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

分工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8-09
版次: 1
ISBN: 9787010072333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0页
字数: 240千字
分类: 经济
8人买过
  • 作者在本书中利用其构建的“分工——市场——制度”分析框架,对分工和产业集群的类别进行了划分,认为分工可以分为两种,即内源式分工和外源式分工,而产业集群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两种:原生型产业集群和嵌入型产业集群。作者对原生型和嵌入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和演化趋势在书中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虽然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产业集群,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分工合作不充分,产业分工链条短,分工环节附加值低,“分工、市场与制度”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等。

      本书中所分析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形成的。它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利用作者创立的“分工——市场——制度”框架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是大有可为的。 马中东,聊城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采用多篇。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2006年主持完成省软科学课题1项,2007年主持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 绪论

    第一章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论述——马歇尔的外部经济论或产业区理论

      第二节  区位经济学的论述——工业区位论或集聚经济理论

      第三节  波特的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

      第四节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

      第五节  新产业区理论

      第六节  近十年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七节  总体评价

    第二章  基于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第一节  基于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分工学说演进过程

      第二节  形成机理与模型分析

    第三章  基于地域分工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第一节  基于地域分工的分工学说的演进

      第二节  基于地域分工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模型分析

    第四章  分工、市场和产业集群

      第一节  社会分工、专业化市场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省际分工、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集群

      第三节  国际分工、国际化市场与产业集群

    第五章  分工、制度和产业集群

      第一节  分工、交易费用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基于分工的产业集群制度框架

      第三节  基于分工的制度变迁与产业集群升级

    第六章  分工与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分析

      第一节  分工——市场——制度:产业集群的一个分析模型

      第二节  内源式分工与原生型产业集群

      第三节  外源式分工与嵌入型产业集群

    第七章  分工的模块化与产业集群的虚拟化

      第一节  分工与模块化的关系

      第二节  一体化整合、价值链整合向模块化整合的演进

      第三节  模块化整合与虚拟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

    第八章  基于分工视角的中国产业集群形成、演化与对策

      第一节  对形成机理的验证——基于社会分工的案例分析

      第二节  对形成机理的验证——基于地域分工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基于分工的中国产业集群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附录  国內产业集群理论文献述评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作者在本书中利用其构建的“分工——市场——制度”分析框架,对分工和产业集群的类别进行了划分,认为分工可以分为两种,即内源式分工和外源式分工,而产业集群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两种:原生型产业集群和嵌入型产业集群。作者对原生型和嵌入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和演化趋势在书中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虽然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产业集群,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分工合作不充分,产业分工链条短,分工环节附加值低,“分工、市场与制度”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等。

      本书中所分析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形成的。它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利用作者创立的“分工——市场——制度”框架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是大有可为的。
  • 作者简介:
    马中东,聊城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采用多篇。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2006年主持完成省软科学课题1项,2007年主持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论述——马歇尔的外部经济论或产业区理论

      第二节  区位经济学的论述——工业区位论或集聚经济理论

      第三节  波特的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

      第四节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

      第五节  新产业区理论

      第六节  近十年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七节  总体评价

    第二章  基于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第一节  基于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分工学说演进过程

      第二节  形成机理与模型分析

    第三章  基于地域分工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第一节  基于地域分工的分工学说的演进

      第二节  基于地域分工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模型分析

    第四章  分工、市场和产业集群

      第一节  社会分工、专业化市场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省际分工、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集群

      第三节  国际分工、国际化市场与产业集群

    第五章  分工、制度和产业集群

      第一节  分工、交易费用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基于分工的产业集群制度框架

      第三节  基于分工的制度变迁与产业集群升级

    第六章  分工与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分析

      第一节  分工——市场——制度:产业集群的一个分析模型

      第二节  内源式分工与原生型产业集群

      第三节  外源式分工与嵌入型产业集群

    第七章  分工的模块化与产业集群的虚拟化

      第一节  分工与模块化的关系

      第二节  一体化整合、价值链整合向模块化整合的演进

      第三节  模块化整合与虚拟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

    第八章  基于分工视角的中国产业集群形成、演化与对策

      第一节  对形成机理的验证——基于社会分工的案例分析

      第二节  对形成机理的验证——基于地域分工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基于分工的中国产业集群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附录  国內产业集群理论文献述评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