插即用

        3.5.1 主机自动配置

        3.5.2 路由器自动配置

        3.5.3 DNS自动配置

        3.5.4 服务自动配置

      3.6 可聚合地址与路由

        3.6.1 可聚合地址和层次化的结构

        3.6.2 可聚合的路由

        3.6.3 中间路由节点选择

        3.6.4 主机的移动性

        3.6.5 自动重寻址

        3.6.6 有助于路由的其他IPv6特性

      3.7 小结

    第4章 从IPv4到IPv6的演进技术

      4.1 IPv4与IPv6的协议不兼容性

        4.1.1 协议格式对比分析

        4.1.2 无状态IP/ICMP协议翻译算法规范(SIIT)介绍

      4.2 IPv6过渡的要求及技术分类

      4.3 双栈技术机制族

      4.4 隧道技术

        4.4.1 隧道技术原理

        4.4.2 手工配置隧道

        4.4.3 兼容地址自动隧道

        4.4.4 自动隧道的操作

        4.4.5 6to4隧道技术

        4.4.6 60ver4机制

        4.4.7 隧道代理

        4.4.8 ISATAP

        4.4.9 DSTM(双栈过渡机制)

        4.4.10 BGP隧道

        4.4.11 小结

      4.5 协议翻译技术

        4.5.1 SIIT翻译转换机制

        4.5.2 NAT-PT

        4.5.3 传输中继转换器

        4.5.4 堆栈簸筛机制

        4.5.5 界面簸筛机制

      4.6 过渡的阶段与场景

        4.6.1 过渡过程分段

        4.6.2 各阶段场景描述

        4.6.3 新应用开发建议

    第5章 移动通信网概述

      5.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5.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化

        5.2.1 GSM系统

        5.2.2 GPRS系统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

        5.3.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5.3.2 WCDMA网格的体系结构

        5.3.3 IP多媒体核心网子系统(IMS)

        5.3.4 UMTS的服务及应用

        5.3.5 进展现状及前景

      5.4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5.5 小结

    第6章 移动增值业务

    ……

    第7章 IPv6在3G移动通信中的实施与演进

    第8章 移动IPv6

    第9章 移动IPv6与多制接入网技术

    第10章 中国IPv6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v6技术与实践
桂学勤;汪蓉;钟良骥;贺頔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O决策机理、行业竞争效应与新股质量研究
祝文达著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v6网络切片:使能千行百业新体验
李振斌 董杰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之道:30家国内一线创新公司的知识产权是如何运营的(第2版)
柯晓鹏 林炮勤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组网技术
周玮;段恒利;何兴雄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O公司机会主义行为研究-(基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影响视角)
范钦钦 著;邱静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O问询疑难点论证及案例剖析
陈涣波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O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
黄方亮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v6技术与应用(华三版)
周永福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v6技术与应用(微课版)
黄君羡 简碧园 张金荣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O审核:审核要点、应对策略、案例分析
袁梦月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IPv6网络部署实战(锐捷版)
孔德丽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车载道路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
马建 宋宏勋 王建锋 冯镇 著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郑怀贤·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
马建 著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中国公路交通学术研究综述(上卷)
马建 编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糖尿病调治与生活宜忌
马建 著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概论
马建 编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学好社交打天下
马建 主编
IPv6原理及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编程:Symbian及60系列
马建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