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4-09
版次: 1
ISBN: 9787801099228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517页
分类: 艺术
19人买过
  •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八大山人的书法学王献之,风格独特,意境高远 ,以简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结构造型。后世评八大山人:“所写水墨画,脱尽窠臼,天姿超迈,故能*为开一代生面”。

      八大山人故居 青云谱道院位于南昌南郊定山桥畔。该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西汉年间,称梅仙祠。至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称“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观”。历代屡废屡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称青云谱,寓意“青高如云”。 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改名换姓,把“朱”拆开成“八”和“牛”,厌恶世俗隐居于此,出家为道士,在此专心于书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青云谱道院园内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祀关羽,中殿祀吕洞宾,后殿祀许逊。后殿院中有桂树数枝,相传为万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个园内古树参天,曲径幽回,亭台玲珑。外有清泉环抱,内有异花奇草,闹中取静,悠然自得。新塑八大山人雕像,立于庭院。

      青云谱道院经过修复,现已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供游人参观。馆内藏有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真迹书画百余幅,画笔生动,造诣很深,为中外画家喜爱的珍品,这些藏品对于研究清代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 末路王孙乱世僧——八大山人的生平

     (一)金枝玉叶 生不逢时

     (二)削发为僧 云游四方

     (三)癫狂入世 卖画为生

    二 洗空世界听霹雳——八大山人的艺术个性

     (一)缘物寄情 隐于书画:诗文

     (二)凝重含蓄“八大体”:书法

     (三)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水画

     (四)淋漓奇古出凡尘:花鸟画

    三 八大山人题画诗

    四 八大山人题跋

    五 八大山人论艺

    六 历代名家评八大山人

    七 八大山人逸闻录

    八 大山人年表

    附录:本书图片索引
  • 内容简介: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八大山人的书法学王献之,风格独特,意境高远 ,以简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结构造型。后世评八大山人:“所写水墨画,脱尽窠臼,天姿超迈,故能*为开一代生面”。

      八大山人故居 青云谱道院位于南昌南郊定山桥畔。该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西汉年间,称梅仙祠。至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称“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观”。历代屡废屡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称青云谱,寓意“青高如云”。 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改名换姓,把“朱”拆开成“八”和“牛”,厌恶世俗隐居于此,出家为道士,在此专心于书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青云谱道院园内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祀关羽,中殿祀吕洞宾,后殿祀许逊。后殿院中有桂树数枝,相传为万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个园内古树参天,曲径幽回,亭台玲珑。外有清泉环抱,内有异花奇草,闹中取静,悠然自得。新塑八大山人雕像,立于庭院。

      青云谱道院经过修复,现已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供游人参观。馆内藏有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真迹书画百余幅,画笔生动,造诣很深,为中外画家喜爱的珍品,这些藏品对于研究清代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目录:
    一 末路王孙乱世僧——八大山人的生平

     (一)金枝玉叶 生不逢时

     (二)削发为僧 云游四方

     (三)癫狂入世 卖画为生

    二 洗空世界听霹雳——八大山人的艺术个性

     (一)缘物寄情 隐于书画:诗文

     (二)凝重含蓄“八大体”:书法

     (三)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水画

     (四)淋漓奇古出凡尘:花鸟画

    三 八大山人题画诗

    四 八大山人题跋

    五 八大山人论艺

    六 历代名家评八大山人

    七 八大山人逸闻录

    八 大山人年表

    附录:本书图片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剑侠传·血滴子(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陆士谔卷)
陆士谔 著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在奉新耕香院
萧鸿鸣 著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画集
杨建飞 编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花鸟山水画谱(新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的文艺创作和文化哲思研究
王晓明 著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画集
尹维新 著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天光云景册/翰墨撷英中国名绘集珍
[清]朱耷 绘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逻辑图快速提升孩子思考力
沈红亮、孙易新 著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朱良志 著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南山册页
南山书画 编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书法集
尹维新
八大山人(上下册)
八大山人墨迹选(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第十二集)
孙宝文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八大山人(上下册)
藏彝走廊研究丛书:汶川萝卜寨田野调查报告
耿静 著;袁晓文 编
八大山人(上下册)
二恶英类的控制政策及效果分析
耿静 著
八大山人(上下册)
羌乡情
耿静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